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线上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4-21 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天然漆并利用它髹涂器具的国家,而宋代是素髹漆器集大成时期。用漆漆物谓之“髹”,素髹即所谓单色漆器,又称“无文漆器”,强调漆色之美,无纹饰之缀。从素髹漆器的身上,现代人可以嗅到宋朝美学的“极简风”。宋代素髹漆器最大特点是“素”字,不仅代表着____与简单,也代表着“少就是多”的用色理念,其温润内涵的特质与宋代文人温文儒雅的品性相得益彰。以谭思通夫妇合葬墓出土的整套漆食器为例,其不施繁饰,不求华丽,体现的正是一种与宋代整体工艺美术“雅”的风格相____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宋人理性、内敛的人生态度。所谓“古淡有真味”,在宋代文人清新雅致的审美思想影响下,素髹漆器形成了____的时代特征。它们与人们日常饮食起居____,造型简洁雅致,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让千年后的人们能得以领略宋人追求慢、雅生活,沉淀出宋代素髹漆器的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素雅               契合                 独具一格                 息息相关
B.素雅               融合                 独具匠心                 休戚相关
C.素朴               融合                 独具一格                 休戚相关
D.素朴               契合                 独具匠心                 息息相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让千年后人们能得以领略宋人追求慢、雅生活的态度,沉淀出宋代素髹漆器的美。
B.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宋代素髹漆器沉淀出的美,让千年后的人们能得以领略宋人追求的慢、雅生活。
C.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沉淀出宋代素髹漆器的美,让千年后的人们得以领略宋人追求慢、雅生活的态度。
D.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沉淀出宋代素髹漆器的美,千年后的人们得以领略宋人追求慢、雅生活。
3.下列各句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C.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蓝牙”(Bluetooth)本是十世纪统一了丹麦的国王的名字,现取其“统一”的含义,用来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蓝牙技术。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这一概念。蓝牙技术是一种提供短距离无线传输的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力图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这种全球统一的标准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蓝牙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的最后10米,将像一种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神经末梢一样,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都“无线”地连接起来。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移动电话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各种数字化的信息设备连接起来,从而甩掉常用的有线通信电缆;同时形成一种个人身边的网络,使得身边的各种信息化的移动便携设备都能无缝地实现资源共享。

因为其开放性,蓝牙技术目前只是一个规范,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蓝牙技术本身具有很多优势:蓝牙一般工作在不需交纳费用的全球通用的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即2.4GHz 的ISM频段上;可实时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调频和纠错编码技术,蓝牙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在配备了蓝牙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更加可靠的通信。另外,蓝牙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如WAP、GSM等,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而且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对人体危害也小。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蓝牙技术在手机、耳机、PAD、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都有应用,也正应用于无线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安全产品、消费娱乐、汽车产品、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就蓝牙手机而言,它可以很方便地和电脑连接,实现文件互传,除了图片、铃声和Java小游戏外,一般的文档也能传到蓝牙手机中,这样就可以把蓝牙手机当成U盘使用了。蓝牙手机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与笔记本电脑无线连接,让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成为现实。两个同样持有蓝牙手机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交换名片、电话和手机铃声,或者无线联机游戏。再加上相匹配的蓝牙头盔、蓝牙眼镜、蓝牙外套等等一系列产品,蓝牙的无线优点可以让你尽情体验魅力时尚的新生活。

随着蓝牙技术的不断成熟,在逐渐解决制造成本、统一标准和工作的安全性等三个主要问题后,各种蓝牙产品将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并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下列对蓝牙技术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蓝牙技术是用丹麦国王名字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
B.蓝牙技术是由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联合提出的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
C.蓝牙技术是信息设备间及信息设备与网络间的一种短距离无线化通信传输应用技术。
D.蓝牙技术是一种能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连接起来的无线通信标准。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目前,作为一个规范,蓝牙技术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及型号的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
B.应用蓝牙技术,信息设备间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互联,实现方便、稳定、可靠、安全的无线通信。
C.用户不必缴纳任何频段使用费用就可在全世界通用的工业、科学、医学频段上使用蓝牙设备。
D.蓝牙技术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以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
6.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在解决了所面临的标准化这一最重要的问题后,其发展和推广将是无障碍的。
B.基于蓝牙技术,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能够随时随地接入打印机、数码相机、记录仪、摄影机等办公设备,从而组成便捷的移动办公室。
C.目前,蓝牙技术在手机、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促进了生活、工作质量的提高。
D.随着蓝牙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同时,它也会给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2019-01-30更新 | 4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0年山西康杰中学高三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妹文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②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③情状,罗缕记存④;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俟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⑤,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⑥,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⑦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予已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⑧,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①此篇为袁枚悼唁三妹素文的祭文。素文自幼与袁枚感情深笃,不足周岁许配给江苏如皋高氏之子,然此子甚为不肖,故十余年后其父曾提出与素文解除婚约,但素文囿于“从一而终”的观念还是嫁给此人。婚后动辄得咎,受尽辱骂毒打,甚至要被丈夫卖掉以抵赌债,万般无奈下,才归而侍母。素文“自离婚后,长斋,衣不纯采,不髭剃,不闻乐。有病不治,遇风辰花朝,辄背人而泣”,卒年仅四十岁,袁枚时任职扬州,闻病奔归,肝肠寸断,曾写下多篇纪念文字。②奓(zhà)户:开门。③嫛婗(yī ní):幼年。④罗缕记存:有条理地记录保存。⑤婉嫕(yì):温和柔顺。⑥殗殜(yè dié):病情不严重,可半卧半坐。⑦绵惙(chuò):病情危急。⑧窀穸(zhūn xī):墓穴。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汝至此者   累:连累
B.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掎裳:拉着衣裳
C.旧事填,思之凄梗   膺:胸口
D.所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   怜:怜爱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岁寒虫僵,同临
盖将自变者而观之
B.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
侣鱼虾友麋鹿
C.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先予以去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
D.果予未时还家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9.下列句子中能体现袁枚对三妹的去世悔恨万分的一组是(     
①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②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③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④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 ⑤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⑥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⑥D.④⑤⑥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B.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C.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D.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1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历时性结构,回忆往事系由远及近,自三妹的幼年写到青年,记叙了她不幸的出嫁,再写其离婚回家,直至病危,最后交待三妹死后家事与安葬的情形,全文条理井然有序。
B.文中虽记叙了一些平凡的生活琐事,但从中反映了三妹的品行。如幼时“捉蟋蟀”,三妹“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写出了三妹的天真活泼及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
C.本文的情感悲痛凄怆,完全是发自至情至性,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如三妹遭遇悲惨,作者感叹:“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认为是由于自己才使三妹“识《诗》《书》”,懂得“古人节义事”,才“艰贞若是”,这种直率的自谴自责之言,实则蕴含着对三妹不幸遭遇的极度同情和深切怜悯。
D.本文采用第二人称角度抒写,以“汝”直称三妹,便于直接倾诉衷肠,显得尤为亲切动人。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2)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13.在袁枚的回忆中,儿时与三妹相处的事都有哪些?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北征

裴让之

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

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

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出塞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等职。
②烽燧:烽火,白天放烟报警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③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北征》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写外敌入侵,送友人北征杀敌卫国,全诗洋溢着立功疆场的豪情。
B.《送北征》由眼前事想象壮士驰骋疆场,空间上远近交错,时空跳跃,充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C.《出塞》中勇武不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
D.《送北征》送壮士出征,预想战争结果,表现壮士慷慨赴敌的豪情;《出塞》回顾刚刚结束的战斗,塑造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
15.鉴赏“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中“惊”的用字之妙。
16.《出塞》 是如何塑造英雄形象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