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4-21 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天生具有某种历史气质,从我国早期绘画半坡彩陶的人面鱼纹,到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再到戏曲舞蹈萌芽于远古先民祭祀娱神的典仪活动等,都包含着诉说、回忆、记录历史的功能,从中国的诗歌总集《诗经》、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也是不同时代历史变迁的艺术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和第十次作代会开幕式上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要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这里提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对当前文艺创作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所谓大历史观,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辩证、发展的眼光透视,广阔而深邃的历史时空,不仅分清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支流、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规律与偶然、成功与失误、经验与教训,而且对某段历史、某个事件、某位人物,都能在把握历史走势中对其位置、作用、价值等做出准确判断和定位,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要站在高处以宏阔的眼光观察对象,获得高瞻远瞩的境界和效果,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活着的历史,对深沉厚重的历史,对鲜活喧嚣的现实,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不被世事变幻和生活表象所迷惑,才能在洞穿历史和现实底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程和世道人心做出准确有力的刻画和呈现。

有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对于能否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影响极大,北宋末年,山东境内水泊梁山曾活跃着一支以宋江为代表的起义队伍,施耐庵的《水浒传》把他们写成大闹州府、救济百姓的英雄好汉,而俞万春的《荡寇志》则将他们写成对抗朝廷、为非作歹的匪徒贼寇,相应地,胡应麟、沈德符、李卓吾、金圣叹等围绕小说所做的评点也各不相同。同一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两部意义截然相悖的作品,塑造出面目彼此对立的艺术形象,并引发评论家矛盾对立的观点,这种现象是不同的历史观所致。文艺作品为文艺家所创造,他对表现对象的认识正确与否、深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艺术形象是否能够立得住、传得开。

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当然包括注重抒写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大历史,注重描绘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大时代,但这绝不意味着只能表现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只能搞大题材、大主题、大项目、大制作,文艺总以具体形象反映生活,这一特征决定了文艺创作不能像社会调查那样,以扩大统计的数量与规模来保证归纳定性的可靠性及价值,而只能通过赋予具体形象更加鲜明的特征和更为深厚的意蕴,来增加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概括力。

当然,我们赞赏小切口写出大气象、大境界,绝非是对那些咀嚼一己之欢、有意消解历史严肃性等不良现象的容忍,它们是文坛所应清除的污垢。一段时间以来,某些文艺作品热衷于戏说历史”“消费历史甚至解构历史,贬低崇高、讥讽道德、调侃英雄,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主流化等歪风屡禁不止,这种文艺现象应引起我们警醒、反思和整改。

如今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节点,文艺工作者担负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庄严使命,尤其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为攀登文艺高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贡献。

(摘编自钱念孙《大历史观让文艺创作更加心明眼亮》,光明日报,2021.12.2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各种文艺作品,是历史变迁的艺术反映,记录着各时代人民生活的诉求和回忆。
B.习总书记提出文艺家要树立大历史观,唱响时代主旋律,是在指导文艺工作者以写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主,写生活小事件、小人物为辅。
C.文艺家的“大历史观”,是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准确判断和定位、使文艺作品获得高瞻远瞩的境界和效果。
D.文艺作品由文艺家创造,文艺家有没有正确的历史观,认识表现对象的深浅,直接影响到他创作的文艺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能否立得住、传得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艺与历史的关系入手,引出下文关于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的论述。
B.第三段诠释“大历史观”概念的含义,是为了更好地论述大历史观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C.文章以《水浒传》《荡寇志》为例,论证了不同的历史观对创作出不同作品的影响很大。
D.文章紧扣优秀作品的创作问题,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大历史观对于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历史观”的指示,表明了国家要针对当前文艺领域各种不良现象进行大力整顿,严厉打击歪风邪气的决心。
B.历史和现实不可分割,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活着的历史,必须用今天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才能看穿历史。
C.文艺的特征决定了它只能通过增强具体形象的典型性和概括力来反映生活,大题材、大主题、大项目、大制作并不符合文艺创作特点。
D.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应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在贯穿古今和融通中外的交织考察中擦亮眼睛,洞明世事,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19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数据安全法》生效之后,将与《网络安全法》以及即将于11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一起,为保护数据资源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

《数据安全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数据权益的保护,提出了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原则,明确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创新。还提出了建立健全数据交易管理制度,规范数据交易行为,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在数据确权、数据估值、数据贸易的数字经济立法趋势上更进了一步。《数据安全法》确立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各项基本制度,标志着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有法可依。

(摘编自黄心怡《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

材料二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数据安全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数据安全领域的风险隐患,加强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确立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审查,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基本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有效应对数据这一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挑战,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数字经济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各类数据的拥有主体更加多样,处理活动更加复杂,一些企业、机构忽视数据安全保护、利用数据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社会反映强烈。《数据安全法》明确了相关主体依法依规开展数据活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等义务和责任,通过严格规范数据处理活动,切实加强数据安全保护,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数字化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以数据为新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法》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在规范数据活动的同时,对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利用等作出相应规定,通过促进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数据安全法:护航数据安全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材料三

数据安全的保护、数据应用的规制,面临一些此前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在个人信息跨区域流动与分享中确保数据安全?新基建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数据的流动与交互频率将进一步提升,个人信息的提取和识别无处不在,如何在此背景下保护数据安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除了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应用、流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多管齐下、多元规制,提升违法成本,切实维护数据安全。

做好数据安全管理,目的是创设规范、规制行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依法合理使用数据。需要认识到,各类数据只有在充分流动和分享过程中才能被利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释放红利、发挥效用,给用户创造价值。因此,与数据安全相关的规制举措并不意味着过度约束,否则将对数据流动造成不必要的阻碍。一方面,规制举措需要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为数据流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规制举措的范围和限度,完善相应程序,依法依规开展数据安全管理,既实现维护数据安全的目的,也起到促进数据合法、合理开发利用的效果,在数据安全和数据开发利用之间做好平衡。

(摘编自王银宏《守好数据管理的安全阀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也是保护数据资源安全最重要的法律依据。
B.《数据安全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数据权益的保护,确立了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各项基本制度。
C.《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作出规定,提升了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D.数字经济中各类数据的拥有主体和处理活动更加多样、复杂,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问题突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安全法》不但提出了保护数据安全的明确原则,还提出了数据交易的具体措施,标志了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有法可依。
B.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已处于领先地位。
C.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新基建的快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广泛应用,都给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应用规制带来新挑战。
D.制定《数据安全法》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推动数据自由流动,因为数据只有在充分流动和分享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效用。
6.我国为什么要制定《数据安全法》?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述。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代号918

赵长春

作为一位九十二岁的老人,他的迟钝是可以原谅的。他迟钝得忘了自己的名字。

不过,当我们在他耳边大声喊出“代号918”时,坐在轮椅上的他会忽地挺直身子,试图举起右手,敬一个军礼。我们代替他做出敬礼这一动作后,他的右手就落下来,滑到右腿上,轻轻拍抚,嘴里喃喃出声:“这里,这里!”

老人所说的“这里”,有数道伤疤,还有一个小坑儿,就在他的右腿上……

七十多年前,老人还年轻,很年轻,是一名地下交通员,负责传递秘密情报。在此之前,他入了党——中国共产党。那是在一个晚上,在荒野上的一间小房子里,他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给他的任务:传递秘密情报。条件是不能看,不能说,严守秘密,送到需要送到的地方,交给应该交给的人,或者悄悄地放到一块岩石下或一个树洞中。

他多次完成任务,并且干得很漂亮。他不知道每次任务的意义,只知道每完成一次任务后,上级领导就会给予表扬,他就可以好好地睡上一大觉。

那年冬天,风狂雪猛。他带着一份密令出发了,要通过敌占区的四道封锁线,并且要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务。临行时,他依然举手敬礼:“是,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像以往一样,他没有过多地问什么,只是收好文件,记准了领导交代的口令:代号918他装作乞丐、扮成拾粪的。他把文件藏在打狗棍的底端,藏在粪筐里,一天之内,连续过了两道封锁线。他有些高兴和开心,他觉得能够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可是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的岗楼时,他发现了不对劲儿:敌人盘查得特别严密,不惜把人衣服剥光,在风雪里,把所有的行李检查一个遍。

没有退缩也没法退缩,他继续往前。突然,一个人退回来,低声对他说:“快回去,有人叛变,正等着你……”

他就往回走,而那个人又掉头冲向岗楼,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把敌人引了过去。当敌人发现端倪时,就向远远走开的他开了枪。“啪——啪——”声声尖厉!他就顺着一道土沟跑了起来。不过,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大腿,右大腿,贯通伤,血流如注。好在,他总算逃离了。

他只好绕了个大圈子,从另一处岗楼通过,拐着伤腿。面对盘问,他装哑巴,呜呜哇哇,好像特别怕枪的样子。两个哨兵对他浑身上下搜索了一遍,在胸口处发现了两张请柬,邀请远方亲戚喝喜酒的请柬——当然,这也是他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哨兵还不放心,狠狠地捣了一下他右腿的伤口,血就流出来了,他疼得哇哇啦啦地叫!哨兵就放了他。他差点儿走不动了,爬着站起来,一瘸一拐,蹒跚着走向了远处的风雪……

饿了,啃口雪;困了,啃口雪。风雪交加,腿脚发硬了,他就往前爬。伤口发炎了,他发起了高烧,有些神思恍惚,但是他记得前行的方向,记着上级交代的口令:代号918

第三天的上午,他晃进了大别山中的一个小山村——新四军五师师部所在地。风雪中,当一身灰军服的哨兵向他跑来时,他勉强抬手挥动了一下,扑倒在了雪中。他扑倒时,把右腿压在了身下……一个多时辰后,人们喊醒了他,他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人们,其中一位是师政委。

师政委见他醒了,赶紧说了一句:“同志,918

他笑了,努力举起右手:“918!”接着,手滑向了右腿。在枪眼里,藏着份绝密情报——蜜蜡纸卷,塞得深深的!正是这份情报的及时送达,使师部得以及时出兵,完成了对敌军驻地的一次合围,炸毁了火车站和飞机场。

由于高烧,由于冻饿,他的神经出了问题。报请上级批准后,他就留下了,留在了这个小山村,喂马,做饭。很多事情他都记不清了,包括他的老家,还有什么亲人,他都记不清了。别人问他什么,他都一笑,嘿嘿,嘿嘿,憨厚得叫人心疼。

不过,只要在他耳边大声喊出“918”,坐在轮椅上的他就会忽地挺直身子,试图举起右手,敬一个军礼;然后,右手落下来,滑到右腿上,轻轻拍抚,嘴里喃喃出声:“这里,这里!”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并没有出现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战争名称,甚至人物也没有交代姓名,从而使得作品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意义。
B.主人公“不知道每次任务的意义”,只知道完成任务后可以“好好地睡上一大觉”,这样来写英雄人物更能显得真实。
C.绝密情报被藏在枪眼里的情节出乎意料,但前文也有伏笔,如“风雪交加”,如“他扑倒时,把右腿压在了身下”。
D.小说结尾段与开头第二段几乎完全相同,却并不给人重复之感,而在结尾段中蕴含着更多敬意,情感更为深厚凝重。
8.小说中的主角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活动中,展现出了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
9.小说围绕“代号918”来谋篇布局,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征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曰:“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是日,黜万纪,使还家。冬十月,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抟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在洛阳开天策府,唐俭为天策府长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B.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C.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D.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申,壬为天干第九位,申为地支第九位,古人常用干支相配之法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御史,原为史官,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职能为监督军政要务,正风肃纪,纠劾不法等。
C.加,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可表示官职升迁,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迁、陟、拜等。
D.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记录帝王言行的职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由工匠谈论何为良弓,唐太宗自知不能尽晓天下之理,随即广开言路,向五品以上京官了解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
B.皇甫上书激怒了唐太宗,魏征认为应体谅臣子的忠贞之心,之后又指出皇帝近来不喜直谏,希望他像原先那样豁达。
C.唐太宗以史为鉴,以尧、舜为榜样,重视贤才轻视银钱,并因此罢黜不进贤才而专言税银之利的治书侍御史权万纪。
D.因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的坏事,唐太宗提出要看一看起居注,结果被褚遂良、刘洎反驳了一通,最后放弃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
(2)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