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 高三 三模 2022-05-12 3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身边或远方,历史或现实,宏观或琐(xuè),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以至我们能“思接千(zǎi),视通万里”,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
B.太子湾公园进行了全面提升,增设了帐蓬露营区,(pì)出了乘坐(zé)艋舟的人工湖,园中的牡丹雍容华贵,樱花轻盈柔美,争奇斗艳,迎来了最佳观赏期。
C.华(yì)导演石之予的影片《青春变形记》(qiǎo)然走红,圈粉无数,讲述了主人公从一个乖巧的孩子骤然变成红棕色小熊猫的故事,情节跌宕,构思不落窠臼。
D.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各地戮力打造出稳定全球(gòng)应链的“生命线”,以满足民众的物流需求,缓解疫情之下全球经济血脉阻(sè)之痛。
2022-05-08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人与自然、以及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上,中国传统的审美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传统的审美则强调主客二分这一点不仅是中西方诗画关系等美学观点迥然不同的根本原因,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成因。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讲求分别与对抗。

【乙】形成这种观照方式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文明类型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农业本身是和自然紧密相连的,因此中国人对和自己生存、命运休戚相关的自然,便生发出一种独特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而这种赞美和热爱的情感又被中国本土的道教发挥到极致。【丙】道教崇尚自然,主张虚无,并且富于玄想,认为圣人精神修养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将整个自然宇宙与自身统一起来。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B.迥然不同C.休戚相关D.生发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22-05-0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重大类别,通常被赋予比人物画等更高的“意义”,这归因于自然界的景观物象最有利于承载文人的精神,甚至政治理想的缘故。
B.安徽省的“界首彩陶”,继承了“唐三彩”丰富多样的造型风格,还吸收了戏曲、剪纸的艺术元素,具有皖北文化质朴、粗犷的特点,在制陶工艺中自成流派。
C.华为公司新推出的“AI超感传感器”能够对16平方米内人体的细微动作进行感知,识别准确率达99.9%,在这个范围内,还能以1平方米精准细分空间和场景。
D.为了尽量缓解环境变化给身体造成的伤害,在回归地球之前,航天员每天都会加大锻炼力度,还会根据专家给出的食品搭配方案合理进食,全面补充营养和能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引用的句子不适合于语境的一项是(     
A.迎春花急忙点着头,炫耀它那绚丽的黄;桃花也不甘落后,秀出它那妩媚的红……这一派春色,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中美两国企业家应把握机遇,把众多的合作潜力全面转化为互利共赢。“风物长宜放眼量”,企业家的眼界决定境界,作为决定地位。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所有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22318日,豆瓣网友@K模仿卡夫卡经典作品《变形记》的开头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发了一条动态: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网友们纷纷模仿创作,此类创作被网友们戏称为疫情文学

(1)仿照以下两句话中的任意一句,创作一句“疫情文学”。
①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②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试谈谈你对这种“疫情文学”创作现象的看法。不超过80字。
2022-05-08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愁是乡土意识的衍生,是一种对过去时空的回忆。过去,中国传统艺术的乡愁表达书写的是个体背井离乡的人生际遇,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高歌猛进使得载负历史与记忆的村镇空间被繁华喧嚣的都市侵占,现代都市人升腾起了回归过去的渴望,乡愁便成为现代人共同的精神症候,具有了集体性的况味。

伴随现代社会的来临,理性得以疯狂张扬,所有相悖于理性的东西或不合理的东西皆被设定为某种必须破除的东西,使得任何伦理学与美学的特性都湮灭于科学理性中。

理性的过度张扬使现代个体与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断裂,传统风俗习惯消解了,传统德性丧失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们活动的空间范围,却也疏远了人们与故园的空间维度;而时间维度无限萎缩为眼前、当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眼前而无法想象未来与回顾过去。技术带来的高速度甚至是极速解构了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准确感知,增加了现代生活的变动性。身处理性张扬社会环境中的现代人产生了漂泊无根感,人们诧异地发现,现代理性阻断了人们的回乡之路

无论是物质空间的变迁还是精神层面的断裂,现代人都处于家园感丧失的焦虑之中。在一个节奏加速的时代里,乡愁不可避免地以防卫机制的面目出现。身体和精神皆在异处的人们期待返回故乡以抵消现代理性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回望过去获取走向未来的勇气。

(摘编自黄筱茜《乡愁乌托邦的影像化表达》

材料二:

乡愁常常郁结于心而少有释怀,电视媒介的开放性与外向性为人们宣泄心中的乡愁提供了渠道。传统文化类节目书写了时间序列中故园的事件与状态,这一乡愁表达深深触动了观众。

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主持人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其中,董卿与杨澜尤为可圈可点,两人皆散发着传统女性的气质,成为母亲形象的现实投影。而嘉宾学者则扮演着父亲的角色,以权威身份进行深入、中肯的点评,营造出父亲在位的心理情境。观众认同了专家这一仿拟父亲的符号,并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予以接受并内化,进而获得对自我的肯定与身份的认同。

嘉宾学者与主持人构筑了一个仿拟的家庭空间,所表征的正是国家这一父亲形象与传统文化这一民族之母。这一稳定结构激发了观众潜藏于血脉中对家国的情感依恋。

中华民族的来源于人们共同的文化基底,共有的文化记忆引发华夏子民共同的乡愁。传统文化类节目精心挑选易与大众记忆产生共鸣的诗词、汉字、京剧与剪纸等符号,联结今昔,努力回溯中华文明旧有的风貌与气质。

询唤集体记忆不是为了保存过去,而是借助岁月留下的痕迹来重构已消逝的时空。传统文化类节目在进行乡愁叙事时,会选择共同记忆中美好的部分,是对一个被净化了的传统而非历史的叙述

人们无法在历史长河中获得片刻的确定感,于是转而求索证明曾经存在,乡愁不失为一种尝试。电视节目无法完整地再现故园生活与离乡漂泊的漫长时光,于是,传统文化类节目乡愁的时间性便寓于空间中,借由空间的转换徐徐展开。传统文化类节目将美轮美奂的舞台再造成故园,重塑成华夏子孙共同认可的空间,使观众感怀故土家园。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类节目对乡愁的书写救赎了现代社会漂泊的生命个体,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所建构的终究只是拟态环境,这一虚幻的空间为人们带来的救赎只能是想象的精神突围与自我和解。

(摘编自李琦、闫志成《中国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乡愁叙事及其意义生成》

7.下列对文中“乡愁”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源自乡土意识,在具有历史与记忆的村镇空间被侵占后,由过去对个体背井离乡人生际遇的表达变成现代都市人对悠闲乡村生活的回忆。
B.乡愁作为漂泊无根的现代人缓解“家园感丧失”这焦虑情绪的防卫机制,能够抵消现代理性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人在回望过去中走向未来。
C.乡愁郁结于心难以排解,传统文化节目中“时间序列中故园的事件与状态”的表达形式,以其开放性和外向性为乡愁的纾解提供了渠道。
D.华夏子民共同的乡愁由共有的文化记忆引发,在传统文化类节目中,常以“净化”后的姿态呈现,节目的乡愁叙事,并不是为了还原历史。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理性精神在现代社会过度张扬,所有非理性的东西都被设定为必须破除的对象,导致了伦理学和美学特性的消失,使现代人处于身心漂泊的境地。
B.处在科技高速发展中的现代个体,虽然获得了广阔的空间,却也疏远了与故园的空间维度;虽然更能关注眼前,却也失去了对时间的准确感知。
C.传统文化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常代表着母亲形象的现实投影,表征着传统文化这一民族之母;嘉宾学者则扮演父亲的角色,表征着国家这一父亲形象。
D.传统文化类节目无法完整呈现漫长时光,只能借助再造的空间展现乡愁的时间性,其“拟态性”决定了这一空间无法真正救赎现代漂泊的生命个体。
9.对应材料一现代人乡愁的两大原因,概括材料二中传统文化类节目为宣泄乡愁而采用的针对性方法。
物质空间变迁
精神层面断裂

2022-05-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