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吉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5-17 4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在社会中有什么功能?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恰恰意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将广义的文学缩小到叙事文学的范围内来专门加以观察。

小说在西方1819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仅仅是个文学史特例,它并非历来如此。事实上,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或小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与音乐和绘画一样,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蛰伏于宗教和权贵的巨大阴影之下。文学的社会性内容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不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其作品中的世俗社会,与神话或宗教世界是须臾不可分的。这倒不是说他们的作品中没有个人经验的呈现和表述,而是这种表述是在神话的结构下展开的,同时与集体和社会的经验难以区分。悲剧的发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在中世纪,薄伽丘和乔叟的写作预示着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按照雷蒙·威廉斯的描述,悲剧的重点已经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与苦难转向世俗社会的成功与失败,而命运越来越多地指涉世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而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对于世俗经验的描述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悲剧发生的动力从命运的逻辑和上帝的意志变成了个人选择性的行动,特别是这种行动在道德上的过失和瑕疵。

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和宗教活动一样,超越的途径是一种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具有一定的仪式性。

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强大,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文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其功能在两个方面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

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代偿。它不仅是对个人困境与欲望的象征性的隐喻,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发展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对文学社会功能的认识古已有之,但在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

(摘编自格非《文学的邀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小说在西方18、19世纪取得辉煌成就,但文学仍然处于宗教和权贵的阴影下。
B.文艺复兴后,文学中悲剧发生的动力偏重个人选择性行动在道德上的过失和瑕疵。
C.人们遭遇挫败或不幸,向文学寻求解释和安慰时,超越现实的创作便应运而生。
D.文学从神秘经验变为知识领域后,具有“科学化”的特点,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缩小范围观察文学功能作为讨论前提,有助于集中论述文学功能的变化。
B.文章以众多作家为例,论述文学的社会性内容长期受宗教压抑,论证充分严密。
C.文章探讨不同时期的文学功能,梳理文学功能的发展脉络,突出了其演变过程。
D.文章以文学在应对意识形态危机中具有的作用,证明文学开始具有代偿的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的功能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这表明我们无法对文学的社会功能做出明确解释。
B.悲剧重点从“幸福与苦难”转向“成功与失败”,意味着文学越来越重世俗生活。
C.文学以全新面貌出现后,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其社会功能超越了宗教
D.准确认知现代意义的文学对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应该围绕某类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2022-05-1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脚步临近,我国冰雪运动正打开全新的时空坐标。《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报告》显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居民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31个省区市的居民,均有不同程度参与冰雪运动,其中12个省区市冰雪运动参与率达到30%以上。

在素有冰雪运动传统的吉林,在保持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向校园倾斜。2016年,《吉林省百万学生逐雪嬉冰工程实施方案》印发,设定了建设5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目标,到2020年时,共建设冰雪运动特色学校557所,其中教育部认定的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02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15所。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还有更深远意义。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强调,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加强冰雪运动进校园顶层设计。未来,全国大众冰雪季”“中国冰雪大会”“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等品牌赛事活动,将提升各行业、各地区、各群体参与力度,推出更多更好的冰雪惠民服务。

(摘编自《推动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人民日报,2022113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

材料三:

冬奥筹办确实给我们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海峰表示,生活环境方面,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相继通车,市政设施、城乡面貌也得到了全面升级,民众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生活水平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崇礼目前每五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从事和冰雪相关的工作,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了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端上了雪饭碗,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精神层面,冬奥之城崇礼的外向度越来越高,老百姓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越来越强,自发建设美丽家乡、主动奉献服务冬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如何让冬奥红利可持续惠及更多的人,是我们一直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下一步将坚决把冬奥的热度保持下去。积极培育富民增收的新业态。坚持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努力创建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运动休闲、研学团建、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载体。

(摘编自《冬奥筹办成果惠及民众,河北崇礼超3万人端上雪饭碗》,中新网,113日)

材料四:

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仍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将变身冰立方,作为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地,实现水冰转换。

关于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北京冬奥组委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都有通盘设计。赛后将继续申办国际与国内赛事,通过高水平赛事带动场馆的运营。除了竞技比赛,场馆在赛后会向社会大众提供体育健身服务。

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重要的办奥理念,低碳则是北京冬奥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北京冬奥会筹备阶段,北京冬奥组委严格实施低碳管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我们建设低碳场馆,所有场馆都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将超过8成。李森表示。

(摘编自何亮《北京冬奥会呈现绿色办奥中国智慧》,科技日报,2022114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活动中,各年龄段参与率均超过13%,18至50岁的人群参与率较高,但城乡参与率相差较大。
B.虽然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方式大多是自发参与,但为满足兴趣爱好的人数占比并不高,更多人是以娱乐休闲和强身健体为目的。
C.四大区域冰雪运动存在很大差异,中西部地区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少于东部地区,参与率远低于东北地区,这是由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
D.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除了继续调动人们参与的热情,还要关注不同区域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及参与率存在差异的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以来,我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目前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已经超过三亿,而且参与冰雪运动的居民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
B.吉林省为保持冰雪竞技项目快速发展,制定了倾斜于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实施方案,目前成果丰硕,已建成500多所冰雪运动特色校。
C.冬奥筹办不仅调动了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更为参与地区带来经济和精神层面双丰收,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自豪感和荣誉感越来越强。
D.为了实现“绿色办奥”的理念,北京冬奥会在场馆建设上瞄准科技创新,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实现超低能耗,力争从源头减少碳排放。
6.北京冬奥会提出了“可持续,向未来”的发展理念,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该理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勒索信    

本·克里斯丁森

鲍勃·斯科特被绑架,3天后来了信,收信人为R·斯科特亲启,还盖着纽约的邮戳。

可能是绑架者来的。美国联邦调查局负责本案的埃文斯说。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用镊子取出两页纸,在桌上展开。两页纸都是用铅笔写的,一页是印刷体,另一页是鲍勃的笔迹。

第一页纸写的是:

若是还想见到你的孩子,就准备好十万美元的小额纸币。

男孩的信是:


亲爱的爸爸:

他们说我应该给您写封平安信,来证明我没有死。为了证明真是我写的信,我就给您描写一下小鸟吧。我看见一只鸟在啄一棵树,这只鸟除了头和脖子是白色的,全身都是黑色。在小鸟的头部后面有一点儿红色斑点。还有一只鸟,是一种麻雀,只有它在鸣叫,鸟的头部是灰色的,从上到下都有黑色条纹,尾巴非常短。我扔了一根树枝,鸟就向南飞去,我敢说它一口气能飞十英里。这里还有一只蓝知更鸟,发出格格响的噪音。好吧,希望很快见到您。

爱您的鲍比

埃文斯看看桌上摆放的男孩的照片,男孩身体很强壮。这个孩子非常热爱大自然吧?好啦,我检查一下信上的指纹,说不定能得到一点儿线索。

斯科特先生摇摇头。是呀,他向来爱研究鸟类。可是,你瞧,这封信里有一些错误。我复印一份行吗?他复印完信,拿起帽子向外走,我到图书馆去一会儿,马上回来。

斯科特先生两个小时后回来了。埃文斯一无所获。他没有从信上得到任何线索,没有指纹,什么痕迹都没找到。

斯科特说:看这里,埃文斯。你没找到什么,我倒是有种预感。不只是预感,我相信是真的。我要坐飞机去加利福尼亚州,马上就去!

加利福尼亚州!可是邮戳是纽约的呀。埃文斯开始表示不同意。

你尽管相信我好了,要是你不想跟我去,我就自己去。

当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巴巴拉市下飞机时,一队警务人员在等着他们。

斯科特告诉他们:我要找的地方大概距离这里以北约十英里远,那里是长着高大松树的地方,附近不是有一条溪流就是有一个小湖。我从没有见过那个地方,但是我十分肯定就在那里。

一个警员说:说得不错,真有那么一个地方,几年前我曾经到那个地方搜索过。

他们没有费事就找到了那里。隐藏的地点只能有一处,那是一间几年都没人使用过的旧木屋。警察从三面包围上去,没开一枪就捉住了措手不及的绑匪。

斯科特把儿子抱在怀里,埃文斯听见男孩说:我就知道你会来,爸爸。我知道你能找到这里。

埃文斯抱怨道:我一直蒙在鼓里,现在说说整个经过吧。我猜是你儿子的信指引你找到他的,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斯科特先生笑着拍拍鲍勃的肩头,说:没什么神秘之处,那封信让人觉得像是以前从未见过鸟的人写的,但是鲍勃已经研究了几年鸟类,他熟悉所有的鸟。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他假装啥也不懂,实际上写得非常清楚。

嗨,见鬼。男孩说,咱们走吧。

斯科特先生笑了笑,接着说:我在图书馆查到鲍勃信里写的鸟,就发现了答案。他说的白头啄木鸟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松林地区,他描述的鸣叫的麻雀叫做‘圣巴巴拉麻雀’,而且只有一种蓝知更鸟叫起来格格响,又叫做鱼狗,总是离淡水不远。

真是,这下我全明白了。埃文斯说,但是离圣巴巴拉市约十英里,这是怎么回事?

斯科特先生笑着说:那都是我猜出来的。鲍勃信上说那只麻雀一口气向南飞十英里。我知道麻雀只作短途飞行,从一棵树上飞到另一棵树上。等我开始明白鲍勃在巧妙地告诉我们他在什么地方时,就把这一切综合在一起了。

文本二:

侦探小说的破案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它尊重事实,启发读者一边阅读,一边去进行科学推理。读侦探小说的过程,仿佛是进行一场高级的智力游戏。罪犯巧妙而别出心裁的作案,企图把水搅混,让对手的思维步入歧途。而聪明的侦探则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破绽,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进行逻辑推理,最终得出合乎真相的判断。由于这是文学故事,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形象化与通俗化的描写,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侦探小说不仅是罪犯与侦探的斗智,也是作者与广大读者的斗智。侦探小说的启智性,还表现在一些科学破案的陈述上,通过把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知识融入作品,人们在阅读时既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又自觉锻炼了思维能力。

(摘编自《侦探小说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对绑匪的描写并不多,但从对勒索信的字体、内容和邮戳等间接描写来看,绑匪狡猾和贪婪的特点表现得很明显。
B.作为次要人物,埃文斯在小说中有被调侃的意味。但其实他谨慎认真,不固执己见,又能虚心求教,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C.斯科特先生和儿子鲍勃面对绑匪的威胁和恐吓,都没有惊慌害怕而是淡定冷静,这是儿子鲍勃能够成功脱险的重要原因。
D.小说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斯科特先生寻找儿子,暗线是埃文斯稀里糊涂地跟着斯科特先生寻找儿子,双线并行增强了表达效果。
8.小说以“两页纸的勒索信”展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9.结合文本,谈谈侦探小说中“科学”与“推理”的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州都督齐王祐,性轻躁,其舅尚乘直长阴弘智说之曰: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上选刚直之士以辅诸王,为长史、司马,诸王有过以闻。祐昵近群小,好畋猎,长史权万纪骤谏,不听。壮士昝君谟、梁猛彪得幸于祐,万纪皆劾逐之,祐潜召还,宠之逾厚。上数以书切责祐,万纪恐并获罪,谓佑曰:王审能自新,万纪请入朝言之。乃条祐过失,迫令表首,祐惧而从之。万纪至京师,言祐必能悛改。上甚喜,勉万纪,而数祐前过,以敕书戒之。祐闻之,大怒曰:长史卖我!劝我而自以为功,必杀之。上以校尉京兆韦文振谨直用为祐府典军文振数谏祐亦恶之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祐城门外不听出悉解纵鹰犬斥君谟猛彪不得见祐。会万纪宅中有块夜落,万纪以为君谟、猛彪谋杀己,悉收系,发驿以闻,并劾与祐同为非者数十人。上遣刑部尚书刘德威往按之,事颇有验,诏祐与万纪俱入朝。祐既积忿,遂与燕弘信兄弘亮等谋杀万纪。万纪奉诏先行,祐遣弘亮等二十馀骑追射杀之。祐党共逼韦文振欲与同谋,文振不从,驰走数里,追及,杀之。寮属股栗,稽首伏地,莫敢仰视。祐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祐不能禁。三月,丙辰,诏兵部尚书李世勣等发兵讨之。上赐祐手敕曰:吾常戒汝勿近小人,正为此耳。祐之初反也,齐州人罗石头面数其罪,援枪前,欲刺之,为燕弘亮所杀。祐引骑击高村,村人高君状遥责祐曰:主上提三尺剑取天下,亿兆蒙德,仰之如天。王忽驱城中数百人欲为逆乱以犯君父,无异一手摇泰山,何不自量之甚也!祐纵击,虏之,惭不能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校尉京兆韦文振谨直/用为祐府/典军文振数谏祐/亦恶之/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祐/城门外不听出/悉解纵鹰犬/斥君谟/猛彪不得见祐/
B.上以校尉京兆韦文振谨直/用为祐府/典军文振数谏/祐亦恶之/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祐/城门外不听出/悉解纵鹰犬/斥君谟/猛彪不得见祐/
C.上以校尉京兆韦文振谨直/用为祐府典军/文振数谏/祐亦恶之/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祐/城门外不听出/悉解纵鹰犬/斥君谟/猛彪不得见祐/
D.上以校尉京兆韦文振谨直/用为祐府典军/文振数谏祐/亦恶之/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祐/城门外不听出/悉解纵鹰犬/斥君谟/猛彪不得见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书是古代君王谕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这里“敕”即敕命、敕谕。
B.驿,指驿站,是古代官府设立的通信机构,唐时用来传递百姓的信件。
C.稽首是指古代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比“顿首”程度重。
D.亿兆,一是极言其数之多,二是指庶民百姓,文中指“庶民百姓”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祐舅舅以太宗多子为由劝他招募壮士以自卫,并推荐燕弘信。李祐见后很喜欢燕弘信,并赐给他许多黄金珠玉,让他招募敢死之士。
B.长史权万纪弹劾驱逐被李祐宠信的昝君谟、梁猛彪,李祐却暗中召回并且更加宠信。权万纪担心被牵连,于是逼迫李祐上表自陈过失。
C.李祐认为权万纪不仅在太宗面前出卖了他,还以“谋杀”的罪名抓捕和弹劾了他众多亲信,因此怀恨在心,发动叛乱后就射杀了他。
D.李祐私自授官行赏,驱赶百姓入城,加强城防,后又袭击高村,村人高君状则斥责他犯上作乱是自不量力,李祐因惭愧而终没有杀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昵近群小,好畋猎,长史权万纪骤谏,不听。
(2)齐州人罗石头面数其罪,援枪前,欲刺之,为燕弘亮所杀。
2022-05-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留客    王建

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远行僮仆应苦饥,新妇厨中炊欲熟。

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行人但饮莫畏贫,明府上来何苦辛。

丁宁回语屋中妻,有客勿令儿夜啼。双冢直西有县路,我教丁男送君去。


【注】①王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作者任渭南县尉时,西上进京途中所作。②双冢,地名,与渭南均在今陕西境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中的“人家”可理解为“客”,这两句既有留客之意也含有留客安排。
B.“厨中炊欲熟”“蚕房新泥”等细节,给田家劳苦而贫困的苦难生活增添了温馨。
C.本诗表达方式别具一格,以田家主人的口吻依照时间顺序来展开,流畅而自然。
D.本诗“缘事而发”,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语言通俗简练而且有感染力。
15.从诗中“客”的角度来看,田家主人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落花为喻,融入议论表明自己的心志: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一句犀利地指出秦始皇搜刮财宝不放过分毫,“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其耗费珍宝极尽奢侈。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登上蜀山后以手触天,屏住呼吸,惊恐不已而徒然叹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2-05-13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太空教师王亚平再度说出这句话,一堂         的太空授课画上了圆满句号。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进行再次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作为首次最高讲台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天宫课堂恰恰是最能激发人们好奇心的方式之一。我真的不知道在太空,气泡是可以留在水球里面的。一位观看现场直播的学生         。作为最前沿的科技产品,空间站本身就是         的人造科技景观。它代表了中国人用脚步丈量宇宙所抵达的远方。空间站里独特的工作生活场景和物理学现象提醒人们,其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未知世界,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探索欲。(     )。

一堂约60分钟的太空科普课,背后的科技支撑十分强大,集中体现了我国多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从抵抗失重环境下肌肉萎缩的小小企鹅服,到航天员喝上再生水,一个个细节见证着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别开生面        啧啧称奇        引人入胜        日新月异
B.别出心裁        啧啧称奇        扣人心弦        日新月异
C.别开生面        啧啧称赞        引人入胜        蒸蒸日上
D.别出心裁        啧啧称赞        扣人心弦        蒸蒸日上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进行再次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作为“最高讲台”。
B.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成为首次“最高讲台”。
C.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成为“最高讲台”。
D.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进行再次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作为“最高讲台”。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充满好奇的心灵萌生科学的种子,更多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B.科学的种子撒向充满好奇的心灵,让更多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C.科学的种子被撒向好奇的心灵,更多的梦想被浇灌成参天大树
D.充满好奇的心灵被撒入科学的种子,让更多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味精这种家庭必备的调味品,①     。有人认为味精会导致掉头发,视力减退,缺锌等。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研究表明,②       。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摄入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谷氨酸,谷氨酰胺和酪氨酸,而这些氨基酸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有着重要的功能。既然味精没有危害性,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质疑呢?③        :一是可能有一些人对味精安全性研究的相关成果盲目的进行宣传,且不断的放大味精的危害性,造成社会对味精的恐慌。二是可能是与味精能够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的食欲有关。

虽然味精是安全的,但是在炒菜的过程中也不能过量添加,毕竟味精只是一种调味剂,食用过多,有可能使人对其产生依赖性。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超过100℃时容易被水蒸气挥发;温度再高,还有可能变质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还会产生毒性。在炖、烧、煮、熬、蒸菜时,不宜过早放味精,可以选择在将出锅时放入,这时鲜味最足。

20.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个字。
2022-05-16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汉刘向在《说苑》里有言: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意思是,要想不陷入困境,就须提前谋划;要想不至于绝境,就须事先预防。其所表达的正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内涵及其重要精神特征的忧患意识。


对于未来发展,你有怎样的“早虑”和“早豫”?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文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4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外国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司马光(1019-1086)  《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210.65压缩语段  连贯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