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5-25 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

1.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B.从感知、观察物候和气候的变化,到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参照物,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方法不断改进。
C.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以过去千百年以来通行的阴阳合历为依据为确立的,是我们民俗传统的一部分。
D.二十四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作为一种时间标识制度,它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2.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法协调和规范。
B.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C.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D.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3.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B.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
D.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
2017-07-16更新 | 1265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棋圣

韦延才

黄小奇那次回乡,算是衣锦荣归,当时他的棋艺与离家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头上戴着棋圣的光环。但小镇信息闭塞,黄小奇成为棋圣的事还没人知晓。

黄小奇是回家把父母接走的。这次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黄小奇就在小镇上多逗留了几天,拜拜亲戚,访访朋友。黄歌儒是黄小奇一定要拜访的人,他是黄小奇儿时最好的朋友和棋友。

黄歌儒在小镇上棋艺可算一流,没几人能敌得了他。故友相逢,自然少不了要切磋一番。对于黄小奇来说,黄歌儒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小时候,他们棋盘上往往不分伯仲。黄小奇十几年的走南闯北,黄歌儒知道好学的他技艺定会长进不少,故不敢掉以轻心,一开始就下得小心翼翼。

黄小奇的心情却没放在下棋上,他只想叙叙旧,回忆回忆童年的那些美好时光。

看你还往哪走?黄歌儒又下了一颗棋子,说。

那天,黄小奇和黄歌儒连下三盘,各胜一盘一和棋。其实黄歌儒根本不是黄小奇的对手。过手几招黄小奇就发现黄歌儒的技艺与十几年前并没有多大的长进,黄小奇就不动声色地让着他。

回到家里,想着儿时最好的朋友如今生活还是如此的艰辛,黄小奇心里不是滋味,便萌生了帮他一把的念头。怎么帮他呢?直接给他银票么,那样太伤黄歌儒的自尊了,他也肯定不会接受。

第二天,黄小奇很不服气地来到黄歌儒家里,要和黄歌儒再次挑战。黄歌儒是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对手了,马上摆上了棋子。下子前,黄小奇忽然说:今天我们要玩就玩个痛快,输一盘10个大洋。黄歌儒以为黄小奇在开玩笑,笑着道:好啊。

这一次,他们在棋盘上杀得天翻地覆天昏地暗,收盘时,黄小奇竟输掉了100个大洋。黄小奇站起来,拿出一张银票,递给黄歌儒说:这100个大洋就是你的了。

黄歌儒连连摆手:千万要不得,哥们这不是说着玩玩的吗。

黄小奇认真道:泼出去的水还收得回么?你如果不想让我陷入不诚不义之地,就把银票收下。

时间一晃又过了十多年,一次,黄小奇参加完一个比赛回来,途经家乡的城市,便取道回小镇一看。

回到小镇,黄小奇直去镇尾找黄歌儒。来到黄歌儒家门前,只见房门紧闭,上面结了大大小小的蜘蛛网,一派破落的景象。

是不是黄歌儒拿着他输的100个大洋在他处起家了?黄小奇一边心里生出这样的想法,一边去询问小镇上的人。

物是人非,小镇上很多人不认识黄小奇。一位中年妇女告诉黄小奇,多年前小镇上出了一个棋圣,一次,棋圣到镇上与黄歌儒对弈了一天一夜,结果棋圣败给了黄歌儒,还输给了黄歌儒100个大洋。

那他拿这100个大洋干吗去了?黄小奇问。

赌输了,中年妇女接着说:那个棋圣走后,黄歌儒才知道被他打输的人就是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棋圣。从那次的对弈中,黄歌儒看到了发财的路儿,你想想,棋圣都败在了他的手上,还有谁敌得过他呢?于是他就以一个大洋一盘棋和人下棋,起先还赢了一些。

后来呢?

后来黄歌儒遇上了高手,老是输,不说那100个大洋,连老婆也输掉了。

他就不知道收手么?

他总是不死心,因为他打败过棋圣。

那现在他在哪?

也不知到底在哪,有人说在城里看到过他和人赌棋,赌得只剩了一条裤衩。

哦。黄小奇神情沮丧,默默地走出了小镇。

黄小奇从小镇回来,就把那个代表他棋艺最高荣耀的棋圣奖杯摔了个稀巴烂,从此,他就淡出了棋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仙逝。

黄小奇的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才意外地知道他就是那个曾经名赫一时的棋圣。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黄歌儒与黄小奇对弈时下得小心翼翼,因为两人小时候棋艺不分伯仲,而且他知道现在的黄小奇头上还有棋圣的光环。
B.黄小奇在与黄歌儒对弈时,并没有把输赢看得有多重,这是因为他这次来是为了叙叙友情,谁胜谁负不是下棋的目的。
C.黄小奇第二天再去找黄歌儒下棋时,故意以赌的方式输了100块大洋,他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朋友,但没想到好心却办了坏事。
D.黄歌儒知道了自己战胜的黄小奇是棋圣后,心境发生了变化,他到处找人赌棋,结果屡战屡败,最后连老婆都赌输了。
E.小说讲述了棋圣黄小奇本想帮助好友黄歌儒,最后却导致好友因赌惨败的故事,这使我们对“好心”与“名利”有了新的认识。
5.请以时间为序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6.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语句,并指出这样写的好处。
2022-05-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引发热议,本报记者刘阳日前独家专访刘导演冯小刚。

记者:《我不是潘金莲》这个电影,我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拍摄的难度挺大的。一般人都会知道这是个挺敏感的题材,您是怎么想的?

冯小刚:小说出版以后我就想拍电影。当时我就想,关键是要有个抓手,怎么来解读这个故事。我觉得可以紧扣着依法治国这个理念,这是一个关于干部要不要有担当的故事。

现在很多电影是在拍现实,但其实跟现实不发生关系,都是面儿上的东西。《我不是潘金莲》这个题材无疑是和我们的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我也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文艺怎么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记者:对于任何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最后得出的结论,甚至形成的舆论走向都不一样。这本小说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冯小刚:我部队转业之后在机关里待过,这么多年我也跟各级机关打过交道,我觉得刘震云写得特别生动、准确,也没有任何放大。这作品里没有任何一个坏人,就像我们最后的台词说,各级官员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刁难李雪莲,但为什么这事越办越糟?李雪莲走了还有王雪莲、刘雪莲……我觉得这里头的东西特别有意思。

记者:您认为这里头最讽刺的点是什么?

冯小刚:中国几千年的人情社会,从人情社会的逻辑出发,李雪莲觉得法院像个骗子。她为什么要找领导呢?这也是人情社会的产物,她认为中国的官管着法院呢。

刘震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观察有他特别独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写困境,这个文学上的反差使作品变得不同寻常。其实看他的这本小说我是觉得处处会心,我捧着这书看的时候,脑子里各种形象全出现了,觉得这可以拍得妙趣横生。

记者:如果从艺术的通感上来讲,刘震云小说的一些处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电影是类似的。虽然有人说您近年来的电影跟之前的贺岁喜剧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样了,但其实我觉得您之前在拍喜剧、拍贺岁片的时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电影语言的包装下进行一些很严肃的思考。

冯小刚:其实《私人订制》里好多就是这样,一个司机非常想当一天官,一个导演特别想媚一次雅……嬉笑里头还是有很多我们想讽刺的东西。

幽默这种东西,大家接受起来比较轻松一点,可是它里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刘震云这个小说从头到尾很多细节、很多台词,非常写实,但你会发现它整体有一种荒谬感。就像他说的,一个人在前边儿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儿捡芝麻。这是一个很写实的故事,这个荒谬感怎么去表现,作为导演我思考了很长时间。

记者:您的电影语言、镜头语言始终跟演员或角色保持着一种距离,让观众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这种表现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吗?

冯小刚:我的依托当然还是小说。小说提供了这样一个结构和人物关系,我就会按着这个来。

其实我们看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并不是特别理性地说它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特别感性的。看到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就是觉得它幽默,而这个幽默还不是我们过去看的喜剧那样,要么是欢乐度比较高的、可笑的,要么是港式喜剧、上海滑稽剧那种靠误会法和夸张的表演来搞笑。这个电影的幽默感来自故事背后的理儿。看完这个电影我会想,这个理儿它怎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很有意思。

摘编自刘阳幽默背后有道理,有删改

7.下列选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者认为把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拍摄成电影难度很大,是因为这个题材涉及社会敏感问题,言外之意是弄不好会招来麻烦。
B.冯小刚拍摄《我不是潘金莲》是以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为抓手,反映干部要不要有担当的问题。
C.有人认为冯小刚近年来拍摄的电影与他之前的贺岁片有很大不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冯小刚的拍摄风格是一以贯之的。
D.刘震云用“一个人在前边儿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儿捡芝麻”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他的小说写实与荒谬有机统一的特点。
8.冯小刚把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改编拍摄成电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9.刘震云的小说与冯小刚的一些电影在处理方式上有什么类似之处?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
2018-01-29更新 | 46次组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B.“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贬职。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李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运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15.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2022-05-2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