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松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 高三 期中 2022-06-02 1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道德经》)
(2)苏轼《赤壁赋》中客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陈情表》开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2. 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语句表达较为得体、合适的一项是(     
A.当今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美味大餐,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对此事我百思不得其解。
B.多谢您惠赠给我的大作,据悉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我定当细细拜读并望不吝赐教。
C.细心研读该论文后发现其数据不够准确,内容较浅显,恐难刊登,真可谓不刊之论。
D.贵国参加了本届冬奥会比赛,且在多个项目独占鳌头,忝列奖牌榜前列,特此恭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特殊食品,从这些食品中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崇尚平衡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人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阴阳相合的食品祭祀,_________;_________。饺子、年糕、元宵等是春节的象征性食品,这些也是属于阴阳和合的食品。


①人与自然才会和谐
②在不同的时节食用
③人吃了这种象征阴阳平衡的食品才能吉祥平安。
④每种食品都是用具有阴阳属性的物质制作的
⑤就有不同的和谐象征
A.②④⑤③①B.④②⑤①③C.①③②⑤④D.④⑤②③①
2022-06-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学的中国化

周晓虹

①马林诺夫斯基在《江村经济》一书的序言里,称这部著作是社会人类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尽管费孝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为后来成为人类学跨越文野之别的标志,但是从他进村之时写的《江村通讯》来看,作为一个人类学领域已浸淫数年的研究者来看,他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开弦弓村的造访将会触犯人类学的文野之别

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清规戒律?人类学文野之别的清规的形成,与这一学科最初形成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的历史有极大的相关。十九世纪 30 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未开化民族开始接触现代文明,人类学内部开始滋生出文化相对主义,加之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未开化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与以西方现代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之间发生了接近与融合。

③如果说文野之别的跨越动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促成人类学向文明社会研究的转变,那么对传统上的研究异文化的人类学来说,这种转变在费孝通那里还存在着对他己之别的跨越。

④利奇一再强调,某些社会人类学家,欲图研究本社会的愿望可以理解,事实上也值得称赞,但危害重重。按照人类学当时的观点,研究熟悉的社会,先入之见就可能造成研究的偏见,如果是单纯的陌生人去研究,就不会受到偏见的影响。要避开利奇的忧虑,保证研究的客观公正,或者说要实现充分的民族自省,研究者就必须具备费孝通先生晚年一再强调但青年时代已逐渐养成的能力——文化自觉。

⑤我认为,在社会学领域你必须具备如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想象力,对于研究本土文化的人类学家来说,则必须养成费孝通所言的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可以说,正是有赖于这种同样能够增进理性、看清世事的心智品质,费孝通才能在江村调查中实现对文野之别的从容跨越。

⑥一般而言,在从事文化或者社会研究之时,与研究者的地位或身份相关的问题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自身文化或本民族成员之时,能否以及如何抽身其间,以避免熟视无睹或情感涉入,再或无法客观的研究问题。其二是研究你所陌生的异文化(比如人类学通常研究的土著文化)之时,能否以当地人自己的世界观或分析视角,去观察被研究的文化或民族成员,以避免囫囵吞枣或以偏概全,或隔靴搔痒的问题?

⑦针对上述问题,费孝通 1997 年在《人文价值再思考》一文中,以进得去出得来六个字高度概括了上述研究的难题。

⑧如果说与异文化的接触能够使研究者摆脱对家乡或本土文化的麻木,形成对本土文化的知之或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自觉,那么此时开弦弓在西方世界的冲击下所发生的迅疾的社会变迁则快速促进了这种知之文化自觉的养成。

⑨如果说急速的社会变迁造成了原来浸淫其间的社会成员对自己生长的土地和文化的陌生化(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而这陌生化保证了研究者在自己的文化中出得来,那么按费孝通的理解,在这多少被动的陌生化之外还有一条主动的陌生化路径可走,即致力于对一般人类学理论方法和海外汉学人类学研究的深入了解

⑩解决了研究者可以研究本土文化或研究时能够出得来的问题,其实只是回应了前述利奇之忧的一半,另一半同样甚至更为棘手:以费孝通及 1930 年左右燕京学派为代表的中国人类学家的微型社区研究,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能够概括幅员辽阔、错综复杂的中国国情?用费孝通的话来说,这个问题的矛头直指我的要害,因为如果我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最终的目的是改造中国,那么,如果不能通过对江村及后来的云南三村的研究获得对中国的概括性认识,所有的一切皆会前功尽弃。

⑪费孝通通过《江村经济》及其后的微观社会研究而认识中国的努力并非没有留下遗憾。就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来说,如果说无论是江村还是云南三村落入研究者眼中都带有某种偶然性的话,那么如何能够保证在这种偶然的类型捕获中不致挂一漏万,依旧不仅是一个操作上的难题,更是一个理论上的难题;而就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说,费孝通的遗憾则更为鲜明,尽管那是一个需要历史来负主责的问题。

⑫派克对费孝通乃至十九世纪 30 年代整个中国社会学的意义,在于他所提倡的社区研究community study)为此时吴文藻的社会学中国化的设想提供了可能的具体路径。费孝通践行了自己的老师吴文藻给出的社会学中国化的实现路径。

⑬按吴文藻所言,社会学中国化的第一步是试用西方理论。

⑭社会学中国化的第二步,是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来验证理论。一般而言,这种验证可能包括两步:其一验证西方理论的可靠性或普适性,其二通过实地调查认识中国国情;但费孝通的兴趣在后者,他赋予江村调查以鲜明的认识中国并进而改造中国的实践品格。尽管出于内心对士绅阶级传统的家国情怀的认同或对郑辟疆、费达生们身体力行的激赏,费孝通可能夸大了新知识分子或技术精英改造风雨飘摇之中国的可能,也错看了小农在旧制度环境中以现代方式组织起来的潜力。但不可否认80余年前的这次调查起码昭示了现代社会变迁或包括工业化在内的乡村转型道路的多样性。

⑮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可能倒是因囿于江村经验,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对高度集中的工业化在中国之推行深感疑惑,但这种对乡镇工业以及小城镇的执拗,本身存在消解发展或转型的多样性的可能,而中国近40年来的改革和发展所昭示出从国有工业到乡镇企业,甚或再到富士康这样的外资企业的齐头并进,说明即使对同一个中国,转型的方式也不乏多样性。

⑯在吴文藻的蓝图中,社会学中国化的第三步,是理论和事实糅合在一起,获得一种新的综合。显然,社会学中国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彻底抛弃理论或西方理论重起炉灶,而是为了使外来的社会学知识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相符合。

(据相关论坛演讲记录删改)

3.文章第③段加点的词语“他己之别”在文中指_______
4.以下对⑦段“进得去”和“出得来”六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得去”要求以当地人视角、世界观对陌生文化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避免浅薄。
B.“出得来”要求对本土民族成员或文化调查研究时能够尽量做到客观,避免偏见。
C.研究西方相关理论的主动“陌生化”和“文化自觉”有助于调查研究者“进得去”。
D.急速社会变迁导致的被动的“陌生化”(间离效果)有助于调查研究者“出得来”。
5.从文意来看,不能得出推断的一项是(     
A.从文野之别的清规戒律可知人类学起初主要是研究未开化民族的。
B.作者认为具有文化自觉可以较从容实现对文野、他己之别的跨越。
C.费孝通社会调查基本未能实现对中国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性认识。
D.派克所提倡的社区研究对于探寻社会学中国化之路具有一定影响。
6.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江村经济》的态度。
7.《乡土中国》的“名实的分离”一章中关于“社会变迁”有这样的论述:

社会变迁却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任何社会绝不会有一天突然变出一个和旧有结构完全不同的样式。所谓社会变迁,无论怎样快,也是逐步的。所变的,在一个时候说,总是整个结构中的一小部分。

社会结构自身并没有要变动的需要。社会结构的变动,是人让他变的。要让它变的原因是在它已不能答复人的需要。

社会变迁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


结合本文⑭⑮段的相关论述,请对费孝通先生的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2022-05-30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琼卖马

谈歌

①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③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④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⑤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⑥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⑦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⑧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⑨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⑩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⑪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⑫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⑬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⑭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⑮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⑯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

(有删改)

8.根据第④段杨成岳和王超杰的对话,赏析他们的说话艺术。
9.第⑦段和第⑩段叙写了王超杰的两场“哭”戏,而与杨成岳等人的交流中,他却总是带着“笑”的。请分析“两哭”“两笑”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0.第⑦段重点写王超杰唱《秦琼卖马》,这一情节安排体现作者巧妙构思,请加以赏析。
11.小实作为校报编辑,在删选这篇小说时认为,小说到第⑫段“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处收尾更好,后续的内容都可以删除。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说说理由。
2022-06-02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