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期中 2022-06-16 28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蕴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具有特殊品格,这与其民族性、地域性等有关,但它又具有超时代性和超地域性。
B.柏拉图的《理想国》非东方文化的产物,但其讨论的某些问题的意义适用于我国。
C.经典具有超时代的价值,理解经典首先是要“引进来”,即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
D.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C.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
D.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能否更深入地把握经典,最关键取决于能否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文化经典。
C.要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但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以往的经典。
D.“学无中西”体现的是世界文化的视野,近代“新儒学”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1年,位于赤道附近的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在热带东风的作用下,火山灰从菲律宾一直飘到印度。火山爆发形成了烟柱,它传播十分迅速,仅3周的时间就形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宽广的烟柱带:火山爆发还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其中二氧化硫就超过1500万吨。受此次火山爆发的影响,中东及南半球南部地区的气温下降明显,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天,1992年夏天,两地的气温比往年平均值低20 ℃。

为什么会产生火山爆发这一现象呢?这要从地球内部的结构说起。位于地壳固体岩石下面的区域叫做地幔,这里的岩石密度比地壳岩石大,但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这里的岩石变成一层厚厚的液态物。陆地地壳厚度约为35千米,海洋地壳厚度约为6千米,地幔厚度比地壳厚得多,约为2900千米,地幔一直延伸到地核。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炙热岩石叫做岩浆。岩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地壳岩石出现裂缝,它就向上涌出,这就是火山爆发的原因。

上升的岩浆堆积在地面以下很深的地壳空洞里,这里叫做初级岩浆室。越来越多的岩浆进入初级岩浆室后,岩浆室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最后岩浆冲破上面岩石,沿着阻力最小的通道穿过上面的岩石上升,填充了更接近地表的二级岩浆室。当二级岩浆室的压力逐渐升高时,其顶部向上膨胀,使得上面的岩石凸起。在地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凸起部分——熔岩丘。它的出现说明岩浆室已满,火山即将爆发。

岩浆流动的通道叫火山管。火山的每个岩浆室都拥有火山管。岩浆最后沿火山管冲破上面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从岩浆室上升的岩浆必须破坏上面的岩石,排除路障。这就会引发许多震级较小的地震。

火山爆发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倾空了距地面最近的岩浆室。室内压力下降,岩浆室最后因无法承担上面岩石的重量而塌陷。地面上的塌陷处叫做火山口。

并不是所有的火山爆发都会影响气候。火山喷发时,必须向平流层喷出大量的微小颗粒,才能改变气候。在平流低层几乎不会出现空气垂直运动,但却会出现水平运动。这意味着喷射到平流低层的物质会沿水平方向散落,但降落速度很慢,因此它将在大气上层中停留几个月,甚至几年。

如果火山位于赤道附近,那么它爆发后对气候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它会使喷入平流层中的物质运动到另一个半球,一旦这样,它将影响到两个半球的气候。

反射也会影响气候。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线,表面反射光线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不同物体因性质、形状、大小等因素的不同,对光的反射率也有所不同。整个地球的平均反射率大约是30%,雪花的反射率约为80%,黑色路面的反射率约为7%。一般说来,因为平流层中的空气是透明的,所以反射率几乎为零。然而微小的颗粒却能反射射入的光线,所以增加了平流层的反射率。这些微小颗粒还形成了一层薄雾,这层雾太高太薄,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地表,从而起到冷却的作用。

火山是大气污染的主要自然污染源,它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我们看来,火山喷出的熔岩流能破坏土地和村庄,没错,火山的确可以这样,但它们还会带来更加不幸的后果:火山喷发释放到平流层中的气体和灰尘将会导致气候变化,这可能会导致饥荒,成千上万的人可能因此而丧命。

(摘编自迈克尔·阿拉贝《明天的空气会怎么样》)

材料二:

超级火山是指比一般火山具有更大破坏力的火山。目前最大的超级火山就是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大约每隔60万年,就会进入周期性喷发,而现在已进入喷发周期。

如果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爆发,美国3/4的国土将受到影响。最大的危险在方圆1000公里的地区内,这里90%的人口无法幸免于难,大部分人会因为吸进的火山灰在肺里固化而死亡。它也会威胁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安危。科学家研究发现,火山喷发之后,包括二氧化硫在内的大量气体和火山灰会随着大气循环到很远的地方,这会对气候造成极大影响,根据推算,如果黄石公园火山爆发,地球年平均气温将会下降10℃左右。由此导致的寒冷也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人类在面对这种不可抗的自然灾难时,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准确地预测灾难发生的时间,然后撤离躲避,因为人类根本无法与之进行对抗。

(摘编自《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公园超级火山》)

4.根据材料,下列对“火山爆发”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幔厚度远远大于地壳厚度,地幔岩石密度也大于地壳岩石密度,地球的这种结构特点是火山形成的重要原因。
B.位于地幔底层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开始从地幔底层流向地幔顶层和地壳层之间,当地壳的岩石出现裂缝的时候,压力就会将岩浆涌向地表。
C.火山爆发前,岩浆进入初级岩浆室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二级岩浆室,当二级岩浆室压力升高,岩浆将进入山管,然后冲破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
D.火山爆发之后,距离地面最近的岩浆室的岩浆几乎会被倾尽,岩浆室内的压力下降,这会导致岩浆室因为无法承担岩石的重量而塌陷,从而形成火山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可以在他们认为很活跃的火山周围安装地震探测仪器,当这些仪器探测到有地震发生时,就说明岩浆可能正在上升。
B.如果美国的黄石公园火山爆发,将会导致全球各地区的气温下降10℃左右,这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带来严重的影响向。
C.选文详细介绍了火山形成和喷发的原因,并强调了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的结果比熔岩破坏土地村庄更严重。
D.物体的形状对反射率存在一定影响,作者列出花与黑色路面的反射率等,可以说明不同物体的反射率存在差异。
6.为什么火山的爆发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06-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待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一九四二年五一事变[注]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荷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蹬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十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嗒呼嗒地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

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止,两手按着杼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

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叫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

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又立刻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

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大娘流着泪问:同志!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撇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儿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

(有删改)


【注】“五一”事变:指1942年5月1日,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史称“五一大扫荡’’。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救援跳河战士,赵老金坚持打捞牺牲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
B.小菊天真、聪明、懂事,如当李连长说明来意时,她马上去西间告知父亲;但她毕竟年纪小,对母亲“带翻纺车’’的原因不能完全理解。
C.文章语言平易朴素不失美感,同时运用方言词汇,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使文章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D.文章写到多种声音,如风声、沙子飞扬的声音,表明了天气的恶劣;机枪声和步枪声,表明双方装备优劣有差,机枪声暗示敌人火力猛烈。
8.“言外之意”是文学表达中的常见现象,请分别概括文中两个画线句的言外之意。
9.古人认为“碑者,悲也……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请结合古人对“碑”的认识探究小说结尾“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的写作意图。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方琴、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乏,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B.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C.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D.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记录他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论语》是“四书”之一。
B.司空,中国古代官名,先秦时期掌土木建设、水利建设等,东汉为“三公”之一。
C.尺,古代长度单位,八寸为一尺;此外,“丈”“寻”“仞”“咫”等都是古代长度单位。
D.寡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工作出色,因此得以升任司空;后来他离开鲁国,但在齐、宋、卫等国并没有得到善待。
B.孔子与南宫敬叔同乘一辆车,带着马匹和童仆去周王室请教礼仪,据说又拜会了老子,并在离别时得到了老子的赠言。
C.齐景公听了大臣的献言,邀请鲁定公在夹谷会盟,鲁定公毫无戒备,孔子却认为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军事准备。
D.在孔子驳斥了四方之乐和宫中之乐后,齐景公受到触动,知道自己在治国上不如鲁国,归还了郓、汶阳等以前侵夺的土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所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022-06-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户外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其描写僻静清幽的环境,为诗人生活增加了隐逸色彩。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采用借代手法,引出“客至’’,以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画面感。
C.颈联写由于地处偏僻,家境贫寒,宴席并不丰盛,主人拿出隔年的陈酒,盛情招待,但仍有歉疚之情。
D.尾联写邀邻翁助兴这一细节,令人想到了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率真纯朴的自然之乐。
15.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风格浅切平易。”请结合诗句赏析这种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2022-06-10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达了自己治国的美好愿景的句子“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
2022-06-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典是学术产品,      是语言文化的承载者。将中华文化的思想观念与价值体系传递出来、保存下去,是词典编撰的      和基本之责。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编撰取舍时,剔除什么、吸收什么、不能只凭所谓个人好恶和学术追求,而是必须要用好文化这把刻度,考量历史传承、百姓感受、文化价值与导向。

中华文化       而兼容并蓄,语言和文字也是如此。就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巴士”“的士”“买单”“宅男等新词汇不断被收录进来,____了语言文字发展的开放性:而宕(tàn)昌、乐(lào)亭、蔚()县等读音的保留,体现了语言文字的传承。

词典之大,为何就容不下一个六()安?网友的提问,应该必须得到回答。

     )。

字词当前,仅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文化因尊重和包容而久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更   应有之义   博大精深   体现
B.也   应有之义   经天纬地   呈现
C.更   题中之义   经天纬地   体现
D.也   题中之义   博大精深   呈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编撰取舍时,剔除什么和吸收什么,必须要用好文化这把尺子,不能只凭所谓学术追求和个人好恶
B.在编撰取舍时,剔除什么、吸收什么,不能只凭个人好恶和所谓学术追求,而是必须要用好文化这把刻度
C.在编撰取舍时,剔除什么和吸收什么,必须要用好文化这把刻度,不能只凭个人好恶和所谓学术追求
D.在编撰取舍时,剔除什么、吸收什么,不能只凭个人好恶和所谓学术追求,而是必须要用好文化这把尺子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词典无疑是权威的,但权威来自普遍认同
B.权威来自普遍认同,但词典无疑是权威的
C.无疑,词典是权威的;同时,普遍认同也是权威
D.普遍认同是权威,同时词典的权威来自普遍认同
2022-06-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过度焦虑的人往往“因为 100%的追求,产生 1%的恐惧”,继而“因 1%恐惧而放弃 99%的行动”。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行动是 100%安全、不承担风险的,我们应当为自己设置风险边界,即使存在风险,只要不超过边界就果断地行动,______,也要勇敢地承受,接受不好的结果远比逃离危险的海洋容易得多。三思而后行固然是一种谨慎、周密的品质,对于重大事件想清楚、想仔细无可厚非。毋庸置疑的是,无度的熟虑、多虑导致过度的焦虑,过度焦虑者往往对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事也进行深度思考。______ ,价值为零,感觉的改变是通过行动,而不是道理,迈出第一步是缓解过度焦虑的关键。“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核心理念,强调应当抛弃以情绪为准则的生活态度,______。过度焦虑者应破除感情用事,转变一旦出现焦虑感受就什么都不做的行为模式,去做当下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想去做的事,以行动及行动的成果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被动地被情绪左右、束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缓解过度焦虑需要我们把握三个关系,请分别概括上文段的主要意思,每组不超过 10 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语: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在现代人身上更多地表现为精神层面:读书学习是忍受寂寞的苦,坚守本职是默默奉献的苦,创新创造是上下求索的苦……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从含辛茹苦的拓荒者到苦学力文的先驱,从救苦弭灾的自发者到志坚行苦的自觉者,华夏民族苦尽甘来。


对“苦”,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3)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6-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科普-自然科学类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孙犁(1913-2002)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选择题组
20-210.85压缩语段选择+表达
六、作文
220.4责任 担当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逆境 自我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