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 高二 期末 2022-07-13 14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圆明园为康熙赐名,雍正说这一名字意旨深远,“圆”指个人修养圆满无缺,君子立身行事,遵循中庸之道,“明”指光明磊落,睿智明达。后来乾隆又赋予“圆明”二字以先忧后乐的政治寓意。

在圆明园内景观建筑的命名中,不少是执政者政治理念与理想的映射,如“正大光明”等。正大光明建筑群位于圆明园南部。正大光明一语出自理学家朱熹:“古之圣君贤相所以诚意交孚,两尽其道,而有以共成正大光明之业也。”就是说圣君贤相竭诚以待,各尽其责,才能成就光辉的盛世。国家的各种重要大典,如贺寿庆典,乡试复试等一般都在正大光明殿内进行,因此有“御园正衙”之称。除此之外,圆明园二宫门命名为出入贤良门,寓意实现盛世,就要“亲贤臣,远小人”。圆明园西北的“汇芳书院”取汇集群芳之意,这里的“芳”是指有贤德,贤才的人,标榜好贤,尊贤,希望能够得到贤才的辅佐。

孝治在封建王朝时代维护着家庭宗族的稳定。孝悌礼制思想在圆明园内景观建筑的命名中也多有体现,如“鸿慈永祜”等。鸿慈永祜是皇家祖祠,又称安佑宫,是乾隆间来奉祀康熙、雍正的地方。

修身养性是儒家对君子的基本要求,治国、平天下,首先就要修身。圆明园内景观建筑的命名,不少是儒家修身思想的反映。在众多景观建筑中,“茹古涵今”“四宜书屋”等均是读书之处。“茹古涵今”表示皇帝在此汲取古人精华,接受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四宜书屋”,乾隆解释为“春夏秋冬无不宜,所宣乐总读书时”,一年四季皆宜读书。此外,还有一些景观的题名也体现出乾隆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如“涵虚朗鉴”“澡身浴德”等。

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鲜明特征,在圆明园内也有不少体现,如“北远山村”“杏花春馆”等景观命名。北远山村,竹篱茅舍,巷陌交通,如同王维田园诗歌景象。杏花春馆,矮屋疏篱,环植文杏,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境有相似之处。

圆明园建筑还体现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它会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不同文化中的仙佛境界。在营建过程中,它会借鉴很多江南园林的营建手法,甚至连名称也照搬进来,典型的如“曲院风荷”,此名原为西湖胜景。

古人认为:“善园者以名,善名者以意。”这些命名,是造景者摄取万象,塑造典型,借物写心的过程;是赏景者借物抒情,精神升华,自我重塑的过程。它们是园林文化内涵的高度凝练,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是圆明园这一不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让圆明园成了当今的“天生网红”,衍生出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圆明园四十景”“圆明园十二生宵”等,这也是对圆明园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取材于王洪波、沈爱群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说法,出自法国传教士王致诚写给巴黎友人达索的信,他在信中说:“这是一座真正的人间天堂。园中的建筑造型,其美无与伦比……建筑与山石、花木之间巧妙结合……景色之多不能一目看尽……一切都趣味高雅,可以长时间地游赏。”他的《中国第一园林特写》一书影响比较大,致使欧洲上层许多达官贵人对圆明园非常青睐,要求建筑师给他们设计类似圆明园的房子,模仿中国园林,所以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在乾隆年间开始走向世界。

当时英国皇室建筑师钱伯斯也非常推崇中国园林艺术。他在《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中说:“中国人的花园布局是杰出的,他们在那上面表现出来的趣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又在《东方造园艺术泛论》一书中写道:“没有任何国家在园林结构的壮丽和数量曾经与中国相当。王致诚神父告诉我们圆明园有四百座楼阁,它本身就是一座城市。”

在当时英法等欧洲国家争相仿造中国园林的过程中,有的似是而非,有的模仿得有点像。因为中国皇家园林里有许多农业景观,所以在凡尔赛宫里出现了小特里阿农这样的农业景观。仿造最好的还是钱伯斯在英国伦敦郊外建的邱园塔。他仿的是广州六榕寺的六榕塔,因为钱伯斯到过广州,通过六榕寺六榕塔的老照片,可以发现它和邱园塔造型非常相似。

当时欧洲贵族将丝绸之路传过去的中国瓷器或者丝绸上出现的建筑物都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在自己园子里仿造,实际这些根据并不充分,那些图案上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圆明园。不过也有一个传教士曾经把《圆明园四十景》图带回了欧洲,他带的不是绢本画,而是木刻版。法国的勒胡士出版了《新潮园林详解》,第四卷中他以圆明园为题介绍中国园林。

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对欧洲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美国观念史学家洛夫乔伊说:“中国园林是欧洲浪漫主义的起源之一,它推动和促成了浪漫主义的转向。”

圆明园还被誉为“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正因如此,部分人提出要在今天重建圆明园,恢复其当年的富丽与繁华。中国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古迹,它们既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圆明园遗址则与众不同,它承载了中华民族遭受苦难的历史记忆,对世人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其历史意义已远超园林作为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如此一来,圆明园已无重建必要。首先,圆明园并不可能完全被复原,那些散落世界各地的珍宝还有许多不知去向;其次,就算恢复了当时的样貌,也只能称得上是仿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逝去的历史是永远不可复制的。

其实,若想看到圆明园盛景有很多呈现方式。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在网络上“重建”圆明园,采用数字化等虚拟方式再现圆明园昔日盛景,并结合考古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考古活动,宣传、普及圆明园遗址核心价值内涵。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正确认识历史废墟的价值。

(取材于郭黛姮、何欣禹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雍正认为圆明园名字意旨深远,既可指个人修养,又有“先忧后乐”的政治寓意。
B.贺寿庆典等国家各种重要大典,都会在有“御园正衙”之称的正大光明殿内进行。
C.“杏花春馆”环植文杏,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境完全相同。
D.圆明园衍生出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是对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2.根据材料一,下列圆明园建筑的名称最能体现“执政者政治理念与理想”的一项是(     
A.“濂溪乐处”B.“武陵春色”C.“勤政亲贤”D.“方壶胜境”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王致诚直接评价圆明园的一项是(     
A.建筑造型优美B.亭台轩榭众多C.优美景观繁多D.审美情趣高雅
4.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在建造之初就开始走向世界,为欧洲达官贵人所青睐。
B.钱伯斯非常推崇中国的园林艺术,认为花园建造水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
C.在欧洲国家仿造中国园林的过程中,模仿得有点像的是仿广州六榕塔的伦敦邱园塔。
D.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已经远超其作为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作者认为它已不需要重建。
5.学校将组织去圆明园的游学活动,让你做一日导游,届时需要向同学解说圆明园在建筑方面体现出的文化价值。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写一段简要的解说词。
2022-07-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征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取材于《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其器大                              恨:怨恨
B.而听视聪                              瞭:明亮
C.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假:送,给予
D.不百岁人矣                           啻:只,止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邈王室多故/臣供养无主
B.执师资之礼以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
C.和而雨,怒而为风/自以得其实
D.症发面,变动乎形/儿之成,则可待
8.下列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救之以针剂                           (状语后置)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定语后置)
C.故不我若也                           (宾语前置)
D.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式)
9.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
20岁时,就擅长谈论庄子、老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
B.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高宗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
C.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善于言谈的人,本来也要遵循天道
D.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
圣人用高尚的德行加以疏导,用恰当的人力加以辅助
10.请用四字词语或成语,从不同侧面概括孙思邈的形象特点,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佐证。
2022-07-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②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


请概括上述两则材料中孔子所讲述的道理,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2022-07-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归朝欢[注]

柳永(宋)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这首词写于柳永中年时期漫游江南之时。
12.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萧”是草木摇落之声,写出了荒寒景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中“萧萧”意思相近。
B.“路遥”句为转笔,由写景转为写人,由于天色已晚,路途遥远,所以道路上还有很多行旅之人。
C.“一望”句中的“望”字,写出与故乡相隔遥远,烟水迷茫,实际上无法望见,为下文做了铺垫。
D.“新春”句说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因岁月飞逝而心惊,有年光逼人之感。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作者即景生情,先以白描手法重点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种特定的抒情环境,由景到情极为自然。
B.“归去来”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柳永借此抒发了对黑暗的官场的厌恶之情,有归隐田园之意。
C.本词以描写铺叙见长,表现手法运用自如,例如,“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和“双桨”都是借代。
D.“归朝欢”是词牌名,本词作者柳永,世称柳屯田,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代表作有《望海潮》等。
14.柳永词“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与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境相似,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结合所给句子,分别从内容及情感的角度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

【链接材料】

商山早行

温庭筠(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022-07-0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矮纸斜行闲作草,____________。(《临安春雨初霁》)
____________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③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蜀道难》)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朝不虑夕。(《陈情表》)
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⑥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创新或许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无悔之志,正如屈原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被尊为“诗圣”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除了书写理想壮志之外,也会书写客人到来的喜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出两人的情深意浓。
⑧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022-07-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错把他乡当故乡

①十八岁离开家乡以前,我所去过最远的一个城市就是南京,那是一次比较特别的旅行,不是为了浏览风光,不是为了探亲访友,当时有来自全省数百名中学生聚集在建邺路上的党校招待所里,参加一个大规模的中学生作文竞赛,那次竞赛我名落孙山。

②记得在返回苏州之前我们一大群人停留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忽然发现玄武湖就在眼前,不知是谁第一个跑到湖边,我们纷纷尾随过去,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在湖边开始洗手,一大群中学生沿着湖岸一字排开,大家都把手伸进湖水里,很认真地洗了一回手。

③我至今仍然记得那群蹲在湖边洗手的少男少女的音容笑貌,二十年过去以后,所有人手上的玄武湖水已经了无印痕,而我却在无意中把那池湖水融进了我的未来,当年那群等待回家的苏州学生中,也许只有我一个人日后留在了玄武湖边。

④选择南京作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不大不小,不要繁华喧闹也不要沉闷闭塞,不要住在父母的怀抱里也不要离他们太远,这种人无缘拥有自己的花园却希望他居住的城市风景如画,这种人希望自己智商超群精明强干却希望别人纯朴憨厚关心他人,我大概就是这种人,所以在二十二岁那年我自愿成为一个南京人,至今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南京人,越做越有滋味。除了冬夏两季的气候遭到了普遍的埋怨,南京几乎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地方。许多城市是绿化城市,但南京街道上的华盖似的梧桐却无与伦比(南京人溺爱这些树因而原谅了春天树上飘下的茸毛,春天你可以看见许多骑自行车的人在头上、身上拍打那些茸毛,脸上的表情却无怨无恨)。

⑤许多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值得本地人骄傲的风景区,外地人去了就褒贬不一,但是南京的中山陵是一种王尊地位。当你登临中山陵最高处极目四眺,方圆数里之内一片林海,你会发现这个城市之美不同凡响,紫金山与长江不再是什么天然屏障,它们使南京永远受到了山水的孕育。

⑥东郊的林海则是一只巨大的绿色枕头,每天夜里它对着太平门耳语一声,睡吧,南京,南京就睡了;每天早晨它对着中山门说,醒来吧,南京,南京就醒来了。

⑦六朝古都的睡眠不会太长,南京醒来了,在从前帝王们的车马经过的地方,南京人的自行车匆匆而过。在新街口一带的工地上,打桩机一心要为建设新南京而发出它的狂叫。在城南的某条古老的小巷里,某个老妇拎着一只古老的马桶走过舌老的秦淮河,但是地已经不能随手在河里倒马桶,她必须把它倒在公共厕所的化粪池里-南京虽然还没有消灭马桶,但是就连上海都还没有消灭马桶呢,南京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呢。

⑧急不是南京人的性格,虽然南京人说话听上去显得很着急。这几年人人都想发财,南京人也想得慌,但是他们因为不着急,许多事就比别的地方慢半拍。当南京人来到深圳海口淘金时,那里已经人满为患,他们就回来了。当南京人发现别人生产假货劣货大发其财时,他们伤心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南京人是发不了这种大财的,他们于是就想发小财。他们想还是回家做盐水鸭,反正南京人吃盐水鸭吃不够,即使卖不掉也没关系,反正自己也吃不够。

⑨南京人也符合我对人群的理想,所以我在南京一直生活得自得其乐。今年夏天的某一天,忽然游兴大发,想到在南京这么多年,许多朋友嘴里的幽美之地还没去过,就携妻子女儿往东郊而去。因为不是假日,游人寥寥,一家人从藏书阁小径进入百年树阴,一路探幽走灵谷寺,途中不闻人声,但闻鸟语啁啾,流泉淙淙。莫名的,我心中便有一种奇异的甜蜜感觉,好像这个地方是自己家的,好像是自己向自己炫耀了一件宝物,结果自己很满足,也很幸福。

⑩也许这很自然,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居住地,他便会在一草一木之间看见他的幸福。多少人现在生活在别处,在一个远离他生命起源的地方生活着。生活得没有乡愁,没有哀怨,生活得如此满足,古人所谓“错把异乡当故乡”的词句大概也就源于此处吧!

(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落孙山:竞赛中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被录取。
B.了无印痕:把事情掩盖得很好,没有留下线索。
C.人满为患:因为人太多而造成了困难,或不便。
D.自得其乐:生活中自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错把他乡当故乡”富有诗意,表明了作者是客居他乡之人,充盈着浓郁的思乡之情。
B.作者开头写十八岁时参加中学生的作文竞赛而失败的事,意在说明南京将是他改变命运的地方。
C.作者写古巷里那位老妇没有随手往河里倒马桶,而是倒在化粪池里,只为说明南京人有公德心。
D.文章结尾一段意蕴深刻,照应了文题,同时又深化了主旨,表达出作者对居住地的热爱与满足。
18.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⑨段中划线的句子。
因为不是假日,游人寥寥,一家人从藏书阁小径进入百年树阴,一路探幽至灵谷寺,途中不闻人声,但闻鸟语啁啾,流泉淙淙。
19.作者说:“南京几乎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地方”,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2022-07-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0.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评点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批语”是最常用的一种。请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一段文字进行批语式的评点,要求至少评点三处。(注:在答题纸上原文处下方把想要评点的地方先画上横线,并用①②③标明,然后把批语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2022-07-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21. 语言基础运用。

①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里及外的形体表达,(     )能增强体质,(   )能修身养性。②集文化、健康、武术等三种属性于一体的太极拳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共享古老东方的体育实践。③发源于黄河岸边的太极拳,世代传承,不断创新,并在过往的300多年间传播至中国各地,为各族人民共享和实践,进而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④太极拳代表着中国人的哲学和价值观,是中国人健康、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⑤我们乐意看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态符号扬帆出海,风靡全球,发动全球文化的交流互鉴,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句中“等”可删掉,不会影响原意。
B.③句中横线处逗号前后内容可以调换。
C.④句中“是”前的主语都是“太极拳”。
D.⑤句中“发动”改为“推动”更贴切。
(2)请在①句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意更为连贯。
2022-07-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2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推动了绿色发展,促进了环境保护。对于环保,有人说“行动比呐喊更重要”,也有人说“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80字左右。
2022-07-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23. 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切为民生福祉而殚精竭虑的人,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的袁隆平;深藏功名、不忘初心的张富清;矢志不渝、丹心报国的边防战士……他们都是时代的英雄。请你为“时代英雄”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可写一个人,也可写一个群体。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150字左右。
2022-07-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24.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校团委要举办以“阅读红色经典 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读书、观影活动。请你写一篇关于一部红色经典著作或红色经典影视的推荐词。要求:符合题意,语言流畅,条理清晰。180字左右。
2022-07-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5.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孙子兵法》中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意思是善于防守的人,哪里都能藏身,哪个地势都可以应用,善于进攻的人,总有出其不意的行动。其实,不只是兵法,现实生活中,在各个领域,处处都能感受到守与攻的智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守与攻”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立意积极向上。
2022-07-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26.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一代的你们,本该有“青春的担当”。


请以“我体会到担当的快乐”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2-08-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
作文
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著阅读
4
名句名篇默写
5
语言文字应用
6
写作
7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16-190.4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6-100.65《旧唐书》  史传文
三、名著阅读
110.65《论语》  整体把握内容、主旨或观点  评价、感悟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
200.65《红楼梦》  分析人物形象
四、古代诗歌阅读
12-140.65柳永(约971-1053)  羁旅思乡
五、名篇名句默写
150.85名句名篇默写混合默写
六、语言文字运用
210.65关联词语  连贯  表达准确选择+表达
七、作文
220.65微写作  议论类微写作
230.65微写作  抒情类微写作
240.65微写作  推荐语  实用类微写作
250.4全命题作文  哲理·思辨材料作文
260.4责任 担当  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