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一 期末 2022-07-14 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唐传奇始,文备众体虽已成为我国小说体裁的一个特点,但毕竟多数情况都是在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之处,加几首诗词或一段赞赋骈文以增效果,所谓众体,实在也有限得很。《红楼梦》则不然,除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外,其他如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等,应有尽有。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有别于其他小说的一个特点。当然,其他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如果我们翻开《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就会发现它的诗和骈体赞文,要比后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来得多,其中有一些被评者认为是多余的,标了可删等字样。的确,这些无关紧要的附加文字,删去后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小说文字更加紧凑、干净。有些夹入小说的诗词曲赋,虽则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作用,但总不如正文之重要,有些读者不耐烦看,碰到就跳过去,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红楼梦》则不然。它的绝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到那一部分情节。比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十二钗册子判词和曲子,倘若我们跳过不看,或者也像宝玉那样看了不解,觉得无甚趣味,那么,我们能知道的至多是宝玉做了一个荒唐的梦。第二十二回中的许多灯谜诗,如果只把它当成猜谜游戏而不理解它的寓意,那么,我们连这一回的回目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的意思也将不懂。

有些诗词赋,表面看游离于情节之外,但细加寻味,实际上仍与内容有关。如《警幻仙姑赋》,就赋本身内容而论,确实像闲文,看不出多大意义。因为它仅仅把警幻仙姑的美貌夸张形容了一番,而且遣词造句也多取意于曹子建的《洛神赋》。但正是这一点所造成的似曾相识的印象,让读者从贾宝玉所梦见的警幻仙姑形象联想到曹子建所梦见的洛神形象。原来此赋有暗示的性质,并非效颦古人而滥用俗套的。

(摘编自蔡义江《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

材料二:

《红楼梦》中的韵文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为丰富的。据不完全统计,前八十回的诗、词、曲、赋、酒令、谜语、对句等就有一百九十余例。这些韵文突破了以往章回小说的旧套,呈现出新貌,不再是作者硬性附加上去的点缀,而是熔铸于整个艺术形象之中,与小说的情节水乳交融,成为不可分割的散韵紧密结合的有机体。

《红楼梦》中对人物事件品评的韵文,除个别情况外,已具有了特殊的结构意义。作者用《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和《红楼梦曲》总摄全书,作为根蒂,形成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所依照的提纲。

判词和曲词以别具一格的暗示手法创前人之所无,造成艺术悬念,调动读者的兴趣,为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命运、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四大家族的彻底覆灭的结局,认识作品具有深刻意义的社会主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可以说,不懂这些韵文,则全书皆不可解矣

以韵文对人物事件发表评论在章回小说中是最为常见的。比如《三国演义》,其韵文主要是进行评赞。小说里凡是露名人物,无论大小,在其身亡后作者定要站出来,以诗作评。在故事的精彩关目处,也总要插入韵文,或褒或贬,议论抒情一番。如果我们在阅读时略去这些韵文不看,或者干脆删去,并无伤《三国演义》之大体。《红楼梦》中的判词和曲词则与之有着性质上的根本不同,删去任何一首都会使全书筋骨大伤,直接破坏作者对于小说人物的完整艺术构思和故事情节的通盘设计规划。

同具有品评性质的韵文一样,曹雪芹用以写景状物的韵文也是独步千古,表现了他真正的独创性。这方面,与艺术成就较高的《水浒传》相比,最能说明问题。《水浒传》韵文部分主要是进行描写。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一回中对雪和火的描绘。尽管这部分韵文没有完全脱离作品的人物与情节,但只是单纯静止地描写,大段大段的铺排夸张,使不断演进的情节中途停顿,出现了节奏的不协调。读者在阅读时往往略去这些韵文不看。还有不少韵文与小说的情节或人物关系不大,如对各种小酒店的描写,尽管写得洋洋洒洒,妙笔生花,却只能成为赘笔,任人随意增删。

但是《红楼梦》却把写景状物的韵文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使人根本看不到人工斧凿的痕迹,仿佛一切都是按照生活的原样实录下来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是集中描写大观园景物的,如果把此回中的韵文随心所欲地增删,定会使情节面目全非,后果不堪想象。在曹雪芹笔下,写景状物的韵文不是那种单纯静止地描绘或铺排夸张,更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小摆设,它们在作品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已同小说的人物、情节成为浑然一体,如不借助这些韵文,要想使大观园记写得如此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

(摘编自王绯《从〈红楼梦〉中的韵文看曹雪芹之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传奇之后,“文备众体”已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点,发展到《红楼梦》时“众体”才是应有尽有的。
B.有别于其他小说,《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不是可以删减的闲文,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三国演义》在故事精彩关目处插入或褒或贬的韵文虽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删去后不会使全书筋骨大伤。
D.《水浒传》中都是写景状物的韵文,这种单纯静止的描写和铺排夸张,因与小说情节或人物无关而成为赘笔。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警幻仙姑赋》在遣词造句上多取意于曹植的《洛神赋》,表面看仅仅是夸赞警幻仙姑的美貌,实际上别有深意,仍与小说内容相关。
B.夹入小说中的诗词曲赋,有些读者没有耐心去看,喜欢跳过去,但如果看《红楼梦》也这样,就可能造成阅读障碍。
C.《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和《红楼梦曲》,可看作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所依照的提纲。
D.《红楼梦》中所有写景状物的韵文都是生活实录,与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读者不可随意增删。
3.下列对《红楼梦》中韵文作用的分析,最符合材料一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芙蓉女儿诔》是宝玉祭奠晴雯而写的一篇祭文,作者借此“伤时骂世”,表达了屈原式的不平,爆发出志士般的愤怒。
B.史湘云的《对菊》,探春的《簪菊》,黛玉的《桃花行》,宝钗的《螃蟹咏》,贾宝玉的《姽婳词》足见曹雪芹文学才华的多样性。
C.黛玉葬花时作《葬花吟》,既是她宁死不愿蒙受垢辱心情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孤傲高洁本性的体现,还是她最终命运的预言。
D.芸儿所写的书信、贾环所制的谜语、薛蟠所说的酒令都无不令人叫绝,这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们在笑过之余也能引发思考。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请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对如下《红楼梦》中两处韵文的作用给予点评。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大勇的生活

杜鹏程

太阳向陇东高原上喷火,路上的烫土发烧。蝉儿耐不住热,在草丛里、树枝上,不歇气地叫唤。

高原下边的川道里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簇簇小树林子。树下的荫凉地里,有战士在开会。河里有战士边洗澡边打水仗,他们欢乐的喊声,远处都能听见。

周大勇在陇东高原上,经过近一个来月的行军打仗,脸色黝黑,筋肉更结实,精力也更旺盛了。他迈着大步往连部走,又健壮又愉快。他经过一棵棵大树边的时候,总要停住脚站一站。天空飞过的小鸟,起劲地叫:旋黄,旋割!他想从树叶的空隙间,瞧瞧那叫旋黄,旋割的鸟儿是什么形样。瞧了半天不见踪影,他拣了块石头扔上去,也不见鸟儿飞起来。

孩儿,你就有这份闲散心肠!来,吃一碗凉面!周大勇走进连部驻扎的院子,听见有人叫他,回头一看,是房东老太太。她端一碗凉面,站在那里,笑嘻嘻的又和善又亲热。老太太说:你又要说‘不吃’,是不是?我的大小子土地革命的时光就当了红军,这阵还在咱们队伍上哩。你住在我家,就跟我儿回来一样啊。你再要虚情假意地说‘不吃’,我就要把你赶出我的门。看你敢不敢!

周大勇满脸稚气,调皮地瞪大眼,说:我刚吃了晌午饭,肚里连口凉水也添不进去。饭不吃,情分我可领啦!

老太太恼啦:你不吃就不吃吧。从今向后,不管你也不管是你们连部的人,都不准帮我们担水呀,劈柴呀,割草呀!你们谁来动手做活,我都不答应!

周大勇贴着老太太的耳朵说:老妈妈,王指导员回来,我们一道去你家里吃饭,只要你能管得起,我就吃十八碗!

那就好!

老太太看周大勇衬衣上有个纽扣吊着。她从针线包里拿出个针,说:孩儿,我给你缀两针。她边缀边说:你们该不会再走了吧?

这可说不上来!

老太太缀好纽扣,用牙咬断线……周大勇想,自己从小失去了家,失去了爹跟娘,可是到处都是自己的家,到处都是关照自己的爹跟娘。

那天是端午节,是他十岁的生日。家里刚分到田地和几件衣服。娘把分到的一件细布长衫给他改做成一套衣服。他就乐得睡不稳,天不明就爬起来,穿上新衣服。娘还给他胳膊绑上了红布条,说这算是一个红军了。他乐得像脱缰的马,跑出去跟一帮小孩子在池塘边用泥巴打仗,比赛爬树,那身新衣服扯得稀烂。娘把他一阵好揍啊!他性子强,躺在院子里从前晌哭到后晌。娘把他的衣服洗了,坐在院子里缝补。娘不忍心看他哭,把他抱拢来,边补衣服边讲故事。

那是多美的故事啊!很久以前有个会作法的活神仙,那活神仙有一副好心肠;有人求他帮助,他慷慨相助。有一年,天上没雨,河也干了,庄户人活不了,都求他来搭救。他把自己的手指割破把血朝空中一洒,大雨唰唰下,河水潺潺流……

此后,周大勇成天想找那个活神仙去学法念咒,连做梦都梦见他;五六丈高的个子,力气大得出奇,很有同情心……他时常做这个梦,一直到参加工农红军。

亲人的音容,古老的传说,家乡的流水景物,连家乡给了他的苦难,都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像周大勇这些人,不仅没有因长期的战斗生活消磨掉那些朴素的记忆,而且是更强烈。因为他感觉到这记忆中的事物,是包含着辛酸的生活,沉重的劳动,美好的愿望和那不能遏止的生命力量。

指导员王成德从团政治处开会回来,看见周大勇背朝门坐在桌子边写日记。他伸长脖子从周大勇肩头上望下去,只见他写得又快又齐整。王成德夺过日记本,翻了几页看:

六月二十一日 环县城郊

今天团政治委员报告了陇东战役的情况:我们野战军,在陇东高原激战半月多,消灭了许多敌人。会上,有几个干部眉眼皱得像喝了黄连水,直喊困难,说什么部队疲劳得撑不住。有的人还说:我们营里有不少战士,在河边洗衣服,洗着洗着,就打瞌睡滚到河里去了。因此,要求休息一个时期。李政委才回答的妙:我们到这世界上来,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战斗。同志们,战斗的生活告诉我们:伟大的目的会产生无穷的精力;艰难困苦会增加人民战士的光荣。……走!打!这就是目前生活中的一切。

六月二十二日 环县城郊

今天读完《铁流》这本书。工作紧张,读书时间少。有时候,我睡觉前读十来页。工作一忙我就把学习丢开了,这是要不得的坏毛病。

为了坚持学习这件事,在山西作战的时候,李政委把我狠狠地尅过一顿的。他说:这是一个缺点,一定要克服。战胜自己的缺点,哪怕这个胜利很小,也可以十倍地加强你的毅力。我不能坚持学习,这就表示:我的缺点已经战胜了我很多次。没有比让缺点战胜自己更可怕的事……

王成德一页一页翻着周大勇的日记。周大勇纯真的眼睛盯着王成德。

王成德想起了前些时候李政委说过的几句话:对周大勇这样的人说来,生活是很单纯的:战斗、学习、前进,一共六个大字。他望着一旁,自言自语地说:不错,一共六个大字!

(节选自《保卫延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战士们洗澡打水仗、周大勇驻足逗鸟,写出了战争年代难得的悠闲生活场景,表现了年轻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周大勇听了母亲讲的故事后,梦想成仙,直到参军后才明白:把改变命运寄托在虚幻的想象中注定会失败。
C.陇东地区战争频繁又残酷,激战半个月的陇东战役结束后,周大勇身心疲惫,完全放弃了读书学习。
D.周大勇纯真乐观,质朴善良;他能虚心听取批评建议,积极追求进步,是革命队伍中众多年轻战士的典型代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周大勇与老太太的日常对话引出对母亲的回忆,再写指导员看日记,这样,把周大勇的生活表现得既具体又深入。
B.小说通过老太太的“强硬逼饭”“细心缀扣”等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以老太太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与战士的深情厚谊。
C.小说写周大勇家里刚分到田地、娘给他绑上红布条就算是红军,暗示了社会环境,说明娘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D.小说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通过一系列丰富而细致的日常生活场景的呈现,在日常生活中塑造革命,在革命中烛照日常生活。
8.小说节录周大勇的两则日记,各有什么作用?
9.小说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2-07-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周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乙】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节选自孔子《季氏将伐颛臾》)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属私立启蒙学校。古代官办学校称为“太学”。
B.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社稷”后来指代国家。
D.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萧墙之内”即家里,比喻内部。
12.下列对两则短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一篇对话记录节选,主要是孟子向齐宣王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B.孟子认为,先要让百姓有恒产来饱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
C.【乙】文节选的是孔子与弟子的一番对话,反映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主张。
D.两则选文在说理方面义正词严,破立结合。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4.孟子和孔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为实现政治主张都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措施,请结合选文中的语句加以概括。
2022-07-11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欧阳修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将红粉争花好”,写的是春暖花开时节,踏青的姑娘涂脂抹粉敢与百花争艳的豪情。
B.“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既描写了春游畅饮的情形,也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怀。
C.京城虽然繁华、热闹非凡,词人却要告诉行人不要羡慕,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D.词人听到禁城击鼓报时的钟声和铜壶滴漏声,发出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16.这首词上下两片描写的场景各是什么?词人这样写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022-07-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