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 高二 期末 2022-07-12 26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            )。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          )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          )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            )的。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则是书的精髓,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也该如此。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但再多也不能超过七分。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孤芳自赏        鸡零狗碎       喜怒哀乐     超尘脱俗
B.孤芳自赏        乱七八糟       嬉笑怒骂     出类拔萃
C.顾影自怜        乱七八糟       喜怒哀乐     出类拔萃
D.顾影自怜        鸡零狗碎       嬉笑怒骂     超尘脱俗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赋”“比”“兴”三大类。
B.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中有两首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璧”,一首是《木兰诗》,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
C.《蜀道难》,作者李白,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属于古乐府旧题,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
D.《阿Q正传》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这部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文章评点(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       )。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我们一般以往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4.文段中画波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文章评点(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B.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C.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D.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5.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B.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C.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
D.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
6.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存在于主要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B.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C.以往我们一般认为主要评点存在于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D.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2020-03-17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三下学期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史令司马迁向汉武帝上书,建议修订一部新的历法,叫作《太初历》。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组织学者,制订《太初历》。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参加者之间观点上出现了分歧,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对此,汉武帝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谁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最后的结果是浑天说者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纳了邓平的历法。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选自《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材料二: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抛大底、抛伞抛背罩几个步骤。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再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装置的保护下,落到火星表面。

5月29日,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近地轨道精准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和核心舱迎来第一位“访客”。按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

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开始,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就徐徐展开了。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事业在几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下,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像英国广播公司(BBC)所说,“中国最近在太空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

(选自《南方日报》、“中国青年网”等)

材料三:

飞天梦是我们民族的千年梦想,正是这种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中国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首史无前例的赞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然环境恶劣的驻训场;白手起家、晚他国30多年起步,持续数十年的昼夜攻关;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在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然而,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

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创新道路。为了确保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后发优势,我们在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中,一开始就瞄准世界一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来看,航天员从选择这份使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巨大风险、考验为伴。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誉,中国的载人航天之路,才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日,有改动)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浑天说和盖天说在本质上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对宇宙结构的认知、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存在差异。
B.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这可以证明在当时浑天说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比盖天说更为合理。
C.从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到天问一号、天舟二号成功巡天,种种成就展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上步步提升的能力。
D.中国载人航天白手起家,却能取得辉煌的飞天业绩,是与航天人心中坚定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息息相关的。
8.下列对天问一号降落火星过程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降轨—两器分离—返轨—进入火星大气层—减速—落火
B.降轨—进入火星大气层—动力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
C.降轨—两器分离—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
D.降轨—进入火星大气层—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
9.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观点的一项是(       
A.对承担载人航天大地测量任务的单位而言,“一切为了任务,一切为了胜利”是他们的唯一目的,为此必须抵达要求的地点。
B.神舟二号发射的前10天,火箭意外被撞,总指挥黄春平经过严密细致的诊断后,斩钉截铁地作出了抉择:“按计划组织发射!”
C.航天科技工作者们连续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
D.景海鹏与战友在太空执行任务时,曾连续出现过两个意外情况,后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险情再次发生。
2022-07-1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通直郎苏过叔党,东坡先生之季子也。母同安郡夫人王氏。元祐五年,先生知杭州,叔党年十有九,以诗赋解两浙路,礼部试,下。元祐七年,先生为兵部尚书,任右承务郎。明年,先生出帅定武,即谪知英州,继贬惠州安置,三年,迁儋耳安置。既四年,渐徙廉州、永州居住。邈万死不测之险也,独叔党侍先生以往来。或曰先生南居而乐焉,非也。先生忧国爱君之心日加,循省而郁结,则敢乐?惟是叔党,于先生饮食服用,凡生理昼夜寒暑之所须者,一身百为,而不知其难。翁板则儿筑之,翁樵则儿薪之,翁赋诗著书则儿更端起拜之,为能须臾乐乎先生者也。其初至海上也,为文一篇曰《志隐》,于先生前,先生览之曰:“吾可以安于岛夷矣。”当是时,叔党之风,使蛮蜑夷獠若可以语礼义。其传而北也,霈然起天下父子之性。

先生还,至永州,稍还仕版,居阳羡,不幸疾不起。叔党兄弟得吉地于汝州郏城县之小峨眉山以襄事,遂家于颍昌。叔党偶从湖阴营水竹可赏者数亩,则名之曰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士,以视终之志。曰:“吾未即从先大夫于地下,则生也何事为?”泯泯浮沉里巷,或时一至京师,自得于醉醒而徜徉一世之外。后暴疾卒于镇阳行道中,年五十有二。时宣和五年十二月乙未。

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幸而有子曰瞻,可以其志,而无邦家以容,瞻则赴魏军以死耳。若嵇康之志气尤异,而曾不得一席以全其躯,而子绍身血亦何益于邦家?古之父子有如此忠孝两全而可恨者,天曷不寿叔党于盛世而光先生之志耶?叔父每称其孝以宗族,且言:“吾兄远居海上,无他,惟成就此儿能文也。”有《斜川集》二十卷,其《思子台赋》《飓风赋》则早行于世。而书画之胜,亦克效似先生。人称之曰“小坡”。

(选自宋·晁说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有册改)

苏过字叔党,轼季子也,与迨同母生。性至孝,母卒未免丧,从轼迁岭海,远去母殡为恨,手书经藏罔极之痛,轼记其事。及赴儋耳,市无肉或至累日,轼惟食芋饮水,杜门送日。过无以为养,乃变煮芋法为玉糁羹,轼甘之而喜为赋诗,其能养老类如此。又尝叹过夫妇孝,亦见于诗也。后知郾城令,以法令罢。起为中山停,从其帅陈公游天宁寺,题名寺壁,作《登城口号》诗。时宣和五年九月七日也。迈、迨为诗,文字皆有家法。过于画亦续一灯。及卒,晁说之志其墓。过有传,此乃补史所不备云。

(选自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有删改)


[注]①两浙路:,北宋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区。②仕版: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亦借指仕途、官场。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先生前          效:模仿
B.可以其志          肆:发扬
C.叔父每称其孝以宗族     训:教诲
D.手书经藏罔极之痛          申:表达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邈万死不测之险也          儿寒?欲食?(《项脊轩志》)
B.循省而郁结,则敢乐     吾又能为哉?(《种树郭囊驼传》)
C.以视终之志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石钟山记》)
D.远去母殡为恨          农人告余春及(《归去来兮辞》)
1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能够直接表现苏过至孝的一组是(       
①独叔党侍先生以往来       ②翁樵则儿薪之       ③遂家于颍昌
④而书画之胜,亦克效似先生       ⑤以远去母殡为恨       ⑥乃变煮芋法为玉糁羹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⑥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B.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C.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D.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过的人生与其父苏轼的经历密切相关,元祐五年苏过参加礼部试,未能考取。元祐七年,苏轼官拜兵部尚书的时候,苏过任右承务郎。后来苏轼被贬偏远之地,苏过也跟随而去。
B.苏过追随父亲到了海岛,不仅在生活上细心照料父亲,而且给了父亲极大的心灵慰藉,甚至影响了海岛上的民风。
C.晁说之在文中提及了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嵇康及其子嵇绍,借此来与苏氏类比,表达了对苏氏父子的经历的遗憾。
D.通过苏过与其父在海南的经历,我们能体会到苏氏父子的心境,难怪苏轼在海南写下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名句。
15.下列关于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或曰先生南居而乐焉,非也。
译文:有人说先生居住在海南是很快乐的,(其实)并非这样。
B.吾未即从先大夫于地下,则生也何事为?
译文:我没有跟随先父到地下,那么先生还可以做什么呢?
C.天曷不寿叔党于盛世而光先生之志耶?
译文:上天何不在盛世延长苏过的寿命来光大苏轼的志向呢?不水入
D.轼甘之而喜为赋诗,其能养老类如此。
译文:苏轼认为它很甘甜并高兴地为它赋诗,苏过就是像这样侍奉父亲。
2022-07-1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