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期末 2022-08-08 8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系统主要由相机、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组成。为什么说无人驾驶车辆环境感知那么难?因为毕竟计算机视觉还在不断发展中,要理解复杂交通环境存在不少挑战。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更优秀的传感器,最好能让车辆识别出对它造成威胁的路面上的钉子和坑洞,快速判断路边行人或者汽车是否会突然进入自己的车道,并且传感器价格要控制在合理的区间。

无人驾驶汽车通过“小脑”知道自己的姿态和确切位置。车载的高精度IMU惯性单元能够知道车辆倾斜角、横摆角和滚动角,相应轴向上的角速度、加速度等,通过车身控制系统实现车辆的稳定性控制,确保车辆“稳当”行驶。实现无人驾驶还需要通过“小脑”进行精确定位,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的确切位置,以便执行下一步驾驶任务。但是,无人驾驶汽车在这方面却面临挑战,现有的GPS等车载定位设备不能满足拥堵交通流中的高精度定位要求,特别是在隧道和高架桥下等交通场景中,接收不到GPS信号,无人驾驶汽车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定位,例如辅以SLAM、视觉导航等技术,在复杂交通环境中增强无人驾驶车辆的定位能力。

由于具备了精确的感知系统,无人驾驶汽车通过“四肢”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无人驾驶汽车要具备发达的“四肢”,还需要汽车厂商进一步将智能化功能与车身总线进行集成,将无人驾驶汽车控制系统中的刹车、油门及方向等模块通过汽车总线进行控制。

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负责导航和决策。在给定了目标任务地点之后,无人驾驶汽车要能够在路网中找到最经济、最快捷的路径,将乘客送到地点。但是在实际中,交通环境常是部分已知,可能还有障碍物临时出现,必须重新规划路径。此外,道路拥堵情况也不断在发生变化,如何正确判断道路拥堵并进行正确的通行决策,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智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不同国情决定了交通参与者的不同行为,使得无人驾驶汽车要具备学习与自适应能力是最具挑战性的。无人驾驶汽车发达的“大脑”,还要能遵守交通规则,在复杂交通场景下实现安全的、与人类驾驶行为类似的自主驾驶,使其不会对正常交通造成影响,同时还要保障车辆自主行驶的安全性。

无人驾驶应与智能交通建设同步进行,需要建设无人驾驶车辆专用的车道、与无人驾驶车辆通信的V2X网络、无人驾驶配套的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此外,需要对现有的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能够支持无人驾驶车辆的智能调度、管理和控制,建立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

为了保证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稳步构建,需要对智能车辆的驾驶安全性、舒适性、机动性、自主性进行评估,确认智能车辆具备上路资格。为了满足智能车辆发展中的上述需求,需要研究智能车辆测评方法,进而对其开展系列化、标准化的测试。所以,需要借鉴开展各种比赛时的道路区域设计,建设一个智能车辆测试基地。无人驾驶车辆可在测试基地中开展全面测试,逐步完善,通过测试方可上路。

(摘自黄武陵《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交通便利》,《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6年第6期)

材料二∶

天津市中心城区出行效率情况预测

时间节点无人驾驶比例有人驾驶比例出行效率
2020年01.01.00
2035年0.50.51.24
2050年0.90.11.42

天津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演变预测

时间节点汽车总量有人驾驶汽车
所需停车设施
无人驾驶汽车
所需停车设施
所需停车设施
总面积
2020年1.001.2001.20
2035年1.070.640.010.65
2050年1.110.130.020.15

(摘自王维礼、朱杰、郑莘荑《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的城市空间特征之初探》,《规划师》2018年第12期,有删改)

材料三∶

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表征,无人驾驶被看作是势在必行的新趋势。但与此同时,它的推广在技术水平和价值判断等方面遭遇多方质疑,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人为驾驶情况下,一般认为,事故发生的瞬时性使其无法像正常情况下那样,经由多角度的利益权衡后做出理性且审慎的判断,而是主要基于本能来处理意外事故。面对由此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驾驶员大多借助缺乏足够的干预时间、条件反射、非故意的行为性质等理由,为自身行为开脱。而人们也倾向于接纳这一类辩解方式,认为对操作得当与否的评价此时更多地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有关,而跟他的道德品格或道德责任无关或关系不大。

在无人驾驶情况下,一旦汽车利用超级计算机和大数据的优势,驾驶员瞬间做出的本能反应将被极速且精密的程序分析所取代。而后者是人类价值观念的具体表达。因为程序的编写本质上由特定的社会价值观主导,反映大多数使用者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抉择。此间,理性和道德推理的融入成为可能。融入理性和道德推理的程序已超出技术层面,更多地涉及伦理层面。而如何设定体现“善”的程序,归根结底取决于人自身的价值取向,不能寄望于技术的完善。

什么样的抉择才具有道德正当性成为难以绕开的关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道德争论。它连同技术的安全可靠性一道,共同构成产品推进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面对无人驾驶汽车遭遇的道德困境,功利主义者认为,根据“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设计者应当考虑哪一种选择能带来最大利益或产生更小的伤害。这样做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能减少行为导致的伤害和由此产生的责任。显然,该选择有悖于康德等义务论者的立场。无人驾驶技术把关涉价值判断的问题完全交由程序处理的做法,有可能对主流道德观念产生颠覆性影响。

(摘自谢惠媛《民用无人驾驶技术的伦理反思以无人驽驶汽车为例》,《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驾驶汽车“小脑”的有效运行除了需要建立在大量优秀传感器基础上,还需要精确定位技术的支持。
B.预计30年后,天津市中心城区交通出行将以无人驾驶为主,汽车总量虽有所增长,但出行效率大大提高。
C.在人为驾驶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的品格和道德水平无关,而是取决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
D.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需要智能交通系统,道路、网络、监管等配套工作对现有交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越是复杂多变,就越不利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学习与适应,这要求汽车的“大脑”更加发达。
B.利用SLAM、视觉导航等技术,可以摆脱对卫星等外部定位工具的依赖,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导航。
C.无人驾驶汽车对城市停车设施要求较小,利用率高,普及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有效控制汽车总量,从而释放城市土地资源。
D.人都有自利的倾向,但当无人驾驶汽车将保全驾驶者生命当作第一原则时,有可能对社会主流道德观念产生颠覆性影响。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后带来的影响?(     
A.实现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调度,出行效率不断提高。
B.无人驾驶汽车售价不断降低,传统汽车售价提高。
C.无人驾驶汽车借助各种传感器,或将减少交通事故。
D.无人驾驶汽车驾驶行为更理性,事故判断更审慎。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当前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挑战与困境有哪些?
5.当无人驾驶车辆势必撞上前方一个人或一群人时,按照功利主义的原则,无人驾驶汽车将做出一系列怎样的反应过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⑴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⑵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⑶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

⑷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⑸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⑹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⑺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⑻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⑼沉重是自找的。

⑽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二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的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⑾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⑿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老歌诉说着我们对飞翔的梦想,而一双绑缚着沉重黄金的翅膀,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呀!

⒀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文本二:

文木和散木(节选,有删改)

叶春雷

⑴庄子将树木分为两类:文木和散木。文木是有用之木,散木是无用之木。文木因其有用,而夭于斧斤,散木因其无用而颐养天年。庄子的结论是:做散木,不做文木。

⑵庄子的观点,是对还是不对?很难说。读《庄子》,纠结于对错,有点误会了庄子。我个人的观点,庄子不是要让你相信他,庄子是说,一个问题,我有另一个答案。庄子处处与常识作对,并不是他刻意反常识,而是在常识之外,还有一种更高的常识。

⑶常识是,一个人只有有用,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公司聘用员工,自然是着眼于一个人的。若此人无一技之长,公司凭什么养活他?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无用的人,等同于一个废物,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遑论组织家庭,为社会做贡献。

⑷这世上,文木成就了事功,散木成就了艺术。没有文木,国家的大厦就没有支撑的柱石;没有散木,人生就失掉了诗意。庄子强调散木的价值,一方面固然是重生的思想在起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与庄子追求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有非常直接的关联。

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及艺术表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开头“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指陷入“越想摆脱沉重越深陷沉重”的恐惧。
B.作者认为庄子的自由在于他轻视物质乃至看淡生死,暗含对当下金钱至上的观念的批判。
C.散文把庄子放在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去体味他的处境,从而凸显了他的思想的伟大。
D.最后一段表面上流露出绝望消极的情绪,实际上是自嘲和激愤之词。
7.下列一组人物中,最适合作为文本(二)三四段之间举例的是(     
A.屈原与司马迁B.诸葛亮与陶渊明
C.李清照与柳永D.辛弃疾与苏轼
8.有人认为文本(一)第(10)段删去更好,你赞成吗?为什么?
9.在《庄子的翅膀》和《文木与散木》中,庄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即吴王位,以李善长为中书右相国,徐达为中书左相国。太祖退朝,语善长等曰:“建国之初,先正纲纪。元氏主荒臣专,今宜鉴之。”谕中书省臣,许山林士伍上书效用。民间俊秀,年二十五以上有学识者,辟赴中书。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览阅。谓侍臣曰:“三王、五帝之书不尽传于世,故后世鲜知其行事。汉武帝购求遗书,《六经》始出。武帝雄才大略,后世罕及,阐明圣贤之学,尤有功于后世。”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上欲官外戚,后曰:“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且闻前世外戚家,多骄淫不守法度,每致覆败。若非才而官之,恃宠致败,非妾所愿也。”上遂止。上朝罢从容谓章溢曰朕起淮右战阵之际横罹锋镝者多常侧然于怀夫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若更驱以法令,譬以药疗疾,而加之以鸩,民何赖焉!”溢顿首曰:“陛下深知民隐,天下苍生之福也。”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人而厚己。有才敏者或尼于私,善柔者或昧于欲,此皆不廉致之也。尔等当深戒之!”上谓刘基曰:“曩者群雄角逐,生民涂炭。今天下次第已平,思所以生息之道,何如?”基对曰:“生民之道,在于宽仁。”上曰:“不施实惠,而概言宽仁,亦无益耳。以朕观之,宽民必当阜民之财,息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不禁贪暴则无以遂其生。”基顿首曰:“此所谓以仁心行仁政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朝罢从容/谓章溢曰/朕起淮右/战阵之际/横罹锋镝者多/常恻然于怀/夫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
B.上朝罢/从容谓章溢曰/朕起淮右/战阵之际/横罹锋镝者/多常恻然于怀/夫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
C.上朝罢从容/谓章溢曰/朕起淮右/战阵之际/横罹锋镝者/多常侧然于怀/夫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
D.上朝罢/从容谓章溢曰/朕起淮右/战阵之际/横罹锋镝者多/常恻然于怀/夫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秘府,禁中保藏图书秘记的地方,汉以后也可用于指称掌图书之事的秘书省。
B.建元,指皇帝即位后建立新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陛辞,“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辞”指朝官要离开朝廷,上殿来辞别皇帝。
D.次第,文中的意思为依次,和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中的“次第”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即吴王位后,认为建国之初要先确定法度;他还允许隐士和士卒上书为国家效劳,从民间征召有学识的人。
B.朱元璋赞汉武帝出资搜求前人遗留书籍的行为,认为他既有雄才大略,还阐明圣贤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C.皇后劝朱元璋不要任用亲族,她认为皇上和自己家族中不一定有可用的人才,皇上应该根据才干来任用官员。
D.朱元璋告诉地方官员应让百姓休养生息;在和刘基讨论宽仁之政的时候,他认为应让百姓增加财富,减少劳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王、五帝之书不尽传于世,故后世鲜知其行事。
(2)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胺人而厚己。
14.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是少见勤政的皇帝,他登级后,提出了哪些“养民”的政见?请根据文章概述。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节选)

刘长卿

访古此城下,子房安在哉。

白云去不反,危堞空崔嵬。

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

功名满青史,祠庙唯苍苔。

楚水澹相引,沙鸥闲不猜

扣舷从此去,延首仍裴回。


【注】①留侯城:汉留侯张良的封地。高祖封功臣,张良为避猜忌而辞让,被封为留侯。②《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点明诗歌涉及的地点与人物,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后面抒情做了铺垫。
B.“伊昔楚汉时”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之世再没有张良这类人才的伤感之怀。
C.作者笔下的留侯祠与杜甫在《蜀相》中所描写的武侯祠有着相似的意境氛围。
D.诗中表达技巧多样,既有从“访”到“去”的记叙,又借景物与典故来委婉抒怀。
16.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延首”“裴回”的言外之意。
2022-08-0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