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宁夏银川市北方民族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9-18 10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创造新时代乡土文学经典。

何为经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笔下的阿Q、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柳青笔下的梁生宝、路遥笔下的高加林等等,都给读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经典记忆。

创造乡土文学经典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步入新时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新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推进,奏响着时代的强音。面对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用文学之笔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创作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无愧于新时代的乡土文学经典,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创造新时代乡土文学经典?

首先,要增强对中国乡土社会时代变革的把握力。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广大乡村正在经历着一场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当代作家可以创作都市职场小说、历史题材作品、奇异玄幻文学、“心灵鸡汤”散文等等,但也应更多去关注乡土文学创作。要主动更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洞悉时代动向,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乡土大地,注重向现实深处开掘,从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汲取灵感,给予全景式、多方位、立体化的艺术呈现和深刻反映,创造有深刻洞察力、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乡土文学经典。其次,要重在表现乡土变革中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也就决定了作家创造乡土文学经典要以彰显中国精神为根本旨归。作家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认真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文学之笔记录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的人物、新的故事、新的风尚,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彰显中国精神贯穿于乡土文学经典创造始终,以此启迪思想、陶冶精神、温润心灵。再次,要继承传统与坚持创新相结合。中国百年乡土文学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传统。其“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和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一直以来被一代代乡土文学作家所继承。百年乡土文学艺术探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为后世乡土文学书写提供了多重表现空间。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新时代作家要继承五四以来的现代乡土文学优良传统,广博吸纳、融通中外、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努力使乡土文学题材创作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推动新时代乡土文学生产创造的多样可能性,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审美风范。最后,要追求作品的经典品质。作家要强化乡土文学经典创造意识,要积极在体裁、题材、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开拓,善于调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出“百花齐放”的乡土文学经典。无论宏大叙事,还是日常生活书写,乡土文学要描写人间气、烟火味,要写出真正醇厚的乡土味。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这是一个需要经典、呼唤经典、再塑经典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文学,我们期待新时代作家能够创作出更多与时代相匹配的集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乡土文学经典。

(摘编自黄高锋《新时代呼唤更多乡土文学经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是思想性、审美性、艺术性、创新性的高度统一体,具有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B.增强对中国乡土社会时代变革的把握力需要作家们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乡土大地,注重向现实深处开掘。
C.创作当代乡土文学经典,要继承“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和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也要推陈出新,使作品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D.新时代的作家要强化集体意识,潜心创作乡土文学精品力作,特别是为时代立传的乡土文学经典之作,这是其责任与使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直入正题,提出中心论点“面对……乡土文学经典”,呼应标题,引发下文的议论。
B.文章第二、三段阐述“何为经典”“创造乡土文学……内在要求”时采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
C.文章总体上按照“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的逻辑顺序行文,而第五段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
D.文章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和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关于经典的论述都是为了阐述并强调经典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才有可能创作出集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乡土文学经典。
B.新时代期待作家创作出更多与时代相匹配的乡土文学经典,意味着其应当放弃诸如现代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
C.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也要遵循“百花齐放”的创作方针,但是应当以表现乡土变革中的中国精神为根本旨归。
D.不断积极丰富和开拓体裁、题材、主题和艺术手法等,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乡土文学创作事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关于“瘟疫”的文献记载。《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流行疫病,凭借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他们各成体系,各具奇效。20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5.15天,比单纯西医少2天;体温恢复时间平均为2.64天,比西医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CT影像好转率高22%,临床治愈率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材料二:

①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激起“中西医之争”,否定中医的理由集中于“不科学”。那么,“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谁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于欧洲之前,人类的想法和做法从来没有合理过。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实践中就只有这一种“合理”。而且即便在科学领域之内,其方法和结论也在不断分化和变革中。做科研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的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学,部分原因是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只说证据支持的话,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倒是一些并不从事科研临床工作的“科普作家”,生搬“双盲实验”“安慰剂效应”等概念,以医书里有蝙蝠粪便这类耸听的药材为由,急吼吼地来“反伪科学”了。这体现了他们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迷信。所谓迷信,不必是某种“信”的内容,而应是一种“信”的方式,比如:不承认有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情等。

②“合理”也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质疑中医的人倾向于将其无法否认的治愈效果归为心理暗示。这虽是以偏概全,但中医的确不排斥心理效应,“情志”是重要的诊疗因素。

③心理效应被视作对实验室科学研究的干扰,但如果安慰剂会增强人的求生意志,甚至能在生死一线间起决定作用,是否要采用呢?但凡进过手术室的人,都会给出跟登台演讲、键盘作文的人不同的回答。此次抗疫中,重症患者的意志力是关键性的疗愈因素。

④中国传统医学与基于近代科学的西医学确有思想观念的分歧。西医的思维方式基于身心二分的哲学传统,将“身”拆分为组织、细胞、蛋白质、基因等物质对象和转氨酶、血糖等物质指标,追求不断增强对物质对象的精确认识和人为控制。治病的思路是把病毒、癌细胞或者其他不良的物质实体精确定位,然后用药物、手术刀等人工手段把它们清除。中医则更仰赖每个生命体的自组织能力,方剂和针灸都旨在激活和加强生命本有的免疫和自愈能力,并把积累的经验凝固在其理论和操作体系中。这种思路擅长的不是定义和消灭病原体、癌细胞等,而是改变小环境,使其干不成坏事。

⑤在此次疫情中,西医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尤其在涉及个体免疫力、自愈力和体质差异等方面,而中医则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最激烈的争议倒不在这些实践效果,而是在观念上能否相信中医合理。

⑥不过,专精于研究物质实体的西医有其难以企及的优势:一个强大的学术共同体,一个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一旦公布于权威期刊,全球的医疗界都能了解和应用。相对而言,传统中医的实践和理论都更支持个别化诊治。每个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度差异化的。大夫要摸索自己独有的模式并愈加精熟,所以“老中医”貌似更可靠。但这个特点让“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变得困难。“说不清楚”在理想状态是“妙不可言”,但流于平庸则文过饰丑。不世出的高手因医术高超被传为神话,但水准高却不能只靠讲故事。意象化的概念体系要由扎实的技艺训练去承载,技艺怕失传,更怕“道”“气”等词语被各路“大师”用作蒙混的话术。

(摘编自孙焘《文化反思中西医之争》)

材料三:

根据经合组织(OECD2017年数据,我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为2.0,美国2.6,日本2.4,欧洲国家多在3以上,奥地利则为5.2。即使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短期激增需求,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也是相对不足的。此外,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进程迅猛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0%已上升到2018年的11.9%。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50年,我国这一数字将达26%

根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71.5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5%。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只有少量的中医从业人员,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中医的全面参与。据2017年教育部数据,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数为124.4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17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的13.7%。在西医院校或综合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尽管中医学在防治疫情、慢性病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通常只有《中医学》一门课程,多则100学时左右,少则30学时左右。

(摘编自翟双庆《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虽然发生过三百多次流行疫病,但从没出现过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现象,中医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B.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医学名家灿若群星,医学典籍浩如烟海,我们最熟知的当属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
C.通过材料一中数据的对比可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的治愈和康复效果与西医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D.质疑中医的人,即使对中医体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无法否认,也往往不认可中医的疗效的科学性。
5.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精确制导炸弹可以打击敌人的军事目标,却对隐匿在平民中的敌人束手无策。
B.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抗疟记载。
C.即使面对同一患者,张医生说的“气血”也未必是王医生理解的意思。
D.同样的曲谱,每个乐师各有发挥,甚至同款的乐器都各自不同。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写作思路。结合材料三分析,当前中医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锁爷

聂鑫森

解天键七十岁了。身板直,手臂粗,只是白了一头毛发。芙蓉巷的老老少少,都亲切地称他为锁爷

退休前,他是古城湘潭平安锁厂的高级技工。退休后,成了一个修锁配钥匙兼带开锁的自由职业者,这样既可消磨时光,又不丢技艺,还可赚些合理合法的收费。不过开锁这个活计有规定,得去派出所登记备案,以防心术不正的人干违法的事。派出所所长丁一对他说:锁爷是老党员、老工人,为人开锁解难,我们放心。

谢谢!

这天下就没有锁爷打不开的锁!《说文解字》说:锁,门键也。’你叫解天键,天门有锁,你也可以解开。

丁所长读书多,你是儒警啊。

两人哈哈大笑。

锁爷一辈子跟锁打交道,什么锁没见过?锁爷还有门绝活儿,他可以蒙上眼睛用零件,装配出完整的锁;还可以在没有钥匙时,凭手感、听觉用铁丝探测锁眼,再用钥匙原坯锉出打开锁的标准钥匙。

锁爷老两口,住在芙蓉巷十号,有一个不错的庭院,花树蓊郁。锁爷在湘潭名气太大了,不少人找上门来修锁配钥匙,庭院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儿子一家住在长沙的大学宿舍区,只有节假日才回来,常劝父母跟着他们去养老。可锁爷仰天一笑,说:离开这里,我就不是‘锁爷’了,只能被人叫作‘老解’!

锁爷应邀去做上门功夫,如果是修配大门锁,就把工匠担子摆在门边,弄好了,主人请他进屋去喝杯茶,他笑着婉辞。进室内去修锁、开锁、配钥匙,进大门前他就用黑布蒙在眼睛上,待探测锁眼后,再回到大门外,取下眼罩干活儿。这是锁爷的规矩。

立春过后,转眼到了雨水节令。黄昏时,小雨初停,天上闪出晴光。

解家来了个平头汉子,像是乡下人,自称大刘,说家中的保险柜钥匙弄丢了,请锁爷去开锁配钥匙,价钱只管说。

在哪儿?锁爷问。

不远。有车哩。

好的,我收拾工具随你去。

小车跑了一个多小时,暮色四垂,在山谷口一个孤零零的破旧农家大院前停下来。

大刘问:这块地方锁爷来过吗?

没来过。但刚才在车经过一个古镇时,锁爷看到路牌上写着清平镇三个字,小车再往西跑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这里。

锁爷从后备厢里取出工匠担子,放在院门外。

锁爷,请随我来。大刘说着话,双眼盯着锁爷,双脚却原地不动。

慢,待我戴上黑布眼罩后,你牵着我进去。

锁爷,你心里只有锁,没有其他东西,真是高人!

大刘牵着锁爷的手,走过庭院。庭院一角有紫藤花,锁爷闻到淡淡的紫藤花香气。然后,他们走进堂屋,两边是厢房,里面有人在吸烟(有打火机的声音),走进堂屋后端的灶屋(有烟火气味),再上楼梯到了二楼。锁爷被引到一个保险柜前,大刘说:请你打开这个玩意儿的锁。我就站在你身边,有什么吩咐,你就说。

锁爷先用双手去摸保险柜,很随意,也很快,便明白这是个大家伙(农家怎么会购置这么大的保险柜)。再摸到锁眼,从口袋里掏出几根铁丝,I型的、L型的、F型的。锁爷依次用铁丝插入锁眼细细地探测,同时把耳朵贴上去凝神谛听。

大刘问:打得开吗?

锁爷不作声。

你说个数,我绝不还价。

三百元,常规价。

我给五百。

大刘,太客气了,我只收三百。

锁爷说着话,突然咔嚓一响,保险柜门弹开了。他的鼻翼翕动起来,扑面而来的是泥土味儿、古铜锈味儿,里面应该有刚出土数日的古器。

大刘忍不住高喊一声:锁爷,好手段!

你牵着我到院外去键出钥匙,我不需要灯光。

不必了。也许,我在无意中又寻出了钥匙呢。

你既然不要配钥匙,我就只能收两百元了,这是我的规矩。

锁爷为我省钱呵,谢谢。辛苦你了,我开车走另一条路送你回家,可能要近一些。

客随主便。锁爷心想:我经过的路都记在心里,你乱不了我的思路。

…………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丁所长叩访解家,向锁爷表示谢意,一伙盗墓贼被抓捕了!

丁所长说,几个月前,这伙人租下这个破旧的农家小院,因为在山谷里他们探测出了几个久远年代的古墓,先挖掘一个墓,就得了好几件青铜器。青铜器锁在保险柜里,钥匙由为首的头头掌管。那天大刘请锁爷去开锁时,头头带着另一个人去长沙找买主,更是为以后的货物出手去探路,要三天后才回来。大刘和留下的两个人想私吞青铜器,第二天就远走高飞。

锁爷说:幸亏他们内江,幸亏他们贪心,才有我出场的机会。

谢谢锁爷当天回家后就给我打电话,我们马上就去布控了。你蒙眼开锁,鼻子还这么灵,神了。

锁爷小声说:保密啊,我的丁所长。

(节选于《湘江文艺》2022年第3期)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锁爷是锁厂的高级技工,一辈子跟锁打交道,技艺高超,能蒙上眼睛装配锁,退而不休,为人开锁解难,受到芙蓉巷老老少少的尊重。
B.丁所长引用《说文解字》的文字,妙解锁爷的名字,既幽默风趣,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同时衬托出锁爷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C.大刘为了收买锁爷,付给他五百元的报酬,但锁爷拒绝了他,只愿意收三百,后来借故只收取两百元,锁爷嫉恶如仇的性格表露无遗。
D.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简洁且意蕴丰富,如大刘说“走另一条路”送锁爷回家,锁爷口上敷衍,心里明亮,这为下文抓捕盗墓贼巧设铺垫。
8.儿子劝锁爷到长沙养老,锁爷为什么“仰天一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小说结尾叙写锁爷与丁所长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之至也。”

赵襄子见围于晋阳,罢围,赏有功之臣五人,高赫无功而受上赏,五人皆怒,张孟谈谓襄子曰:“晋阳之中,赫无大功,今与之上赏,何也?”襄子曰:“吾在拘厄之中,不失臣主之礼唯赫也。子虽有功皆骄,寡人与赫上赏,不亦可乎?”仲尼闻之曰:“赵襄子可谓善赏士乎!赏一人而天下之人臣,莫敢失君臣之礼矣。”

楚魏会于晋阳,将以伐齐,齐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楚魏谋欲伐齐。愿先生与寡人共忧之。”淳于髡大笑而不应,王后问之,又复大笑而不应,三问而不应,王怫然色曰:“先生以寡人国为戏乎?”淳于髡对曰:“臣不敢以王国为戏也,臣笑臣邻之祠田也,以奁饭与一鲋鱼。其祝曰:‘下田洿邪,得谷百车,蟹堁者宜禾。’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王曰:“善。”赐之千金,革车百乘,立为上卿。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郄臣于君。”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

东闾子尝富贵而后乞,人问之,曰:“公何为如是?”曰:“吾自知吾尝相六七年未尝荐一人也,吾尝富三千万者,未尝富一人,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节选自《说苑·复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B.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C.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D.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之至也”与“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B.“使人召淳于髡曰”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两句中的“使”字含义相同。
C.“王怫然作色曰”与“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作”字含义不同。
D.“吾尝富三千万者再”与“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大臣要做到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要通过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
B.赵襄子以自己被围困在晋阳时,只有高赫能够对他恪守君臣之礼为由,在事后重赏高赫,这件事得到孔子的高度评价。
C.淳于髡面对齐王希望他与自己分担齐国面临楚、魏两国合力围攻之忧,巧作譬喻,使齐王赐其重金,赠其兵车,授其高位。
D.针对阳虎遭到自己培养的人的排斥而感到委屈一事,赵简子形象地指出根本原因在于阳虎对培养对象选择不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王曰:“善。”
(2)人问之,曰:“公何为如是?”曰:“吾自知吾尝相六七年未尝荐一人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