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 高二 期末 2022-10-01 3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喜欢高扬“经典”。黑格尔说:“熟知非真知。”“经典”的流行很可能会_____我们对经典的认知。关于经典的界定,我喜欢当代学者刘瑜的说法:“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如果世界上有经典,(          )。所以,经典的意义应该是个性化的,即与“你”有关,而且是与“对你的帮助”有关。人永远是书的主人,读者的高贵就在于他可以不向任何书屈从,他可以顺心而行,纵横书海。读不下去的书,绝不因别人的热捧去囫囵吞枣进而______;能读下去的书,也绝不因有人______而弃之不顾。很多人______的只不过是读到了作者,而读书的要义在于读到自己。所以,读书永远是一门“切己”的人生学问,只要这本书是你人生的经典,它就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只要能勾连起你活色生香的世界,它就是你的经典。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遮蔽   人云亦云   诋毁   沾沾自喜
B.阻碍   人云亦云   诋毁   踌躇满志
C.阻碍   亦步亦趋   诽谤   沾沾自喜
D.遮蔽   亦步亦趋   诽谤   踌躇满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A.那是因为你的生命与它发生了关联
B.那发生了关联的一定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
C.那也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发生了一定的关联
D.那一定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发生了关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只要这本书成了你人生的经典,它就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
B.只要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这本书就是你人生的经典。
C.这本书只有成为你人生的经典,才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
D.只有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这本书才算是你人生的经典。
2020-10-07更新 | 26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茶馆》赵太爷老舍话剧
B《离骚》“楚辞”屈原叙事诗
C《氓》《诗经》“诗三百”现实主义
D《蜀道难》近体诗李白浪漫主义
A.AB.BC.CD.D
2022-05-09更新 | 508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叫做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赞一美人,你说她像鲜花,似轻燕,你决不能说她像布袋,或者像癞虾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和轻燕原来是美的,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都应该可以看到,都应该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癞蛤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摘编自朱光潜《美与自然》)

材料二: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的结晶品。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云: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明画家沈周《写怀寄僧》云: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清人盛青蝼咏《白莲》云: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杨诗写涵盖乾坤的封建的帝居气概,沈诗写迥绝世尘的幽人境界,盛诗写风流蕴藉、流连光景的诗人胸怀。一主气象,一主幽思,一主情致。至于唐人陆龟蒙咏白莲的名句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却系为花传神,偏于赋体,诗境虽美,主于咏物。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般人看来,美是客观存在的,是人或者事物与生俱来的。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
B.康德、黑格尔、托尔斯泰等持有“美是心的产品”观点的哲学家,对于美的判断与认识却不尽相同。
C.中国画家石涛和瑞士思想家阿米尔的美学观点基本一致,因此说对美的认知是不分国界和时代的。
D.同是星天月色,杨载、沈周、盛青嵝在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营造的意境是不同的,现出多样的意境美。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究竟什么是美?美学大师朱光潜和宗白华都认为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但二人的具体阐述各有侧重。
B.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有人称赞,有人却不喜欢,这种现象恰恰印证了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C.在宗白华看来,即便对于同一美景,不同的作者会创造出不同的意境美,因为美的创造受多种因素制约。
D.艺术创造要涌现出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替世界开辟新境,只有做到情与景的交融互渗才行。
7.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朱光潜观点的一项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C.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D.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2022-09-3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段缝

王安石(宋)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

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

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以为孝。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


【注】①段缝:北宋诗人。曾经写信给王安石,对曾巩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评。②切劘:切磋。③县断:县通“悬”。悬断,凭空推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茵也。

节选于苏轼的《石钟山记》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       属:撰著
B.于罪之中,有足       矜:夸耀
C.如不循其情而       诛:谴责
D.众之,必察焉             恶:厌恶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熟而慕焉友/五亩之宅,树以桑
B.皇皇求相切剷/用亡郑以陪邻
C.足下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见犯死,重负国
D.殆与余同,言之不详/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议事每不合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B.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C.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D.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11.下面六句编为四组,都是王安石对曾巩肯定态度的一组是(     
①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
②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③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
④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
⑤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
⑥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王安石针对段缝对曾巩的批评写的一篇驳论文,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作者对曾巩都非常推崇。
B.王安石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应该先分析实际情况再灵活处理,所以他对于曾巩的做法并没有规劝。
C.作者认为即使是君子也会误听、误信、误传,贤人总会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困在底层的贤者尤其受影响。
D.作者引用孔孟的话和典故是为了证明“圣人之所以为圣”,用反问句和感叹句做结,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
(2)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3)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
14.结合文本分析王安石和苏轼观点的异同。
2022-05-17更新 | 4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溪【注】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这首诗作于作者53岁乡居时。蒲耳,初生的菖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面对美好的景物,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B.诗人写水乡春色,善于抓住最有特征的岸上野凫和岸旁老树,并赋予其人的想象和感受。
C.“短短”“平平”两个叠词,抓住“蒲耳”与“沙石”的独特之处,强化了意境的宏远开阔。
D.本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边叙边议,有景有意,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自己的闲情逸趣巧妙融合。
16.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本诗颔联进行赏析。
17.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10-01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