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王安石(1021-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49 题号:158547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段缝

王安石(宋)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

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

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以为孝。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


【注】①段缝:北宋诗人。曾经写信给王安石,对曾巩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评。②切劘:切磋。③县断:县通“悬”。悬断,凭空推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茵也。

节选于苏轼的《石钟山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       属:撰著
B.于罪之中,有足       矜:夸耀
C.如不循其情而       诛:谴责
D.众之,必察焉             恶:厌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熟而慕焉友/五亩之宅,树以桑
B.皇皇求相切剷/用亡郑以陪邻
C.足下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见犯死,重负国
D.殆与余同,言之不详/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议事每不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B.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C.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D.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4.下面六句编为四组,都是王安石对曾巩肯定态度的一组是(     
①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
②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③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
④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
⑤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
⑥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王安石针对段缝对曾巩的批评写的一篇驳论文,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作者对曾巩都非常推崇。
B.王安石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应该先分析实际情况再灵活处理,所以他对于曾巩的做法并没有规劝。
C.作者认为即使是君子也会误听、误信、误传,贤人总会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困在底层的贤者尤其受影响。
D.作者引用孔孟的话和典故是为了证明“圣人之所以为圣”,用反问句和感叹句做结,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
(2)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3)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
7.结合文本分析王安石和苏轼观点的异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得仁,饿于首阳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纣?而尤,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二人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馀,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乎?余故曰:圣贤辩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取材于《王安石文集卷六十三伯夷》


注:①韩子:指韩愈。作《伯夷颂》。②二子:指伯夷、叔齐。③太公:指姜子牙。④西伯:指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的父亲。⑤元元:平民百姓。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子                       因:沿袭
B.天下孰不                 病:疾病
C.欲纣者                       夷:推翻
D.则伯夷何                 处:存在、置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求仁得仁                                     春秋固已高矣
B.饿于首阳                                 二人心岂有异邪
C.故孔、孟皆伯夷遭纣之恶             求其仁
D.而尤,伯夷也                              欲夷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
眼睛不看丑陋的颜色,不侍奉没有才德的人
B.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
伯夷拦着马头劝阻,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
C.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
等到武王起事,姜太公辅佐他
D.其烈岂减太公哉
他的刚烈又怎会少于姜太公呢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安石认为孔子、孟子对伯夷的事反复辨说,加之二者身份,认为他们的话是可信的。
B.王安石驳斥了司马迁的记载,他认为《史记》中记述的“不食周粟”的情节是不合理的。
C.王安石认为伯夷不依附文王,原因是伯夷年纪大,从他的居住地到文王都城路途遥远。
D.本文根据“圣人”的记叙,旧时的传说,以及合理的推论,证明司马迁之说不可靠。
5.王安石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后世对伯夷的错误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2022-05-04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周

王安石

①学者诋周非尧、舜、孔子,余观其书,特有所寓而言耳。孟子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读其文而不以意原之,此为周者之所以诋也。

②周曰: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而为天下用。又自以为处昏上乱相之间,故穷而无所见其材。孰谓周之言皆不可措乎君臣父子之间,而遭世遇主,终不可使有为也?及其引太庙牺以辞楚之聘使,彼盖危言以惧衰世之常人耳。夫以周之才,岂迷出处之方而专畏牺者哉?盖孔子所谓隐居放言者,周殆其人也。

③然周之说,其于道既反之,宜其得罪于圣人之徒也。夫中人之所及者,圣人详说而谨行之,说之不详,行之不谨,则天下弊。中人之所不及者,圣人藏乎其心而言之略,不略而详,则天下惑。且夫谆谆而后喻,譊譊而后服者,岂所谓可以语上者哉?

④惜乎,周之能言而不通乎此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


[注]①相:相国②牺:祭祀时用做祭品的牛③譊譊:喧嚷争辩之声
1.王安石认为庄周文章的特点是:
2.第①段引用孟子之言的作用是:
3.第②段画线句庄周“穷而无所见其材”的原因是(     
A.庄周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的君主使他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B.庄周对统治者的谏言不适用于处理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
C.庄周是一个怀抱出世之心的隐士,并不想为统治者所任用。
D.庄周的思想遭到主流思想的抨击,使百姓感到非常畏惧。
4.联系全文,分析第④段作者可惜的是什么?
2021-04-01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煞,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 文:碑文B.盖音谬也 谬:错误
C.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D.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距院东五里 ②既出 ③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④四人拥火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A.大概我走过的路程,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已达到十分之一。
B.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
C.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不到百分之十一。
D.大概我走过的路程,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不到百分之十一。
4.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紧扣题目,从山名由来写起到考证山名结束。
B.选文第二段既详写前洞的景色,又着重写游后洞的过程。
C.作者在领略后洞奇景时,因听了别人的话从洞中退出来。
D.作者没能极尽游赏之乐,一个“悔”字概括了他的心情。
2020-03-12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