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0-11 1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年初,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______________,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舞”活了。它用5GAR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从而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______________,如此突然______________、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令人振奋和欣慰。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亦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1+1>2”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______________、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喜闻乐见       式微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B.耳目一新       衰败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C.耳目一新       式微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D.喜闻乐见       衰败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2.在选文括号内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B.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C.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D.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这副对联写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
B.《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表现自清末到民国近50年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它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戏剧代表作。
C.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D.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编写体制,按时间顺序记述史实。例如《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很多文化界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国风国潮和文创产品的流行现状,并提出了新的方案和设想,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随着国风国潮受到普遍欢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势必迎来更好的发展。而这些文创产品为什么能火爆出圈呢?

首先,重在文化创意。以2020年前后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新品“考古盲盒”为例,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带玩家在微型考古现场沉浸式体验考古的乐趣,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考古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发掘遗物、遗迹,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探索未知,一铲子下去会挖到宝还是一无所获不得而知。这和市场上流行的潮玩“盲盒”的特征不谋而合,在万物皆可“盲”的市场环境下,“考古”与“盲盒”的结合简直是珠联璧合。“考古盲盒”的流行不仅让考古知识以及重要“文物”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为静置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带来新生,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而且还有效扭转了“盲盒”市场乱象,提高了“盲盒”的文化价值。优秀的文创产品,不是“打卡式”地生产,而是要打开思路,将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重组,在保证其文化元素不变味的基础上进行衍生与再创作。

其次,借力文旅融合。随着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形势不断向好。各大景区尤其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纷纷在文创方面发力,带动了文创产品的消费。兵马俑摆件、象棋、书签、耳环,三星堆青铜面具冰激凌、青铜器图案口罩等等,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旺季时长城一天的游客量就达数万人,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到此打卡。长城文创早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已陆续推出爱国系列、励志系列、真我系列、节日系列等文创产品,将长城所代表的历史印记、文化自信、民族精神融汇发扬。

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其他文博单位通过文物普查等方式加强文化资源的梳理、发掘与开放,促进资源、创意、市场共享;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打造文化创意品牌;通过跨界融合等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加强文化创意品牌建设和保护,不断推出出图精品,引领国风国潮。

(摘编自鲍建强《文创产品的出图密码何在》光明日报2022年03月)

材料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鼓励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再次强调了文创产品开发要有文化味,更要保证质量。

近年来,文创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时可见遮住表面图案便毫无差别的卡片式U盘、印上名画扫描图就溢价数倍的明信片……质量低劣、缺乏创意,反映出产品开发者借“文化”之名、行赚“快钱”之实的心理。文创产品尽管有较高的文化附加值,但首先是一种商品,质量是其底线,不论是文化文物单位,还是其他文创产品开发主体,都不能把“文化”当成产品质量低劣的“挡箭牌”。

文化文物单位要严选合作对象,竭力确保文创产品质量。与品质有保障的老字号或者大品牌公司“跨界”合作是一个有效办法,文化单位提供文化元素授权,企业则用精湛的技艺提供产品,二者强强联合,既增加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又保证了产品质量。

同时,盗版问题严重困扰着文创产品的开发者和消费者,严格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对文创产业出现的侵权盗版、胡乱授权等现象,政府和监管部门要“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这既是对开发者创作热情的保护,也是对消费者正当权益的维护,更是市场长期良性发展的前提。

(摘编自黄敬惟《文创产品:重“文”也要重“质”》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0月)

材料三:

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公园等为代表的文创生态发展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相连。基于需求侧的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中指出,消费者偏爱美食、饰品、文具等轻型文创产品,注重文创产品的“美、趣、品”。在购买文创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品质、设计和趣味、历史感、美感和品位,而对价格便宜、生活实用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表明相比市场上的普通商品,百姓对于文化文物单位文创的期许相对更高,在购买心理上更偏向于文化价值与创意价值,以追求更美、更有趣、更有品质的生活。

实体商店体验整体良好,商品展陈和服务是短板。消费者逛完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店后,对文创店的整体感受是75.1分,对店内商品的整体感受是75.5分,这个分值的含义是“还可以”“还可以更好一些”。而“商品展陈和导购服务让人舒服,购物体验好”的得分只有68.5,说明文化文物单位商店在空间氛围营造、购买体验与便利性上还应不断进行提升。

科技与文创融合前景看好。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是虚拟文创的活跃人群,他们对各类高科技文创产品的兴趣非常高。常见的六类虚拟文创中,消费者更偏爱“清明上河图3.0”版为代表的科技互动展演和4D/5D体验影厅这种现场体验类科技展演活动。手机端的虚拟文创产品的整体偏好度也比较高,以博物馆掌上APP为代表的智慧博物馆最受青睐。“科技+文创”是今后发展的不二选择。

以博物馆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文博文创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中国百姓对于日用消费品的品质提升需求与对生活美学的重视是文博文创产品走入寻常人家的核心驱动。面对文博文创发展的蓝海,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进行思考,才能做到对象化供给与精准化传播。

(摘编自《文化文物文创产品消费需求的九大特征》)

4.综合三则材料内容不属于文创产品火爆的原因的一项(       
A.全国两会期间,很多文化界代表、委员对国风国潮和文创产品提出了新的方案和设想。
B.随着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形势不断向好。
C.文化文物单位与品质有保障的老字号或者大品牌公司的“跨界”合作。
D.科技与文创融合前景看好,青年群体对各类高科技文创产品的兴趣非常高。
5.对材料三中图表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对传统的旅游纪念品类,如旅行用品、玩偶、玩具等,兴趣度不高。
B.消费者最有意愿购买的为创意点心、饰品配件、家居摆件,说明文创产品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应成为发力点。
C.在所有文博文创产品中,与“创意”相关的品类更受百姓喜爱,表明创意才是文博文创产品的“灵魂”。
D.消费者偏好文创商店、商业街区、艺术园区等购买渠道,可以看出文创产品的售卖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有关。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重组,就可以保证在不变味的基础生产出优秀的文创产品。
B.盗版问题严重困扰着文创产品的发展,这反映了产品开发者借“文化”之名、行赚“快钱”之实的心理。
C.用好传统文化的创意源泉,增强百姓对生活美学的重视,文博文创发展便能做到对象化供给与精准化传播。
D.设计者提升研发水平、监管部门做好监督管理、消费者饱有需求热情,多措并举,能够促进文创产品更好地发展。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陉山之事,赵且与秦伐齐。齐惧,令田章阳武合于赵,而以顺子为质。赵王喜,乃兵告于秦曰:“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欲以解伐。告下吏。

秦王使公子他之赵,谓赵王曰:“齐与大国救魏倍约,不可信恃,大国不义,以告弊邑,而赐之二社之地,以祭祀。今又案兵,且欲合齐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请益甲四万,大国裁之。”

苏代齐献书穰侯曰:“臣闻往来之者言曰:‘秦且赵甲四万人以伐齐。’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相结秦之深雠也。三晋百背秦,百欺秦,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秦。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痛也。秦王安能制晋、楚哉!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多出兵,则晋、楚制于秦。齐恐,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楚。三也。齐割地以实晋、楚,则晋、楚安。齐举兵而为之顿剑,则秦反受兵。四也。是晋、楚以秦破齐,以齐破秦,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五也。秦得安邑,善齐以安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则韩、魏必无上党哉。夫取三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兵告于秦曰             案:按B.告下吏                           敢:勇敢
C.以祭祀                    奉:供D.秦且赵甲四万人             益:增援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田章阳武于赵                    物喜,不以己悲
B.齐与大国救魏倍约                    不仁,如礼何?
C.苏代齐献书穰侯                    击破沛公军
D.秦之深雠,不利                   日削月割,以趋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B.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C.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D.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苏代说服秦王放弃攻打齐国的一组是(     
①秦且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②不为不信,不为无行
③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
④齐恐,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楚
⑤齐举兵而为之顿剑,则秦反受兵
⑥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非常类似于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烛之武竟然说退了秦师;同样,苏代也以伶牙俐齿劝说秦王。
B.苏代不愧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指出的五点于秦不利的理由,真切、具体,让人听后不得不佩服。
C.秦昭王派公子他前往赵国,公子他对赵王说:齐国相约我们秦国一同救援魏国,但事后齐国却背弃信约,因此齐国是不可信赖的。
D.苏代认为,秦王精明而善于谋划,穰侯明智而善于办事,一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兵力去进攻齐国的。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又案兵,且欲合齐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
(2)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痛也。
13.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苏代认为秦国不应该增兵讨伐齐国的理由。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北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②严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回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1)下列对《行香子•过七里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两句,描写了小舟的轻快,如惊飞的鸿雁一样掠过水面,反映了诗人此时内心的急切与惬意。
B.“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
C.“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句,作者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两岸山势连绵如画的美景。
D.该词上阕写水,下阕写山。词人把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入在一片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2)《行香子•过七里濑》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3)这首词的结尾“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