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六校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0-20 17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

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达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已忘物的“天乐”,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发展还是倡导复归、讲究务实还是倡导求虚、追求阳刚还是倡导贵柔,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
B.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虽然有偏执的一面,但能弥补儒家在追求人性进步发展时过于理想化的不足。
C.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将自然之道作为根本,认为“坐忘”能够将人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D.儒家思想培育出的入世之人能够匡扶天下,道家思想熏陶下的隐逸之士同样能够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B.儒家以阳制阴之道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转化。
C.学术界对“儒道互补”的具体认识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拓展、伦理哲学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熏陶,儒道互补才可具体落实。
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曾“猛志逸四海”,后弃绝官场,归隐田园,自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李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入世之意,以“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旷达自我排解。
C.苏轼既有“西北望,射天狼”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超然物外的心态。
D.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
4.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上的异同点。
5.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儒家的思想则是粮食店,是要天天吃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卜白

袁良才

①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②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③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炒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④别小看了补白,实则大有学问,弄不好会闯下大祸。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人悲愤。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

⑤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⑥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⑦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成,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⑧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邻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觉外,又惊又喜。

⑨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⑩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⑪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回团转!

⑫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⑬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⑭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⑮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⑯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⑰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

⑱《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很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⑲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⑳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㉑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申报》的社会影响力和效益等情况,为人物出场营造了典型的社会环境。
B.解放军进攻上海时,卜白挺身而出去做战地记者,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他想为军事斗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C.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通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性格。
D.卜白救场梅兰芳这一情节不仅丰富了卜白多才多艺的形象,且颇具戏剧性,在增强了文章趣味性的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7.小说以“卜白”为题有什么好处?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语意相关
B.“补白”是主人公一生的主要行为,最终也因“补白”做战地记者而牺牲,突出了主人公悲壮的形象。
C.全文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人物的多个生活侧面,使互不相联的内容集中紧凑。
D.“补白”的行为看似只是填补边角,实则意义非凡,很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8.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请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9.《卜白》这篇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却给人以真实之感,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是如何给人真实感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选自《战国策·秦》)


【注】①卞随、务光:都是商汤王时的隐士,不愿接受汤的让位。申屠狄:商纣时人,见纣无道,投水自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
B.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
C.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
D.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秦王的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上卿,春秋战国时期,天子、诸侯国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为最高的等级。
C.所以,用来……的,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法相同。
D.“鄙”有边境的意思,也有浅薄、鄙陋的意思。在这里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国将要联合攻打秦国,秦国召集宾客大臣商议,群臣无人回应,姚贺自告奋勇,愿意出使四国,与四国交好,为秦国解除危机。
B.姚贾成功与四国建交,受到秦王赏赐,却遭到了韩非的指责,认为他就像一个盗贼一样盗窃了国家。
C.面对韩非的指责,姚贾不卑不亢并晓之以理,最终让秦王相信了他与四国建交所做的事都是为了国家并且惩罚了韩非。
D.姚贾认为,人的出身和之前做的事情并不能成为能否受到重用的标准,英明的君主应该看中臣子是否能建立功勋。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2)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14.姚贾是如何反驳韩非“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琴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注]①此诗为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一职,赋闲东都时所作。②兀兀:本指勤奋辛劳,此处诗人以委婉的形式表达自己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③陶陶:和乐的样子。④《渌水》:古琴曲名。⑤蒙山:蒙山茶,唐至清都是贡品。⑥往还:交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性格与官场众人格格不入,不愿同流合污,后来他离开官场隐居洛阳。
B.离开官场后,诗人时常在春日里买醉,也懒得再读书,生活无聊而烦闷。
C.诗人弹琴弹的名曲是《渌水》,喝茶喝的是蒙山茶,可见其对高雅情操的追求。
D.尾联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琴和茶视作长伴自己左右、与自己交往的朋友。
16.古代文人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的这种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