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0-20 1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智慧城市”这种城市发展模式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物理终端设备为基础,强调智能化、便捷化、效率化、最终的目的是改进城市管理的方式,节约成本和资源,创造生态宜居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智慧城市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以信息化来服务大众,进而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人类生存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应对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信息化深入推进和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很多城市都已经迈开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而且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了从居民的需要出发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比如,“智慧天津”形成了“以人为本、技术带动”的建设风格。为了把更多开发出来的智慧应用为居民所用,天津市计划在三年里着重发展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教育等8个重要项目。深圳对居民的需要极其重视,把“人文深圳”放在智慧城市建设之首,并为之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和定位。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引下,智慧城市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潮流,潜力无比巨大。但是在智慧城市火热建设的表象之下,一些问题也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城市中的主体是城市居民,惠及民生应是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利用新信息技术努力为居民服务。但是,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跟风”问题,不少城市在缺乏对真实需求的判断和对真正建设路径把握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一味追求“高大上”,缺乏应用实效。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治理的模式也不应再是政府为单一主体,而应更多地吸纳民众以及其他组织共同参与治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旧是以政府为主体,在制定以及执行政策时,并没有大众的参与,因此大部分居民对于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依旧不了解,大部分人认为这只是政府提出的一个“噱头”。

在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的同时,中国很多城市的个性逐渐被“模糊化”。有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中“随大流的心态严重”,只是一味地去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忽视了本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文化特色。有的城市规划定位不清晰,不考虑自身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产业结构、经济状况、人口因素和城市发展定位,直接套用一些国际或国内其他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一味地搞产业园、开发房地产,与当地居民的真正需求并不匹配,变成形式主义、门面工程。

(摘编自李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材料二:网上缴水电费,办证免排队,不见面审批,成为许多城市的寻常景象;河道垃圾可被自动识别,工业噪声、城市噪音可被自动监测,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宜居……今天,越来越多的便捷服务在城市普及,智慧城市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这一重要要求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方向。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数据,应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城市治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近日,媒体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城市数字化程度不高、基础数据欠账较多;数字治理平台重复建设,因缺少统筹而未能成网;数据无法互通,造成平台数据源运行难……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智慧城市建设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应从各类应用、各种技术拼接组合的阶段向系统集成、泛在互联的阶段跃进。

让城市发展更智慧一些,离不开制度创新更进一步。随着智慧城市治理实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数据积累难、共享难的问题,背后都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比如,数据因归集难、无标准而无法互通,会让有些智慧平台难有用武之地;缺乏数据监管机制和技术,导致相关部门担心泄露问题而不愿分享重要数据。这些问题,都有待制度创新来破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依靠科技和制度双重创新驱动,打破“数据桎梏”,才能不断提升智慧城市数字治理的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既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地方领导干部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让智慧城市的效果显现出来。

(摘编自盘和林《“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人民日报》2021年2月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城市以多种新兴技术作为依托,实现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
B.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将会成为重要战略举措。
C.我国大部分人还不太了解智慧城市的概念,这导致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政府为主体,缺乏民众与其他组织的参与。
D.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最有效手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天津、深圳等地创建智慧城市的例子,说明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时“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B.材料一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是因为借鉴了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
C.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材料二的论述角度更集中,可以看作材料一的进一步延伸。
D.材料二既有引用又有事实,如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言论,列举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问题,具有说服力。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智慧城市”概念被渗透利用的一项是(     
A.对城市交通信号灯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有效减缓了城市交通拥堵。
B.“云平台”采用智能算法,提供数据锁定犯罪嫌疑人行踪。
C.小区服务人员通过电话,逐户查询独居老人基本信息。
D.居民使用能记录电能消耗、具有在线移动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表。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根据材料,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吕梁山还是冰天雪地。西北风滚过白茫茫的山岭,旋转啸叫。黄灿灿的太阳光透过干枯的树枝,照在雪地上,花花点点的。山沟里寒森森的,大冰凌像帘子一样挂在山崖沿上。

山头上,山沟里,一溜一行的战士、战马和驮炮牲口,顶着比刀子还利的大风前进。他们的灰棉军衣都冻得直溜溜的,走起路来咯嚓嚓响。这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纵队,奉命从山西中部出发,不分日夜向西挺进。枪不离肩,马不离鞍,战士们急行军十来天,赶到了黄河畔。

黄河两岸耸立着万丈高山。战士们站在河畔仰起头看,天像一条摆动的长带子。人要站在山尖上,伸手也能摸着冰凉的青天。山峡中,浑黄的河水卷着大冰块,冲撞峻峭的山崖,发出轰轰的吼声。黄河喷出雾一样的冷气,逼得人喘不上气,透进了骨缝,钻进了血管。难怪扳船的老艄公说,这里的人六月暑天还穿皮袄哩!

纵队的前卫部队在沟口里的山岔中集结,准备渡河。蒋匪的五六架美国造战斗机,在黄河渡口上空盘旋侦察,俯冲扫射;枪声、火药味,加上黄河的吼声,让人觉得战场就在眼前,感到一种不寻常的紧张。

旅长陈兴允从山口里驰出来,眼前就是黄河,他急忙勒住马,习惯地看看左右的山势。接着,双手搭在腹前,长久地望着那急湍的浪涛。

团参谋长卫毅和第一营教导员张培,从山口出来走到陈旅长身边。

卫毅,脸方,眉粗;身材高大结实,肩膀挺宽。堂堂正正的,不愧是山东大汉。张培呢,比卫毅低一头,身体单薄,脸膛清瘦,看起来斯斯文文。他负过四次伤,流血多,身体单薄。看外表,谁也不相信他是过了十年战斗生活的人。

陈旅长说:“我们在黄河上来回过了多少次啊!黄河跟我们是有老交情的。”这愉快、爽朗的声调,是卫毅他们听惯了的。

陈旅长接着侧过身问张培:“这几天日夜急行军,你吃得消?”

“我骑马行军,还有什么好说的。战士们倒是真够呛!”

陈旅长明知故问:“卫毅,张培真是骑马行军?”

卫毅挺不自然,微微耸肩,说:“行军中,他的马总是让拐了腿的战士骑。”

陈旅长脸上闪过不满意的气色,说:“这些事,我真是懒得再说!”

张培知道旅长不满意他的来由。半个来月前,张培还躺在医院里,胸脯上的弹伤算好了,身体呢,还很弱。他听说部队要过黄河去作战,就再三要求提前出院归队。部队出发的头一天,他赶回来了。这几天行军中,陈旅长每次碰到他都要他好好休息。

敌人的五六架飞机,从黄河上空俯冲下来,扔了几颗小型炸弹,扫射了一阵子,怪叫着钻到云层里去了。

陈旅长脸上闪过严峻的神色,说“我们得抓紧每一分钟往前赶。西北形势严重,非常严重!”

他把敌人的阵势讲了一番。八年的抗日战争,打得多么苦啊!可是一场大战刚完,中国人民连一口气都来不及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去年六月底,以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悍然发动了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敌人以为三个月到六个月,就可以举杯庆祝胜利了。可是,我解放区军民英勇坚决地展开了自卫作战。作战一百多次,消灭敌人七十多万,迫使敌人集中重兵,在山东和西北发动“重点进攻”。现在敌人几十万人马正向山东疯狂进攻;西北,敌人总共动员了三十多万军队。三月十三日,南线,胡宗南的十四五万军队,沿咸榆公路向延安进攻。西线,马鸿逵、马步芳正向我陇东分区三边分区进攻。北线榆林的敌人,准备向我绥德、米脂县一带进攻。这就是说,敌人从四面八方扑来了。

卫毅和张培看看陈旅长那黑沉沉铁一样的脸色。这脸色,是他们每次在部队发起攻击的时候常见的。陈旅长望望河西面黑压压的山,低声而沉重地说:“前面摆着更大的考验啊,同志们!”

“保卫党中央!”

“保卫延安!”

“保卫陕甘宁边区!”

战士们的喊声,黄河的浪涛声,汇成巨大的吼声。陈旅长他们回头望去:集结在山口里的部队,利用渡河前的时间,进行战斗动员。

那个队前讲话的人,指着黄河喊:“同志们,我们马上要渡河。……敌人正向延安进攻。同志们,民主圣地延安,全中国全世界谁不知道……”战士们都瞅河西的大山。有些个战士,站起来又坐下,像是要说什么。

陈旅长望着卫毅和张培说:“前去的路子是艰难的。但是,你们要给战士们特别说明:毛主席在西北亲自指挥我们作战,这就是胜利的最大保证。好吧,你们立刻去组织战士们渡河。我去看看司令员是不是上来咯!”

长城外刮来的风,带来漫天黄沙。战士们向渡口边移动,风把衣服吹得胀鼓鼓的,沙子把脸打得生痛。

大风卷起黄河浪,冲撞山崖,飞溅出的水点子,打在战士们身上、脸上。河上游,有几只小木船,乘风顺水下来了。它们有时爬上像山峰一样高的浪头,接着又猛然跌下来;有时候被大漩涡卷起来急速地打转转,像是转眼就要覆没了,可是突然又箭一样的破浪前进了。船上的水手,“嗨哟——嗨哟——”地呐喊,拼命地摇浆,和风浪搏斗。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交代时代背景,人民解放军一个纵队的前卫部队向西挺进,准备渡过黄河,将读者带入到解放战争的特定年代中。
B.选文引用扳船的老艄公说的话,目的是突出此时天气的寒冷,体现渡河的艰难,同时也突显了军民团结、共克强敌的主题。
C.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峻的战斗形势丝毫没有阻挡战士们前进的步伐,他们日夜兼行去保卫延安,展现出高昂的斗争精神。
D.战士们渡河动员会上的吼声和黄河的浪涛声汇聚一起,掀起保家卫国的巨大浪潮,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激情,让人激动振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借陈旅长之口,以较多笔墨介绍延安保卫战的严峻形势,同时也为读者解惑队伍火速渡河,驰援延安的原因。
B.小说语言通俗朴实,但叙述描写上极具匠心,比如人物对话、叙述描写多用短句,特别符合军人简洁干脆的说话风格和紧张的战斗氛围。
C.陈旅长形象立体、丰满,作者既通过言、行正面刻画他坚定刚毅的一面,又通过对卫毅、张培的描写侧面烘托了他对战友的关心爱护。
D.小说善于以特有的环境烘托人物,围绕战争来展现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子弟兵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8.小说多次出现自然环境描写,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些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9.《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被誉为“英雄史诗”,是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请简要分析选文是如何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崔旰等乱,前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意君,人皆怜之。垃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粉,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伟,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来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新唐书•杜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胃曹参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推举、举荐之意。《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中“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科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B.右拾遗,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左、右拾遗,是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
C.三司,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自永徽以后,武则天当政,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接,谓之“三司”。
D.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出自《汉书•李寻传》:“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积极入世,忠于朝廷。虽然考进士未中,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杜甫广交朋友,看重友情。与房琯是布衣之交,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和窝藏董廷兰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唐玄宗大怒。
C.杜甫晚年贫病交加,颠沛流离。流落剑南,与剑南节度使严武是世交,于是依附严武,严武对他非常亲厚。严武死后,杜甫漂泊无依。
D.杜甫才华横溢,深得后世推崇。杜甫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让后人颇为受益,韩愈认为其诗可以和李白并驾齐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②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14.杜甫的死因有哪些?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 “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
D.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16.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表达的情感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
2019-02-26更新 | 344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野兽的叫声,让人毛骨悚然。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4)《短歌行》中写作者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相述说往日的情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之后,又以优美姿势引动数弦发出高亢之声却戛然而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0-16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只会墙上挂相框,到学着“实景布置”;从支起几张空桌子就开张,到如今张罗起多媒体影音手段;从讲述村子的历史,到发扬村风村德的教化之用……分布在中国乡村的大小村史馆,照见着一代代农民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生生不息的         

忆乡愁,看变迁,逛村史馆已成为一些乡村的新年俗。走进村史馆,村史馆馆长李洪浩追忆起当年         ,他的爷爷李义丰带领村民修建了最早的石泉湖水库,后来总共修了四座水库,使80%的土地变成了水浇田,石泉湖村获得连年大丰收,成为沂蒙老区农业战线的典型。而“落难沟”村改名为“落满沟”村的趣闻更是折射出这个小村庄的百年变迁史。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村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全村迅速变化,泥路变硬化路,窑洞变砖瓦房,接着又通了自来水,有了宽带网,村容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         ,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物阜民丰        光辉岁月        焕然一新        久久为功
B.岁稔年丰        峥嵘岁月        日新月异        久久为功
C.岁稔年丰        光辉岁月        日新月异        计日程功
D.物阜民丰        峥嵘岁月        焕然一新        计日程功
19.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和语段中“实景布置”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红烛》诗中的每一节都从“红烛”开始,紧扣题目,不蔓不枝。
B.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八大罪状吧。
D.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对“复得返自然”的淡薄,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2-10-20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历史上,陶潜开创的田园诗(          )的诗意表现。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在田园以外的世界经历了种种忧患不平与挫折之后,把情感与思想寄托在田垄之上和山水明月之中,这是一种觉悟,一种解脱——人往往是需要觉悟与解脱的。①时至今日为止,②即使很多人离开乡土田园到城里打拼,③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④但是他们的目光,⑤并没有受霓虹一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对乡土的思念不但没有淡薄,反倒历久弥深。每年春节前,火车站、飞机场,及至大街小巷春潮般涌动的返乡人流就是佐证。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只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一种理想生存方式
B.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理想生存方式
C.不只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理想生存方式,更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
D.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理想生存方式
2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其中两处并作修改。
2022-10-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学者、翻译家叶廷芳曾说:若无法置身洪流外,要在激流中生存并前行。

元朝诗人张养浩有言: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卢梭:当我们只遇到逆风行舟的时候,我们调整航向迂回行驶就可以了;但是,当海上波涛汹涌,而我们想停在原地的时候,那就要抛锚。


在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我们都可能面临各种“洪流”。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欧阳修(1007-1072)  《新唐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李白(701-762)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奋斗 励志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