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1-05 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辛丑年伊始,各地云春晚”“云村晚”“云贺岁云上演出纷纷亮相,内容丰富多彩。云录制”“云互动”“云传播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正在扩容文艺生态。不仅意味着技术赋能、形式更新,还意味着审美观念的变革。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引擎,值得思考。

技术推动艺术破圈。数字技术善于放大不同艺术门类之美,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观赏体验,让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推动艺术走向更广大的群体。比如,综艺节目《舞蹈风暴》就是技术优势与艺术优势的融合。节目以360度影像、140台摄像机定格舞者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可以精准至1/24秒,让观众得以全方位地欣赏舞者之美和舞蹈的艺术魅力,弥补舞蹈艺术稍纵即逝的遗憾。云端的破圈同时反哺了线下。伴随近年来云端不断出现爆款舞蹈综艺,线下舞蹈和舞剧演出的上座率也有所提升,让人们看到线上与线下、大众与小众文艺相交融的可喜态势。

同时,媒介更新让线下文艺拥有更多表现形式。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过去通常是我演你看、我说你听模式,而云直播则通过双向传播、实时互动,拉近观演距离,改变观演关系。VRAR及全息技术的运用,更让观众成为作品一部分,重塑艺术主客体关系。这种突破传统的交互体验让更多艺术依托技术,拓展自身影响力。如国家大剧院5C+8K”超高清直播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迈进艺术殿堂;北方昆曲剧院浓缩剧目精华,改编成短视频,让传统戏曲之美广为传播。

云文艺时代,创作主体愈加多样,创作力量愈加蓬勃。云文艺正在引导用户不再仅仅做简单的内容输出者和被动消费者,而是争做内容的创意生产者和主动品鉴者。深圳某学生舞蹈团通过技术隔空排练,短时间内创编完成原创手舞视频《破晓》,致敬抗疫医护工作者;戏剧《等待戈多》集合多地主创人员,从创作、排练到正式演出,全部在线上完成,突破戏剧创作方式和观演方式。

技术迭代更新,依然是内容为王。互联网时代,信息和产品极大丰富,优质内容是在海量文艺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当下互联网场域中,要想真正留得下、走得远,离不开作品的价值表达。文艺作品扑面而来的科技感、现代感、未来感固然让人心动,科技手段背后深沉的人文情怀更让人动容,它将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向高处。

艺术走上端,又依托移动智能终端落到每个人的手上。技术加速了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进程,将逐步成就人们更富艺术气息的美好生活。

(节选自乔燕冰《让云端成为文艺新引擎》)

材料二:

近年来,影视行业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网络视频平台成为影视剧播映的重要渠道,影视作品亦成为网络平台重要的内容资源和流量入口。对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统筹运用,正深刻改变着影视艺术的呈现形态、创作观念和生产实践。

在创作生产阶段,大数据挖掘可以为影视项目开发提供有效参考。对各类大数据进行量化解析,能够洞察市场需求、描摹受众画像、明确创作定位,帮助制作方设置主题、优化剧本,确定影像、音乐和剪辑风格,并找到合适的导演和演员。在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扮演张小敬的演员,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综合评估演员的外在形象、与角色的匹配度和过往作品表现选出的。很多平台上线的剧本智能评估系统会智能生成剧情曲线,展示戏剧冲突的高低起伏,并以此辅助验证剧情节奏、情节设置的合理性。

在播出上映阶段,根据用户特点制定精准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已成为多数影视项目的常规操作。相比于电视,网络平台能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的用户进行影视内容的个性化推送,并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影视剧挑选不同的发行和排片方式,不断延伸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触点。尤其在短视频平台上,这项技术被大规模应用。在算法的驱动下,系统将决定何时、何地、向何人提供何种内容,从而更为高效、精准地触达目标用户,让人找内容变成内容找人。例如,网络剧《穿越火线》与同名游戏充分联动,纪录片《风味人间》打造风味美食联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出边看边买模式等等,为影视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供了便利。

在用户观赏阶段,平台能够全程监测影视内容的播映情况,为内容再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反馈和参考。传统媒体受技术所限,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网络平台可以实时采集用户数据;平台上发生的搜索、拖拽、倍速、跳出、回看等观看行为,弹幕、评分、评论、转发等评价信息,以及相关联的原作阅读、主题曲下载、二次创作等其他行为,能够帮助平台及时调整内容编排,优化用户体验。除此之外,由于影视内容在网络空间中能够被长期储存、随时调取、随手分享,有可能凭借长尾效应获得持续的影响力,电视剧《我爱我家》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等作品在视频网站上的再次翻红,即是例证。

对于影视产业而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是辅助性角色而不是决定性因素,应当警惕并防止唯技术、唯数据、唯市场而罔顾文艺创作规律的倾向。

用好互联网,为影视产业提供发展机遇和创新动力,从而构建开放、智能、协作、共享的产业生态格局。

(节选自朱传欣《借力互联网,多出好作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时代,文艺从线下到线上,不只是艺术表达和创作上的突破,更是技术的突破,用好技术和网络,能够使文艺更具生命力。
B.艺术借助数字技术走上“云”端,最终走进观众视野,艺术与生活的不断融进,能够极大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美好追求。
C.相比于传统电视,网络平台能够实时监测观众的观看行为、评价信息等,做到及时调整内容编排,实现影视内容的个性化推送。
D.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影视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正深刻改变着影视艺术的创作、播出和观赏,从而形成新的影视产业生态格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对艺术美的放大,在给观众带来心灵震撼的同时,会使艺术失去真实性。
B.在“云文艺”时代,创作、排练和演出均可在线上完成,文艺创作更加简单和高效。
C.影视行业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使文艺产品的数量更丰富,内容更有人文情怀。
D.艺术创作者借助新媒介尝试“云文艺”,创造出更多艺术形式,刷新观众观赏体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生活艺术化的一项是(     
A.北方昆曲剧院浓缩剧目精华,改编成短视频,老人利用智能手机可随时随地观看。
B.深圳某学生舞蹈团取材抗疫医护工作,借助“云”技术隔空排练成手舞视频节目。
C.网络平台根据用户观看剧情的喜好,在网页上推送类似的节目以满足收看需求。
D.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通过视频网站走近群众,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4.两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5.请结合材料,从有益于观众的角度就“用好数字技术和网络,让文艺更具生命力”谈谈你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狱中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其同意后第三次到监狱会见玛丝洛娃]

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

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卡秋莎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

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她。

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

“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他补充说。

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朵夫就跟着他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

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紧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维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

“①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

“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

“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

“就该这样。”

“为什么就该这样?”

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

“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

“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

“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

聂赫留朵夫也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

“我现在先到乡下去一下,然后上彼得堡,”他终于镇定下来说。“②我将为您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上帝保佑,他们会撤销原判的。”

“不撤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这事,③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容易才忍住眼泪。

“那么,您看到明肖夫了吗?”她突然问,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激动。

“他们没有犯罪,是吗?”

“我想是的。”

“那个老太婆可好了。”她说。

聂赫留朵夫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

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

他们又沉默了。

“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

“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

“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选自《复活》第一部59章,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河流的复杂多变作比喻来说明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交代出聂赫留朵夫的变化,也预示着下文玛丝洛娃会有所改变。
B.典狱长对聂赫留朵夫转述玛丝洛娃的话,表现了典狱长对在押囚犯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出玛丝洛娃不想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帮助。
C.玛丝洛娃虽然身陷牢狱,遭受折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想办法帮助明肖夫母子,这也体现出玛丝洛娃内心仍存良善的一面。
D.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始终以“您”相称,在表示礼貌的同时也显示她对聂赫留朵夫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还不想完全接受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多次写到二人谈话进行不下去,陷入沉默,这如同戏剧中的静场,既给二人关系的变化增加悬念,又以留白的方式增强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C.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主要采用议论和概述的方式,交代聂赫留朵夫的基本情况,与后文二人会面场景的描述相辅相成,让整个故事详略得当,重点情节凸显。
D.小说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眼睛,如“眼睛不看他”“可怕的”“在微笑”等,在表现玛丝洛娃转变的同时揭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
8.聂赫留朵夫说“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功能,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处语句中的省略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选择两处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斯者,魏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B.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C.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D.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侯,“文”是魏斯的谥号。谥号是一种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称颂死者的功绩。
B.三晋,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因为这三国是在瓜分晋国后建立的,故被称为“三晋”。
C.阙门,古代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之间的位置,“阙门之外”就是朝堂之外的意思。
D.千钟,指优厚的俸禄。钟是古代的一种称量单位,与前文中出现的“钟”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礼贤尊士,视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即使经过段干木的家也要行礼,天下的很多贤士都前来归附,魏国由此成为三晋中的大国。
B.魏文侯听出钟声不协调,而田子方认为君王不必精通音乐,应当注重选拔任用官员,担负起国君应有的职责,魏文侯对此表示认同。
C.李克以自己地位卑疏为借口,不愿就宰相人选一事表明看法,但是在得到魏文侯的劝勉后,他提出了选人的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D.虽然翟璜对李克有举荐之恩,但是李克并没有因此偏袒翟璜,而是委婉地向魏文侯推荐魏成担任宰相,翟璜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愤怒。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
(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4.下列与例句句式不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D.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2022-11-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