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83所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选科调研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1-16 1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这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卢德运动。而到了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并创造出Robot(机器人)这个词后,人与机器之间的矛盾便上升为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矛盾。从此之后,西方主流科幻作品中塑造的智能机器,使几乎无一意外地被视为对人类具有威胁的存在。《2001 太空漫游》中的哈尔9000”、《沙丘》背景故事中的人权巴特勒圣战,再到《终结者》系列中的天网……

人类为什么不能信任智能机器(机器人)?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因为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与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完全不是一回事。恰佩克在《罗素姆万能权器人》中使用的Robot”一词,源自捷克语中的Robota(奴隶),究其原意,指的是一种有血有肉的人造生化人,而Robot”后来在人们脑海中变成了铁皮机器怪物,则要拜20世纪初美国平民社区中通俗杂志的封面及插画所赐。所以,科幻作品中的智能机器从源买上看就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替代品而存在的,如果再深入一步,在西方国家普遍的宗教文化氛围中,造人是上帝的特权,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源自神性的智慧。而人类如果也要造人,就是对神的僭越和亵渎,遭到造物的反噬,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天谴。

但现实中的人工智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在20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就提出了数学机械化的思想。英国数学家罗素在希尔伯特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三卷本(数学原理)。书名与牛顿的不朽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同名——如果说牛顿的《数学原理》把机械的世界转化为按物理定律运行的数学世界,罗素则把这个数学世界再转化回由算法控制的机械世界,并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世界,即今天我们追求的智能世界。换言之,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只是一个为了达成设定目标而运转的机械系统,其智能只体现在通过算法的优化和设备的升级上,把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实现机器对人的替代,就如同阿尔法狗与人类棋手对弈时,完全不必理解围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和精神内核,只要赢得比赛的最优解就可以了。至于比赛过程中人工智能给予人类棋手的压迫感,只不过是人类棋手个人的情绪投射而已,与人工智能本身无关。

其实,在希尔伯特之前,作为直觉主义代表的法国数学家庞加莱的数学思想体系,要更具影响力。庞加莱认为:除了逻辑、推理之外,人的作用,特别是人的直觉,在数学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希尔伯特却驱逐了庞加莱数学思想体系中这块神秘主义的领地,这也让人工智能拥有爱情、仇恨、野心之类的人类情感变得毫无必要,事实上,人工智能不需要有人情味,只要让人觉得有人情味就可以了。毕竟,现实中的她们只是作为服务人类的工具而存在的,工具不会压迫人,只有人会压迫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道理恐怕依旧适用。

(摘编自刘健(让电脑更有人情味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材料二:

如何实现从专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既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重大挑战,201610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提出在美国的人工智能中长期发展策略中要着重研究通用人工智能。阿尔法狗系统开发团队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提出朝着创造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的通用人工智能这一目标前进,微软在2017年成立了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众多感知、学习,推理、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科学家参与其中。

借鉴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人机混合智能旨在将人的作用或认知模型引入人工智能系统中,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使人工智能成为人类智能的自然延伸和拓展,通过人机协同更加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则和美国脑计划中,人机混合智能都是重要的研发方向。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深度学习,但是深度学习的局限是需要大量人工干预的,比如人工设计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人工设定应用场景、人工采集和标注大量训练数据、用户需要人工适配智能系统等,非常费时费力,因此,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减少人工干预的自主智能方法,提高机器智能对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阿尔法狗系统的后续版本阿尔法元从零开始,通过自我对弈强化学习实现围棋、国际象棋、日本将棋的通用棋类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自动化设计方面。2017年谷歌提出的自动化学习系统试图通过自动创建机器学习系统降低人员成本。

(摘编自谭铁牛《人工智能技术拐点来临 未来将如何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智能机器的矛盾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是由人与机器的矛盾发展而来的。
B.科幻作品中,智能机器可以替代人类完成任务,都以铁皮机器怪物的形象出现。
C.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在实质上依然只是一个“机械”系统,为了达成设定目标而运转。
D.通用人工智能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研发实践遍布大多数国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宗教文化认为,“造人”是上帝的特权,人类如果去“造人”是对神的僭越和亵渎,会遭到报应。
B.我们所追求的智能世界是一个完美的闭环世界,其理论基础就是牛顿与罗素的有关著作。
C.阿尔法向可以不理解围棋的历史和围棋所体现的精神,不能主动给予人类棋手压迫感。
D.人工智能对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就能够真正出现科幻作品中有情感的“Robot”。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人工智能研究的方向的一项是(     
A.SpaceX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其Neuralink公司的脑机接口技术获重大突破,他们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
B.DeepMind公司的模型Gato:一套权重通吃的视觉文本决策任务,既能玩游戏,和人类聊天,又能看图写话,甚至还能在现实环境里控制机械臂。
C.我国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是国际上首个适应症覆盖脊柱全节段和骨盆髋臼手术的骨科机器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D.Yann LeCun认为动物的大脑运行着一种对世界的模拟,他称之为世界模型,他已经建造了世界模型早期版本的机器,可以让它进行自主智能识别。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谭铁牛院士以“人工智能:天使还是魔鬼?”为题做报告。你对人工智能持何态度?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驴叫

岑燮钧

大将军骑高头大马,却喜欢听驴叫,他觉得那叫声好听,这真是无可奈何之事。程士成从来没觉得这驴叫有啥好听的,可是偏有人说,他的嗓音最像驴叫。

有一次,大将军得了一匹上好的叫驴,叫门客们一起到后院去。众人簇拥着大将军,一路上赞美着还没见面的叫驴。更有人引经据典,说大将军这雅好直追魏晋,真是难得的性情中人。到了驴圈边,那驴果然长得一表人才。大将军想让驴叫起来,可是驴就是不叫,只管踢蹄子。马夫很着急,正想打下去时,大将军阻止了他,说孤家的爱物,岂可以畜生论?他的小眼睛滴溜溜转,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忽地,他对着一个长人停住了,众人都以为是针对这个人,而大将军却招了招这人身后的程士成。程士成生得矮小,这是他的便利处,他可以躲在长人后,但这一回他却失算了。

程主簿,听说你的声音最像驴叫,能否做个引子,先叫一声,也好让孤家的驴跟着叫起来?

程士成微微向大将军躬了躬身:小人不才,从未学得驴叫。

大将军感到有些不爽快,他指着门客们,愠色道:不是你们说程主簿的声音最像驴叫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程士成的脸色不由青了又白,白了又红,他瞥到了大将军紧蹙的眉心,那斜刺的眉毛,仿佛是将要射出的利箭。

程主簿,你看,大家都等着呢。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程士成低着头,迟疑地说道:那小人试试。他先轻声叫了一下,大家面面相觑,然后朝向大将军,大将军无所表示,显然是不能满足的意思。程士成又叫了一声,比原来响亮了,但与驴的音色似乎尚有距离。大将军瞪着程士成看,程士成只得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了。他咳了一下,然后引吭长啸。这一声叫,端的是与众不同,声如裂帛,响遏行云,果然是十足的驴色。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又是一声驴叫,竟真的从那头一表人才的叫驴口中传出。这引得大将军不由哈哈大笑,所有的人都爆发出了欢快的笑声,谁也没有在意程士成,因为大家都看向了那头叫驴。

那年年末,叫驴死了。

大将军很伤心,他带着门客去吊唁,对着空空的驴圈,他自言自语道:别人都不死,老天为何让你死呢?!然后回过头来,对门客们说:大家都叫一声吧。门客们也不含糊,个个叫得很卖力,不过,都没程士成叫得有驴色。突然,大将军像记起什么,问道:程主簿呢?

在大将军追问的当口,程士成已经挂冠而去。

母亲对于程士成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已到年末。可是,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程士成也没有动身的样子,母亲不由得问起他来。程士成说,他不打算再出去做幕僚了,他要著书立说。

一日,母亲牵驴出去,回来却背着半袋糙米。程士成很是诧异,一问,才知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子卖了。家里没了驴子,什么活都得自己干,程士成很是苦恼。幸好有昔日同道到任地方,得知他时日艰难,送了一点儿银子,助他名山事业,才得以勉强度日。不久,即有人牵着一头驴子,来到他家。驴子身上,对接着两只口袋,垂在两边。程士成一见驴子,觉得好生眼熟,一问,才知那人是来送还驴子的,还带来了两袋麦子。原来母亲把驴子卖给了那人。他是镇上的财主。财主启口,颇有斯文:

得知先生回归故里,未得拜访,实是遗憾,听闻先生记述乡里,兹事体大,可谓不朽也矣。

鄙人学识浅陋,还请多多赐教。

先生乃当世名士,褒之则流芳百世,贬之则遗臭万年,若能录入先生笔下,此生足矣。

程士成听明白了,原来财主想让自己把他记到书中去。财主自夸,曾修桥铺路,泽被乡里。但即便如此,亲自上门前来,要求为自己作传,实是可笑。程士成没有收下财主还回来的驴子。他把两袋麦子又搁到驴子身上,一拍驴子的后屁股,驴子长鸣一声,嗒嗒嗒地走了。财主很是尴尬,狼狈地跟了出去。程士成站在院门口,看着驴子远去,不由长啸一声,发出了长长的一声驴叫。远处的驴子也是一阵嘶鸣,似与他遥相呼应,却把两袋麦子给掀翻了。

这时,母亲走了出来,我以为驴子还在呢。她叹息了一声。

夜里,母亲陪着他做针黹。她有话没话地说:你这驴叫怎么学来的,像是真的一样?程士成见母亲颇有兴致,就又学叫了一声,直笑得母亲流出泪来。

这一年秋天,长风万里,送来了他的老朋友长人。当日,同在大将军处谋食,相谈甚欢,是难得的可以秉烛夜游的同道。程士成常躲人后,而长人常做掩护。虽然,那一回还是当众学了驴叫,但事后,长人邀其共饮,虽未明言,宽慰尽在其中。原以为一别经年,再见无期,没想到,今日还能重聚山村,唯有痛饮,方解故人思慕之渴。酒过三巡,长人怒曰:一个粗人,把持权柄,以驴叫为乐,可笑也欤?

名曰将军,却又称寡道孤,是可忍孰不可忍?程士成举起酒杯,与长人干杯,一饮而尽。

方今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将军气焰方炽,岂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别人不知,你我洞若观火啊!

两人把当日羞愤,喷作了今日谈资。一时兴起,开窗长啸。夜色如漆,山影如兽。程士成一声驴叫,劈开群山,久久回荡。长人也作驴叫,仿佛是程士成的回声。两人大笑,随即大哭,然后相扶大笑,不知东方之将白。

两人是醉了。

天亮,母亲出门去,一头驴在院门外徘徊。

(有删改)

文本二: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节选自《世说新语》)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士成的“驴叫”是被“门客们”相逼的,小说通过“试试”“比原来响亮”“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了”展示了他在众人面前学“驴叫”时内心的痛苦。
B.程士成挂冠而去后生活陷入困顿,但仍拒绝为财主立传,可见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情怀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C.同样是学“驴叫”,只有在朋友面前,程士程才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心。所以,“长人”来访,他才尽情学“驴叫”,这样写意味深长。
D.小说用了“一表人才”修饰驴且重复出现,充满了反讽意味,暗含在统治者眼中,人的地位与尊严还不如一头驴,可以被肆意践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既刻画了鲜明的个体形象,又塑造了群体形象“门客们”,突出了一些“门客”的阿谀奉承、冷漠、自私、庸俗、浅薄。
B.小说结尾写“一头驴在院门外徘徊”很有特点,联系上文可知,这头驴应是财主被程士成的高风亮节感动,幡然醒悟将驴送回来了。
C.小说通过对“大将军”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对眼睛与眉毛等处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飞扬跋扈、居高临下的权贵形象。
D.小说以白话文为主,部分段落和句子又带有一些文言色彩,比如财主语言、程士成与“长人”的对话及结尾处“不知东方之将白”。
8.小说多次写到“驴叫”这一细节,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小说取材于《世说新语》中的相关文字,请从真实性和虚构性的角度概括本文处理材料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曰: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李克曰: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矣。文侯曰:先生出矣,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过翟黄,翟黄问曰:吾闻君问相于先生,未知果孰为相?李克曰:季成子为相。翟黄作色不说曰:触失望于先生。李克曰:子何遽失望于我,子之言我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而求大官哉?君问相于我,臣对曰:‘君不察故也,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也。’君曰:‘出矣,寡人之相定矣。’以知季成子为相。翟黄不说曰:触何遽不为相乎?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计事内史,触所任也;王欲攻中山,吾进乐羊;无使治之臣,吾进先生;无使傅其子,吾进屈侯鲋。触何负于季成子?李克曰: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翟黄迮然而惭,曰: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

(节选自《说苑·臣术》)


【注】①翟黄,即翟触。②迮(zé)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B.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C.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D.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则齐无管仲”与“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两句中的“然则”意义和用法相同。
B.“以是知季成子为相”与“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两句中的“是”含义不同。
C.千钟,指优厚的俸禄。古以六斛四斗为一钟,也有以八斛或十斛为一钟的。
D.什九,“什”同“十”,文中指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跟现代汉语中的“十九”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向孔子请教当今的臣子中谁是贤人,孔子只列举以前齐国的鲍叔、郑国的子皮两人,然后给贤人确定的标准是能够引进贤人。
B.魏文侯准备选拔国相,就召来李克想听听他的看法,李克认为要考察被选者在显贵、富有、贫贱、不得志时的表现,魏文侯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C.李克出宫后前去拜访国相候选人之一的翟黄,翟黄因听说国君询问过李克,便打听谁将担任国相,听李克说是季成子,翟黄表示对李克很失望。
D.翟黄认为他也有资格担任国相,因为他向国君推荐了西河郡守、计事内史、攻打中山国的将领,还推荐了治理国家的大臣和辅导国君之子的老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
(2)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
14.李克为什么认为翟黄比不上季成子?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

徐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闻日自迟。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踏莎行·山居

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注】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松醪: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
1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诗首联前句写垂柳婆娑、劲竹青翠、繁花似锦的景色,后句写绿草春池与山居之所相接,自然环境与屋舍完美融合。
B.徐诗尾联写小鸟忽然停止鸣叫,飞离而去,一会儿又相随人后,饶有情趣,衬托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和颔联相呼应。
C.张词上片“物情潇洒”,写出景物之情,又可见词人潇洒的笔意。景中有我,我在景中,情深意远,极尽赏爱之意。
D.张词下片以乐景衬哀情。先写中秋佳节,词人望着一轮明月高挂林梢,接着笔锋一转,引出下文对借酒消愁的叙写。
16.这两首诗词都是写山居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共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