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丰城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开学考试 2022-11-25 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耕读”是安身立命和治家的根本之道。

早期儒家传统尊“劳心”贱“劳力”,孔子在回应“樊迟请学稼”时表示:“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焉用稼?”(《论语·子路》)他认为讲求礼义才是君子之选。孟子提出:“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不过,当时也能看到不同情况,《说苑》记载:“曾子衣敝衣以耕。”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的曾子,不得已而力耕于泰山之下。颜回也曾亲自参与耕作,《庄子·让王》记载,颜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

后世儒家的价值观念逐渐从“焉用稼”转变到对“亦耕亦读”的追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耕读观念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与拓展。“耕”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劳动,而且可以扩展为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也不仅仅指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而且指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到了汉代,人们开始把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加以强化。经学家郑玄,“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与学生一起力行耕读相兼的生活。《后汉书·袁闳传》中有“以耕学为业”之语,其中的“耕学”暗喻文人应如耕者般勤于学问。

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东晋陶渊明“逃禄而归耕”,辞官归隐过着耕读生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颜之推强调要教育子女“知稼穑之艰难”,认为“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他在《颜氏家训》中指出,只有通过农业劳动来体会人生,才能做好官、当好家。士大夫如果不了解农业,不参加农业劳动,就会“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随着颜之推等倡导的耕读思想的流传,耕读教育对于维系家业的意义家喻户晓,耕读传家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明代诗人徐勃有诗云,“半榻幕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换书耕”,恰到好处地把“耕”与“读”结合起来。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耕读教育”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认为,士人以耕为耻,“只缘制科文艺取士,故竞趋浮末,遂至耻非所耻耳”。他很重视“耕”与“读”的结合,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耕读相兼。耕则力耕,学则力学,须知“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思想家颜元重视“习行”,要求学生学习农学知识,认为劳动能“治心”“修身”。理学家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言及“樊迟问稼”时,对子孙提出了“不有耕者,无以佐读者”的观点,寄望子孙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的教育不仅拓宽了教育的社会基础,促使读书人自食其力,同时也成为培养品格、磨砺心性的重要方式。

清末名臣曾国藩始终将耕读教育作为治家的根本,强调“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他指出“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曾国藩强调:“吾家子侄半耕半读……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这表明当时“耕读传家”不仅把农耕劳作纳入教育的范畴,而且把生活起居和日常礼仪等也纳入教育的内容。

(摘编自邵彦敏、李静《“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中国传统耕读教育浅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耕”可以扩展为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可以扩展为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B.三国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耕”与“仕”相关,只有通过农业劳动来体会人生,才能做好官、当好家。
C.随着社会的发展,尊“劳心”贱“劳力”的思想逐渐淡化,耕读结合、耕读传家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孙奇逢寄望子孙以耕读传家,对子孙提出“不有耕者,无以佐读者”的观点,体现了他对耕读结合的重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从孔子到清末曾国藩都重视“耕读”文化,论证了“耕读”文化的重要意义。
B.文章以徐勃诗句为例,论证只有他才真正做到了把“耕”与“读”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C.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传统“耕读”是安身立命和治家的根本之道的观点。
D.文章在论证中大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添了文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汉代,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开始得到强化,“以耕学为业”之语,足以证明汉代对“耕学”的重视。
B.耕读教育对维系家业有重要意义,也能促使读书人自食其力,成为培养品格、磨砺心性的重要方式。
C.张履祥认为士人要以耕为耻,提出“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强调不读书就没有礼义。
D.耕读观念是不断拓展的,清末时,“耕读传家”的教育范畴不仅有农耕劳作,还包括生活起居和日常礼仪等。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进入大规模应用现代科技的新阶段,现代科技使文化的魅力更加动人。

科技能把种种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让美好的寓意格外彰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其简约大气、未来感十足的表演令全世界惊艳,600多名小演员在雪地上奔跑时,由光影虚拟的雪花伴随着孩子们奔跑,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奥运五环冰雕破冰而出的那一幕更是把“破冰”二字的内涵彰显无遗,打破坚冰才能打破隔阂、相互靠近、彼此温暖……深刻的内涵表现得真切而自然,这有赖于最新的裸眼3D技术。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应用的数字科技创新手段多达数十种,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共同助力导演组将艺术创意变成现实。

科技帮助揭开历史的面纱,让我们读懂古人留下的信息。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体现在考古热、文物热、文博热持续升温,相关影视节目大受欢迎。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数千年前乃至上万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生活的?的确,在现代科技诞生之前,即便偶然发现了远古的遗存,人们也难以提取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而现代科技大大减少了这样的遗感。通过分析骨骼中的微量元素,考古学家能得知这些古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移民,还能知道其食物来源、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通过分析土壤中遗存的花粉就能知道当时的气温、湿度等气候信息;通过分析遗存中的植物种子就能知道它们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培育的……所有这些信息加起来就勾画出一幅比较清晰的古人社会生活图像。这是单纯依靠文字记载所不能获取的宝贵信息,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深化历史认知具有重大意义科学技术应用于文化领域当然远远不止上述两个方面。在21世纪,文化创造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丰富了文化创造的手段,文化彰显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二者相互融合,交相辉映。

(摘编自张贺《为文化插上科技之翼》)

材料二:近年来,武汉革命博物馆以科技赋能馆藏资源管理,启动藏品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说,在革命文物保护方面,武汉革命博物馆创新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对馆藏文物资料分批次做好文物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建立文物数字账本。

打开“武汉革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语音导览”栏目,观众可以在线获取语音导览,获取“私人定制”的讲解员。点击“全景展馆”,观众可以从空中到地面720度观赏场馆全景,还可以进入到展厅内部,细细参观陈列展览,足不出户享受高清游览体验。

在传播方面,武汉革命博物馆积极建设微信公众号、智慧博物馆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技术手段,武汉革命博物馆将微信公众号打造成服务于展前、展中及展后全流程,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博物馆游览平台。另一方面,智慧博物馆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找出最受观众喜爱的游览区域、文物,支撑博物馆游览服务、文化推广决策。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将积极运用5G、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通过虚拟展示、“云”直播讲解、智慧博物馆等新方式,实现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相得益彰,促进革命文化的广泛深入传播。

(摘编自王珏《武汉革命博物馆实现馆藏革命文物智慧管理》)

材料三:近年来,VR(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文博场馆中,让观众可以在线参观。但从模型和容量来看,VR的模型较小,能容纳的内容有限;从参观视角来看,VR只能做360度展示,没有连贯性……

为突破技术瓶颈,让在线博物馆游览更接近线下体验,2021年以来,佛山市开展公共文化设施“效能革命”专项行动,着力解决设施使用率不高、公众参与度不足等突出问题。佛山市有关官员表示,佛山探索文博事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建设佛山市AR(增强现实)数字博物馆新互联网平台,对VR进行升级,带来沉浸式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有效拓展了博物馆服务空间。

VR参观的时候,展陈的内容清晰度不高,即使是放大到最大倍数,仍然比较模糊。而AR可以容纳几千张高清图片和多个时长不超过一小时的高清视频,能够对博物馆的藏品进行更为清晰且完整的展示。AR展厅就像真实的博物馆,观众不再局限于博物馆设定的参观内容,而可以看到展厅的每一个角落。”佛山市博物馆馆长介绍。

AR展厅,观众可以自由参观,还能对藏品进行任意缩放,甚至比在线下场馆看得更清晰。数据显示,去年5月至今,佛山市AR数字博物馆新互联网平台的参观人次已超过240万。

(摘编自郑海鸥《佛山文博事业博物馆在线上“活灵活现”》)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近年来在运动会开幕式、考古、博物馆等众多文化领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新手段,取得了显著成绩,体现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B.文字记载提供给考古学家有关古人的信息有限,而现代科技却给考古学家提供了许多新的考古手段,使他们能了解古人的所有信息。
C.武汉革命博物馆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建立文物数字账本,加强了馆藏文物资料的保护,使革命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深入。
D.佛山积极探索文博事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有效拓展博物馆服务空间,吸引了众多线上观众,线上参观人次已经超过了线下参观人次。
6.武汉革命博物馆和佛山博物馆在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做法?请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车厢里

[俄]苔菲

请问,太太!您姓维格多尔奇克吗?

对不起,太太!我本姓楚克尔曼。

楚克尔曼?到底还是楚克尔曼!我永远都不会想到!您是楚克尔索恩的亲戚吗?

不,我不是。

他们是非常富裕的人。谁不知道楚克尔索恩啊!他们有自己的工厂、自己的马匹。他们还想买车呢,已经想了两年了。穷人才不会想这些呢。既然一个人想买车,而不是买什么鲱鱼和洋葱之类的,那就是说,他兜里有钱。楚克尔索恩家,嗬!楚克尔索恩家族是一个富裕家族。

可能他们是亲戚呢,我怎么知道。甚至,也许是亲戚。只是我不会为此而骄傲的。我没时间骄傲。我们有自己的造纸业。

请问,您在哪里定居?

我们在里加。

在罗马?哇,太太,太太!您是多么幸福的人啊,太太!

呸,那有什么!

因为,也许非常美!我宁愿不惜一切代价,哪怕看上一眼也好啊!

看上一眼,也许会感觉很好。而我是用双眼在看,所以我已经厌烦了。

您也许在开玩笑!请问,太太!您当然会说意大利语了?哦,我真想听一下!

意大利语?不会说。为什么我要说意大利语呢?

如果您要向意大利人买点儿什么的话,人家听不懂怎么办呢?

您说什么呀?假如有个牵着猴的坏蛋向我推销假琥珀,那我还要为了他来说蹩脚的意大利语?呸!我才不需要呢!

哦,太太,您真让我惊讶!请问,您那儿的天气怎么样?很热吗?

不是很热。夏天还不错。

而我有一个熟人去过那里,他说,都热得让人出汗。

也许他在撒谎。

他为什么要撒谎呢?因为我要给他钱,让他撒谎?还是别的什么?

太太,您不要这样生气。柳利卡先生是一位富人,有自己的药店,可撒起谎来就像个低级下流的叫花子。如果他早上喝了咖啡,他一定会对别人说,他喝了茶。

好吧,随便。就算我的熟人没有出汗。我在争论吗?什么?请问,您那里的自然风光一定很美吧?一定是令人惊叹的!我想象那里会有各种各样的仙人掌,还有其他一些动植物!

什么呀!没什么特别的。请您允许开一下窗,好吗?这里很闷。

请允许我亲自为您打开……

你为什么要操这个心呢……

对我来说,这是顺手的事……瞧,打开了!你现在感觉好些了吗?我很高兴能为您服务。那么,您那里的自然风光还是非常美的,对吗?

呸!那只不过是自然风光而已!

当然,对习惯于美的人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啊,太太,只要看着您就觉得舒服。我在想,您是一个懂得享受的人。就在您身上,有某种特别的痕迹。这个胸针……是在那里买的吗?

这个?是在维尔诺。太太,您有孩子吗?

我有一个女儿。哦,那是怎样的孩子啊!简直就是某种特别的东西。美人儿,甚至羞于启齿。但是,只有一点不好:可以想象一下,她的眼睛长得就像我的一样非常美。眉毛也像我,额头、脸颊,甚至鼻子,而下面都像她父亲,父亲,父亲!这么好的孩子!我想,明年带她去你们那座伟大的城市。只是麻烦的是出国护照,否则……

您为什么要出国护照呢?来我们这里不需要出国护照!

您说什么?

也许,您去莫斯科也要带着出国护照?

去莫斯科不要护照!

那为什么去里加要,而去莫斯科不要?

里加和我什么关系,您为什么硬要跟我说里加呢?

因为您想去里加啊。

去里加?我想去里加?不,您听到了某个相像的名字了。

抱歉,太太!您一听说我是从里加来的,就完全昏了头。简直就像用牙咬住我的脖子一样,紧紧不放。我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为了里加而疯狂!

请原谅,太太……但是,只是您自己……

不,请您原谅我,而不是我原谅您!

不,请原谅!这一点请您原谅我。因为您在这里自吹自擂,而现在自己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请您把窗户关上,风吹到我牙齿了。

您还要给我解释,有风在吹!先给自己办好去里加的护照吧。哈哈!

她还说楚克尔索恩是她的亲戚呢!楚克尔索恩才不想认识您呢。我要是告诉他,您死乞白赖地想做他的亲戚,他的背心会被笑破的!等着瞧吧!

哎,这对我来说很重要!请不要碰那窗户!我感觉很闷。

本来是从里加来的,却觉得自己是萨拉·贝恩哈特

哪有这种没教养的人啊!请您不要动我的窗户。

这已经是她的窗户了!你们听见了吗?怎么,您是文达沃——雷宾斯卡娅路还是什么?

您别忘了,您这是在跟谁说话!

跟一位里加的小市民在说话!

真有修养!请您别动窗户!

那风吹到我的牙齿了……

请原谅,太太……

不,请您原谅……

不,请原谅。请您原谅我。乘务员!乘务员!请您给我换个地方。你们这里坐着的是里加的乘客!

呸!


【注】①俄文里,单词“里加”与“罗马”的前两个字母相同,因此被听错了。②法国女演员。
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在一节正在行驶的空间狭小的火车车厢里,将笔触聚焦在两位太太身上,使小说富有戏剧舞台效果。
B.小说通过两位互不相识的太太的对话来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颇具戏剧色彩,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C.“他的背心会被笑破的”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说话人对姓楚克尔曼的太太的讽刺,既突出人物性格,又使小说语言生动幽默。
D.小说选取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遭遇到的事件,来揭示小人物的悲苦命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8.故事在两位太太的吵架声中戛然而止,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这样处理的妙处。
9.有评论认为,苔菲在塑造小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情节的反转来推波助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11-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缪公心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未禽则不可知,已禽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玉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日国危基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文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齐王自以贤于尧舜,彼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亡国者鲜矣。

齐宣王好射,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


【注】①缪公:即秦穆公。②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二/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B.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C.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D.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与“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以其故数饮食”与“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C.“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与“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D.“宣王之情”与“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情”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公不怀好意地将女乐和良厨赠送给戎王,戎王不加明辨,日夜酣饮不休,反而射杀提醒秦寇将至的身边侍臣,最终导致自己被活捉。
B.宋王受到身边大臣阿谀之辞的蒙蔽,冤杀了以真实情报上报的使者,奖赏了以虚假情报上报的使者,真假不分,最后却使自己狼狈而逃。
C.齐王没有识人之能,想任用没有才能的淳于髡担任太子的老师,用人不当;齐王又狂妄自大,认为自己的才能、德行与生俱来,先天就有。
D.齐宣王所拉开的弓不过三石,但身边大臣迎合齐宣王,都纷纷表示不低于九石;齐宣王信以为真,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所用的是九石之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又私患,乡之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2)齐王自以贤于尧舜,彼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亡国者鲜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