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西 高二 期中 2022-11-27 1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态,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话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虽然记录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其实孔子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东西,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
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
C.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一书中,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说,“述而不作”中的“述”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
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并且命题答案均以四书五经为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第一位教师,孔子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从事“孝”的活动是对天道的传承。
B.孔子认为,儿子出生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的时长服丧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
C.“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仅限于父母,也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
D.孔子、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B.“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
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6-24更新 | 26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高的海浪

布卢姆

亚历克斯和我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一点空余时间。

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不错,我们的吧台也总是满满的。

我们周末也要工作。亚历克斯是进口商,他的第六感觉非常好,知道什么东西会好卖。我做服装生意,我的高质量连锁店很出名,我常一家店一家店地跑,有时我还得接待要我为她们设计这样或那样裙子的女人。我常对她们说,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我乐意听,但我不会听别人发号施令,钱不能左右我,我的设计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

现在我只设计婚纱。我的要价也许是全国最高的,只有付得起高价的人才能进入茜茜商店。很多女人只能站在外面看橱窗里的展品,梦想着有一天也能买一件这样的作品。姑娘们,做梦去吧!

我的每一个连锁店的大门上方贴的是店主的名字:罗尼特、西蒙尼、舍利、欧法等等。名字下方是不同的字母,茜茜一店、茜茜二店、茜茜三店……他们付钱使用我的茜茜品牌,我参与分红。

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亚历克斯浑身都疼,我的背也很不舒服。我们决定休假几天。亚历克斯说:去海法。”“去海法?那算什么度假?我反对说,我在大街上开车,随时都可能碰到我的另一家分店,会突然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然后下车重新整理,我可没那劲。他说:你说去哪吧?肯尼亚,还是远东?你不会穿着和服回来吧?

我被逗得哈哈大笑,足足有5分钟缓不过气来,亚历克斯有时真的非常幽默。我说:我要找个没有任何人和事会打扰我们的地方。

我表姐的朋友在诺曼底的一处悬崖上有一幢房子。山崖上凿有石阶,一直通往大海。20年前我去过一次,我还记得那里有成百上千的海鸥,和拍打在崖壁上的黑色的海浪。我跟表姐和她的朋友一起在那里小住。那次诺曼底小住似乎没有多少有趣的事,有一件事除外。快到巴黎的路上,表姐突然惊叫:鱼!我把鱼忘在冰箱里了!为这我们笑了一两公里路。

我给表姐打电话。问她在诺曼底乡下的那栋房子,她说没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去那里。钥匙藏在门前的大花盆的底下。

我们收拾行装,向店员交待事情,然后登机启程。

几小时后,亚历克斯已经在搬动那只花盆了。我们把土翻了个遍,把土块儿打碎。我们翻掘花圃,手和衣服上粘满了泥土,可是没有找到钥匙。

我们给表姐打电话。

在花盆下面,就在花盆下面,她反复说。

花盆下面没有。我说。

怎么会呢?皮埃尔,皮埃尔!她在喊她的男友,那幢房子的钥匙在哪儿?是不是在花盆下面?

是在花盆下面,对,没错,我听到他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在花盆下面,茜茜。

不在那里。跟你说不在那里。我尽力克制自己。如果是西蒙尼、娜尼特、帕兹特或欧法,我早就叫她们自己去开一家茜茜分店了。

真不知道怎么跟你说,钥匙自打买了那房子起就一直是放在花盆下面的。对吧,皮埃尔?

是的,的确如此。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把锁撬了,换把新锁,只是别忘了把新钥匙还搁在花盆底下。

待我们终于进到屋子里时,已经时值深夜。我们把行李搬进屋子,然后我又开车去村里买了些食物。一小时后,我带回了几篮螃蟹和其它海货,还有黄油和一块刚出炉的长面包。我走进厨房打开冰箱时,我发现一条肥大的、闪闪发光的鱼。

亚历克斯,我惊叫起来。

什么事?

这鱼哪儿来的?

啊哈,是我钓的。这儿有根钓竿,上面有很长的鱼线。我没事,就把它扔进海里,这一带海里有很多鱼,我想我们能烤鱼吃。你带柠檬了吗?

带了。

我把食物放进冰箱,在底层的架子上,我发现表姐20年前忘在那里的鱼的骨头。我拿起它,它立刻就碎掉了。我摆好桌子,从橱柜里找出蜡烛点上,坐下来吃饭。

真好吃。亚历克斯说:多美味的鱼啊!海蚌怎么样,你尝了吗?你这菜做得真不赖,棒极了!

还有沙拉。

好极了,加足够的柠檬了没有?

加了。

我俩静静地吃着。我们撬开海蚌吸里面的肉,蚌壳堆满了盘子。

突然,房子轻微地晃动了一下,灯在摆动,桌子也在晃动,鱼骨头晃到了地上。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亚历克斯说着,站起身来,地震了!

什么?我颤抖起来,紧紧抓住摇晃的桌子。

地震了,快离开这儿。

他抓起我的手向门外跑。杰出的时装设计师茜茜和她的丈夫亚历克斯在诺曼底地震中身亡,数以万计的人同时丧身,20万人无家可归。我们到达我们的轿车停泊的小路时,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报纸上这样的大幅标题。我朝村庄的方向看去。

看,那边好像很平静。

是的,他说,可能是场小地震。但我想我们还是不能待在那屋子里了。

嘿,亚历克斯,你看,我指着黑色大海上泛起的白沫,它们离屋子很近。

啊哈,只是海潮而已。

我们回屋收拾东西,海浪时不时地摇动着房子。

这些海蚌怎么办?我问。

扔海里。

我打开窗子,把海蚌、沙拉、长面包都扔了出去。窗下,一切都是黑色的,除了水面上偶尔翻起的白沫。我听到鱼儿跳起,争抢着面包屑,然后消失在深深的大海之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亚历克斯和我的生活节奏太快,连周末也要工作,没有一点空余时间,这为全文笼罩一层压抑的氛围。
B.“钱不能左右我,我的设计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这表明茜茜蔑视金钱,注重服装设计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
C.“姑娘们,做梦去吧!”,这句话传达出茜茜作为富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及拒绝将茜茜服装卖给底层女性的变态心理。
D.亚历克斯和“我”是商界成功人士,从亚历克斯海边垂钓及就餐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凡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基本以第一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故事、场景无不处于其主宰调度之下,显得井然有序。
B.小说叙述故事时采用套式结构,中间穿插二十年前和表姐诺曼底小住的经历,既节省了笔墨,也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C.在文化意义层面,黑色是宇宙的底色,代表着宁静,小说多次强调黑色,具有象征主人公期求内心宁静的心理意味。
D.小说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通过亚历克斯和“我”的形象塑造,揭示了现代人物质与精神的疏离,有一定现实意义。
8.小说写海浪的文字并不多,为什么却以“高高的海浪”为题?请简要分析。
9.布卢姆的作品被人评价为“现实主义和荒诞派的混合物”,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轲,邹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亮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比: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③穿窬(yú):穿墙(偷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统称“四海”;另一种说法,“四海”指全国各地、天下,常与“五湖”连用。
D.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4.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2-11-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半死桐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梧桐半死: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则所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丧偶。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处话凄凉”既有诗人自己因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而无法向亡妻诉说的沉痛,又包括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的凄凉。
B.“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刻画了诗人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其内在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C.“原上草,露初晞”,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以荒郊常见的“草”“露”为主要意象,运用对比手法将“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让诗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
D.“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细节表现了妻子的贤慧、勤劳以及夫妇之间的患难与共、甘苦共尝。
16.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