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师大二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高三 期中 2022-12-01 3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本意是数字差距或者数字分裂。由于人们在经济地位、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当社会接入新的信息技术时,就会产生信息技术富有者与信息技术贫穷者之间的数字鸿沟。

数字代沟是数字鸿沟概念的一个分支,是数字鸿沟在家庭层面的表现,也是传统代沟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研究数据表明,无论是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还是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年轻群体都领先于年长群体,两代人的地位在网络世界发生颠覆。

研究表明,微信作为了解数字代沟现状的一个视角,它的使用情况显示出较大的代际差异(见下表),无论是微信使用的功能类型还是功能数量,亲代与子代都有着明显不同。研究者通过对数字代沟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亲代年龄越大、子代受教育程度越高,数字代沟越大;子代年龄越大、亲代受教育程度越高,数字代沟越小。亲代年龄比子代高出越多,子代受教育程度比亲代高出越多,居住地发达程度越高,数字代沟越大。

家庭角色与微信功能使用数   交叉列表

项目

功能

文字图片视频语音聊天语音视频聊天朋友圈转账付款购物定位总计

亲代

计数

126

118

53

51

81

52

108

31

42

10

3

147

百分比

85.7%

80.3%

36.1%

34.7%

55.1%

35.4%

73.5%

21.1%

28.6%

6.8%

2.0%

子代

计数

126

118

63

55

110

87

94

83

65

59

37

128

百分比

98.4%

92.2%

49.2%

43.0%

85.9%

68.0%

73.4%

64.8%

50.8%

46.1%

28.9%

计数

252

236

116

106

191

139

202

114

107

69

40

275

研究者还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数字代沟的出现而恶化,微信等新媒体也带来了弥合矛盾的契机,亲代坦然承认自己在新技术方面的不足,虚心向子代请教;子代欣喜地看到自己所具有的优势,主动向亲代传授数字知识。年轻人对老年人进行数字文化的反哺,可以有效地缩小数字代沟,也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数字反哺的背后。是子代指引亲代亲近数字社会的努力,子代与亲代一同消除数字话语体系中的隔阂,亲代也能感受到在数字世界中的体面与尊严,两代人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

(取材于林叔,李博,朱秀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同课学习,远程办公、电子行程卡、电子健康码等数字化技术成为人类与病毒周旋的重要武器。然而,在与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中,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也前所未有地暴露出来,部分老年人由于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数字化设备,在智能化的疫情防控中显得局促而尴尬,要尊重中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的感受与权益,就要填平这道数字鸿沟,家庭内部的代际交流对此有直接影响。

家庭场域内存在着一种文化反哺现象,即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文化传播。它是中国人反哺情结的存续,彰显着儒家孝道的深层内涵,伴随着数字鸿沟的产生,文化反哺也增加了新的形式,即数字反哺

要帮助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迈过鸿沟,数字反哺是一种理想的方式。家庭内部亲子沟通越好,数字反哺越是频繁、深刻。同时,数字反哺又能显著提升两代人在亲子沟通中的幸福感,无论是亲代主动向子代请教,还是子代主动反哺,都能够让亲代感受到被子女照拂,也能让子代感受到被父母需要和尊重,双方对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都会产生更加正向的感知。

然而遗憾的是,调查显示,目前数字反哺效果并不太理想。虽然在家庭内时有发生,但数字反哺的形式意义大于内容,主要表现有:子代很少主动教授亲代如何使用数字服务,亲代往往是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困惑,才会向子女请教;很少有子女认为自己应当主动教给父母新的数字文化知识,在他们看来,父母的认知落后于自己是由年龄带来的必然差异,况且向父母解释流行知识太费动;对信息欺诈的预防,进行安全上网的指导,也总是在看到父母扩散不实信息或财物受损后才会短暂发生。究其原因,数字鸿沟的宽度更多和亲代的阅历、学历及其所处的同辈人际环境有关,子代主动反哺的意识不强烈,反哺行为不具备可持续性,物质与时间成本投入不足,诸多因素导致数字反哺大多停留在浅表层面。

(取材于侯耀婕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数字代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传统代沟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表现形式。B.导致两代人的家庭地位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C.随两代人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增大而减小D.是弥合家庭矛盾的契机,拉近两代人关系。
2.根据两则材料,下列对“数字反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传播数字文化。B.可帮助年长一代很好地适应数字社会。
C.在亲子沟通良好的家庭中效果更明显。D.其效果的根本保证是子代的投入成本。
3.根据两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较为发达的城市中,数字反哺的需求较少。
B.因两代人使用数量接近,“朋友圈”无法成为数字反哺的有效途径。
C.使用微信时,子代与亲代相比,更多选择与生活便利有关的功能。
D.新冠疫情的发展导致了两代人之间数字鸿沟不断扩大,急需弥合。
4.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数字反哺”的效果,材料一更加乐观。B.材料二中的“数字鸿沟”均指“数字代沟”。
C.两则材料都关注到了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D.两则材料都是从实际调查分析中得出结论。
5.李明的妈妈请他教自己安装和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李明认为太麻烦而不愿意做。请你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向李明说明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进行数字反哺的意义,并就如何帮助妈妈提出具体建议。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或者欲厚积而钜【1】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矩矱【2】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3】,又合当世之轨辙【4】,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

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吾家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5】,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徒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思之!


注释:【1】钜(jù),同“巨”,大。【2】矱(yuē),尺度,法度。【3】躅(zhú),足迹。【4】轨辙:指文章的规范。【5】绳武:引祖先之行迹以为戒慎也。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俯首以矩矱也               避重
B.乃其所尔尔                      登峰
C.不异人                            不了
D.吾自是亦不敢厚于汝矣     求全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汝为千里驹               吾家诗书发迹
B.自癸酉科举之后               懵懵者
C.遂至匍匐                      潦倒差讹,略不少变
D.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思之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
我本来不打算去应考,但你的几位兄长,都来劝我
B.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
还不能够于试场从容作文,悠然夺魁呢
C.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
哪里只是期望你考中科第,用这点功名来光大我们宗族而已呢
D.己则乖谬,而徒诿之命耶
自己行事就荒谬反常,却只推卸说是命运不公
9.作者从亲身经历出发,用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告诫儿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得”与“失”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0.根据文意填空:
(1)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两个,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自不量力 ②手不释卷 ③循规蹈矩 ④好高骛远
在张居正看来,儿子学业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恰当的词句。
在你看来,张居正是一个______(不超过4个字)的父亲,理由是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咏梅

高启【1】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注释:【1】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才华高逸。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且不染俗尘之处。
B.颔联中“空”字传神地写出了月下梅花的朦胧之美。
C.颈联中的“白衣宰相”,既指梅,也暗指诗人自己。
D.尾联“回首”一句,诗人借梅表达远离名园的怨恨。
12.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B.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D.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3.本诗中“翠袖佳人依竹下”化用了杜甫《佳人》中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来传情达意。杜诗塑造了一位遭遇战乱、被丈夫抛弃之后仍坚贞自守的绝代佳人的形象。这一化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山川草木、自然风物,常触发古代文人深远的情思。在昔日繁华今日荒芜的扬州城中,姜夔感叹:“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在家族百年老屋项脊轩前,归有光感怀:“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
(3)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4)《六国论》和《过秦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原因,给后来者以警示的文章。《六国论》认为六国之弊在赂秦,《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几则《论语》中的语录,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为政》)

②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公冶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④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先进》)


注释:【1】愈:胜。
15.因为对“与”的理解不同,文中画线句有两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请用“/”划出这两种断句,同时分别说明两种断句中“与”的含义,并解释全句的意思。
(1)断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词义:与(        
全句意思:_______________
(2)断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词义:与(        
全句意思:_______________
16.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2-12-0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师大二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