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开学考试 2022-12-04 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比于人类能够直接感知并长期赖以生存的陆地,在地理知识和世界知识尚未充分发展的历史时期,海洋无法为人所认知,因而代表着未知和虚空。如中国文化名人屈原曾有震撼人心的《天问》,其中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一句,将分布在我国东南的茫茫大海视作陆地缺损的虚无之处。若追寻最初字义,则会发现的本义源自,取其昏暗晦黑之意。《释名·释水》有:海,晦也,主承秽浊,其色黑而晦也。《博物志》有:海之言,晦昏无所睹也。所指向的,是海的幽冥。

但海洋并非没有历史,海洋史作为一门学科,在近几十年中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海洋以其彼此连通的特性,使世界有了成为一体的可能。因此,海洋史被视作全球史研究的有效路径之一。

中国史研究先天缺乏关注海洋的动机。文明的形成、历史的面貌,和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地中海文明所面对的被海洋分隔的破碎的陆地不同的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我国以土地的广袤辽阔,以陆地的完整独立,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但不能因此忽视海洋。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在认识海洋、探索海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海洋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文明向东方、南方的传播,也有赖于海上航线的开辟与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和世界知识,正是随着对海洋的探索而逐步完善的。在中国史研究中引入海洋史观自有其必要性。

海洋以其不断的流动,以其难寻边界的宽广无垠,共同宣示着一种难以为人所控制的无序状态。这种不可知性和不可控感,激发了古人的奇崛想象,滋生出独具魅力的神秘文化。秦汉方士所描绘的海洋世界,是仙人所居、奇药之属,又有符命祥瑞,萦绕在海面的氤氲水汽之上。这都令秦汉帝王魂牵梦绕。秦皇汉武之日常所居毕竟远离海滨,但无论是他们屡次并海而行和东巡海上,还是秦始皇陵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海洋构想,汉武帝在宫殿区营造的海池海中神山意象,所共同体现的,都是一种强烈的海洋情结,是对海洋的憧憬与向往。秦汉时期的海洋探索,就一定程度上建立在这种憧憬与向往之上。前有徐福为秦始皇东渡入海寻仙药,后有东方朔谏止汉武帝欲自赴海求蓬莱。面向海洋,秦汉帝王所求有二,一是希求长生不老,二是祈望预知政治气运。这些在科学原则下看似荒诞不经的追求,却在客观上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开发、航海技术的进步、海洋航路的开辟和海外联系的初步扩展。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想象力与实用主义的缠绕,共同构建起秦汉时期海洋文化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

在秦汉人的心目中,海洋既是仙居,也是险地。直面未知的海洋,本就需要过人的勇气;对海洋的探索与开发,更伴随着重重危险。在面向海洋的文化表现中,秦汉人以其锐意进取的开创精神、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现着积极的时代特色。在这样昂扬的时代风貌中,无数秦汉人携手前行,前赴后继,共同谱写了面向海洋波澜壮阔的秦汉历史。时至今日,仍然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摘编自董家宁《面向海洋的秦汉文化——评〈秦汉海洋文化研究〉》,《光明日报》20211223日)

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海”有昏暗晦黑之意,所以屈原在《天问》中将东南茫茫大海视作陆地缺损的虚无之处。
B.中国史研究先天缺乏关注海洋的动机,这与历史上中华文明所面对的地理条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C.海洋以其不断的流动和难寻边界的宽广无垠,展示出不可知性和不可控感,令秦汉帝王魂牵梦绕。
D.秦汉帝王的追求,客观上促进了秦汉时期海洋事业的高速发展,构建起当时海洋文化的历史风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经据典,阐释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海洋的认识,引出了下文对中国古代海洋史的论述。
B.本文先论述中国史研究引入海洋史观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秦汉时期海洋文化的历史风貌和积极的时代特色。
C.文章举徐福和东方朔的例子,论证了秦汉时期的海洋探索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对海洋的憧憬和向往。
D.文章最后一段用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秦汉人在昂扬的时代风貌中谱写面向海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洋史作为一门有长足发展的学科,它被视作全球史研究的有效路径,原因在于海洋彼此连通的特性。
B.作者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秦汉帝王探索海洋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虽看起来不合情理,却又有积极意义。
C.从秦汉海洋文化研究中可以看出,秦汉人对海洋不懈地进行探索与开发,这深刻影响着世界的格局。
D.中国倡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继续谱写面向海洋的历史,是继续弘扬优秀海洋文化的体现。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中国北京和张家口联合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为中国冰雪行业带来重大机遇,极大推动冰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让美国的滑雪人数开始激增,使其成为滑雪大国,1972年的札幌冬奥会也曾在日本全国激起滑雪狂潮。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下,北京冬奥会的正式举办将为中国冰雪运动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潜力。

(摘编自《〈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发布,中国室内滑雪场数量已是全球第一》)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旅游研究院各年度《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

材料三

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前,是一个低收入村。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村里决定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发展高端民宿产业,于是建成19座现代民宿院,单日可接待300人。2019年后,黑龙庙村58户低收入户全部脱低,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

一个小村落的变化折射出奥运会的影响力。有分析指出,2008年奥运会使北京能够跨越中间发展阶段,实现质的飞跃。对全国而言,举办北京奥运会加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从申办到举办北京冬奥会,我国冰雪运动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冬夏两季各有特色,冰上雪上全面开花,冰雪产业迸发活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举办奥运会,增进国人对奥林匹克的理解,以及对体育教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举办冬奥会后,北京成为首座双奥之城,也标志着中国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到奥林匹克事务中来。

(摘编自《冬奥会的影响力不可估量》,《中国体育报》)

材料四

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融入中国元素的例子屡见不鲜。从会徽冬梦”“飞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再到设计灵感为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借助一个个冬奥符号传播开来。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雪看来,利用冬奥会这一传播平台,更有助于世界接受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及文化表达。

在《奥林匹克议程2020》的改革背景下,国际奥委会一直在寻找未来举办奥运会的样本模式。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与实践,正是助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化表达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随着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加深,我们在世界体坛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邱雪说。

相较以往,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冬奥盛会具有更深远影响。北京冬奥会把长期的、可持续的方案纳入不同项目的做法,体现了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危机的精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冬奥会,读懂中国的一个窗口》,《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能激发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并兴起滑雪狂潮,可见我国冰雪行业发展机遇难得,发展前景良好。
B.北京冬奥会将为中国带来60万人口的就业机会,与前三届冬奥会相比,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就业机会最多。
C.我国冰雪旅游行业稳步发展,2020/2021冰雪季冰雪旅游行业发展势头猛,收入规模将达到2.30亿元。
D.黑龙庙村在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后,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奥会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使北京跨越中间发展阶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举办北京冬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的契机,冬奥会的筹办,使中国的发展模式、文化自信、精神风貌等,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C.北京作为首座“双奥之城”,其可持续发展的办赛理念,体现了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危机的精神。
D.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这也无疑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6.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对于举办国来说将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2-12-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灾年

李娟

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

大地上所有的耕地都紧紧傍依在这条河的两岸,所有道路也紧贴河岸蔓延,所有村庄更是一步都不敢远离。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如寒夜中的人们傍依唯一的火堆。

什么都离不开水。这条唯一的河,被两岸的村庄和耕地源源不断地吮吸,等流经我家所在的阿克哈拉小村,就已经很浅窄了。若是头一年遇上降雪量少的暖冬,更是几近断流。因为在北疆,所有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

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去年冬天的降雪量据说还不到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还没开春,地区电台的气象广播就预言:今年旱情已成定局。到了灌溉时节,田间地头,因抢水而引起的纠纷此起彼伏。大渠水阀边,日夜都有人看守。轮到哪块地浇灌时,哪块地的主人便日夜守着水阀不敢离开。被褥也铺在水渠边,提防睡觉时水流被人截走。

暖冬不但是旱灾的根源,还会引发蝗灾及其他严重的病虫害。大家都说,不够冷的话,冻不死过冬的虫卵。

此外,大旱天气令本来就异常贫瘠的戈壁滩更加干涸,几乎寸草不生。南面沙漠中的草食野生动物只好向北面乌伦古河畔的村庄和人群靠近,偷吃农作物。这也算得上是严重的农业灾害之一。

然而,正是这一年,我妈独自在乌伦古河南岸广阔的高地上种了九十亩葵花地。这是她种葵花的第二年。葵花苗刚长出十公分高,就惨遭鹅喉羚的袭击,几乎一夜之间,九十亩地给啃得干干净净。

虽说远远近近有万余亩的葵花地及打瓜地都被鹅喉羚糟蹋了,但谁也没有我妈损失严重。

一来她的地位于这片万亩耕地的最边缘,直接敞向南面的荒野,因此最先沦陷;二来她的地比较少,不到一百亩,没两下就给啃没了。而那些承包了上千亩的种植大户,他们地多,特经啃……最后多少会落下几亩没顾上啃的。

——当然咯,也不能这么比较……

我妈无奈,只好买来种子补种了一遍。

天气暖和,又刚下过雨,土壤墒情不错,第二茬青苗很快出头。

然而地皮刚刚泛绿时,一夜之间,又被啃光了。

她咬牙又补种了第三遍。

没多久,第三茬种子重复了前两茬的命运。

她听说野生动物归林业局管,便跑到城里找县林业局告状。

我妈伤心透顶,不知找谁喊冤。

林业局的人倒很爽快,满口答应给补偿。但是——

“你们取证了吗?”

“取证?”我妈懵了“啥意思?”

“就是拍照啊。”那人微笑着说:“当它们正啃苗时,拍张照片。”

我妈大怒。种地的顶多随身扛把铁锨,谁见过揣照相机的?

再说,那些小东西警觉非凡,又长着四条腿,稍有动静就撒开蹄子跑到天边了。拍“正在啃”的照片?恐怕得用天文望远镜吧!

总之,这是令人沮丧的一年。

尽管如此,我妈还是播下了第四遍种子。

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说起来,鹅喉羚也很可怜。它们只是为饥饿所驱。对它们来说,大地没有边界,大地上的产出也没有所属。

它们白天在远方徘徊,遥望这边唯一的绿色地域。

夜里悄悄靠近,一边急促啃食,一边警惕倾听……

它们也很辛苦啊,秧苗不比野草,长得稀稀拉拉,就算是八十亩地,啃一晚上也未必填得饱肚子。

于是有的鹅喉羚直到天亮了还舍不得离去,便被愤怒的农人开车追逐。它们惊狂奔跑,直至肺脏爆裂,最后被撞毙。

但人的日子又好到哪里去呢?春天已经完全过去,眼下这片上万亩的耕地仍旧空空荡荡。

无论如何,第四遍种子的命运好了很多。

似乎一进入七月,鹅喉羚们就熬过了一个难关,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它们的身影。

它们去了哪里?哪里水草丰美?哪里暗藏秘境?这片大地平坦无物,其实,与浓茂森林一样擅于隐瞒。

总之,第四茬种子一无所知地出芽了,显得分外蓬勃。毕竟,它们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灾年”面临着缺水灌溉的旱情、蝗灾及其他病虫害,野生动物偷吃作物等几大灾害,农业生产环境恶劣。
B.作者在文章前三段用大量笔墨对乌伦古河进行描写,是为后文母亲种葵花的事件展开提供鲜活的生活场景。
C.文章详略得当,如写前三茬葵花苗惨遭袭击,第一次详写损失严重并分析原因,第二次略写,第三次一笔带过。
D.“我妈”到县林业局告状的情节,以及迁怒工作人员的迂腐,表现了她伤心透顶,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9.文中的人们对鹅喉羚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末,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
B.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
C.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
D.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均称为进士。
B.禄养,以官俸养亲。古人认为官俸本为养亲之资。与“祠禄”不同,祠禄是宋代大臣退职后仍然享受待遇。
C.馆阁,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龙图阁等,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
D.熙宁,与“嘉祐”均为北宋时期宋仁宗的年号。王安石在嘉祐年间未得重用,而在熙宁时期主持变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酷爱读书,也擅长写文章,欧阳修读过他的文章后便到处为他传播声名,结果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
B.王安石放弃报考馆职的机会,而到鄞县担任知县,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做了一些实事,积累了执政的经验。
C.王安石有多次到京城任职的机会,但他都推辞了,却一再恳求做地方官员,以致朝廷不敢轻易给他授予京官。
D.王安石性格刚愎自用,曾向宋仁宗呈递“万言书”,要求对国家进行全面改革,以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
(2)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2022-12-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