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一)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1-05 51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封建本为表述中国古代政制的汉字旧名,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近代以前在汉字文化圈诸国(中、越、朝、日)未生异意。19世纪中叶西力东渐以降,日中两国先后以封建对译西洋史学术语feudalism(封土封臣、采邑领主),衍为一个表述普世性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新名。

史学术语封建,在新旧名更替之际,其概念误植尤显突出,造成的后果也较为严重。笔者在莱因河两岸目睹的昔日容克(Junker)贵族们俯摄田园农户的古堡群,无声却有力地诠释着与封建相对译的西语feudalism的内涵,也呼应着汉语旧名封建的本义(封国土、建诸侯),比照之下,流行大半个世纪的泛化新名封建的偏失自现。有学者将新名封建的概念误译严厉批评为语乱天下,并非过分之辞。

主张西周封建说的范文澜先生所称之封建,虽纳入五种社会形态之中,却仍与旧名本义(封土建国)保持联系,范老一再论证周初封建爵禄贡赋是有定制的,肯定分封诸侯时,已规定封建制度的剥削方式

主张战国封建说的郭沫若、翦伯赞先生所称之封建,则抛弃旧名本义,加以泛解。郭老将土地归为私有”“地主阶层出现”“专制帝制确立等与封建本义相背反的要素作为封建制的内涵,认为废封建,立郡县的战国时期开始了封建社会;翦先生曾主西周封建说,后又改为战国封建说,称秦孝公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封建社会。这些论说中的封建既脱离封土建国古义,也与西方史学关于中世纪制度(feudalism)的含义相去甚远。

主张两汉封建说的侯外庐先生,力辩封国并非封建制,认为周代封国之所以不能认为是封建,主要由于它没有‘农村为出发点’的经济基础,可见侯先生是把农业经济”“自然经济这一宽泛的前近代社会的特征视作划分封建的主要标准,其对封建作泛解也是明显的。

持魏晋封建说的尚钺、唐长孺、王仲荦、何兹全等先生不赞成将封建泛化,从魏晋间的封土采邑、门阀制度、佃客的人身依附诸形态认定其封建性,这是以封建本义为基点,再作引申,兼容古义与西义。尚、唐、王、何诸先生所诠释之封建,实现了古义与今义的融通,也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较相切合。

以上诸家自立标准,各说各话,莫衷一是。这种核心术语内涵歧异、义项多设的讨论,必然出现同一议题之内概念不一”“论旨转移的逻辑前提问题,从而无法在历史分期上获得共识。当然,由非学术因素作用,似乎也可以达成某种共识(如统一为战国封建说,将周末至明清称之封建时代),但那种共识只能是一时众服的假象。

(摘编自冯天瑜《封建问题的来龙去脉》)

材料二:

比利时学者冈绍夫的名著《封建主义》是研讨狭义封建制度的专著。冈绍夫给下的定义是:封建主义可以视为这样一种制度,它们创立并规定了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的保护和供养的义务。综合冈绍夫的研究,西欧封建主义具有以下若干特点:其一,封建主义只是自由人之间的制度;其二,封建主义在理论上被视为自由人之间自由缔结的契约;其三,封建主义在理论上一直是以人身依附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制度。

布洛赫是20世纪西方学者中持广义封建主义概念最著名的学者。广义封建主义概念包容狭义封建主义概念,同时又将后者的内容扩大,特别是把农民纳入中世纪人与人之间的服从保护关系的范畴,把广大依附农民的存在作为西欧封建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布洛赫明确指出:依附于他人的‘人’并非仅见于以军事效忠制为典型特征的上层社会。布洛赫积极倡导总体史观,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史和观念、心态史。在他看来,经济、社会、政治、观念和心态,共同构成了西欧中世纪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类型或社会结构。

马克思把封建主义当作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即等级的所有制当作以对抗为基础的一种生产方式,当作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一个时代。封建主义概念到18世纪以后已成为专指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符号。马克思在沿用这一符号的同时,赋予这一符号以所有制、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的意义,强调中世纪的土地等级占有制和农奴与领主之间的阶级对抗。农奴一方面为领主承受劳役,另一方面直接服从领主的私人统治权。马克思在赋予封建主义概念以生产方式的意义的同时,有时也沿用了封建一词传统的法律、政治意义。但这个概念开始具有特定的经济含义,而且这种含义是基础性的。

(摘编自侯树栋《论三大封建主义概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越、朝、日等汉字文化圈诸国,“封建”一直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一概念被误植泛化。
B.“封建”衍为一个表述普世性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新名,是日中两国先后以这一符号对译西洋史学术语feudalism造成的。
C.“封建”的概念误译可谓“语乱天下”,必然出现“概念不一”“论旨转移”的逻辑前提问题,就历史分期也必然莫衷一是。
D.西周、战国、两汉、魏晋等封建诸说中,作者认同的是魏晋封建说,因为这一说切合马克思赋予封建主义这一符号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对译西洋史学术语feudalism之所以产生误译,是因为客观上中国古代政制与西欧中世纪特定的社会类型或社会结构内涵类似。
B.结合材料一、二看,作者主张理解“封建”这一概念应以本义为基点,融通古今中西,整合冈绍夫、布洛赫以及马克思等人的研究成果。
C.中国学者的封建诸说之所以达不成共识,是因为他们受流行大半个世纪的泛化新名“封建”的影响,对其本义及基本标准认识不清。
D.材料二的梳理厘清了“封建”一词的内涵,冈绍夫、布洛赫二人的阐释,由浅入深,而马克思自表及里,最终从经济含义揭示概念本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最能体现狭义封建主义特点的一项是(     
A.刘邦建立汉王朝后论功行赏,分封了韩信、英布等七个异姓王,各得一块封地。
B.旧时西藏的农奴无生产资料又无人身权利,完全被农奴主占有,用于家内劳役。
C.《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为庄园主,他与佃农有互相约定的权利与义务。
D.明代嘉靖末年,朝廷以银雇工,身隶匠籍者可自由从事工商业,也可从事农耕。
4.如果请你在座谈会上就近代以来“封建”问题的来龙去脉作简短发言,请结合两则材料,列举出你的发言要点。
5.三大封建主义概念定义的角度与重心不同,请结合材料概括其不同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马的故事

赵树理

有这样一个夏日的傍午,张四哥(一个老马仆)和他最爱的白马在松林下游息——是他和它的日常生活。

张四哥见马吃草之际,忽然把头扬起,静寂的鹄立于大松之旁,知道它已是吃饱了,遂从怀中把刷子取出来,给它整理蹄腕上被苔染绿而且凌乱了的雪色的毛,骤觉着一股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吹得马尾也拂拂摆动。这明明是雨的信息,他也知道,他便收拾了刷子,预备赶了马回去。

不知什么地方来的大量的尘土,霎时把天空染成了红灰色——仿佛初扫的土场,蓦然一道金光,劈开了这红灰的天空一恍,山崩地裂的砰隆一声雷响,震得大地都跳了一跳。它被这一震,遂告了奋勇,使出它原有的唯一的本领来一跑。

张四哥此时如何赶它得上,只好找石崖避雨。

狂风从高的天空奔近了地面,把松林吹得潮一般哗哗作响,再加上不断的雷声,奏成了这暴烈不和谐的音乐。大卷的黑云,又遮了红灰色的天空,把大地变作了夜一般的黑暗,时时闪恍。然而不能继续的电光,只送给地面上更多的恐怖,大雨滴夹着冰雹,打在松干上、石崖上,放爆竹似的把这暴烈不和谐的音乐调子更行提高,松枝不时被风折断,发出呵呵”“呵呵的音响,免去暴烈的声音的单调。在这种情形之下,它只是箭一般地跑,盲目地跑,向后抿了耳朵,弯了头,弓了脖子振起了鬃,竖起了尾,两条前腿一并往前搭,后蹄一并往上掷,把蹄上带起来的泥土抛得枪弹一般的飞舞。

暴涨了的山谷,转动着石头轰轰作响,从断断续续的电光中,隐隐看见褐色的波涛,正在涌沸。它不顾一切地往前跑,两条前腿向谷里一搭,已纵入中流,无情的狂波,打得它翻了几滚。它幸而滚出岸来,抖擞一下,的一声,更加紧张地跑,它的嘶声,在这各种声音之中,显得微弱,自己或者也没听到。

它在山麓里一往无前地跑,直向着一片荆棘的丛里窜,好像冲锋破敌的敢死将官,但还要比他更快到不知多少倍。它向上跑去,已跑到半山腰里,崩隆拍拉几块大石被雷撼得从山顶上往下滚。它从闪闪的电光中看见这可怕的怪物,更使它慌得吃惊,它使尽了平生本领折向侧面跑,倾斜的山腰使它踏不住步。它渐跑渐下,又跑到可怕的谷边,谷水比起先涨得更雄凶可怕。它沿着一线的崖岸,顺着谷水疯魔似的跑,跑到谷口(已到了悬崖绝壁不能再跑的境地),它又一掉头向旁边崖上跑去。

它又跑了很久,好容易找着一线可下的山坡,便飞也似的跑下去了。

这时,云已薄了,雨已小了,电光也渐渐淡了,风声也渐渐慢了,而它的力也尽了,嘶也止了,步也缓了。

夕阳西斜,天空轻轻地抹了彩霞。湖畔的芦荻,像新拭了的列在架子上的刀枪;青翠的小草,仿佛刚刚浴罢。雨珠留在草木叶上,被夕阳照得莹莹闪烁。远山展开了一望无际的翠屏,归鸟在空际散队地疏落地游行。碧绿湖中,又缀了几多点水的蜻蜓。这一切的情形,在湖中又映成整个的倒影。

它在这湖畔的草地上,颓丧地无力地绕来绕去。步下的有的是青草,湖里有的是清水,而它此时也懒于吃,也懒于饮。虽然,它却不像从前那样的惶恐了,或者它觉着这里已经可以安身了。夕阳照得它的影子已经成了长条,平泻在地面;而它愈走愈慢,终于停了步失意地掉头四顾,但终不见一个人影。唉!好可怜的一匹马啊!

一早晨,张四哥把着一根皮鞭,怒气冲天地向着湖畔找来。他远远看见它低着头在湖畔吃草,暗暗骂道:好牲畜!折磨得我乱跑了多少路。这回我管教你认得我!他这会儿忘掉了它是他所爱的了。他打定主意要一把抓住了它的笼头,大挥起鞭来打,向他的股上打,腰上打,腿上打……凡是可打的地方都要打遍,打得它跳,颤抖着跳,闪避着跳;打得它叫,悲哀地叫,绝望地叫。他远远看见它,已经是这样打了它好几遍——在他思想上是这样。

它听到了他的脚步声。它抬起头来,看见平日最爱它的张四哥,它对他立正,两耳尖向前直指着,粗胖而柔软的嘴唇哺哺……地振动,两颗大而晶莹的眼珠并向正中,表出无限的亲爱——好像失路的孤儿,中途遇到了母亲。

他虽紧握鞭走近了它,但它究竟是他所爱的。他看见它眼中所含着的希望,好像绝望的人得到了救命者,他又看见它向来雪白的毛色,又全变了土色,扭旋着,无次序地被胶泥黏贴在皮肤上,而鬓和尾毛又揉得像乱麻一般:两眼角下黑油油两道泪痕,两睫上不知在什么地方撞破了而尚含着败血,而腹部及腿上尚有许多被荆棘划破了的伤痕也已经结成了新痂,这就是他平日最爱的洁无纤尘的白马。他看着它几乎要哭出来,他不介意地把皮鞭丢下,绕着它周身循察,愈发觉了它的更多的伤痕。而它也屡次弯着项看他,好像是怕他弃它而走。

最后他又从怀中取出木梳和刷子,牵它进了湖边,就着湖中的清水给它梳洗。平静的水面,此时悠悠地泛开波纹了。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马吃草之际蹄腕上的毛“被苔染绿而且凌乱”,马尾被刺骨的寒风吹得“拂拂摆动”,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宁静,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B.小说开头将背景设置为“松林下”,且多次提及松树,象征意味浓厚,尤其是松枝被折断时的“呵呵”声,体现出蔑视暴风雨的精神品质。
C.白马停下奔跑以后,青草懒于吃清水也懒于饮,既因为惊魂甫定,也因为察觉了与主人失散的处境,内心滋生起孤独与思念因而难以下咽。
D.小说题目是“白马的故事”,但主人公其实是张四哥,这样处理意在通过表现人与白马的感情依恋,对现实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进行反思。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通过色彩词、拟声词的使用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环境描写,且视听结合,形象生动,很好地营造了气氛,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征。
B.小说先对白马奔跑中的动作行为、心理感受进行正面描写,又通过张四哥的观察对它奔跑后的外形进行侧面描写,完整展现了白马的奔跑状态。
C.文中一些比喻不仅抓住相似性,还具有暗示性,如“枪弹”“敢死将官”“架子上的刀枪”等喻体,便有白马在暴风雨中的奔跑是一场战斗之意。
D.张四哥“思想上”鞭打白马的文字,使用了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张四哥此时内心的愤怒,从后文看其实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8.请根据白马暴风雨中奔跑的经过,简要分析白马的心理变化过程。
9.赵树理的语言风格别具一格,以通俗朴实、风趣幽默为主要特征。他早期的这篇小说《白马的故事》是否具有这样的语言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1-05更新 | 6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一)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魏主迁都,变易旧俗,并州刺史新兴公丕皆所不乐。帝以其宗室耆旧,亦不之逼,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而已。及朝臣皆变衣冠,朱衣满坐,而丕独胡服于其间,晚乃稍加冠带,而不能修饰容仪,帝亦不强也。

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及事觉,丕从帝至平城,帝每推问泰等,常令丕坐观。有司奏元业、元隆、元超罪当族,丕应从坐。帝以丕尝受诏许以不死,听免死为民,留其后妻、二子,与居于太原,杀隆、超、同产乙升,余子徙敦煌。

初,丕、睿与仆射李冲、领军于烈俱受不死之诏。睿既诛,帝赐冲、烈诏曰:睿反逆之志,自负幽冥,违誓在彼,不关朕也。反逆既异余犯,虽欲矜恕,如何可得?然犹不忘前言,听自死别府,免其孥戮。元丕二子、一弟,首为贼端,连坐应死,特恕为民。朕本期始终,而彼自弃绝,违心乖念,一何可悲!故此别示,想无致怪。谋反之外,皎如白日耳。冲、烈皆上谢。

臣光曰:夫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人君所以驭臣之大柄也。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于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轻重视情,宽猛随时。故君得以施恩而不失其威,臣得以免罪而不敢自恃。及魏则不然,勋贵之臣,往往豫许之以不死;使彼骄而触罪,又从而杀之。是以不信之令诱之使陷于死地也。刑政之失,无此为大焉

是时,代乡旧族,多与泰等连谋,唯于烈一族无所染涉,帝由是益重之。帝以北方酋长及侍子畏夏,听秋朝洛阳,春还部落,时之谓之雁臣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
B.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
C.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
D.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衣,古代红色的官服。古代以服色分辨贵贱,如“青衫”的尊贵程度就高于“朱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与《答司马谏议书》“授之于有司”所指一致。
C.坐,因为;连坐指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到刑罚的一种制度。
D.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改变旧有的风俗习惯,元丕对此都不高兴;虽然朝中大臣们都改换了衣服帽子,但是由于元丕反对迁都洛阳,他依旧穿着胡服处身其间。
B.穆泰等人叛乱之事败露后,有司认为元丕也应连坐治罪;但是孝文帝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而是免了元丕的死罪,杀了元隆、元超及其同母兄弟元乙升。
C.陆睿虽然受过不死之诏,后来却被诛杀。孝文帝认为,虽然曾经诏许他在任何情况下均可免于一死,但是由于他叛逆谋反,不可宽恕,只能免除他儿子的死罪。
D.代乡旧族中只有于烈一族未参与叛乱,孝文帝因此更加器重他。鉴于北方酋长与陪侍的王子害怕暑热,孝文帝听从了他们秋天到洛阳上朝、春天回到自己部落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本期始终,而彼自弃绝,违心乖念,一何可悲!
(2)是以不信之令诱之使陷于死地也。刑政之失,无此为大焉。
14.司马光认为,如果臣子有罪,应当怎样对待?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示灵澈上人

皎然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写山居生活、春日晴明,云雾散去,山路显现,踏春草看茶而归。
B.颔联写削柳枝以代信札,见云影照此裁衣,“乍”“时”表现了诗人的随性自在。
C.一个“闲”字紧承前两联,转为抒情,表达诗人对自己放弃尘俗功名追求的庆幸。
D.心愿了结才知苦行是错,与《红楼梦》里《好了歌》“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意同。
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