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兴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宁夏 高一 期末 2023-01-06 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爹的脚,娘的脚

陈军

小时候,买了新鞋,穿上后总感觉一只大一只小。娘说:鞋是一样大的,是脚一只大一只小。我问为什么,娘说:一只脚是爹的,一只脚是娘的。

我想,都说男左女右,左脚应该是爹的。儿时脚长得快,用不了几个月,左脚的大拇指就挤得生疼,不知不觉就把鞋钻出洞来。而右脚总是舒服的,等到左边的鞋子破得不能穿,右边的鞋子还是好的,我猜右脚可能是娘的。

直到现在,我记忆中爹的鞋总是破着洞,沾着泥,踩在哪儿都留下大大的脚印。特别是秋天上早工,回来吃早饭时擩一脚的露水,鞋帮沾着泥,鞋带和破洞处沾着密密的婆婆针,感觉那双脚虽然很不堪,但可以蹚河、爬山、过坎……甚至可以上刀山、下火海。我对这双脚既依赖又敬畏。

最记得爹的脚步声。初中时,我到同学家偷喝酒,醉了一天,第二天才去上学。班主任让家长去学校。在老师办公室里,我靠着墙缩在角落里。突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像一阵紧锣,我紧张得双腿发抖。等脚步声到门边时,我竟然横下一条心:自己做事自己当。

见了我,爹愣了一下。我以为他要抽我一耳光,但他没有。他只是弯着腰堆着笑向班主任道歉,请求不要开除我。看到班主任半晌不说话,他突然冲我大声说:老师不说话是给你机会,还不赶紧滚回教室去!班主任一脸诧异,还没回过神来,爹一把拽着我就往教室走。在过道上,他重重的脚步咚咚咚地穿过一间间教室,我看到他脖子上青筋暴出。到了教室他问我坐哪儿,我指了指自己的座位,他拽着我过去,一把把我摁下去,就走了。 我不看他,低着头,红着脸,任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远。

而娘的脚像棉布般素净。秀秀气气,白白净净。她舍不得买鞋穿,几乎都是穿自己纳的布鞋。每年冬闲时,她都要给家人纳千层底。小时候,穿娘做的鞋穿多了,特别是长得有娘高时,总想有双从商店买的鞋。尽管商店的鞋夹脚,不透气,容易脚臭,我还是喜欢。可爹不一样,平时干活都穿破了洞的解放鞋,出门、上街、走亲戚就穿娘做的新布鞋。白白的鞋边,黑黑的鞋面,那双大脚把鞋撑得鼓实又大气,就感觉这个男人家里有个好女人。

冬天晚上睡觉前,娘都会烧一壶烫烫的洗脚水,一个大木盆火塘边一放,四把椅子一围,水往木盆一倒,满屋子就热气腾腾了。水烫,爹的脚先下,他踮着双脚沾沾水,双脚互相搓一搓,几下就可以直接放在热水中了;接着娘的脚下去,有点烫,双脚交换着在盆边歇一下、水里泡一下;接着就是我和妹妹,脚一下去就大呼小叫起来。渐渐的,我和妹妹的脚可以踩着爹娘的脚,半淹着水了。一个木盆里,四双脚热热闹闹地依偎在一起,青筋暴出的、秀气白净的、稚嫩顽皮的,不时扬起小水花,日子就这般挤挤囔囔磕磕碰碰地冒着热气、响着欢笑……

可有时,爹突然抽出木盆里最下面的脚,踩着我和妹妹的脚不让抬起来。我们直叫烫,可几秒后就可以忍受了,渐渐那温度从脚到了腿慢慢地往上升腾,等到了心窝上,烫就变成暖和了。洗完脚就该睡觉了,星星在屋顶上亮着,老鼠在墙角吱吱叫着,脚热了人就不冷,慢慢的,鼾声梦话渐起。梦里月是圆的,雪都是暖的。

慢慢长大,我沿着爹娘的脚步,从小学到了中学……后来,我的脚步走得更远,走了他们没走过的路,到了省外,到了全国许多地方。穿着各式的鞋子,走南闯北去的地方多了,脚开始一天天、一点点念起娘做的布鞋来。绵乎乎的,细密密的,纤纤的线儿穿过那细细的针眼儿,是那样柔曼而迷离。这双脚从哪里来的,路是从哪里出发的,我都记得。只是,在这尘世里,阳光越照越旧,爹娘的脚步越来越慢。我害怕有一天,他们扶着墙,影子越来越小,脚步越来越轻,渐渐的都踩不出声音了。

恍惚中,娘一只手握着我的脚,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分开量着我的脚……我又回到那一针一线缝补起来的棉布小屋里,一丝丝棉线退回那细细的针眼儿;娘的白发一根根返回青丝,爹的驼背也一点点直了起来。我的双脚一只回到爹那儿,一只回到娘那儿。

(选自《2018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鞋是一样大的,是脚一只大一只小。”这种理解是有科学依据的。
B.父亲到学校,和班主任说:“老师不说话是给你机会,还不赶紧滚回教室去!”说明父亲和老师达成了默契。
C.父亲平时干活都穿破了洞的解放鞋,出门、上街、走亲戚就穿娘做的新布鞋。体现出人物爱面子 ,十分注重外在形象。
D.后来,我在恍惚中:娘一只手握着我的脚,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分开量着我的脚。告诉我们母亲对孩子产生的深刻影响和母爱的伟大。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脚”为线索贯穿全文,分别叙写了爹的脚和娘的脚的不同特点,并表达了“我”对爹娘的 的丰富情感。
B.文中画线句“我不看他,低着头,红着脸,任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既有对父亲的愧疚之意,也有愤恨之心。
C.烫脚时,父亲会“踩着我和妹妹的脚不让抬起来”,这一动作看似简单粗鲁,实则藏着父亲对儿女真挚的爱。
D.这篇写人叙事的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善于使用叠音词、短句,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3.文章标题“爹的脚,娘的脚”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想象的手法,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   赡:赡养老人
C.未尝有所造   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素琴一张   畜:蓄养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B.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C.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D.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30岁女子20岁,不便直呼其名。
B.“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称别人的号是为了表示尊敬,自己称号一般只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C.州,旧时行政区划单位。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这样的名称,如杭州、苏州。
D.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8.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曾志向高远。他少年时心怀高远的志向,不爱慕虚荣利禄;家里四壁空空,也很安然自在,不在意自己的得失。
B.陶潜虽多次为官,均为时不长。因父母死去先做了州祭酒,不久即解职:后又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学识渊博,善写文章。他曾写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等著名文章;在世63年,他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D.陶潜为人耿直、自重。少时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做县令时发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感慨,成了醒世浩叹。
9.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023-01-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兴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歇”字用得精妙,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花草树木枯萎的情景。
B.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一是花草凋零,二是大火星出现了。
C.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D.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11.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4)想当年,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23-01-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兴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_______。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令人沉醉。 通过阅读,让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提高。在这个意义上,阅读需要_______的精神,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心灵丰富、智慧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也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_______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长久坚持才能_______、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宵衣旰食       持之以恒       领受       循序渐进
B.废寝忘食       一如既往       领受       登堂入室
C.废寝忘食       持之以恒       领略       登堂入室
D.宵衣旰食       一如既往       领略       循序渐进
1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让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
B.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
C.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提高。
D.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如何与自己最终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提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5.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020年7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3D虚拟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云书馆已吸引了来自全世界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机构参与,共展出33个语种的图书约16万种。“云书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通过构建3D虚拟展厅,最大限度还原线下展馆真实场景,是国内首座以海量图书为主体的“云书馆”。

2022-05-19更新 | 296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6.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宽容,就像一杯温暖的香茶,能温暖心灵的寒气;
------------------------------------------------;
------------------------------------------------。
------------------------------------------------;
------------------------------------------------。
2023-01-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兴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疫情三年,全国涌现出一批批90后、00后白衣天使,他们担起防疫重任。所谓英雄,其实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学着前辈样子,勇敢奔赴前线,遏制疫情,保护家园。


作为高中生的你,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3-01-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兴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40.65记叙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5-90.65房玄龄等  《晋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0-110.65李白(701-762)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2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14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15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16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六、作文
170.4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引语式材料  新冠疫情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