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期末 2023-01-09 3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比如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表情、动作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所以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从时间方面而言,文字的目的是帮助人的记忆。在常常变动的环境中,记忆力不够时就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变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在都市中生活,整天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姓名录、通信簿。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人在熟人和熟悉的地方中长大。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在这种社会里,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里没有阻隔,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

由此可见,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任务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决胜时刻。在这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面前,文学没有缺席,也不能缺席。如何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是摆在作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费孝通先生在论述文字下乡的问题时说: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显然,当下的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费孝通先生笔下那个乡土中国早已成为历史。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离开村庄的人群增多,家庭成员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形成了半主体熟人社会甚或无主体熟人社会。村民的流动也削弱了传统聚落的凝聚力,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农民开始排斥传统束缚。新时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文字下乡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如何从历史的视野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可谓是文学下乡的问题。

身处伟大的新时代,要讲好当代乡土中国故事,真实呈现新乡村的发展变化,文学,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家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来寻找答案,以文学观照现实,照亮生活。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坐标原点,也是考察乡土中国的晴雨表。实施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方略之一。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是我们的精神高地,但他们的经济生活也曾长期处于洼地。如何描写和叙述这个反差,解析它的历史原因、过程和结果,准确阐释今昔、世代之间的发展背景、进程和方向,探析新乡村的历史性巨变,正是文学需要着力开掘的地方。

脱贫攻坚让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欢天喜地的新气象、新风尚、新人物。因此,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要看到人民群众在摆脱贫困的伟大实践中,不仅口袋富起来了,而且脑袋富起来了。现在正处于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期,在这个崭新的历史现场,我们要用文学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现崭新的线索、塑造崭新的人物、记录崭新的实践、讲述崭新的故事,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向好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的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是人民的文学。近年来,乡村叙事比较流行。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当代文学受西方文学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热衷于小我情调、沉醉于私人经验、泛滥于欲望消费、自卑于微观叙事、沉沦于历史虚无,近乎失去了标准、体统、深邃和辽阔。一些作家的乡土中国书写沉浸于顾影自怜、无病呻吟,甚至打着非虚构的幌子贩卖营销其虚构的乡土之作。他们或以微观叙事、口述史的名义,编造行政区划根本找不到的村庄或者子虚乌有的人物,夸大农村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阶段性问题;或念叨着西方确立的一套所谓的标准,把别人的故事移花接木为我的世界,再用显微镜放大乡村存在的非主流东西;或把琐碎、落后的个案典型化,别有用心地遮蔽、忽略乡村的发展进步和整体的真善美。有的作品中弥漫的乡愁,聚焦于乡土的破败和迷失,以及人性的弱点和暗处,带着戾气、怨气、娇气、十分矫情。而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奔小康道路上奋斗的身影,他们却选择视而不见。

当然,对于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正视,就像需要正视阳光下的阴影一样。因此,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应该像费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摘编自丁晓平《从文字下乡文学下乡》)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字是为解决人和人接触的阻碍,虽然在面对面社会中容易引起误会,但并不多余。
B.材料一认为在常常变动的环境中,语言已经不能帮助我们记忆了,所以从语言变到文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
C.材料二认为作家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实事求是,紧紧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讲好当代乡土中国故事。
D.中国当代文学受西方文学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已失去了标准、体统、深邃和辽阔,这需要我们特别警惕。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提出了观点,后面的段落分层谈及新时代乡土中国的书写原则。结构清晰,层层递进,论证有力。
B.第二段从村民的流动削弱了传统聚落的凝聚力,农民开始排斥传统束缚来说明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早已发生了变化。
C.第三段用革命老区的例子,论证了文学要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家要以文学观照现实,才能讲好乡土中国故事。
D.第五段用对比论证,突出了近年来乡土文学出现的诸多问题,批评了一些作家的乡土中国书写没能抓住新乡村发展变化的主轴。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乡土社会中,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并且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人们也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B.新时代的乡土文学,要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因为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坐标原点,能反映出乡土社会的变化。
C.脱贫攻坚使得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新气象、新风尚、新人物,乡土文学应该着力开掘这种历史性巨变。
D.要做好“文学下乡”,必须要正视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是摆在作家面前的最重要课题。
4.材料二中两次引用费孝通先生的话,分别有何作用?
5.“文学下乡”如何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2023-01-0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欠条

高晋旭

王大林干上工程后,收了许多张欠条。他以前是白梅岭村子旁机械厂的职工,二十多年前,厂子效益不好,买断工龄后,凭着技术和人脉在外面找了这个营生,日积月累,债务往来也多了起来。欠账的人总是哀求:哥,手头实在紧,再宽限两天。虽说王大林不是那种逮住蛤蟆攥出尿的人,但左拖右耗的,眼看十年八载过去了,也不见回头洋。王大林很气恼,想来点横的,可一想到朋友的情分就此破裂,内心十分矛盾。最近,常一个人出去喝酒。

这天,他喝得有点高,大半夜才着家。

一开家门,就看到老爷子拄着拐杖在客厅的沙发上,孤单的背影像只被遗弃在另一个世界的小鸟。

爸,您不用等我。王大林晕乎乎地说。

半晌,老爷子才清清嗓儿,开了腔,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话,人老了,觉也跟着作怪。你说困吧,一挨到枕头就醒。你说觉少吧,一坐到沙发上又犯迷瞪。

说完,用拐杖指指沙发,示意王大林也坐。

王大林酒还没醒,脚不听使唤,三摇两晃地坐在离老父最近的转角沙发上。酒气熏天的,听到老父亲在耳畔上好一阵咳嗽。王大林懵懵登登想去给老父亲的前心后背抹擦抹擦,可手不听使唤,虎背熊腰的差点连自己也摔到地上去。

他听见老爷子说,你实惠儿坐那儿。

王大林踉跄着坐回去,脱了鞋盘腿坐在沙发上,好不容易点着一根烟,云吞雾绕起来,耷拉着铅球似的脑袋。

隔着烟雾袅袅,他看见老爷子拿出一只精美的老式木匣,递到他手上。王大林醉眼朦胧说,这匣子真漂亮,这样精致,犄角上还飘着彩云呢。

老爷子抹搭他一眼,从鼻子里了一声,说,你这犊子玩意儿,喝了不老少。王大林很久没听老父亲训了,反倒觉得亲切,抱着自己的脚,嘿嘿嘿地赔笑。

王大林想拉开匣盖,手却不听差使。他把一只手举到眼前,一个个提溜起来数落,大拇哥、二拇弟、中不老、小淘气、捏捏崽,点着一个又窝回去,然后对着拳头一吹,仿佛手指头又灵活了。

嗐——王大林拉开了厚实的匣盖。里面布满花花绿绿的粮票、布票、老式人民币、纪念币,王大林拿起一张老式的贰角纸币说,爸,这真是咱家的老古董,一看见这些,就想起了我小时候,你骑车带我去县里买东西,我坐在大梁上,从家属楼的大坡叮铃铃飞驰而过。

王大林往下翻,底下还有作废的糖票、洗澡票,最底下还有一张斑驳的字条,写着:今欠到白梅岭王家一头猪崽。后面还有落款和红手印。

你爷爷小时候那会儿,家里条件好,村里人过年杀一回猪,卖了钱才能给买猪崽的钱,有的给了,有的就没给,一直欠着。王大林问,那有的人有钱了为啥不还咱呢?这也是他遇到的问题。老爷子说,有一年,一个小伙子借了你爷爷两头猪崽,安顿好家里他就出门闯荡去了。三年后,他回来,没等屁股坐热就赶忙来给你爷爷还猪崽钱了,你爷爷问他急啥?他说在外面老想着,一数钱就想起这笔账,还了踏实,心里亮堂。孩子,有时候你容别人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条路。知道吗?

故事太过久远,不知何时王大林已经睡着了。

翌日清晨,酒醒后的王大林发现自己睡在沙发上。怀里抱着老父早年临终时交给他的木匣,沉思良久,把自己的那几张欠条也整齐地放了进去,合上匣盖放到柜顶。然后,恭敬地给老爷子的遗像上了三炷香,烟缕飘然直上,王大林跪在地上磕了个头。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王大林因为厂子效益不好,出来干工程,收了许多张欠条,既照应了标题,又引出了下文因欠条引发的醉酒事件。
B.面对左拖右耗,不肯还欠钱的朋友,王大林很气恼又不想朋友情分破裂,说明王大林此时的内心充满矛盾。
C.喝高了回家的王大林,做了一个关于老父亲的梦,翌日从梦境中醒来后就决定撕毁欠条。
D.小说结尾王大林对欠条的处理方式以及恭敬地给老父亲上香、磕头,代表他对于老父亲行为的肯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用“逮住蛤蟆攥出尿”“左拖右耗”等语言,使小说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
B.全文使用了不少的叠音词,比如“晕乎乎”“烟雾袅袅”“花花绿绿”,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得小说形象更鲜明。
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如“王大林踉跄着坐回去……耷拉着铅球似的脑袋”,这样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D.全文以“欠条”为线索展开叙述,由收欠条开始到放欠条结束,尽管情节紧凑有序,读者读来却平淡无奇。
8.小说中的王大林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小说为什么用大半篇幅描写一个梦境?请结合全文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炀王宪字毗贺突,太祖第五子也。性通敏,有度量,虽在童龀,而神采嶷然。初封涪城县公。孝闵帝践阼,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世宗即位,授大将军。武成初,除益州总管、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进封齐国公,邑万户。初,平蜀之后,太祖以其形胜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诸子之中,欲有推择。遍问高祖以下,谁能此行。并未及对,而宪先请。太祖曰:刺史当抚众治民,非尔所及。以年授者,当归尔兄。宪曰:才用有殊,不关大小。试而无效,甘受面欺。太祖大悦,以宪年尚幼,未之遗也。世宗追遵先旨,故有此授。宪时年十六,善于抚绥,留心政术,辞讼辐凑,听受不疲。蜀人怀之,共立碑颂德。寻进位柱国。

保定中,征还京,拜雍州牧。及晋公护东伐,以尉迟迥为先锋,围洛阳。宪与达奚武、王雄等军于邙山。自余诸军,各分守险要。齐兵数万,奄出军后,诸军惬骇,并各退散。唯完与王雄、达奚武率众拒之。而雄为齐人所毙,三军震惧。宪亲自督励,众心乃安。时晋公护执政,雅相亲委,赏罚之际,皆得焉。

及晋公护诛,高祖召宪入,宪免冠拜谢。帝谓之曰:天下者,太祖之天下,吾嗣守鸿基,常恐失坠。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乃诏宪往护第,收兵符及诸簿书等

寻以宪为大冢宰。时高祖既诛宰臣,亲览朝政,方欲导之以政,齐之以刑,爰及亲亲,亦为刻薄。宪既为护所委任,自天和之后,威势渐隆。护欲有所陈,多令宪闻奏。其间或有可不,宪虑主相嫌隙,每曲而畅之。高祖亦悉其心,故得无患。然犹以威名过重,终不能平,虽遥授冢宰,寔夺其权也。

宪素善谋,多算略,尤长于抚御,达于任使,摧锋陷阵,为士卒先,群下感悦,咸为之用。齐人夙闻威声,无不惮其勇略。及并州之捷,长驱敌境,刍牧不扰,军无私焉。

(节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
B.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
C.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
D.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阼,也作“践祚”,践即踩踏,阼通祚,即帝位,文中指孝闵帝登上帝位。
B.进封,进授官职,加封名号。文中指宇文宪进封为齐国公。
C.督励,督指监督、督军,励原指磨刀石,引申为磨砺、钻研,这里指监督磨砺。
D.预,一指预先、事先,一指参与,文中指参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炀王宇文宪,生性通达聪敏,有气度雅量,年纪虽小,但神采端庄。
B.太祖欲选驻守蜀地之人时,宇文宪先请,被太祖“以年授者,当归尔兄”的理由驳回,宇文宪说了一番话。太祖听后非常高兴,准许了他的奏请。
C.晋公宇文护掌权时,对宇文宪很是亲近重用,对将帅士兵的赏罚,都让宇文宪参与商讨。这为后面宇文宪的遭遇埋下了祸根。
D.高祖诛杀辅臣后,总揽朝政,整肃纲纪,就是对待亲人也很严苛。宇文宪常常婉转地表达政见,才得以暂时免祸,这说明他有官场智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平蜀之后,太祖以其形胜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
(2)乃诏宪往护第,收兵符及诸簿书等。
14.结合全文,概括宇文宪得以不断升迁的个人原因。
2023-01-0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月夜》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禁于长安时所作。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一个“独”字,写尽了妻子孤单落寞的凄楚情状,也与颔联的“未解忆长安”、尾联的“双照”照应。
B.杜诗与高诗中的“寒”字都渲染了冷清孤寂的氛围。杜诗表现出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切;高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寂。
C.《月夜》一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工,笔法婉曲。《夜作》用语质朴浅近,精炼含蓄,寓情深微悠远。
D.杜诗和高诗都表达出诗人思乡怀人的情感,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希望结束天下乱离的悲哀,期待能四海安定。
16.杜甫的《月夜》在表达情感时采用了“对写法”,即诗人从对方落笔,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高诗在这一点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赏析两首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语文教材中处处渗透着美育。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的周公瑾形象是“羽扇纶巾,谈笑间,①________”,这是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的潇洒之美;荀子在《劝学》中针对“性恶论”,论证了君子若要“知明而行无过矣”,必须“②________”,这是自我反省、自我觉悟之美;韩愈在《师说》中论证了求师的标准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求学者的谦虚之美;苏轼在《赤壁赋》中,对水与月的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索中,悟到了“④_________”的道理,这是“不以己悲”的恒常心之美;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周公广纳人才的典故写到“⑤_________”,这是能容人才的宽广大度之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⑥_______________”,这是蔑视权贵的独立人格之美。

2023-01-07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模拟驾驶复兴号动车组,体验操纵直升机训练模拟器,聆听中国天眼捕捉的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近期,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引发参观热潮。透过一个个实物模型、一幅幅图片图表、一段段精彩视频,使观众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激化了民族自信。从悬于崖壁的藤梯,到直入云霄的钢梯,再到易地搬迁后宽敞整洁新楼房的楼梯,三张照片记录了大凉山悬崖村的变迁,描摹出脱贫攻坚带来的山乡巨变;从荒漠沙地到万亩林海,塞罕坝主题墙还原塞罕坝生态环境半个多世纪的跨越,见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_________的展陈,将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以可知可感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激发着参观者内心的自豪感,坚定着人们奋进新征程的自信心。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件件展品,是奋斗的缩影,也是汗水的见证。驰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的照片拼组成的一张巨幅肖像,见证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木吉他、葡萄酒、苗绣等特色产品,讲述着广大人民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故事……______的成就背后,是_______的奋斗,是埋头苦干的拼搏,是________的努力。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目标,我们必须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之力,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在不懈奋斗、永远奋斗中成就我们的梦想。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包罗万象                    举世瞩目              胼手胝足             艰苦卓绝
B.无所不包                    举世瞩目               摩顶放踵             坚苦卓绝
C.包罗万象                    举世闻名              胼手胝足             坚苦卓绝
D.无所不包                    举世闻名               摩顶放踵             艰苦卓绝
19.下列选项中,省略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
B.“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C.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D.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3-01-0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动画不仅内容取材和思想内核始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____①____。早在1936年,万氏兄弟之一、《铁扇公主》创作者万古蟾便断言: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1961年上映的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创造出一群栩相如生的小蝌蚪形象,让齐白石的动了起来。这一时期,中国动画以水墨意境、华丽高雅等为美学旨归,在世界上树立起中国动画学派的声誉。

___②___,一直延续到今天,也帮助中国动画赢得当代受众青睐。近年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一批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都从这一风格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写意山水风格,《大鱼海裳》的福建土楼原型建筑,《白蛇:缘起》的烟雨江南风景等,这些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影片增色不少。中国动画要想持续赢得当代受众的喜爱,除了秉承中国民族风格,___③____,形成符合当下审美习惯和市场需求的时代化表达。事实上,这些年在票房上表现亮眼的国产动画片,都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打开了新的表达空间,给人以新的审美体验和文化想象。《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形象,赋予这一传统故事新的内涵,与当代受众形成更大的精神共鸣,最终取得超过50亿元的高票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字。
2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苏东坡的秋语是《赤壁赋》,李清照的秋语是《声声慢》,郁达夫的秋语是《故都的秋》,毛泽东的秋语是《沁园春·长沙》……自古以来,中国人与秋关系特别深,也特别喜欢秋吟,借秋抒情言志。


你的秋语是什么?请以“我的秋语”为话题,写出你在秋天里的故事或对秋的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1-0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令狐德棻等  《周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高适(700-765)  杜甫(712-770)  羁旅思乡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修辞手法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话题作文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