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全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1-12 3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与富裕型民生不同,共同富裕型民生是对富裕型民生的扬弃,是富裕型民生发展的高级阶段,它表明富裕成为社会成员的主要状态,富裕型民生构成这个社会的基本类型及主要样式,整个社会实现了普遍繁荣与普遍富裕。我们之所以把民生建设目标确定为建设共同富裕型民生,就在于共同富裕型民生契合中国古已有之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

第一,同心圆结构的社会要求。费孝通先生将中国社会关系结构比喻成“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纹”,在家庭层面以己为中心,在社会层面以自家为中心,处于核心、中心位置的带动周边,然后一层一层向外扩散,从而将整个社会凝结成一个熟人关系网络。人们注重情感、强调均等,维持亲缘、地缘关系,有助于建立起一种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民生制度。这种民生局面成为共同富裕型民生的朴素方式和初步表达,整个社会崇尚孝老抚幼爱亲,推崇由己及人,关爱其他社会成员,最终实现美美与共,从而为共同富裕型民生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社会规制。以群为本的整体主义与以己为本的个体主义方法论成为中西方文化价值、社会观念差异的具体表现。西方社会坚持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强调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哈耶克认为,社会只是作为个体与之形成交互的环境,不会成为个人发展或是整个国家发展的目标考量。而中国从荀子开始就倡导“人不能无群”,主张人异于其他任何物种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合群性与能群性,将个体归于家庭、家族乃至民族国家,“群”“民”“众”成为社会运行的基本单位与分析对象。这种整体主义方法论成为今天国家始终在民生建设中主动作为,政府致力于帮扶弱势群体,形成共同富裕型民生的方法论依据。

第三,社会治理目标的内在张力。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恪守“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治理理念与信条,“善政”成了民生治理的理想性目标,“养民”“富民”构成善政的必要前提。古人始终强调“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礼记》)。从结构体系上看,传统中国社会所遵循的“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依伦理”治理结构及其所形成的治理体系有助于建立人与人守望相助、共同进步的社会互助体系以及民生保障体系,这就为共同富裕型民生的建设提供了社会伦理及社会规范方面的支持。

(摘编自高和荣《共同富裕型民生建设的历史基础》)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与“中国式现代化”息息相关的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等,无不与国富民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国富民强,离不开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全体国民的劳动创造。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以提高生产力为手段,以实现全国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为目标,完成了实现全民小康的预期目标。全民小康是国富民强的重要一步,这个阶段的共同富裕依赖的是物质资料丰富带来的富裕。接下来这个阶段的国富民强,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国富民强,应该是全国人民“共同智富”的结果。

“共同智富”是知识经济的结果。知识经济意味着掌握知识的人将静态的、通用的人类经验变成创造新世界的原材料,由知识主导财富的创造,知识经济才名副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当托夫勒在《力量转移》一书中颇有预见性地阐述知识经济对于未来人类社会的作用时,能感受到知识力量崛起的人尚属于少数。知识创造意味着知识的智慧性应用,这是对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论断的经济学阐释。知识何以聚集着力量?关键在于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可以产生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奠基,这样的奠基性工作在于全社会的知识创造,使知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最大的增长点,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式。关于知识、创造与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中国的专利发明的快速增长中得到验证。近年来,中国的专利数量居于全球首位,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智慧创造的多少从一个侧面衡量着一个社会知识经济的含量,高智慧含量的知识经济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共同智富”需要将知识当作社会生产的资料,通过创造增加社会的知识和社会财富的总量。创造是高级的劳动,需要一流的人才做标准,并且这样的人才总量在达到规模效应时,“共同智富”才可以从愿景变成现实。

(摘编自刘海明《“共同智富”拓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共同富裕型民生是对富裕型民生的扬弃和发展,在这一阶段,人民同步富裕,社会普遍繁荣。
B.荀子最早提出整体主义方法论,并将“群”“民”“众”作为社会运行的基本单位来进行分析。
C.传统中国社会遵循“皇权不下县……自治依伦理”的治理结构,其所形成的治理体系有助于今天建立民生保障体系。
D.全民小康之后更高阶段的国富民强只能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智富”来完成,不再依赖物质资料的丰富。
2.依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中国社会关系结构而形成的孝老抚幼爱亲的社会风尚,成为共同富裕型民生建设的重要条件。
B.西方崇尚以己为本,中国强调以群为本,这一差异成为我国今天共同富裕型民生建设的重要依据。
C.“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由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高智慧含量的知识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
D.若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尊重人才,国家应当制定政策来吸纳优秀人才,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3.下列对材料中的论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对于中国社会关系结构的比喻——说明中国社会为建立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民生制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哈耶克关于社会与个体关系的论述——引出后文对中国文化中整体主义方法论的阐述,并与之形成对比关系。
C.《礼记》中关于治国、齐家、修身关系的论述——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以“养民”“富民”为善政前提的治理理念。
D.托夫勒《力量转移》的例子——从经济学角度对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著名论断作出具体阐述。
4.请充分理解材料二的内容,给“共同智富”下一个简要定义。
5.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都是“共同富裕”,侧重点又有明显不同,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2023-01-0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

王愿坚

我们司的冯司长是个女同志,五十一岁了。她一直体贴入微地关心着我们,好像我们是她亲生亲养的一群孩子。

但有时却让我们感到奇怪:每天上班时,秘书给她送来公函、文件,她总是照例翻检一遍,然后问一句:“没有?”秘书点点头,她就轻轻地叹口气,脸上蒙上一层失望的、凄然的神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闷在心里的疑团终于解开了。

那是1954年的一个下午,会客室来了一个戴皮帽子、穿灰呢大衣的青年,会客单上名字叫忆平。冯司长默念着名字,便急急赶来。但显然他们并不认识。司长眼睛直盯着那人的脸。随着司长的视线,我看见那人的额角上有一块小小的疤痕。

那青年嘴巴张了几张,却从衣袋里掏出一件东西来。我一看,是一只孩子戴的红骨小手串。只见冯司长惊叫了一声:“平平!”张开两手扑上去;那人也叫了声“妈妈”,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了。

“冯司长的儿子来了”的消息飞快地传开来了。

晚上,我们几个年轻人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司长家里,央求她给我们讲讲她们母子的故事。

“这孩子和小黄一样大,”她指着我说,“今年是二十六岁。我俩分开的那年他还不足六岁。那是1933年。”冯司长便开始了缓慢的讲述:

当时,我和他爸爸都在汕头做地下工作,平平留在我的身边。我当时的公开职业是给一个挑花工厂的老板做佣人。利用早上买菜的时间,我可以开展活动。娘儿俩的生活很困难,每月刚够买米吃饭。平平还总受老板儿子的欺负。

一天清早,我接到指示,要我到上海去,把一批文件和材料转给中央,上级同志要我明天下午到他那儿去拿路费,买票上船。

当我领着平平去时,那个同志竟出事了。两个警察抬着一大包东西从门里走出来。一个三岁多的小女孩正在喊爹叫妈地哭。那正是这个同志的孩子。

我打发平平偷偷把那个小女孩领过来,抱到怀里哄着。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铅:没有钱,怎么上得去船?任务可怎么完成啊!我躲在码头旁一户人家门前,一直等到天黑,也没有瞅到上船的机会。

天亮时门开了,一位围着围裙的大嫂挎个竹篮走出来,一眼就看得出是这家的佣人。她看见我们,就问:“你们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我只得撒个谎:“母亲病重了,想去上海看看,没上去船。”话一出口,不由得心里一酸,流下泪来,这例也真像了。

说话间孩子醒了,又嚷着要吃。那大嫂叹口气,进去端出一大碗稀粥。她拿话安慰我,我从心里感激她,说:“大嫂,实不瞒你说,我缺盘缠呀!”

“这,这不好办。”她为难起来。但看来又不愿让我伤心。她看看我,又摸摸孩子,半天,忽然想起什么。“大妹你别见怪,我倒有个办法,你把一个孩子留给我东家做小的,你带上钱去上海。以后你多忙活点,有了钱,多花些钱还怕孩子赎不回来?”

你们知道,潮汕地区有一种风俗——兴买儿女。名义上是儿女,实际上是买劳动力。

这个提议太意外了,我脑子“嗡”的一声。那大嫂见我不吭声,叹口气:“唉,这倒成了拆散你们母子了……”说完,悄悄地提上篮子,走了。

我情不自禁地把两个孩子拉到怀里。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小女儿长得真俊秀,她大概已经见不到她的爹妈了。作为一个同志,我怎么也得想法把她带大。再看看平平,头上被东家孩子打的伤还没好,叫绷带衬着。我怎舍得把他扔到陌生的财主家里去受罪呢?

也许我去找个地方,做个十天半月的工,省吃俭用地积些钱?不行,时间不允许;也许我去沿门乞讨?也不行,身上的文件呢?……现在,就只有这条路能走了,可我下不定决心。

那大嫂回来了。她从篮子底下摸出两个炸糕递给孩子。我再也不能犹豫了,一把揪住她的衣襟:“大嫂,就,就照你说的办吧!”我的眼泪忽地涌了出来。

“当真?”

“当真!”

“那,是哪个呀?我领孩子进去看看。”

我紧咬着牙,抬手向平平一指。那手哇,足有千斤重。

约摸一个钟头以后,大嫂领着孩子出来了,手里拿着三块银圆,两张契纸。

我在契纸上按了手印,然后从三块钱里拿出一块,递给她:“这钱你存着,孩子要有个三灾八难的,费心给请个大夫治治。”说完,我再也抑制不住了,抱着孩子放声哭起来。

孩子叫着:“妈妈,买到票就回来呀!”

“回来。”回来的可能是极小的。我最后把孩子的手抓过来贴在脸上亲着,我的手触到了一件硬硬的东西,原来是那副红骨小手串,前天他被东家儿子打我买来哄他的。我脱下了一只,狠了狠心,抱起女儿就走了。

走出十多步,我扭回头。我看见了孩子的泪汪汪的大眼。

走出二十多步,我扭回头。我看见了孩子那高高的小鼻子,那扭歪了的小嘴巴。

我不敢再回头了。走,走,走出好远,我听见了孩子的叫声:“妈妈!”

就这样,我和我的儿子分别了!

她的话停住了。屋里静得很。一位女同志唏嘘地哭起来。

“这些年来,我想尽办法找他。胜利后我自己跑去找过,才知道那家是地主,土改时逃到香港去了。但我不死心,我还在找着,找着……

“忽然,你们看见,昨天他来了。孩子的经历是他刚才告诉我的。是党帮我找到了他。那时我正在狱中,孩子就托给一个女同志收养。后来,这个同志被派到苏联学习,把孩子带到了苏联。”

她情不自禁地拉住忆平的手,长长抽了口气:“整整二十年哪!谢谢党!我把他扔掉了,党把他找了回来。”

屋里慢慢活跃起来。忆平激动地又往母亲身边偎了偎,低低叫了声:“妈妈!”

1957年1月22日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冯司长在革命年代能关爱出事同志的女儿,当了司长后能亲切关心下属,这些都反映出她淳朴善良、温和慈爱的形象特点。
B.几个年轻人央求冯司长讲述她们母子的故事是出于好奇,这与《祝福》中特意寻来听祥林嫂讲故事的鲁镇人的心态基本一致。
C.文中冯司长讲故事占了较大篇幅,讲到尾声时,满屋寂静,有人唏嘘哭泣,这主要是因为冯司长口才好,讲故事的能力强。
D.忆平额角的疤痕是他当年受老板儿子欺负的明证,但他却因祸得福,就是这道疤痕,让母亲确认他就是自己的儿子,母子团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司长每天翻检公函和文件后问一句“没有?”,这一不同寻常的表现设置了悬念,增添了文章的叙事波澜。
B.冯司长母子相认部分采用旁观视角,以“我”的眼睛观察,将场景镜头化,突出了画面感。
C.围着围裙的大嫂端来稀粥给孩子,又拿来炸糕,这些细节反映出她作为底层人的善良心地。
D.文中采用倒叙手法写了潮汕人买“儿女”当苦力的风俗,也客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
8.小说以“妈妈”为题,请简述这一称谓在本文中的丰富内涵。
9.妈妈卖掉亲生儿子,这一有悖于常情的情节在本文中却显得十分真实,请对作者的艺术处理技巧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中郡,本附庸国,属蜀。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六国时,楚强盛,略有其地。后为秦。恒成争地。汉高帝既克秦,获子婴,当王关中,项羽封高帝为汉王,帝不悦。丞相萧何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屈于一人之下,则伸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愿大王王汉中,抚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帝从之。及项籍弑义帝,高帝东伐,萧何常居守汉中,足食足兵。既定三秦,萧何镇关中,资其众,卒平天下。高帝九年,以田叔为汉中守,属县十二。叔既馈以军饷,又致名材立宫室,帝嘉之。然以帝业所兴,不封藩王。自叔之后,世修文教,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邓先抗言于孝景之朝,以明忠枉之情;张骞特以蒙险远,为孝武帝开缘边之地,宾沙越之国;杨王孙应至人之概。自建武以后,群儒修业,汉之宰相当出坤乡。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安帝永初二年,阴平武都羌反,入汉中,杀太守董炳,没略吏民。四年,羌复来。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崇与门下史王宗、原展及崇子勃、兄子伯生力战捍廑,并命。功曹程信素居守,驰来赴难,冒寇殡殓廑。虏遂大盛。天子乃拜巴郡陈禅为汉中太守。虏素惮禅,更来盘结。禅知攻守未可卒下,而年荒民困,乃矫诏赦之,大小咸服。既诛其乱首,天子善之,徙禅左冯翊太守。程信耻,乃结故吏冠盖子弟二十五人,誓志报羌。元初二年,羌复来,信等将其士卒力奋讨,大破之。自是后羌不敢南向。

(节选自《汉中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
B.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
C.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
D.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即宰相,各朝代均有设置,是古代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B.三秦为古地名,泛指关中之地,王勃诗句“城阙辅三秦”的“三秦”意思与此相同。
C.太守是古代地方官职名,历代称谓不同,主掌治民、进贤、决讼、检奸等。
D.“程信怨耻”与“可以群,可以怨”(《〈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怨”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中郡曾是蜀国的附庸国,后常被秦楚等国相互争夺,再后来成为汉王朝的龙兴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B.刘邦攻克秦都有功,本应封王于关中,然而项羽却将他封为汉王,他虽对此不满,却最终听从了萧何的建议。
C.萧何才干卓越,在刘邦被封汉王时,萧何为他谋划,让刘邦认识到汉中优于关中;在刘邦东征时,萧何担当坚强后援。
D.汉安帝时羌人作乱,太守陈禅虽以安抚之法暂时平叛,却未能彻底解决,功曹程信率众奋力讨伐,才终于消除隐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2)禅知攻守未可卒下,而年荒民困,乃矫诏赦之,大小咸服。
14.请依据文本,简述汉中郡对汉王朝所作出的贡献。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①永叔:欧阳修,字永叔,与梅尧臣交游三十载。②上林院:汉苑旧址,宋时已成寺院。③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老友欧阳修春日游园赏景,欧阳修赋诗一首,诗人写此诗相和。
B.两人来到幽静的上林院,这里落英缤纷,游蜂上下飞舞,别有意境。
C.诗人在尾联中表示,一边把酒一边聊天,才能慰藉这即将逝去的春景。
D.这首诗写了诗人与友人游春时的心情变化,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16.这首诗写到了生活中的哪些遗憾?诗人对待遗憾的态度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
2023-01-07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探讨了“文”与“质”的关系,表明“文”与“质”不可偏废的道理。
(2)《老子》第十一章提醒世人注意观察事物常被忽视的一面,以日常观察揭示“无”的意义,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将进酒》中由悲而翻作欢乐,表面及时行乐背后暗藏失意苦闷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时候,斩获大奖于作家而言是一种挑战,然而曹文轩似乎没有这一烦恼,如今他笔下的故事已走出小小的油麻地,展开美丽的翅膀飞向①______________的天地。曹文轩生长在水乡,那里大河小河②______________。在他童年的记忆中,推门就是水,出门就坐船。大自然绝不仅仅是提供生存环境,而更多的是给予人精神上的滋养,正因为如此,他的生活经验是水。他小说的背景更是水,水甚至注定了他后来的情感方式和美学方式

曹文轩喜欢水,因为当面对水时,会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水是流动的,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去掉浮华做作的辞藻,让语言变得干净简洁,自然流淌,韵味无穷;表现在情节上,就是摒弃大起大落的冲突,让故事富有内在张力,轻推慢移,和缓悠然;表现在人物上,就是撇开大红大紫的形象,让人物显得优雅纯净,善良朴实,温婉如玉

曹文轩曾说过,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儿童文学的水准,“我们最优秀的部分和他们最优秀的部分是③______________的。我不比你弱,我们有十足底气把独特的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听。”他的获奖是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用“水”作开头,重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10月23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从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来看,霜降节气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金气是指秋季的凉气,寒气是指冬季的水汽,秋分就是金气增长的顶点,①____________,寒气就逐渐增强,金气与寒气此消彼长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立冬之时才结束。

霜降期间,白天较热,②____________,逐渐低于零下。霜降节气以后早晚温差比较大,水汽明显减少,寒和燥成了这个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补充水分,防寒降燥。同时,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所以还要注意③____________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初霜”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菊花霜”一词产生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这种天气多出现在夏日午后,老百姓俗称“太阳雨”,这是一种在晴天或有阳光普照时下雨的天气现象。
B.二月的风又称“杨柳风”,此时杨柳刚发芽,风中夹着初春所特有的湿润轻轻拂过面颊,少了冬日的凛冽也多了几分亲近之感。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每逢江南梅子黄熟时,黄梅雨总会如期而至,不管你愿不愿意,它似乎从未缺席这个时节。
D.黎明时分,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把整个天空染红了,好像着了火似的。
2023-01-0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瓦伦达技艺精湛,很少失手。一次重要的表演中,到场的都是美国知名人物,瓦伦达将此作为奠定自己演技界地位的表演。他强烈渴望成功,表演前他反复琢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想了无数次。但在这个最重要的场合,瓦伦达竟表演失败,不幸失足身亡。

材料二:

1666年,伦敦发生大火灾,约五分之一的建筑被毁,超过5万人无家可归。而在此之前,法国建筑师凯文·罗纳造访伦敦时就发现了安全隐患。他看到这里拥挤杂乱,许多街道宽度仅容一人推车通过。他给市长写信建议改造伦敦城,但是伦敦市政府一直疏忽犹豫,多年未行动,最终酿成灾难。

瓦伦达事前极度重视,伦敦市政府事前疏忽大意,不同的心态却都造成了悲剧结局。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1-07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王愿坚(1929-1991)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一般词语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记叙性材料  理性思辨  反思 反省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