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河南省名校联考-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3-12-31 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感三首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

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

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用“麦花落”“初垂角”,写出了田家农作物的喜人长势。
B.用“犁”来修饰夜半所下的“雨”,贴合田家身份,可见春雨的充足。
C.田父为及时春雨高歌,蚕妇则因思亲而生寂寞孤单,两者形成对比。
D.诗中的叠词“罪霏”“漠漠”“萧萧”,既形象贴切,又富有音乐性。
2.宋诗重理趣,往往借诗来表现人生哲理和生活道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来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了拟人手法,将书卷当做老朋友,与自己从早到晚形影相随。
B.颔联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读书之快之多以及读书入迷的情态。
C.颈联用了景物描写的方式,描绘了诗人在书中看到的春水和花柳繁华之景。
D.尾联用了反衬手法,写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突出书斋之乐趣。
4.诗人告诉我们,懂得如何读书的道理就能获得读书之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蕴含的读书之道。
2023-04-21更新 | 430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①永叔:欧阳修,字永叔,与梅尧臣交游三十载。②上林院:汉苑旧址,宋时已成寺院。③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老友欧阳修春日游园赏景,欧阳修赋诗一首,诗人写此诗相和。
B.两人来到幽静的上林院,这里落英缤纷,游蜂上下飞舞,别有意境。
C.诗人在尾联中表示,一边把酒一边聊天,才能慰藉这即将逝去的春景。
D.这首诗写了诗人与友人游春时的心情变化,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6.这首诗写到了生活中的哪些遗憾?诗人对待遗憾的态度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
2023-01-07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嘉秋夕

真山民

风战枯桐敲纸窗,拥裘无寐夜偏长。

谯楼三鼓夜将午,云雁数声天正霜。

寓世此身惊逆旅,宽怀何处不吾乡

江头风景日堪醉,酒美蟹肥橙橘香。

【注】①真山民:宋未进士,今浙江丽水人。痛值乱亡,隐逸江湖。②逆旅:客舍、旅店。③苏轼《定风波》中有“此心安处是吾乡”之句。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秋风飒飒,夜战枯桐,敲打纸窗,为诗人夜不能寐渲染了肃杀悲凉的气氛。
B.颔联借景抒情,以动衬静,进一步描写午夜时分的寂静无聊,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满腹心事。
C.颈联即事抒情,运用典故,写诗人转变心态,心境变得豁达,诗歌的格调也变得高亢激昂。
D.尾联将视觉、嗅觉和味觉相结合,极力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美食,为宽慰自我做注脚。
8.本诗后两联与苏轼《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内容和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题春谷工部自心田一首

林希逸

笔耕虽苦未逢年,解印归来且醉眠。

谁毁谁誉平眼界,我疆我理自心田。

庵无宝贝主长在,家有诗书种已传。

遥想个中梨枣熟,饱餐且作地行仙。


【注】①出自《诗经·小雅·信南山》,意思是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出了学习和耕作的辛苦以及不受重用的苦闷,有欲扬先抑之效。
B.颔联“谁”与“我”相对、“眼”与“心”相对,对仗工整,耐人寻味。
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阐明真正的财富是精神而非物质,浅显易懂。
D.尾联由眼前延伸到未来,诗人想象梨枣成熟季节大快朵颐的场景。
10.“自心田”意思是内心自由自在。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自心田”表现在哪些方面。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陇头吟

唐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候。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起句很有气势。
B.七八两句写关西老将身经百战,战功累累,然而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依旧成守边关,不得封侯。
C.最后两句引苏武的典故,苏武虽然只有典属国的才干,却能坚守匈奴十九年,最终留名青史,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顺者的安慰和鼓励。
D.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悲怆的将士,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
12.《王孟诗评》对本诗这样评价:“次第转折,恨惋何限。”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5-06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众人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交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时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的“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发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坚决。
B.诗的颔联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联呼应。
C.颈联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尾联写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鲜明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14.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由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023-04-18更新 | 99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五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设喻贴切,直接入题,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说自己长期辗转于道路,似随风飘转的蓬草。
B.第二句写赴官巴东,不直说其事,而托以“作梦”,既说出了目的地,又表现了复杂的心情,构思巧妙。
C.颔联遥想此行前程的苦难,写三峡蜀道之难行,是万死一生的险地,自己将步入那千峰百嶂之中。
D.颈联写泊船时邻舟乞火,又写乡间庙宇有船夫们祈祷顺风,通过一事一景来为尾联蓄势。
16.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郎士元半日吴村别业兼呈李长官

钱起

半日吴村带晚霞,闲门高柳乱飞鸦。

横云岭外千重树,流水声中一两家。

愁人昨夜相思苦,闰月今年春意赊。

自叹梅生头似雪,却怜潘令县如花。

【注】①梅生:汉代梅福,多次上书不被采纳。一说后来隐居,一说成仙飞升。②潘令:晋代潘岳,曾为河阳县令,于一县遍种桃李,传为美谈。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通过典型意象营造了吴村傍晚时分景象苍茫的意境。
B.颔联写别业坐落山中,虽依山傍水,却仅有一两户人家,幽静荒凉。
C.尾联借潘岳满县栽花的典故盛赞李长官的勤政善政,又含自荐之意。
D.诗歌语言灵活,手法多样,全诗情景交融,通过衬托手法抒发感情。
18.“愁人昨夜相思苦,闰月今年春意赊”中用词生动巧妙,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6-03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新课标四省名校联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方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交代时节地点,用浅净的语言交代了苕溪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绿意渐浓的特征。
B.诗人虽羁旅他乡,然而并未见悲苦之情,以诗书自娱,陶然于自然风光,闲适平淡。
C.诗人身体多病且仕途不顺,沉沦下僚,因此羁旅漂泊之感溢于言表,怀乡之思油然而生。
D.诗歌的语言清丽,于平淡中寓雕琢,颔联尤为精妙;诗歌结构严谨,起承转合密合无间。
20.本诗的题目是“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但诗歌并未提及见到友人后的情形,这样写是否偏题?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古代诗歌阅读
10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古代诗歌阅读
1-20.65即事感怀
3-40.65于谦(1398-1457)  即事感怀
5-60.65即事感怀
7-80.65即事感怀
9-100.65即事感怀
11-120.65王维(701-761)  即事感怀
13-140.65即事感怀
15-160.65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
17-180.65即事感怀
19-200.65即事感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