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1-07 8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敦煌文书面世与各国文化强盗的嚣张劫掠,敦煌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在许多仁人志士的呼吁下,国民政府开始对已被西方窃贼破坏得满目疮痍的莫高窟采取保护措施:责令敦煌县守护莫高窟。这从而结束了莫高窟主要由僧侣守护的历史。

散藏于莫高窟众多石窟中的敦煌文书的出土发现是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与安阳殷墟甲骨、居延汉晋简策相较,敦煌文书同样具有极高的文物珍藏和学术所究价值。

从形式上看,敦煌文书中既有大量手抄本,也有少量刻本。手抄本有多种装换形式,如卷子装、册页装、梵夹装等。刻本虽不足百件,却为有关印刷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特别是现藏英国伦敦的唐成通九年(868年)所刻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木刻本书籍。关于敦煌文书的数量,由于目前世界上各收藏机构和收藏者的公布与研究情况参差不齐,学者们虽作过多种统计,仍无法确知准确数目。根据已公布的大宗馆藏和有关收藏情况,我们推测估算有五六万件。从抄写或印制时间看,敦煌文书的写刻年代,上至六朝,下迄宋初,历时达700年之久。目前已知标有纪年的最早的敦煌写经,是后凉王相高在麟嘉五年(393年)抄写的《维摩诘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现已确知年代最晚的敦煌文书抄于1002年,为俄罗斯科学院所收藏的《曹宗寿造帙疏》。敦煌文书的抄写文字多种多样,其中数量最多的为汉文,其次为藏文。同时,用梵文、回鹘文、龟兹文等古民族文字抄写的也不少。因而可以说敦煌文本是一座丰富的古代民族文字图书宝库。

从内容上看,敦煌文书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这些经籍约略可分为宗教文书和社会文书两类。宗教文书中包括有佛教、道教等经籍。其中佛教文书数量最巨,占到敦煌文书整体的90%左右。这对佛教典籍辑佚工作和佛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文书的数量虽远不及宗教文书,但其研究价值却更高。敦煌由土的社会文书内容涵盖很广,美涉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众多领域,从各方面反映由我国中古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可以弥补现存史料不足给研究者带来的缺憾。据此开展的研究工作已纠正了以往史书中一些不确切的记述,解决了许多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并改写了中华文明史的某些篇章。

例如,以往史书中关于敦煌的记载很简略。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吐鲁番尽占河西,切断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致使中原史官对河西史事鲜有知闻,史书中的片言只语也多据传闻特录。但敦煌文书再现后,研究者们惊喜地发现藏经洞中保存了大量中唐至北宋初期的社会文书。这为这一时段的敦煌地区史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可信的资料。至于社会生活与民众习俗方面,敦煌文书为我们提供的研究资料更丰富,难以计数的契约、诉状、祭文、愿文、信札书牍与社司转帖等多侧面多角度地记述了敦煌普通民众的生活状貌,为后世描绘出了一幅跨越数百年的生动历史画卷。

(摘自杨宝玉《敦煌学的诞生与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遭到多国文化强盗劫掠的敦煌莫高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前主要由僧侣守护。
B.敦煌文书是藏于莫高窟众多石窟中主要记录或反映当时宗教、社会生活的经籍。
C.敦煌木刻本书籍《金刚经》刻于我国唐代,是世界印刷史上一件重要的文物。
D.敦煌文书中的社会文书内容丰富,是研究古今敦煌民众生活场景的重要史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概述了莫高窟曾经遭遇破坏的情况,为下文部分事例的叙述作了铺垫。
B.全文论述层次清晰,以并列结构由表及里地论述了敦煌文书的多种特点与价值。
C.文中以“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维摩诘经》”之例,说明了敦煌文书写经年代很早。
D.作者采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论述了佛教文书与社会文书的数量之别与价值之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出土的敦煌文书为古民族文字、宗教发展、民俗研究等学术领域提供了宝贵文献资料,需要妥善保护与认真研究。
B.敦煌文书具有悠久的历史,这是我们将其与甲骨文、汉晋简册这些重大考古发现比较研究的主要原因。
C.目前,我国很多敦煌文书都散落于世界各国,这给相关的学术研究与文物收集整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D.由敦煌文书的内容可推知,古敦煌曾经是一个文明交汇的地区,见证了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不断交流的历史。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令司马迁向汉武帝上书,建议修订一部新的历法,叫作《太初历》。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组织学者制订《太初历》。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参加者之间观点上出现了分歧,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阂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对此,汉武帝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谁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最后的结果是浑天说者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纳了邓平的历法。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选自《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材料二: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抛大底、抛伞抛背罩几个步骤。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再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装置的保护下,落到火星表面。

5月29日,我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近地轨道精准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和核心舱迎来第一位访客。按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

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开始,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就徐徐展开了。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事业在几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下,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像英国广播公司(BBC)所说,中国最近在太空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

(选自《南方日报》《中国青年网》等)

材料三:

飞天梦是我们民族的千年梦想,正是这种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中国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首史无前例的赞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然环境恶劣的驻训场;白手起家、晚他国30多年起步,持续数十年的昼夜攻关;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在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然而,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创新道路。为了确保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后发优势,我们在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中,一开始就瞄准世界一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来看,航天员从选择这份使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巨大风险、考验为伴。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誉,中国的载人航天之路,才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

4.对天问一号降落火星过程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降轨——两器分离——返轨——进入火星大气层——减速——落火
B.降轨——进入火星大气——动力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
C.降轨——两器分离——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
D.降轨——进入火星大气——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浑天说和盖天说在本质上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对宇宙结构的认知、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存在差异。
B.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这可以证明在当时浑天说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比盖天说更为合理。
C.从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到天问一号、天舟二号成功巡天,种种成就展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上步步提升的能力。
D.中国载人航天白手起家,却能取得辉煌的飞天业绩,是与航天人心中坚定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息息相关的。
6.这三则材料都提到了中国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侧重点有何不同?
2023-01-07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父亲的白条

侯德云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国民党新六军攻占老镇皮子窝不久,我的父亲就迎来了他生命中最严重的一次惊慌失措。

东北民主联军的郭连长,是红嘴堡乡亲们的老熟人。这天,郭连长又带着几个战士来到我家,从我父亲家里借走了几百斤玉米。郭连长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一些字,然后把它交给我的父亲。

郭连长说:侯振田同志,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借的粮食会还给你的。

郭连长还说:你要好好保存这张纸条。革命胜利以后,凭着这张纸条,我们一定会还你粮食的。

我的父亲用手指头捏着那张纸条,翻来覆去看个没完。他整整一夜没有合眼。他在心里一次次问自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久以后我父亲才知道,那张纸条的名字叫白条

此后郭连长经常到我父亲家里来。他已经不是郭连长了,他变成了武工队的郭队长。他是到敌占区去打游击的。我父亲的家,处于敌占区和根据地交界的地方,郭队长和他的武工队经常路过这里。

每次见到郭队长,我的父亲都要问上一句:革命胜利了么?

郭队长每次都说: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我父亲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郭队长和武工队到家里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要请他们吃饭。也没啥好吃的,好大饼子熬白菜,外加一碟小咸鱼儿。这样隔三差五吃下去。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了,临近开春,除了一点点玉米种子,就再也没有正经粮食了,全靠萝卜白菜打发日子。

我的父亲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那时候,整个根据地军民的日子都很困难。由于困难,郭队长和他的武工队才有了到敌占区大规模借粮的举动。

我的父亲曾经跟随郭队长到敌占区借过一次粮食。那天晚上,他看见郭队长写下了几十张白条,把它们分发到地主富农手里,对他们说:借不借粮,是对共产党、对东北民主联军的态度问题,你们要好好想一想……

跟随郭队长到敌占区借粮的故事在我父亲嘴里津津乐道了几十年。然而他更加津津乐道的,却是另外一个故事。那也是一个借粮的故事,不过故事的主角不是郭队长,而是我的父亲侯振田同志。

一九四七年六月,辽南我军向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强大的夏季攻势,很快就解放了皮子窝。我的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了郭队长,对他说:这一回,革命算是胜利了吧?

郭队长说:还没有。我们马上就要出发。我们要把东北的国民党反动派全部消灭!

我父亲的本意是想问问郭队长能不能还给他一点点玉米,家里眼瞅着又要断粮了,孩子哭老婆闹的,他总该想出个什么办法才行啊。

郭队长的一番话,把我父亲心中的小算盘砸了个粉碎。他垂头丧气回到家里,冲着老婆孩子大发了一通无名之火。

我那救世主一样的父亲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把村里几个跟他关系密切的年轻人叫到家里,对他们说:今天晚上,跟我出去一趟,咱们去搞点粮食。

村里边几乎家家户户都缺粮食。几个年轻人听了这话,眼睛里都发出了太阳般的光芒。

夜幕降临以后,我的父亲出发了。他们一伙人,坐在一辆马车上,朝着还是敌占区的方向,走!马不停蹄地走!咬牙切齿地走!走到天亮,他们来到一个名叫鲁家屯的小村子。

在鲁家屯,我父亲模仿着郭队长的口气,唾沫飞溅地把自己的舌头嚼了整整一个上午。

我的父亲说:借不借粮,是对共产党、对东北民主联军的态度问题,你们要好好想一想……

我的父亲说:我们马上就要出发。我们要把东北的国民党反动派全部消灭!

我父亲喷了一个上午的唾沫,才像郭队长那样借到几麻袋玉米。想想也是,青黄不接的当口,谁家会有很多的存粮呢?

我父亲非常想念鲁家屯的地主。他问当地人:你们村的地主到哪里去了?

对方说:一个跑掉了,另一个让武工队枪毙了。

对我父亲来说,一九四九年十月十日,才是真正的革命胜利的日子。那一天,新金县人民政府贴出的告示上说,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从群众手中借的粮食,现在以两倍的数量返还。

我父亲乐颠颠地赶着马车,向皮子窝走去。皮子窝是当时的县城,属于我父亲的玉米,暂时就储存在那个地方。

接近皮子窝的时候,我的父亲突然把马车停住了。他坐在车上犹豫了很长时间,默默地掉转车头折了回来。临近家门的时候,他又犹豫了根长时间,又调转车头折了回去。就这么折来折去,不到两公里的距离,他走了整整一个下午仍然没有到达目的地。

黄昏降临了。我父亲掏出怀里的白条,用力地撕了个粉碎,然后把那些细小的纸片撒向了天空那一瞬间,秋风浩荡。

(选自《寻找证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微型小说作品精选》,有刷改)

文本二:

油菜花开朵朵黄,我和爸爸种田忙。

我拔草,他插秧,禾苗一天一天长。

收了谷子送军粮,支援红军打胜仗。

(摘自苏区童谣《收了谷子送军粮》)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围绕着借粮、还粮展开情节,父亲多次询问“革命胜利了么”,既串联了情节,也表现了父亲对得到还粮承诺的渴望。
B.文本一善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如文中画线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等人“借粮”途中的急切和对敌人咬牙切齿的痛恨。
C.郭队长借粮时“同志”等用语较为郑重,父亲“搞点粮食”等话语则较为生活化,这主要是由他们的身份所决定的。
D.文本一、文本二中的“父亲”“我和爸爸”,虽为普通民众,但都愿意支援革命,反映出革命战争时期百姓的拥军情。
8.“父亲的白条”这一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两个文本都写了人民群众拿出粮食支持革命的内容,文体不同而艺术效果各异。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晋文公出,周流天下,舟之侨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舟之侨进曰:君子为赋,小人清其辞,辞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一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宁其处。一蛇者干,独不得其所。’文公瞿然曰: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廩人。舟之侨曰:请而得其赏,廉者不受也。言尽而名至,仁者不为也。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草兴起,莫之能御。今为一人言施一人,犹为一块土下雨也,土亦不生之矣。遂历阶而去。文公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平原君既归赵,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谓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手?平原君曰:赵亡即胜为虏,何为不忧?李谈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之,可谓至困。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间,分工而作之,家所有尽散以食士,方其危苦时,易为惠耳。于是平原君如其计,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因从李谈赴秦军,秦军为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军遂罢。李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节选自《说苑·复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B.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C.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D.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出亡”与“其一人夜亡告之”(《汉书·苏武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小人请陈其辞”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含义不同。
C.“家所有尽散以飨食士”与“旦日飨士卒”(《鸿门宴》)两句中的“飨”字含义相同。
D.“秦军为却三十里”与“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却”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到别人恩惠一定要报答恩情,哪怕是君王,如果不懂得回馈臣子的功劳,害怕论功封赏,也会导致灾祸。
B.舟之侨追随晋文公流亡却未得到封赏,后来他以“不得其所”的蛇来表达自己的失意,这引起晋文公的惊讶。
C.赵国都城邯郸被围困告急,李谈对平原君耽于享乐不忧国事心怀不满,于是劝诫平原君要在危苦之际施恩于人。
D.平原君采纳了李谈的计谋,于是众多勇士挺身而出,慷慨为国赴死,后来楚国、魏国救兵赶到,秦军最终罢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
(2)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廪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