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河西区自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 高二 期末 2023-02-06 17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早在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先后两个《意见》,可谓                ,都在普及普惠上做足了文章。

学前教育幼儿园数量的严重不足和师资存在巨大缺口是其中两大核心问题。正是看到学前教育的强劲刚需,在利益的驱动下,天价幼儿园不断涌现,学前教育质量却没同步跟上,甚至出现虐童丑闻,与教育的宗旨                    。另外,当前幼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加强幼师准入门槛实乃目前的当务之急。建造校舍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而师资的打造绝非                    之功,是最难解决的瓶颈。面临当前这样的困境,(                    ),加之缩减的师范类本、专科招生名额正好可以转移到幼儿园师资的培养上,可谓                    ,两全其美。期待这次《意见》提出的各项举措能坚决贯彻落实,切实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脉相承             南辕北辙             一朝一夕             顺水推舟
B.一脉相通             南辕北辙             朝不继夕             因势利导
C.一脉相通             背道而驰             朝不继夕             顺水推舟
D.—脉相承             背道而驰             一朝一夕             因势利导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前幼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加强幼师准入门槛实乃当务之急。
B.当前幼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提升幼师准入门槛实乃当务之急。
C.当前幼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加强幼师准入门槛实乃目前的当务之急。
D.当前幼师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如何提升幼师准入门槛实乃目前的当务之急。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教育部已经本着“控量提质”的原则在进行师范教育改革
B.教育部正在进行的师范教育改革是以“控量提质”为原则的
C.本着“控量提质”的原则,教育部已经在进行师范教育改革
D.本着“控量提质”的原则,教育部的师范教育改革已经进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董事长,这幅字画是名家手笔,您买回去,挂在书房不仅大气美观,还可附庸风雅,彰显文化品位。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当记者提到外界给他的“学界泰斗”这一称号时,这位院士直摇手,连声说:“同行谬赞,不敢当。”
D.游览故宫博物院时,因为著名的三大殿游客实在太多,我只好移步没什么景致的地方,实在遗憾。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5.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一令出,平其功        自夸,夸耀B.怀王乃发国中兵                 全部
C.亡走赵,赵不            内部D.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说假话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
B.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鸦捕鱼的事情了。(比拟)
C.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反语)
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7. 下列对文学常识及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均为鲁迅先生的纪念性文章,它们都表现出对所忆之人的深挚感情。
B.《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复活”为题,探讨了人在精神上的复活。
C.孙犁的一些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如《荷花淀》;赵树理的一些作品则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小二黑结婚》。
D.《百年孤独》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节选自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

材料二: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1846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节选自《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三: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8.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作中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而不是单凭热情工作,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B.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C.毛泽东同志用“有的放矢”这一成语,生动形象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用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实践,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性。
D.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人应从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出发,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9.根据材料二、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其化学特性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元素周期表才被证实为真理。
B.当勒维烈根据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确实发现了海王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成为公认的真理。
C.人在观察现象时,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这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主体性是重要的,同时它也是正确的。
D.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可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可以说改造世界是对世界进行正确认识的基本条件。
10.以上三则材料涉及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夸夸其谈B.无的放矢C.纸上谈兵D.知行合一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进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剌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瀚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
B.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C.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D.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集副使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
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
14.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为什么有人批评他?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
15.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
(2)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
2023-01-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自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诗人焦灼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更深处推进了一步。
B.颈联用“迸”字形容树叶凋落之态,仿佛叶离母体是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下,表现了诗人离愁的深重。
C.颈联中,诗人把无形的“离心”“乡梦”与眼前有形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乡愁之浓。
D.尾联以景结情,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想借酒消愁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17.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八、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8. 默写。
(1)子曰:“朝闻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君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
(4)物有本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所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截击

孙犁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吴召儿出去了,不久,她抱回一捆湿木棍:

“我一个人送一把拐杖,黑夜里,它就是我们的眼睛!”

她用一把锋利明亮的小刀,给我们修着棍子。这是一种山桃木,包皮是紫红色,好像上了油漆;这木头硬得像铁一样,打在石头上,发出铜的声音。

这半天,我们过得很有趣,差不多忘记了反“扫荡”。

当我们正要做下午饭,一个披着破旧黑山羊长毛皮袄、手里提着一根粗铁棍的老汉进来了;吴召儿赶着他叫声姑父,老汉说:

“昨天,我就看见你们上山来了。”

“你在哪儿看见我们上来呀?”吴召儿笑着问。

“在羊圈里,我喊你来着,你没听见!”老汉望着内侄女笑,“我来给你们报信,山下有了鬼子,听说要搜山哩!”

吴召儿说:“这么高的山,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

老汉说:“这几年,这个地方目标大了,鬼子真要上来了,我们就不好走动。”

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吴召儿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

“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她的话,像她那天在识字班里念书一样认真,她的话同雷雨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看见老汉仓皇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节选自《吴召儿》)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吴召儿姑家的庄园,既交代了人物的活动环境,又暗示了人们为保卫家园而奋起抗日的原因。
B.姑父前来报信,既反映出山地人民备战状态,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C.雨夜放哨交谈,显示战争影响下,吴召儿快速成长,不再害怕恶劣的天气。
D.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大河,写出形势紧迫,也衬托出吴召儿截击敌人的勇敢。
2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吴召儿做拐杖、姑父报信、雨夜放哨等情节,看似与“截击”无关,实则环环相扣,息息相连。
B.小说善用侧面烘托手法,虽然没有正面描述日军“扫荡”情况,却让读者时时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气氛。
C.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述了吴召儿的姑父,塑造出一个支持革命的勇敢机智的群众形象。
D.小说从“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讲述“我”在反“扫荡”时与吴召儿的交往故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21.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吴召儿的人物形象。
22.本文以战争为主题,写得却不那么血腥残酷,而是洋溢着诗意与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名校
23. 在本学期学习的作品中,米考伯先生、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布恩迪亚、圣地亚哥,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为他(她)写一段简介。要求:符合原著内容,突出人物特征和典型意义,200字左右。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歌手朴树在《平凡之路》中唱到:“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蒙。”而在一档访谈节目《我想和世界谈谈》中,主持人马薇薇也说到:“我们要原谅自己平凡的一生,然后在平凡的一生中寻找亮光。”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认识?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5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3
文言小题
2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40.85得体选择题
60.65修辞手法选择题
二、文言小题
50.6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7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类
三、现代文阅读
8-10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19-220.65孙犁(1913-2002)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四、文言文阅读
11-150.65宋濂(1310-1381)  《元史》  史传文
五、古代诗歌阅读
16-170.4羁旅思乡  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六、名篇名句默写
18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七、作文
230.65微写作  品德修养  读书·学习微写作
240.4青年成长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