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辽阳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辽宁 高二 期末 2023-02-22 1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色档案资源既以物质形态存在,也以精神文化形式体现,是国家记忆和集体记忆。档案管理部门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

数字人文背景下,在红色资源的深度开发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实现红色档案数字转化,更好地为红色档案资源的传播提供载体和条件。档案管理部门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深刻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通过数字转化,以更贴近群众、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红色文化。通过满足社会公众的怀旧心理,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红色经典故事,也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公众对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的理解。数字人文视域下,在红色档案资源数字化加工过程中要满足社会公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需求,找到与社会公众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够盘活档案管理部门的红色档案资源,才能够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教育意义,才能够实现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要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的优势,打破红色文化的时空传播界限,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档案管理部门本身就承担着宣传爱国主义和教育青少年的重任。档案馆在红色档案资源挖掘过程中应从档案馆本身的职能定位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育人价值。数字人文非常注重人文服务和人文精神传播。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为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流价值宣传提供丰富的红色档案素材。数字人文多元开放特征使其成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部分档案馆开展的红色教育活动就是红色档案资源与数字人文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数字人文视域下,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智能工具,使社会公众在网络空间就可以接受红色教育,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激发社会公众的红色血脉,进而提升红色教育效果。

(摘编自李仁海《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深度融合》)

材料二:

红色文献知识库架构图

(摘编自陈海玉《红色基因传承下馆藏红色文献知识库构建探究》)

材料三:

两千多年前,《礼记·礼运》就提出了大同理想。接着孔子以此为依据,提出大同社会是三代圣王政治的境界,或者说是那时社会政治景象的再现,并非虚幻的空想,可以通过推行德政”“礼制来实现的观点。孔子的大同社会理想影响后世极大,也是历代中国人的政治追求。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红线:每一个王朝末期的农民起义所使用的口号,都把天下大同当作唤起民众、凝聚人心的口号,不管是东汉的黄巾起义、宋朝的王李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还是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皆是如此。这个美好的期待虽未成功,但周而复始地出现、往复不息地循环,逐渐沉淀成民族的文化记忆和广泛的社会心理。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红色基因之所以在很短的时期为中国人所接受,正是因为它的社会进化目标亦为大同,这就给全体中国人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值得提醒的是,红色基因所展示出来的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并非对中国传统大同理想的简单重复,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上的、对人类历史规律的科学总结,有着实现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可能性的内在逻辑。这样的价值观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鲜明特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经世致用的基本特征,擅长立足实践辩证地思考问题,在通古今之变中寻求解决矛盾之道。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易经》《洪范》开始就充满了辩证法的意蕴,《道德经》《孙子兵法》更是闪耀着辩证思维的光芒。一些辩证法成语妇孺皆知,如阴阳互补、分久必合、福祸相依等,这为中国人接受唯物辩证法奠定了哲学基础。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只是朴素唯物主义。红色基因中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它科学地指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深化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时候,更多的是以中国传统话语表达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如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

红色基因的首要特征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红色基因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除了拥有信仰力量之外,在他们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风骨。这种风骨使他们在困境中乐观,在逆境中坚韧,甚至面对死亡时也英勇就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不就是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吗?

(摘编自袁娇娇《浅析红色基因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档案资源是国家记忆和集体记忆,具有文化价值。
B.数字人文具有多元开放及人文服务和人文精神传播的特征。
C.红色基因为国人所接受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天下大同。
D.找到与社会公众的契合点就能实现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重点论证了档案馆开发红色资源的方式、方法及产生的效果。
B.材料二中的数据存储层承担着红色文献数据整合、保存和管理的任务。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红色资源的整合及利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D.材料三重点论证的是红色基因的特点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
3.下列选项是某档案馆推出的各种活动,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A.通过微视频形式讲述历代仁人志士的红色经典故事,再现革命时代的峥嵘岁月。
B.建立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定期推出馆藏的红色资源。
C.邀请本地老英雄到馆内为青年学生讲述革命事迹,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D.选取“学习强国”App中的优秀资源,通过“云端课堂”组织党、团员定期学习。
4.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材料三分析黄文秀事迹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
生命虽短暂,光华却璀璨。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5.结合材料二,分析数据存储层、知识组织层和知识服务层各自在“红色文献知识库”中的作用。
2023-02-18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虎口(节选)

王族

大风刮了一夜,到了天亮,天气被刮得像被黑夜紧紧拽着,死活挣扎不出一丝光亮。

李成军走出帐篷,抬头往上看,哈希勒根达坂变得黑乎乎的,像一块要砸下来的石头。他知道达坂不会砸下来,但达坂上的积雪会发生雪崩,倾泻下来会把山坡覆盖,把峡谷填满,也会把人吞没。李成军这样想着,觉得刮来的风像刀子一样,在脸上刺出一阵痛。他哆嗦了几下,想扣上军大衣的扣子,但一想今天又开不了工,便让大衣敞着,省去过一会儿又要解扣子的麻烦。

李成军是工程部队的副营长。

三天前,他带领一个连上了天山,在巴音沟口的山坳里驻扎下来。他们要修的这条路,从北疆独山子的“零公里”处开始,穿过天山的四个达坂、两个草原和一个大峡谷,最后到南疆的库车结束。这条路修通后,原先从北疆到南疆要三四天才能走完的路程,现在用一两天就能走完。人们已经为这条路起好了名字,叫“独库公路”。这条路在先前修了十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今年从各地调动好几支工程部队,从独山子和库车两个方向同时施工,最后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会合。会合的那天,就是全线贯通的日子。李成军所在的部队从湖北调到新疆,负责这条路的石方工程。

他们一上山,就刮起了一场大风。

整整三天,都因为大风而无法开工。到了四月,山下的树都已经发芽,地上也有了一层绿色。他们从独山子出发时,一位战士看了几眼那绿色说,我们从春暖花开的湖北出发,到了新疆刚好又赶上看天山上的花朵。战士们一片欢呼,照那位战友的话说,他们在一年之中赶上了两个春天。李成军听了那位战士的话后也很高兴,在春天施工,天气暖和,风调雨顺,一定会很顺利。

不料,四月的天山却冰封雪裹,仍然是一副冬天的样子。这三天,李成军每天一大早就起床看天气,他希望风经过一夜吹刮后,像用尽了力气的人一样,疲惫地落入或远或近的角落,不再像虎视眈眈的大手,阻挡得人迈不出一步。但是今天还是老样子,大风虽然吹刮了一夜,却像永远也用不完力气似的,又开始了一天的肆虐。

李成军暗自叹息,天山不是一般的山,人一来,就给你一个下马威。

连长欧阳家良来请示李成军,“副营长,今天的风又是这么大,怎么办?”

李成军说:“不能再等了。”

欧阳家良有些疑惑,“那就开工?”

李成军摇摇头,“不,不是开工。”

欧阳家良更为疑惑,“那……”

李成军说:“先把施工的工具运到‘老虎口’去,等大风停了,战士们上去就可以开工。”

欧阳家良明白了李成军的意思,等大风停了运送工具,会浪费半天时间,而现在与其等着,不如先把工具运上去。这个想法好,看来副营长考虑了一夜,已经拿定了主意。

欧阳家良吩咐下去,很快,由一名战士驾驶一辆解放牌汽车,另外两名战士护送,要拉一车工具上去。

十年前修出的路,因为从未行驶过汽车,加之缺少养护,很多地方都变得坑坑洼洼,只向远处延伸出一条隐隐约约的痕迹。现在,终于有一辆汽车要开过去,有车行驶的路,才是真正的路。

战士们都来装车,李成军却拦住了他们。

欧阳家良又有些疑惑,“副营长,你改变主意了?”

李成军看着哈希勒根达坂,没有说话。大风仍然在刮,刮着刮着就起雾了,整个达坂像是悬在半空,让人望而生畏。过了一会儿,李成军才说:“第一趟重在探路,少装一点工具,如果顺利,多跑两趟就是了。”

于是,象征性地装了一点工具,就出发了。

李成军又看了一眼哈希勒根达坂,天上起了乌云,把达坂上的雾压低了很多,达坂似乎真的要一头栽倒下来。

李成军心里涌出不祥的预感。

他想把那辆汽车叫回,但那辆汽车转过一个弯,已经不见了影子。路不好,车却跑得飞快,看来开车的战士在这三天憋坏了,一脚油门踩下去,汽车便快速向前行驶而去。

大风迅猛地刮过来,又刮过去,一来一去搅得达坂上的雾上下起伏,像一只憋足了力气的怪兽,要恣肆摇摆一番。

李成军的心收紧了,似乎那辆车将一去不复返,会被大风和大雾吞没。他对欧阳家良大喊一声:“快,再派一辆车,把那辆车追回来!”

他后悔了。

也害怕了。

欧阳家良听到李成军的命令,脸上又浮出疑惑,但他没有惶恐和慌乱,马上叫来一辆汽车,欧阳家良亲自驾驶,李成军坐在驾驶室中,双眼紧盯着前方。

汽车冲进大雾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成军想扣上军大衣的扣子又没有扣,体现了他嫌麻烦不愿意多费事的生活习惯。
B.“独库公路”前后总共修建了十年,最终在数支工程部队的共同努力下全线贯通。
C.四月的天山冰雪覆盖、风大雾重,反映出任务的艰难危险,也暗示了探路可能会失败。
D.“路不好,车却跑得飞快”,表现出开车的战士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三段单句成段,点明了主人公李成军的身份,也言简意赅地揭开了由前两段所形成的叙述悬念,可谓精妙。
B.小说运用插叙手法,细致地交代了李成军所在部队修建“独库公路”的任务,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C.画横线两段将战士想象中与实际中的天山四月的气候进行了比较,既表现出战士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又反映出天山气候的反复无常。
D.“他后悔了”“也害怕了”两个短句,独立成段,语气短促而有力,很好地烘托出当时的紧张的氛围,让读者印象深刻。
8.请从李成军与欧阳家良两人的对话来概括李成军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
9.“大风”这一自然现象贯穿小说始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年秋八月,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时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余人屯合肥。魏公操之征张鲁也,为教与合肥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及权至,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以众寡不敌,疑之。张辽曰:公远征在外,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进等莫对,辽怒曰: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辽将独决之。李典素与辽不睦,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请从君而出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明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大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急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

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诸将在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甘宁与吕蒙等力战扞敌,凌统率亲近扶权出围,复还与辽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度权已免,乃还。权乘骏马上津桥,桥南已彻,丈余无版,亲近监谷利在马后,使权持鞍缓控,利于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贺齐率三千人在津南迎权,权由是得免。权入大船宴饮,贺齐下席涕泣曰:至尊人主,常当持重,今日之事,几致祸败。群下震怖,若无天地,愿以此为终身之诫权自前收其泪曰:大惭,谨已刻心,非但书绅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急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
B.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急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
C.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急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
D.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急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救至”与“比及三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比”含义相同。
B.麾下,在主帅的旗帜下,即部下。旧时也用作对将帅的尊称。
C.日中,十二时辰之一,也称午时、正午等,相当于现在的十点至十二点。
D.“城不可拔”与“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拔”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只有七千曹操守军的合肥,守将们打开曹操留下的作战命令后,都认为寡不敌众,怀疑曹操作战命令的可行性。
B.张辽说应按照曹操的指令执行,见其他将领都不响应,张辽大怒说他要独自出战,在得到李典赞同后,张辽连夜招募八百人组成敢死队。
C.第二天一大早,张辽率先冲入敌阵,杀死吴军几十人并斩杀对方两员大将后,冲到了孙权跟前,孙权惊慌失措,逃到高处拿长戟自卫。
D.孙权撤兵时张辽率兵追击,吴军中甘宁等将领拼死保护,孙权才逃出险境并摆宴庆贺,迎接孙权的贺齐则劝孙权要稳重,反对摆宴庆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请从君而出。
(2)群下震怖,若无天地,愿以此为终身之诫。
14.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张辽为什么要选八百人冲击敌阵?请简要分析。
2023-02-1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以景语发端:新雨之后,澄宇如洗,水面轻雾,缥缈如烟,秋风鼓荡其间,具有一种清新怡人的情致。
B.次句写登舟之情景,词人华发束巾,年事虽高,但轻装登舟,缘溪而行,在轻巧的笔调中传达出词人的洒脱风貌。
C.下片中“寻”“试”两个动词,运笔灵巧,表达出词人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抒发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心怀。
D.结尾处词人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写出此次行程的目的地——钱塘,想象丰富;词人一夜安眠,写出了舟行之缓。
16.“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是历来被传颂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简要分析。
2023-02-1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