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3-17 69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②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③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④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①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

②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名教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③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达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已忘物的天乐,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发展和倡导复归、讲究务实和倡导求虚、追求阳刚和倡导贵柔,这三类内容是儒道思想的互补机制。
B.儒家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但过于理想化,就会出现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可以依靠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
C.在时代变迁中,儒道两家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了,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D.道家讲究自然之道,主张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精神境界,道家培养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思想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替代,但可以双向互补的。
B.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全都认同的观念,只是对互补的方式是“以儒合道”,还是“以道合儒”,尚无定论,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
C.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认为儒道互补是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的,而东晋葛洪则认为儒道互补是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的。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方式的拓展、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的熏陶,儒道互补才有可能实现。
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国古代文人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     
A.“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与“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这些诗句体现了陶渊明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些诗句体现了李白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C.“鬓微霜,又何妨”与“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这写诗句体现了苏轼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些诗句体现了辛弃疾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4.请指出材料一所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析儒道互补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面节选的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中的一段,写王子装疯之后,国王让他的恋人奥菲利娅刺探他是真疯还是假疯。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奥菲利娅   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

哈姆莱特   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

奥菲利娅   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

哈姆莱特   不,我不要;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

奥菲利娅   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了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使这些东西格外见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回去吧,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拿去吧,殿下。

哈姆莱特   哈哈!你贞洁吗?

奥菲利娅   殿下!

哈姆莱特   你美丽吗?

奥菲利娅   殿下是什么意思?

哈姆莱特   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

奥菲利娅   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哈姆莱特   嗯,真的;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我的确曾经爱过你。

奥菲利娅   真的,殿下,您曾经使我相信您爱我。

哈姆莱特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

奥菲利娅   那么我真是受了骗了。

哈姆莱特   出家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出家去吧。

奥菲利娅   哎哟,天哪!救救他!

哈姆莱特   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这一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奁: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出家去吧,去;再会!或者要是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出家去吧,去,越快越好。再会!

奥菲利娅   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

哈姆莱特   我也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帝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你们烟视媚行,淫声浪气,替上帝造下的生物乱取名字,卖弄你们不懂事的风骚。算了吧,我再也不敢领教了;它已经使我发了狂。我说,我们以后再不要结什么婚了;已经结过婚的,除了一个人以外,都可以让他们活下去;没有结婚的不准再结婚,出家去吧,去。(下。)

奥菲利娅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是指因为惧怕神学宣扬的不可知的死后,哈姆莱特只能默然忍受命运的毒箭,但也是人文主义的哈姆莱特致力于改变的状况。
B.“纪念品”是奥菲利娅为了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发疯故意选择的话题,表现了奥菲利娅不希望哈姆莱特发疯的期望之情。
C.哈姆莱特连用五个“出家去吧”,是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试探自己感到失望,他明白奥菲利娅已经不是那个洁身自好的姑娘了。
D.“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这一句深深地感叹描写出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无奈之情。
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哈哈!你贞洁吗?”这是哈姆莱特用反问的方式,故意伤害情人的想法,使情人对自己绝望,达到装疯而又不被人发现的目的。
B.“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讽、压迫者的……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运用了短语的排比,列举出人们所承受的苦难,语句形成了气势。
C.“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里运用比拟手法,侧面表现哈姆莱特在奥菲利娅心目中的地位及她对他的崇拜之情。
D.“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此句将两种人生态度进行对比,表现哈姆莱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8.“生存还是毁灭”哈姆莱特这段长篇内心独白,和节选部分最后一段奥菲利娅的内心独白,共同刻画了王子形象,请结合该两段独白内容,分析刻画人物的艺术效果和形象特点。
9.屠格涅夫说,“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哈姆莱特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缺点”。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3-03-12更新 | 35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

梓庆销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鐻”同“虡”,指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②公朝:见君主。③骨:同“滑”,乱之意。

1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B.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C.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D.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也叫《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其后学所著。
B.“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评价,如惠王、宣王、太祖。
C.梓庆,意思是名叫“庆”的木工,先秦古书往往将职业放在人名前,如“庖丁”“师襄”等。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比它低一等的是“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庖丁解牛时,手足并用,肩膝同举,写出了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两句运用了类比,写出了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
B.甲文中,梁惠王由“解牛之道”品悟出“养生之道”: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不妄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C.乙文写了一位专技者梓庆的精修用心的过程,以喻与自然为一的道理,创作者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创作出出神入化的作品。
D.两篇选文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体现了庄子散文最主要的艺术特色: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14.两文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

15.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B.“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中,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与愤慨之情。
C.孟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写湖的广阔,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
D.孟诗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表明自己希望能够像垂钓者一样远离官场,悠闲自在。
16.有人说,张词“道”隐其中,孟诗“儒”溢于表,你怎么理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远望中长江如一匹白绢在金陵城外缓缓流过,远山苍翠可爱,山峰林立。
2023-03-12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车子驶入较为开阔的地带,只见几座山连成一片,像一道墨绿色的画屏远远地立着,从远往近看,山色由深到浅,由黛至青。这画屏隔绝了城市的喧嚣和纷扰,让人仿佛进入(     ),沉浸于大自然的静谧和安宁之中。

来到一个叫青溪的古镇,清溪河从小镇边流过,青绿色的河水哗哗地流着,泛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河水清澈见底,不带一丝杂质。清溪河之上,架着一座(     )的廊桥,我们走过廊桥,从半圆的瓮形城墙进入青溪镇。小镇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虽然它不大,却多次被设为郡县之地。街道风格古朴的小镇,有规则地纵横排布。来到镇中心,只见一渠清水由西向东静静地流淌,无声地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小镇故事。

清溪河之水源自一条同样有着美丽名字的江河——青竹江,令人想到李白的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溯青竹江而上,穿过蜿蜒绵亘的深山幽谷,便来到摩天岭下的唐家河。绕着青山转,如果说雄壮的摩天岭是一名勇士,那么拥在它身边的唐家河,就是一位柔情似水的姑娘,明眸善睐,以水为指,以石为琴,灵动地弹奏出不绝如缕的琴音,细细听来,有哗哗啦啦激昂的主旋律,也有叮叮咚咚温柔的伴奏曲,日夜不息。

青川县、青溪镇、青竹江……是谁起了这么多美好的名字?字可谓(     )。中国山水画的主色调就是青绿色,青沉稳温和,优雅宁静,含蓄包容,富有生命力,它象征着古朴和庄重,(     )着质朴之美、本真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世外桃源       古色古香       画龙点睛       蕴含
B.人间仙境       古朴典雅       一针见血       包含
C.人间仙境       古朴典雅       画龙点睛       蕴含
D.世外桃源       古色古香       一针见血       包含
19.文中画波浪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20.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_____①_______。因此,用眼健康越来越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学生近视多发并呈现低龄化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中小学时期是学生眼睛的关键发育期,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用眼健康,______②______,比如学习时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即胸口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或电脑一尺,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青少年自身也要进行自我管理,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适当增加户外运动。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班、熬夜已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______③______。据了解,慢性结膜炎、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等都是常见的眼部疾病。尤其青光眼被称为视力的“隐形杀手”,但这些都未引起人们注意。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很多眼部疾病,比如平衡膳食,充足睡眠,戒烟戒酒,适当锻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等,这些都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另外,还可以通过远眺、做眼保健操等缓解眼睛疲劳,保证用眼健康。

21.请在文中画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隐形杀手”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比如学习时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B.“汕优63”是第一个全国优质杂交水稻品种。
C.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D.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90年的12月,在题为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演讲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材料二: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半身男孩穆夫塔用双手支撑着身体行走,与美国知名演员摩根从容对话,他说:人类被散落在地球上,不同国家和部落,但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并且发现,我们因不同而美丽。


过去三年,我们过得困顿艰难,瘟疫、战争、地震各自逞威,岁月已然不够安好,人类的悲欢难以相通,怎样才能让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和平相处、共度时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与回答?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戏剧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庄子》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孟浩然(689-740)  张孝祥(1132-1169)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  生命礼赞  融合·碰撞  中国·世界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