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桐乡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8-09 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这种词汇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他建筑之影响。

中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为主要构材,砖石常居辅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营建者较少。盖石性强于压力,而张力曲力弹力至弱,与木性相反,我国古来虽不乏善于用石之哲匠,如隋安济桥之建造者李春。然而通常石匠用石之法,如各地石牌坊、石勾栏等所见,大多凿石为卯榫,使其构合如木,而不知利用其压力而垒砌之,故此类石建筑之崩坏者最多。中国石匠既未能尽量利用石性之强点而避免其弱点,故对于垫灰问题,数千年来,尚无设法予以解决之努力。垫灰材料多以石灰为主,然其使用,仅取其粘凝性;以为木作用胶之替代,而不知垫灰之主要功用,乃在于两石缝间垫以富于粘性而坚固耐压之垫物,使两石面完全接触以避免因支点不匀而发生之破裂。故通常以结晶粗沙粒与石灰混合之原则,在我国则始终未能发明应用。古希腊罗马对于此方面均早已认识。希腊匠师竟有不惜工力,将石之每面磨成绝对平面,使之全面接触,以避免支点不匀之弊者;罗马工师则大刀阔斧,以大量富于粘性而坚固之垫灰垫托,且更进而用为混凝土,以供应其大量之建筑事业,是故有其特有之建筑形制之产生。反之,我国建筑之注重木材,不谙石性,亦互为因果而产生现有现象者也。

此建筑系统之寿命,虽已可追溯至四千年以上,而地面所遗实物,其最古者,虽待考之先秦土垣残基之类,已属凤毛麟角,次者如汉唐石阙砖塔,不止年代较近,且亦非可以居止之殿堂。古者中原为产木之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官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盖中国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欲以人工与自然物体竟久存之实,且既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

(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有改动)

1.下列关于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的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指从世代中国人民的长期生活实践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长久考验而被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B.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指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宝贵产物。
C.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指在木材结构建筑中产生的,经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并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的建筑中的规则和惯例。
D.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指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整合、归纳、提炼出来的被普遍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之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仍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是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并将其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
B.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用自己的规则和惯例来处理各自的建筑,而他们这样做可以是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C.中国建筑有着自己独立的结构系统,虽然中外一直有接触与交流,但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及部署原则,却从未受到过其他国家建筑的任何影响,除了细节略有变迁。
D.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这与某位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没必然联系。
B.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先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C.中国石匠用石之法大多凿石为卯榫,这说明中国石匠有很深的“构合如木”的建筑思维。
D.古代中国与古代埃及的建筑所采用的主要构材不同,但两者深层的建筑观念是一致的。
4.结合材料二分析,在研究中国建筑史时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节选一: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节选二:

鲁大海   (惊,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打了吗?(又看电报,忽然笑起来)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造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笑)哼,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

节选三: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过日子。它需要不断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的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和冲突氛围里,把两家30年来的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情爱纠葛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同是炎黄子孙,但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柔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的手中。②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微细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哀怨和愤恨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伪善和灵魂的冷酷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当年玩弄过的漂亮的侍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这一撕,撕破了周朴园伪善自私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金钱至上的信条,撕出了侍萍倔强自尊的性格,也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的坚忍反抗的精神。

5.下列对节选一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这句舞台说明,通过周朴园的细微动作表现出侍萍三十年相貌变化之大,连周朴园都认不出。
B.“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写出侍萍担心周朴园认不出自己,直呼周朴园的名字,以昔日亲切的称呼引起其对往事的回忆。
C.“谁指使你来的”写出周朴园认为侍萍到这里来是有目的的,一定是受人指使,借往事来敲诈他,这表现了他的冷酷无情。
D.选段中周朴园和侍萍的对话补充交代了三十年前侍萍离开周家的原因,两处“你们”说明当时逼迫侍萍的还有周朴园的家人。
6.节选一和节选二中三处画线部分是对鲁侍萍三次“哭”的描写,请结合台词及舞台说明,谈谈鲁侍萍这三次“哭”背后的心理。
7.赏析节选三画横线的句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王夫人对她说:

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的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是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

8.上述语段中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指的是谁?请简要概括王夫人这样介绍的用意。
(1)是谁____________
(2)用意____________

(乙)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9.上述三段话分别出自下列人物之口(     
A.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B.王熙凤、史湘云、贾宝玉
C.贾宝玉、贾探春、王熙凤D.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

(丙)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______。宝玉也猜着了,亦______。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红楼梦》二十二回,荣国府为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贾母出钱吩咐王熙凤置办演出)

10.根据语境与人物间的微妙关系,上文两处横线处填入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便说       不肯说B.不肯说       不敢说
C.不敢说       不便说D.不屑说       不好说
2023-08-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魏征,巨鹿人也。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

(乙)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1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必固根本   奔车朽索,可忽乎
B.根不固求木之长   惜其用武不终也
C.居域中   众皆为危惧
D.斯亦伐根求木茂   虑壅蔽则思虚心纳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乔之寿,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赤松子、王子乔,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B.太宗,中国古代帝王谥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谥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谥号多为“太宗”。
C.中钩,指春秋时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衣带钩的事。管仲曾辅佐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小白即位为齐桓公后,既往不咎,以管仲为相。
D.三驱,指古代圣贤之君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是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B.魏征被赞忠诚奉国。魏征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皇帝,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李世民夸赞他忠心为国,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自己的心意。
C.魏征在朝遭人嫉恨。魏征之前是追随隐太子的,隐太子被诛后,又转而投奔太宗李世民并被委以重任、厚加礼遇,因此,朝中长孙无忌等近臣颇为嫉妒。
D.魏征敢于犯颜直谏。魏征常常不顾情面地劝谏太宗李世民,不许他做错事。他向唐太宗提出“十思”的建议,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2023-08-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6.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使六国各其人(爱惜)
B.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C.赂秦耶(率先)   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名词作状语,像蜂房)
D.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待)   复道行空,不何虹(雨后天晴)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7.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的一项是(     
A.有尺寸之地                    养松、乔之寿
B.苟以天下                    多于周身帛缕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源不深望流之远
D.不得已                           能见可欲
2023-08-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

18.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B.“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中,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与愤慨之情。
C.孟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写湖的广阔,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
D.孟诗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表明自己希望能够像垂钓者一样远离官场,悠闲自在。
19.有人说,张词“道”隐其中,孟诗“儒”溢于表,你怎么理解。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固本”“浚源”为喻,提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国的灭亡警醒当朝统治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古人对此也有非议,如苏洵在《六国论》里评论“刺秦事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023-08-0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得了感冒后,会出现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发热恶寒等,其中尤以咳嗽最为常见,且相当坚固。即便是普通感冒,一般七到十天,,但咳嗽症状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一般是:首先,感冒后上呼吸道发炎,气道分泌物就会变多,咳嗽能将这些分泌物以痰液形式排出去,防止呼吸道被堵住。所以机体为了促进排痰,。其次,呼吸道损伤。目前普遍认为,呼吸道损伤是由气道炎症引起,炎症因子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中药对咳嗽的治疗具有多靶点优势。中药的功效是古人通过实践并且记载传承下来的。每样中药材都有自己的功效,如半夏燥湿化痰,柴胡疏肝解郁、退热补阳,桑白皮止咳平喘、利水消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炙甘草润肺止咳、健脾益气,苦杏仁镇咳平喘,生姜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桔梗宣肺利咽、镇咳排痰,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让肺部热毒通过排便排出体外。多种中药材合理配伍就可以起到一个治病的效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中医是对症用药,辩症施治,千年时间,积累了不少安全、方便、效用显著的名方。小柴胡汤是治感冒的常用药剂,出自《伤寒论》,其主要成分有: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请结合材料,简述小柴胡汤主要适用于哪些症状。
2023-08-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敦煌50多年,用爱和生命守护莫高窟。

在敦煌莫高窟,每个洞窟都是一个的博物馆,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为什么在遥远的沙漠里会产生如此璀璨的石窟艺术?这些画是如何画出来的?它们经历了什么?又该如何保护它们?带着这些问题,樊锦诗一头扎进工作中,反复进洞、调查、临摹、记录、查阅资料,撰写考古报告,制定保护规划。

在世纪之交的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给敦煌莫高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客量,过多的游客进入,会损坏洞窟中稳定的小环境。如何让莫高窟得到有效保护,樊锦诗

壁画和人一样,不可能永葆青春。对比100年前拍摄的照片,莫高窟现在的壁画很模糊,颜色也在逐渐褪去。在樊锦诗看来,保护不是为了把观众,而是对文物负责,也对游客负责。这么珍贵而脆弱的艺术如何才能得更久?65岁的樊锦诗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要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让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容颜永驻的数字档案。2016年4月,数字敦煌成功上线,30个经典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向全球发布,游客只需轻点鼠标,即能

2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4.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世纪之交的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给敦煌莫高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客量,过多的游客进入,会损坏莫高窟中稳定的小环境。
B.世纪之交的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给敦煌莫高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客量,过多的游客进入,会破坏莫高窟中稳定的小环境。
C.在世纪之交的旅游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给敦煌莫高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客量,过多的游客进入,会破坏莫高窟中稳定的小环境。
D.世纪之交的旅游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给敦煌莫高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客量,过多的游客进入,会破坏莫高窟中稳定的小环境。
2023-08-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5. 作文。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认为有所缺才会有所需;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文言小题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4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5-70.65曹禺(1910-1996)  《雷雨》  戏剧文学类-双文本
8-100.65曹雪芹(1715-1764)  《红楼梦》  古代白话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1-150.65魏征等  史传文
三、文言小题
160.8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17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类
四、古代诗歌阅读
18-190.65孟浩然(689-740)  张孝祥(1132-1169)  写景抒情
五、名篇名句默写
20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六、语言文字运用
21-22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23-2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七、作文
250.4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记叙性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