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3-13 4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感谢每一名队员。”中国代表团轮椅冰壶队教练岳清爽眼含热泪,与队员们一一拥抱。在3月12日进行的这场决赛中,中国队以8:3战胜瑞典队,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在本届冬残奥会上的第十八枚金牌。

②在轮椅冰壶的赛场上,中国队和瑞典队是老对手。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两支队伍曾在决赛中相遇,中国队在落后的局面下反败为胜,夺得冠军。在本届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循环赛的交手中,中国队曾以1:5负于瑞典队。

③此番,实力旗鼓相当的两支队伍再次对阵,联手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半场结束,中国队以1:2暂时落后。转折点发生在第五局,瑞典队出现失误,中国队将比分改写为5:2随后,中国队保持住优势,最终将比分定格在8:3。

④“团队力量,就是制胜秘诀。”在岳清爽看来,队伍的成功离不开每一名队员的付出。虽然只有5名队员来到冬残奥赛场,但和他们一起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的其他队员也作出了许多贡献。正是大家在训练中彼此鼓励,相互帮助,才能在一次次世界大赛中成长。

⑤顽强拼搏,同样是中国队在赛场内外展现的动人风采。对轮椅冰壶运动员来说,要通过两米多长的投壶杆把约20公斤重的冰壶向前投出,非常考验上肢力量;比赛没有刷冰环节,想要投掷准确,就要在一次次训练中练出手感;而低温的训练比赛环境,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⑥“只要努力,生活就会回报你更多的美好。”因为事故致残,队员陈建新一度陷入低迷,是轮椅冰壶让他感觉人生又一次被点亮。“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你们也可以。”队员闫卓希望中国轮椅冰壶队的奋斗故事,能激励更多残疾人乐观面对生活,创造人生精彩。

材料二:

①并肩作战15年,隋文静、韩聪经历过巅峰和低谷,最终在北京冬奥会摘得梦寐以求的自由滑比赛的金牌。

②中新体育:北京冬奥会上能够夺冠,高质量完成捻转四周非常关键。这个动作很考验搭档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在训练当中是不是也会遇到困难?怎么去克服?

③韩聪:捻转四周,这个动作从我们小时候起就一直在练,过程还是蛮艰辛的。随着年龄增长、伤病出现,练习中也发生过摔倒这种很危险的情况。但是我们把这些困难克服了,因为心里都想着这届冬奥会要为国争光。这是一个很复杂、很艰难的过程。

④隋文静:对于捻转四周,我是又爱又恨。因为三米多的高度直接摔到冰上,很考验下一次再做动作时的心态。但我是可以把命交到韩聪手中的那种信任。冬奥前最后三个月,我全力去控制体重,要控糖、加训练量,又有冬奥会的压力,这些一度让我喘不上来气。但我也特别感谢捻转四周,如果没有这个动作,我们也没有办法拿到冠军。

材料三:

①同志们,朋友们!中国人历来言必信、行必果。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②冬奥赛事精彩纷呈,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三个赛区一流的场馆设施,严谨专业的赛事组织,赢得参赛各方一致好评。赛事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观赛,本届冬奥会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③爱国情怀充分彰显,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扬展示。(甲)这些意蕴隽永的场面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妙绝伦、直击人心的深刻印象,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接续奋斗的昂扬激情!

④团结合作走向未来,为人类战胜挑战作出了中国贡献。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遭遇各种挑战的形势下,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不远万里来华共襄盛举,团结友好的“朋友圈”“伙伴群”越扩越大。(乙)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⑤7年来,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刻苦训练,在冬奥赛场上敢打敢拼、超越自我,胜利完成各项比赛任务。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实际行动落实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的要求,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轮椅冰壶比赛中,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每一名队员的努力付出,包括没能参赛的备战队员。
B.隋文静对“捻转四周”的动作又爱又恨,恨的是失败考验心态,爱的是高难度助力夺冠。
C.中国人讲求言出必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是中国人民践诺的表现。
D.要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就要求运动员要以行动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虽来自不同媒体,报道角度不同,但都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宣传价值。
B.材料一用倒金字塔结构(即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突出了夺冠新闻最重要的信息,能让读者迅速抓住要点。
C.多年经历巅峰和低谷,使隋文静、韩聪能克服困难摘金,这也是很多冠军的经历。
D.材料一所说的“团队力量”的作用,与材料三(乙)处划线句子的语境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3.下列最不适合填写在材料三(甲)处的一项是(     
A.海内外中华儿女热情关注在中国举办的冬奥盛会,为冬奥健儿加油、为伟大祖国喝彩。
B.冬奥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每一位中华儿女倍感荣光。
C.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相互激励,携手挑战,在北京冬奥会中完美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D.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开闭幕式匠心独运,二十四节气、中国结等设计广受好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活用背景材料给文章增色的。
5.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和弘扬奥运精神,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你要在班会上作动员发言。请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简要概括最核心的发言要点。
2023-03-1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物小记

沙汀

在一条靠近域墙的小巷子里,在那尽头处的一排破房子当中,同着他的寡媳,和一个十岁上下,发育不全的孩子,老头子像一匹“地牛”似的生活着。他看不见天光,也看不见一切事物的像貌,白日和黑夜,在他是没有多大的分别的。人们叫他做“幺鸡”

然而这可怜的眼睛的失职,虽然使得他一切日常的行动,都要仰仗他那从一群难民队里,用那种买卖鸡鸭时“过秤论斤”的方式买来的孙儿推动,这却并没有阻碍他对于银钱的爱好和辨认。当收到一块洋钱的时候,他总先用大指头去审查一下花边的匀称,然后拿两个指颠箝住适中的地方,放近挺直的胡须边吹一口,再送往耳朵上去。有时候碰见声誉恶劣的人,他尽可以再拿到口里去麻烦一下他的牙齿和舌头。至于铜元,不管是如何的复杂和作弊,他只要在台子上摔几下,在手里过一过,就明明白白的了。

他本不是这城里土生土长的人,十多年前,为了躲避土匪的麻烦,才从乡坝里搬来的。他的失明,也就正是这时期的事。在一个冬天的夜里,老头子的独生子被土匪们绑架去了。那头目起首是把嘴张得很大的,开口要一个足够使这个爱钱如命的人破产的大价。但直到把价目减低到十分之一了,老头子还是不动声色,也不看一看那可怜的媳妇脸上的眼泪。这一半是为了那儿子滥赌的恶习,一半是想用他那急死人的冷淡来等候一个更低的数目。但是在这样僵持了半年之后,那儿子被撕票了。

他在这城里还没住上一年,便和一切需要“急钱”用的人弄熟识了。因为银子钱藏在床脚下固然不必担心老鼠小偷,可是终是不会生儿子的。他和他们的往来,就只为了放帐。因为眼睛的关系,他倒并不注意那些麻烦的手续,他只须依靠他的记性就够了。

他把一切放帐的日期都归划在初一和十五。“今天十五呢。”他自言自语地说,于是便动口咒起他的媳妇来了,唠叨着她会搅晏了他的时间。“你这个娼妇,”老人咬着牙齿骂道,“叫你早点烧饭,你这个娼妇!……”

他平常总是十分镇静的,但一到了这时候,他便要显得焦躁不安了。实际上,那些债务人是从没有躲开过他的。说起来也无从躲避,因为这全体都是些有职业的人:剃头师傅,鞋匠,提篮子的小贩,等等。没有职业的任何人的张罗,他只会简捷地回答一声:“没有!”便把两只手向袖管一插,偏过脸去,往椅靠上一躺,听便你是怎样伤心的赌咒,再也难得着他一个字的答复了。

对于那些不守信用的人,他会纠缠着人不放,并且一点也不为观瞻作想地干嚷。在必要的时候,他还会扶着那给他牵路的孙儿,躺倒在泥地上去,拖住失信者的脚杆不放。

“哟,还踢我呀!”他放开嗓子地嚷道,“好,我借钱都借错了呀!我是个瞎子,我是个残废人,-—打死人哟!……”

“你要起来呀。”那满脸锅烟的脚色软化了。

“起来吗?”但老头子继续拖住腿杆说,“有这样容易吗?我是个瞎子呀!⋯⋯”

为了这一幕的轰传,在这城里,老头子成了个有名的人物了。“那个老瞎子你都惹得么?”人们都这样批评他。但在几个老年的人嘴里说来,这倒并不值得怎样惊奇。因为远在十多年前,他们便传说过他那值得铭记的品格了。虽然这是一件看来似乎平常的故事。

那时候还没有反正。为了一段山地的争执,他被铁绳子套了颈项,给一个差役看管起来了。他那时还不到四十岁。在僵持了一年之后,因为他那由遗传得来的尖刻和韧性,老头儿终于胜诉了。

当他预先得到消息之后,他简直抓拿不住自己的感情了。那看管他的人,不住地打着呵欠。他忽地把两只袖管挪上手弯上去,秃头秃脑地说道:

“妈的!买点肉吃了再说。”自从吃官司以来,他就没有见过油腥了。

“好呀,我去买吧。”那一个立刻停止了呵欠。

“不!……两个一道去不好么?”

他想到翻悔,但终于被那时的胜利的心情战胜了。于是他便立刻走遍了那所有的屠架,用二指拨转着每一块猪肉细看。等到有几家,那些遍身油脂的脚色说起冷言冷语来了,他才腻腻滞滞地把手伸入裤下,用那种明知道自己吃亏定了的口气说道:

“天理良心,给我割四两来吧。”

他又争执了两次添搭才买成功。于是一点不含糊,他亲身把肉切好,亲身煨在客栈里的小灶上了。当守着煮熟了的时候,他忽然搔了搔后脑勺子,红着脸叫那差役去代他买了一个小钱的胡椒。这胡椒是整的,没有磨细。他搁它在手心里用食指搅着看了看,然后望着他的伙伴,略带不快地问道:

“怎么不买细末呢?”

“你一个小钱——细末!”

“这才是!……”

他嘟哝着,面有难色地向四处张望,仿佛是在找寻一种适当的用具似的。末了,他拿那只空手的手臂擦了一下额头,便把胡椒吞进嘴里边去了。他赶快嚼了几下,这才直接吐进汤锅里去。他是一点也不含糊地给肉汤加上香料了。

19348

(有删改)


【注】①幺鸡:麻将牌中的一张,点子最小。这里是一个人的诨号,意谓作用不大。②反正:指辛亥革命前夕四川保路同志会起义。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描写简洁凝练却又内容丰富,作者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交代了老头子的生活处境和社会地位。
B.老头子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对银钱的辨认却极其在行,这一强烈的反差塑造了一个对银钱痴迷的市侩形象。
C.老头子对付失信者,不顾体面地嚷道“我是个瞎子”,强调自己是“残废人”,目的就是想博得失信者的同情。
D.小说的时代特征明显,“难民队”“洋钱”“反正”等细节透露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
7.关于小说后半部分叙述的“买肉吃”的故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详写“官司”的经过,重点写胜诉后买肉的情节,利于表现人物形象。
B.老头子坚持亲自买肉、亲身做菜,在表面的慷慨中又可见极致的吝啬。
C.这段故事相对完整细致,与前文简略的片段构成有详有略的行文布局。
D.这部分经历是以“几个老年的人”的视角来叙述的,更显得客观真实。
8.有学者评论沙汀小说中的“讽刺”,往往体现在“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特点中,请据此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9.沙汀曾说:“如果人物选择错了,作品的思想和实际作用就会受到限制。”选择恰当的人物是小说创作的一个关键。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本文为何选择一个被称为“幺鸡”的“吝啬鬼”作为主人公。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献帝初平二年春,关东诸将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初,荀淑有孙曰彧,闻曹操有雄略,乃去绍从操,曰:“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芫,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操乃遣扬州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当施何计?”昭曰:“将军诛暴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操曰:“善!”遂迁都许。 诏书下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宜徙都鄄城。操拒之。初,郭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二人曰:“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嘉知其不寤,不复言,送去之。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喜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十月,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

臣光曰: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荀彧佐魏武而兴之,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臣以为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第九卷》,有删改)

【注释】①高:指汉高祖刘邦。②光:指汉光武帝刘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C.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D.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平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銮驾,意思是天子的车驾,因有銮铃故称銮驾,借指天子。
B.北面,旧指臣子拜君王,卑幼见尊长,文中“北面”指向北方迎立刘虞;勤王,后世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救援。
C.文中“迫于董卓”和《劝学》中“善假于物也”都是被动句;文中“去将何之”和《赤壁赋》中“而今安在哉”都是宾语前置句。
D.文中“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中的“徒”字翻译成“只,仅仅”,曹操《短歌行》中“但为君故”的“但”也是同样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东诸将欲立幽州牧刘虞为主,曹操却在此时意识到道义的力量,这是他后来接受荀彧等人提出的“奉迎天子”主张的重要原因。
B.朝廷下诏责备袁绍,认为他未尽到臣子责任,为此袁绍深感压力,于是上书进行辩解,提出迁都主张以表达忏悔之情,被曹操拒绝。
C.曹操主张在击败袁绍之后进攻刘表,但荀彧却认为远征刘表会给袁绍残部喘息之机,因而主张在袁绍尚未摆脱困境时将其一扫而平。
D.董昭建议曹操进爵国公,荀彧却认为曹操应当心存汉室,这才与匡扶朝廷、安定天下的初心不相违背,荀彧因此引起了曹操的不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②将军诛暴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
14.对于荀彧,杜牧是怎样评价的?司马光对此不赞同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3-03-08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鹅湖寺和陆子寿

朱熹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注:①鹅湖寺:故址在今江西铅山县鹅湖山上。陆子寿即陆九龄,字子寿,其弟陆九渊,合称“二陆”,两人都是南宋儒家心学一派的代表。②本诗创作背景:淳熙二年(1175),朱熹曾与陆子寿兄弟在鹅湖寺讨论过哲学上的问题,彼此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当时,陆子寿曾作诗一首,表明自己的观点。三年后,朱熹从福建崇安往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路过鹅湖寺,陆子寿又专程从抚州赶来会晤,所以朱熹写下这首诗追和陆的前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首句直言对陆子寿人品风度的称赞,自然引出了下文诗人对他的牵挂之情。
B.颔联写诗人为排解思念,时而扶藜杖出谷,时而乘竹轿远行,却终是徒劳。
C.诗人认为学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旧学与新知在不断讨论交流中严密和深化。
D.诗人强调论学若讨论到得意忘言的境界,精神就同古人贯通,没有区别了。
16.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学术精神和为人品格,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