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三 三模 2023-06-25 1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梦在科学世界被视作是一个模糊、有争议、难以探究甚至无法探究的话题。幸运的是,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技术进步提高了我们研究睡眠的可能性。

高密度脑电图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脑电图有了明显的改善,科学家能在一顶脑电帽上装配多达256个电极。除了能够达到出色的时间分辨率,该技术还能通过“信源模型”,即利用数学算法计算出产生大脑活动的源头,实现大脑不同区域的电活动的高精度可视化,因此,在任何给定时刻,研究人员都能够通过高密度脑电图了解到大脑皮层的哪些区域正处于活动状态。

近年来,科学家利用诸如高密度脑电图和颅内记录等技术来近距离观察神经元之后发现,通常用于表征睡眠的慢波并不会在大脑的所有区域同时产生,而是局限于部分区域,而其余区域则观察不到。换句话说,在某些时刻,大脑的部分区域可以被认作是“清醒的”,而与此同时,其他区域却在“睡觉”。梦游就是一个“半睡半醒”状态的极端例子,它发生在深睡阶段,梦游者虽然能够活动,但大脑并不完全清醒。

人类自身的生理条件也能让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混合在一起。比如,当一夜的睡眠即将结束时,大脑的某些区域已经醒了,而其他区域仍表现为睡眠状态才有的慢波。

同时,科学家招募了一批健康的志愿者参与实验,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梦境,并同意睡在实验室里。研究的第一阶段,志愿者在家睡觉,并被要求记录下每次睡醒前脑海里的最后片段。研究的第二阶段,志愿者在实验室里过夜。到了晚上,志愿者戴上高密度脑电图的专用脑电帽,进入一间没有窗户的隔音房间睡觉。研究人员在另一个房间里,观察计算机屏幕上志愿者大脑活动的波形变化。每隔15至30分钟,一名研究人员就会利用计算机发出声音来唤醒志愿者,并通过对讲机询问他们最近一次做梦的内容。

在长达五年的实验中,这些科学家重复了近一千次唤醒过程,并记录下了数百条与梦有关的信息。志愿者描述的梦境五花八门,令人惊叹。但有时,志愿者报告他们没有做任何梦,就好像从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中醒来。并且,这种情况不单单发生在深睡阶段,也会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这些观察为我们研究与意识相关的大脑活动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梦可以被视作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会在我们与外界失去联系时出现。做梦时,大脑可以在不受环境刺激的情况下创造一系列画面。尽管梦境是虚构的,但梦中的经历与我们白天清醒时的经历有诸多相似之处——梦中我们也会看见图像、听见声音,也会思考和感受情绪。在睡眠过程中,有时大脑会陷入无意识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参照意识活动进一步了解大脑是如何在睡眠中运作的。换句话说,我们能够研究与意识相关的大脑神经元。

(摘编自《我们为什么会做梦》,光明网)

材料二: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经常在梦中经历危机,包括战斗,被追杀、赤身裸体,跳下悬崖溺水等等,其实这是一种模拟行为,芬兰的认知心理学家安蒂认为,在人类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出现类似模拟逃跑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行为遗留。进化心理学观点是,在梦中模拟逃跑是一种人类从未消失的生存本能,做梦的时候好比在夜间,而在夜间逃跑毫无疑问是最安全的逃跑时间,可以认为梦是一种适应进化威胁的过程,在梦境中模拟逃跑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中脱离危机。

美国加州理工记忆研究所曾进行一项实验,在白天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人造迷宫中,让它在迷宫中待一整天,记录下小白鼠在不同位置的神经冲动状态,到了晚上小白鼠睡眠过程中,发现了小白鼠的神经冲动模式与白天接近,其实这是小白鼠在梦中回忆迷宫细节的过程,于是心理学家们得出结论,动物包括人类在梦境中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我们在梦境中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远超出白天。人类的记忆能力理论上没有限制,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大脑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是如何筛选的呢?在白天,你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包括新的人物形象,生活细节,显然我们无法完整的记忆,梦境则是一个回忆整理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米奇森提出了一个在当时极具争议的理论:人类做梦的本质是为了快速遗忘。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很快忘记梦境内容,因为大脑会帮助你遗忘。他认为大脑可以看做一台电脑,在白天,我们的大脑接受各种各样的数据,但是它对数据的处理方式是固定的,到了晚上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开始接受随机数据,而白天的处理方式不再适用,而只有通过梦境建立随机的处理方式,所以梦境具有随机信息处理功能,是大脑的关键程序,遗忘则是正确的执行过程。

研究梦境的心理学家哈德曼在讨论情绪学习过程中,提出了一个猜想,他认为,做梦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人类大脑对一些复杂情绪进行处理的过程,而梦境确实是一个比现实更加安全的地方,在现实不敢建立的连接都可以在梦境中实现,在我们看来梦境内容是妄想,其实是大脑具有防御性的决定,那么是否可以借助梦境这个特性来进行绝对安全的情绪治疗,梦境是一个缺乏压抑感、心理防御不足的场所,心理治疗也是最有效的。

(摘编自《梦境定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脑部分区域在睡眠过程中持续保持清醒状态,而其他区域处于睡眠状态。
B.一夜睡眠行将结束时,自身的生理条件能让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混合在一起。
C.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在梦中模拟逃跑其实是一种人类从未消失的生存本能。
D.米奇森认为做梦实则为了快速遗忘,遗忘是对梦境随机处理信息的正确执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高密度脑电图技术获得全面突破,对于睡眠与梦的研究就会有跨越式进步。
B.梦游者在大脑并不清醒的状态下还能够进行活动,是因为梦游发生在深睡阶段。
C.既然梦中的经历与我们白天的经历酷似,那么人们无法梦到自己未做过的事情。
D.对睡眠中的大脑意识活动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脑在睡眠中的运作情况。
3.梦境是回忆整理信息的过程,人在梦境中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下列选项中不能对美国加州理工记忆研究所的这一研究结果进行有效支持的一项是(       
A.深度睡眠期间,大脑中会产生一种速度较慢的生物电波,其生成机制和记忆的产生机制相似,所以能起到整理信息的作用。
B.门捷列夫日夜思索元素排列规律问题,陷入梦境:看到一张表,元素们纷纷对应格子落入。这便是元素周期表的理念由来。
C.睡眠充足对人来说很重要,好的睡眠能够让人保持精力充沛,让人的思维更加敏捷,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D.瑞士伯尔尼大学一项梦境学习的研究证实,如果做梦的人在梦中训练投掷硬币,他们醒来就能更准确地把硬币投到杯子中。
4.材料一阐述睡眠研究的新进展。请梳理其行文脉络。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奇幻瑰丽的诗句写了一个梦。假定李白的确做了这个梦,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解释其梦境。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泰格特(澳大利亚)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文本二:

突转式逆向构思法,简而言之,即“蓄势于前,突转于后”,也就是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要蓄足,转折要转陡。以流水作比,蓄势好比提高水位,加大落差,飞流直下,更为有力,激起更大的浪花。这样的突转,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

顺逆法也是一种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澜迭起、起伏变化、曲折生姿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文似看山不喜平。”创作时应当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表现出情节的顺势逆势,并使之错落相间,相辅相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顺逆法构思中,顺势和逆势的出现,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编造荒诞不经的情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顺逆法与突转法有相似之处,更有区别。二者都有逆转出现,但顺逆法是把顺势和逆势错落相间地进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转式则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蓄势于前,突转于后。

(摘编自海珠儿《谈逆向构思法》)

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且意蕴丰富,既可指病房的窗,也可指心灵之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两个病人不同的内心世界。
B.靠窗病人死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这一细节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
C.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却向病友描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这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体贴关心他人。
D.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并揭露人性的弱点。
7.依据文本二,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淀》中先写女人们探夫归来遇敌,将紧张的气氛推到极致,然后写伏击获胜,属于典型的突转式逆向构思法。
B.《老人与海》中写桑地亚哥老人一次又一次与对手搏斗,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即是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最后逆转蓄势。
C.《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织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属“意料之外”,却符合鬼怪志异小说的情境设定,在“情理之中”。
D.《氓》中先写女主人公对“氓”的热烈情感,再写婚后的不幸以致决绝分手,形成情节突转,具有极强的感情冲击力。
8.请简要分析小说《窗》中不靠窗的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9.小说《窗》“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的情节安排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2023-03-09更新 | 602次组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献帝初平二年春,关东诸将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初,荀淑有孙曰彧,闻曹操有雄略,乃去绍从操,曰:“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芫,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操乃遣扬州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当施何计?”昭曰:“将军诛暴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操曰:“善!”遂迁都许。 诏书下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宜徙都鄄城。操拒之。初,郭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二人曰:“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嘉知其不寤,不复言,送去之。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喜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十月,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

臣光曰: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荀彧佐魏武而兴之,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臣以为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第九卷》,有删改)

【注释】①高:指汉高祖刘邦。②光:指汉光武帝刘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C.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D.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平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銮驾,意思是天子的车驾,因有銮铃故称銮驾,借指天子。
B.北面,旧指臣子拜君王,卑幼见尊长,文中“北面”指向北方迎立刘虞;勤王,后世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救援。
C.文中“迫于董卓”和《劝学》中“善假于物也”都是被动句;文中“去将何之”和《赤壁赋》中“而今安在哉”都是宾语前置句。
D.文中“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中的“徒”字翻译成“只,仅仅”,曹操《短歌行》中“但为君故”的“但”也是同样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东诸将欲立幽州牧刘虞为主,曹操却在此时意识到道义的力量,这是他后来接受荀彧等人提出的“奉迎天子”主张的重要原因。
B.朝廷下诏责备袁绍,认为他未尽到臣子责任,为此袁绍深感压力,于是上书进行辩解,提出迁都主张以表达忏悔之情,被曹操拒绝。
C.曹操主张在击败袁绍之后进攻刘表,但荀彧却认为远征刘表会给袁绍残部喘息之机,因而主张在袁绍尚未摆脱困境时将其一扫而平。
D.董昭建议曹操进爵国公,荀彧却认为曹操应当心存汉室,这才与匡扶朝廷、安定天下的初心不相违背,荀彧因此引起了曹操的不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②将军诛暴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
14.对于荀彧,杜牧是怎样评价的?司马光对此不赞同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3-03-08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河·和王潜斋韵

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
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C.“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
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
16.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