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3-28 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一、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

(选自《河东先生集》,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同“耻”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一般人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B.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C.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D.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3.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为(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
C.位卑则足,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辱。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迷惑。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   或师,或不焉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吾尝跂望矣      犹且从师问焉
7.以下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为(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能已”。认为人变得聪慧的一个重要的标识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末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愿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立场。
8.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蜀观察推官。晋,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风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装度、崔群曰:“愈言讦忤,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泰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泰佛以后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

愈至,延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延。既坐,延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

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

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延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延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延凑曰:“即出之。”念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

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9.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10.下列对文本中画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B.卒,古代对死的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侧重于议论。
D.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1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D.韩愈重视师道,愤世嫉俗。韩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12.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3.韩愈是如何对王廷凑的士卒进行招抚的?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宰相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楚地)知州,捷报传来,他欣喜欲狂,当即写了该词。②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典出《晋书·温峤传》:相传采石矶下多怪物,温峤经过此地,便燃点犀角来照,奇形怪状的水怪不久便覆灭了。③周与谢:指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谢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约楚云留”中的“楚”字侧面交代了自己身在楚地后方,不能亲临战场杀敌的遗憾。
B.“剪烛看吴钩”一句借助夜看吴钩,塑造了宰相虞允文把玩宝剑,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C.结尾用祖逖“中流击楫”典故,与上阕“平生豪气”相呼应,表达恢复中原的报国志向。
D.全词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历史伟业与现实场景融合,用典贴切自然,喜中寓愁,悲中带壮。
15.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运用了周瑜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短暂。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揭示主旨,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赞颂同学少年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短歌行》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登高》中用来描绘秋天草木摇落,江水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出乐曲的激越和雄壮的是: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周瑜自信乐观,从容破敌的是:_____________
(6)《虞美人》中词人通过具体的物象,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的诗句: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8. 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022-11-05更新 | 73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工匠精神,匠心为本。有没有工匠精神,关键是看有没有一颗安于默默无闻、执着于追求卓越的匠心。树匠心,就要坚守初心、执着专注,秉持赤子之心,摒弃浮躁喧嚣,在工作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怎样才能坐得住、做得好?关键是要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将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育匠人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
B.树匠心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根本。
C.树匠心要坚守初心、专心专注。
D.树匠心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