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4-12 3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物质性实践,而且还可以视为一场开拓性的社会伦理试验。它不仅使已有的伦理问题得到了空前拓展,而且还引发了传统伦理与科技发展的现实之间的诸多冲突。近30年来,一些新的科技进展——原子武器、生殖技术、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等导致了尤为尖锐的伦理争执,同时,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全面地揭示了近现代科技活动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向人们展现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伦理价值体系间的剧烈冲突。

科技活动与传统价值观念间的冲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此,我们主要分析两类冲突。其一是所谓科技活动对自然的操纵和对自然秩序的破坏。持这一态度的人可称之为自然律论者,他们认为人只能顺应自然,不应为了人的目的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原初过程,任何对自然过程的干预都是在破坏自然秩序。而现实情形是,早在人类的祖先直立行走之时,自然秩序即开始被打破,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遵循自然秩序

如果说基因重组技术是对自然的操纵,那么拯救了亿万生命的抗生素技术是不是对自然的操纵?烹调技术是否干预了人的自然生理过程呢?这种评判本身是没有实证依据的。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它没有理论与现实意义。至少,它表达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对科技活动给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疑虑。如果说科技活动是在有意识地变更自然过程的话,科技工作者必须确保每一项对自然过程的重大改变工作都应该万分慎重,因而,自然律论者所持的评判立场是具有重要的监督意义的。

其二,科技的发展使一些绝对化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冲突更为彰显。以有关生命的伦理原则为例,我们时常会遇到两个原则,一个是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之生存权,另一个是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在传统社会中。它们似乎是两条绝对性原则,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有关安乐死的争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医务人员与许多备受病痛折磨的垂危病人在这两条原则间难作抉择。

对于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念体系间的冲突来讲,由于事实总会随着情势的变化不断得到澄清,人们可以通过对观念前提的反思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入讨论,在某种共识之上,使冲突实现一定程度的缓冲。而真正纠结不清的是科技伦理实践中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与充满利益考量的复杂伦理现实之间的冲突。值得指出的是,冲突中涉及的观念不仅有传统的价值观,还包括伴随着现代科技社会发展产生的新的价值观念。

1986年,美国一家收养代理处准备安置一个2个月大的女婴,由于她的母亲患有亨廷顿病,收养者提出鉴定女婴罹患此病的可能性。负责检测的基因专家陷入两难的伦理困境之中:一方面,收养者有权知道实情,其要求似乎是公正的;另一方面,女婴自己也有不可剥夺的隐私权。

这个案例涉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造成的。孤立地考虑养父母的知情权和女婴的隐私权导致了部分相关主体的现实利益与其他相关主体的现实利益间的矛盾。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要求投保人进行基因检查,以预测其寿命或患遗传性疾病的概率?航空公司应不应该检查飞行员的基因,以判断他(她)有无罹患精神疾病的可能?这些问题往往会迫使人们在十分具体的利益情境中,考量价值观念的利益局限性和实现条件。

科技文明的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但是,如果我们仍然将价值观念视为一种绝对化、静态化、孤立化乃至神圣化的抽象理念,那么,所谓新的价值体系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模式,难免因价值体系自身的不完善和界定不明而与复杂的伦理现实产生冲突。

(选自刘大椿、段伟文《科技时代伦理问题的新向度》)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科学技术既会让物质世界发生改变,也会对社会伦理产生多种维度的影响。
B.在自然律论者看来,任何为了人的目的对自然的原初过程进行改变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C.基因专家陷入两难的原因是养父母的知情权和女婴的隐私权间的矛盾无法解决。
D.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不能很好地处理航空公司应不应该检查飞行员基因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武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人口等全球问题的凸显是本文立论的事实基础。
B.文章从两个方面阐释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
C.文章第3段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科技活动完全遵守“自然秩序”是不可能的。
D.举“有关安乐死的争论”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阐释绝对化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冲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自然律论者的评判没有实证依据,对现代科技活动也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B.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总会随着现实情势的变化逐步走向自然消失。
C.将价值观念绝对化、静态化、孤立化乃至神圣化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的特点。
D.只要我们用新的价值观念更新传统价值观念就能解决科技发展与传统伦理的冲突。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焦裕禄两份珍贵手稿8月10日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书画展上展出。这两份手稿是近日在杞县档案馆新发现的,首次向外界展出。

杞县组织专人整理核对后初步发现,两份手稿均写于1952年11月,《杞县一区谢砦乡第一步工作报告》共14页,约5600字;《杞县一区谢砦乡地主站队强化专政情况的报告》共8页,4100余字。两份手稿记录了1952年冬30岁的焦裕禄在杞县谢砦乡(今邢口镇)开展土改复查工作的情况。

(节选自《河南杞县发现焦裕禄近万字工作手稿》,新华网,2022年8月13日)

材料二:

今年是焦裕裕诞辰100周年。在2021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共有46种伟大精神入选,焦裕禄精神便是其中之一。

焦裕禄精神曾被多次搬上银幕,其中,电影《焦裕禄》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展现了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普通党员干部形象。时隔三十余年,《我的父亲焦裕禄》与观众见面,该片以焦裕禄子女的视角描绘了他与家人相处时的温情点滴,再现了一位言传身教的好父亲、温柔体贴的好丈夫、至孝至诚的好儿子、任劳任怨的好书记的形象。

《我的父亲焦裕禄》与1990年电影《焦裕禄》形成了较好的互文关系,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丰满立体地刻画了焦裕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我的父亲焦裕禄》既有精神内核和现实主义美学品格的历史延续性,也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品格。该片从宏大叙事中抽身,转向对个体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描摹。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为英模片创作带来启示意义。与会专家谈到,一是对待英模人物的电影创作态度上,要注重化理为情、变官为民,在情感上打动观众,拉近英模人物与观众的距离;二是在叙事策略上叠加平凡事迹成不凡;三是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展现出立体性;四是在人物特征及评价的描写上,注意运用当代民间话语和流行的口语去评价;五是在思想的提质上,注意深挖人物性格的传统根源。也有专家认为,该片在英模人物的塑造上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我的父亲焦裕禄》写出了焦裕禄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特别是英雄人物的塑造,要敢于面对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从而让人物形象与观众有更多沟通和对话的可能。

(摘编自许莹《精神不谢幕——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创作总结座谈会侧记》,《文艺报》,2022年4月13日)

材料三:

我们党在辉煌奋斗历程中孕育形成的红色文化,是当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基层文化建设要自觉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播好红色文化,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开展系统研究,丰富红色内涵。以红色资源助力基层文化建设,做好研究工作是基础。要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积极搭建合作研究的新平台,探索建立跨地区、跨专业、跨部门研究的新机制,有效整合优化县文化馆、群众艺术馆,镇(乡)综合文化站、图书馆等各方研究力量和资源,逐步实现将分散的研究转化为整合的研究,推动形成系统研究红色资源的强大合力,促进研究阐释不断提质升级,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价值,以理论研究成果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农村风俗、农村文化、农民艺术的发展。

强化教育功能,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资源浸润基层文化建设,应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教育功能。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彰显时代特色,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建设红色资源宣传教育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视频、网络动漫等新颖形式,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等,激励人们铭记党的光辉历程、传承光荣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擦亮红色标识,形成特色品牌。让红色资源起来,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传播发展。建设培育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加大地方、区域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投入力度。积极调动农村文艺人才积极性,挖掘用好乡村文化能人,创作更多农民喜爱的红色文化精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努力将铁人王进喜、人民公仆焦裕禄、雷锋等红色故事转化为生活化视角和网络化表达,吸引更多人成为红色故事讲解者、红色精神传播者。打造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擦亮具有地方特质的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相得益彰,引导群众增强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节选自马吉芬《用好红色资源,助力基层文化建设》,《光明日报》,2022年8月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焦裕禄精神曾被多次搬上银幕,且入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都反映了焦裕禄精神不会谢幕。
B.《我的父亲焦裕禄》再现了作为父亲、丈夫、儿子、书记的焦裕禄的形象,它比1990年单纯展现党员干部形象的《焦裕禄》的叙事更宏大。
C.红色文化是当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红色文化,要重视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引导,突出价值引领,使他们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
D.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故事,吸引更多人成为红色故事的讲解者、红色精神的传播者,因此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6.当今时代用好红色资源的价值有哪些?以焦裕禄为例,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
2023-04-10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山

蒋子龙

会议要讨论的内容两天前已经通知到各委员了,霍大道知道委员们都有准备好的话,只等头一炮打响,后边就会万炮齐鸣。他却丝毫不动声色,他从来不亲自动手去点第一炮,而是让炮手准备好了自己燃响,更不在冷场时赔着笑脸絮絮叨叨地启发诱导。他透彻人肺腑的目光,时而收拢合目沉思,时而又放纵开来,轻轻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有一张脸渐渐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眼;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

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

这低沉的声调在有些委员的心里不啻是爆炸了一颗手榴弹。徐副局长更是惊诧地掏出一支香烟主动地丢给乔光朴:光朴,你是真的,还是开玩笑?

是啊,他的请求太出人意料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公司经理——上有局长,下有厂长,能进能退,可攻可守。形势稳定可进到局一级,出了问题可上推下卸,躲在二道门内转发一下原则号令。愿干者可以多劳,不愿干者也可少干,全无凭据;权力不小,责任不大,待遇不低,费心血不多。这是许多老干部梦寐以求而又得不到手的美缺。乔光朴放着轻车熟路不走,明知现在基层的经最不好念,为什么偏要下去呢?

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的扫过全场,最后和霍大道那穿透一切的目光相遇了,倏地这两对目光碰出了心里的火花,一刹那等于交换了千言万语。乔光朴仍是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乔光朴,现年五十六岁,身体基本健康,血压有一点高,但无妨大局。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到干校和石敢去养鸡喂鸭。

乔光朴的军令状比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更叫霍大道高兴。他激赏地抬起眼睛,心里想,这位大爷就是给他一座山也能背走,正像俗话说的,他像脚后跟一样可靠,你尽管相信他好了。就问:你还有什么要求?

乔光朴:我要请石敢一块去,他当党委书记,我当厂长。

石敢却是长时间地不吃声,探究的、陌生的目光冷冷地盯着乔光朴,使乔光朴很不自在。老朋友对他的疏远和不信任叫他心打寒战。石敢到底说话了,语言低沉而又含混不清,乔光朴费劲地听着:

你何苦要拉一个垫背的?我不去。石敢躲开了乔光朴的目光,他碰上一面无情的能照见灵魂的镜子,他看见自己的灵魂变得这样卑微,感到吃惊,甚至不愿意承认。

乔光朴用嘲讽的口吻,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这真是一种讽刺,‘四化’的目标中央已经确立,道路也打开了,现在就需要有人带着队伍冲上去。瞧瞧我们这些区局级、县团级干部都是什么精神状态吧,有的装聋作哑,甚至被点将点到头上,还推三阻四。我真纳闷,在我们这些级别不算小的干部身上,究竟还有没有普通党员的责任感?我不过像个战士一样,听到首长说有任务就要抢着去完成,这本来是极平常的,现在却成了出风头的英雄。谁知道呢,也许人家还把我当成了傻瓜哩!石敢又一次被刺疼了,他的肩头抖动了一下。乔光朴看见了,诚恳地说:老石,你非跟我去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

咳,大个子……石敢叹了口气,用了他对乔光朴最亲热的称呼。这声大个子叫得乔光朴发冷的心突地又热起来了。石敢立刻又恢复了那种冷漠的神情:我可以答应你,只要你以后不后悔。不过丑话说在前边,咱们订个君子协定,什么时候你讨厌我了,就放我回干校。

(节选自《乔厂长上任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在描绘乔光朴外貌时,很少铺排细节,语言不拖泥带水,使用明喻与暗喻勾画出改革者的形象。
B.“别人不说我先说”,可以看出当时气氛的尴尬以及大家犹豫不决的心态,同时也看出乔光朴的缜密。
C.徐副局长的“光朴,你是真的,还是开玩笑?”看出徐副局长对乔光朴的决定感到突然,且将信将疑。
D.本文语言朴实无华,词语使用精准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四化”建设紧迫感的画卷。
8.请简要概括乔光朴为“出山”做了哪些努力。作者写这些情节有何用意?
9.蒋子龙说“作家要找到支撑创作的灵魂”,这个灵魂更多地表现为主旨上的人民性以及艺术上的创新性,试结合《出山》分析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民性与创新性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光即与群臣俱见,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为?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惊人如是!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张)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光敕左右: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敞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早弃天下,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王离席伏。光曰:皇太后诏废,得称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左右。光涕泣而去。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B.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C.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D.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属将军以幼孤”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中的“属”含义不同。
B.“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与“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中的“白”含义相同。
C.“毋内昌邑群臣”与“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中的“内”含义相同。
D.“皇太后诏废,安得称天子”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安”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邑王行为昏乱,霍光担心社稷安危,与群臣商议,田延年对霍光慷慨陈词,其目的是指责霍光没有扶助好皇帝,死后将无颜面对先帝。
B.霍光与群臣一同觐见太后,禀明昌邑王刘贺不能继承皇位的理由,得到了太后的支持,太后当机立断,禁止昌邑群臣进入皇宫。
C.面对突然的变故,昌邑王不知自己的帝位即将被废,但霍光仍不废君臣之礼,并令人做好安全护卫,不想落一个弑杀君主的罪名。
D.霍光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权臣行废立之事,抱定宁负王一人、不敢负社稷的信念,态度坚决,处事果断,以天下大义为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2)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
2023-05-0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