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株洲市新凤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4-16 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字的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字中含一个字,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柔是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

(选自何中华《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有删改)

材料二: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气,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皆此之谓也。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海纳百川,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孔子还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凡事不可走极端。水适度有益,过多则成灾;正如父母关爱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长,溺爱则反害之。《论语》说:过犹不及。此乃至理,水的哲学岂能例外?回顾生物进化史,从一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化出各种物种,水在每个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但无论何种起源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

(选自沈致远《水的哲学》,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时而动”的儒家君子像柔弱的水一样有极好的耐心,具有“弱德之美”。
B.传统文化里,儒道都有以水喻道的传统因水的“柔性”具双关的隐喻和象征。
C.《易经》对水的阐释,意味着我们祖先可能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的哲理。
D.在生物进化史上,关于生物起源的一切定论,都确定了生物的起源离不开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儒家柔性的特征可以从中国人认识自然、社会交际的方式中观察感知。
B.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C.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
D.行为不极端,懂得隐忍包容,崇尚“至柔”道德品性的人是仁智兼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句子中“水”的意象没有体现“弱德之美”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C.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做于世而不顺。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一文中强调:“一个国家最美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青年人!当代青年干部当以水为师,涵养水德,争做‘若水青年’。”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我们“以水为师”的理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待、殴打动物致死,结果让人心寒!”题目配图是一只在铁丝网里的羊,郑主任还在链接上方加了文字:“呼吁严惩!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生存权!有尊严!”

在手机朋友圈坐览众生相的胡忠铭,对郑美琪这条“朋友圈”秀的读后感,哑然失笑。

胡忠铭倒不是个冷血的人。他惜老怜贫,对所有动物,包括鱼虫鼠蚁,均抱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胡忠铭对报道中那些受虐待的动物充满了深切的同情,然而,一旦关闭网页,残忍的事实就和显示的像素一起,神奇地瞬间消失了。胡忠铭的注意力只盘桓在郑美琪那十几个字的评论和那个微信头像上,这才是胡忠铭关心的身边事、周围人。

胡忠铭笑的,除了郑美琪激烈的措辞,还有与郑美琪完全不相符的正义感、爱心范儿,还是那句话:缺什么秀什么。郑主任的可笑,在于她日常是个心地狠辣的唯权力论者。而在网络世界,她又企图扮演胸怀大爱、众生平等的达观女性。胡忠铭除了日常体验郑美琪对办公室的冷漠统治,还曾亲眼看见郑美琪一脚踹飞一只流浪狗的狠状。

郑美琪踹狗,发生在单位停车场。

交流中心的地上车位数量有限,仅限领导停车,郑美琪将将过领导线,给她的车位在离办公楼最远的位置,而且还被一棵树占了一个角,车很容易被粗糙的树皮刮到车漆。可常年穿高跟鞋的郑美琪还是坚持把车停在专属于自己的地上车位,因为这是待遇。

胡忠铭清楚地记得郑美琪踹狗那一天是星期二。

每个星期二下午三点,九个部门的负责人要集中开会,到整个交流中心第一号人物高主任办公室去汇报工作。因此,这一天部门里都是鸡飞狗跳的状态,是两百多名职员的黑色工作日。

处于亢奋中的郑美琪会在这一天上午把自己部门办公室里十几口人轮番叫进去问话,对前一天每个人交上去的工作周报进行梳理或是质疑,直到下午盘问结束,郑美琪开始闭门准备汇报的说辞。

郑美琪去高主任办公室的时候,照例衣着光鲜,宝石蓝的套裙下配着同色缎面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上踩出一串脆响。谁知提着劲儿去的郑美琪,泄了气儿回来。不用看人,光听高跟鞋落地的声音就知道了。

郑美琪回了自己的办公室,立刻唤王小胖进去,门还没关上,郑美琪疾风骤雨的咆哮便充盈在半边楼里。胡忠铭桌上弹簧玩偶的头都在簌簌弹动。胡忠铭和同事们这时都舒了口气,雷都已经劈下来了,劈的又不是自己,于是相视耸肩撇嘴做惊愕表情。

这天下班,上了趟厕所的胡忠铭落了单,等电梯到一楼,门一开,对面电梯里走出来的,赫然是铁青着脸的主任大人。胡忠铭紧张地叫了声“郑主任”。郑美琪像是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径直往大门外走。

等郑美琪走到了自己的车位旁。没承想,那双闪耀着娇贵光芒的高跟鞋画风突变,其中一只以凌厉的姿势飞踹出去,迅猛地落到了那只总在院儿里溜达的褐色的长毛流浪狗脑袋上。不长眼的狗,显然没有料到它正在撒尿占领的这个轮胎,属于穿高跟鞋的气急败坏的女人。这只狗几乎天天在这里撒一泡尿,可今天它被踢得闷哼一声飞将出去。跟着一块儿弹射出去的,还有郑美琪脚上的那只高跟鞋,它在空中翻转了两个跟斗,仿佛全方位展示美丽的光泽一般,一头扎进了树坑里。

这番变故,如电光石火,胡忠铭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来不及思忖,紧跑几步上去树坑里捡郑美琪的鞋。树坑里淤着的泥水,已浸染了鞋面和一侧的鞋帮。胡忠铭捏着后跟把鞋子从泥水中提出来时都觉得肉疼。他把鞋子送到郑美琪面前,此时,作为女人和部门主任的郑美琪,狼狈而气恼,她从胡忠铭手中一把拽过鞋子,扬手丢进车里,跟着一屁股坐进去,摔上门打着火,一把方向盘,车子向前一蹿,迅疾地开出大门扬长而去。车位边上的树没法儿躲闪,只能硬生生地让车屁股蹭过去,朱红的车漆,像血一样嵌进了树干里。

经过这么一场事故,胡忠铭觉得自己和郑美琪之间,有了点儿私密的不为外人道的共同经历。他有意与郑美琪共处一个空间,企望得到一两句意在言外的话、一个半个默契于心的眼神。可郑美琪一如既往一视同仁地冷着脸,公事公办,彻底无视他,甚至胡忠铭还有被她践踏的感觉。

原因是胡忠铭提交的周报里,把重要项目的合作方名字写错了,项目进展完全复制了前一周的内容,只改动的两个数字中的一个还是错的。指出这些错误时,郑美琪就粗暴地把报告摔在了胡忠铭面前的桌子上,冷冷地吐出几个字:“重做,一个小时后给我!”

这之后,胡忠铭便格外照顾起那只被郑美琪踢飞过的流浪狗。他常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剩点儿鸡蛋肉骨头什么的,拿到院子里四处找狗,还给它起个名字叫大毛。大毛很快就和胡忠铭熟了。胡忠铭常对大毛嘟囔着,是对“那个恶毒的踹狗的女人”的鄙薄跟嘲笑,而狗也会在胡忠铭嘀咕时汪汪叫几声。

可这一人一犬的莫逆友情没能持续多久,因为大毛忽然就不见了,守大门的保安说:“领导说不卫生,有安全隐患”。

天气渐冷,偶尔想狗,胡忠铭还会有些气恼和担心。他觉得不该只是自己默默承受,应该让周围的人知道,更应该让郑美琪知道。

他策划发朋友圈,拍一张流浪狗的照片,配上一两句话。照片拍得很顺利,落叶和枯树的背景下,一只瘦而脏的流浪狗夹着尾巴在墙根处张望。狗的神态抓得挺好,绝佳地呈现了丧家之犬的悲催,胡忠铭配图的文字,很费了番周折。

他先是写:“大毛,寒冬将至,今安在?曾经与你莫逆相连,相处甚欢。倏忽不见,寒风中,道声珍重,望能再见!”

想想不妥,于是又写:“今天很冷,路遇流浪狗,真是担心,这个寒冬,它们过得去吗?”

又想,还是来直接的:“曾经喂养过一只流浪狗,它的样子跟今天路遇的这只有点儿像。天寒地冻,被驱赶到街头的它,不知能否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在审读了多遍后,终于在地铁口,在凛冽的西北风中,胡忠铭点下了那个绿色的“发表”键,并点击显示了自己发言的所在位置。

(节选自《朋友圈》,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美琪发朋友圈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人设,想要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B.胡忠铭发朋友圈叨念流浪狗貌似怜悯狗,实则是一种别有用心的矫情。
C.郑美琪恼火自己用鞋砸狗的场景被下属看到,她在日后的工作中给胡忠铭穿了小鞋。
D.小说中人们关心身边人的朋友圈,更喜欢去分析单位领导和同事们言行背后藏着的深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事故事,情节集中紧凑。胡忠铭对流浪狗示好的做法迥异于之前郑美琪对狗的残暴,反映了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
B.小说对郑美琪的刻画采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位雷厉风行、冷酷果断的职场女强人形象。
C.小说对黑色星期二的场面描写一方面凸显了郑美琪的精干形象,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紧张、压抑的环境氛围,体现了员工职场求生的不易。
D.“朱红的车漆,像血一样嵌进了树干里。”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既写出了郑美琪气急败坏开车导致的后果,也表明了职场形象的维持是要付出代价的。
8.小说中三处加点的“高跟鞋”,分别有什么作用?
9.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之。秦伯,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军:军队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唯君图之             图:考虑
D.秦伯说                 说:高兴
11.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被称为“亚圣”。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D.《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中许多寓言想象奇特、语言瑰丽。
13.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4.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分析烛之武能够成功退秦的原因。
2023-05-0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新凤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萃芳馆主人鲁印山韵

袁宏道

爱看幽鸟曝新阳,每遇嘉阴即倒觞。

尽日竹烟消酒去,有时莺语入帘长。

春塘雨过波纹乱,花坞风回蝶翅香

行到碧桥深柳处,一帆凉月满吴航


【注】①吴航:吴地的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幽”饰“鸟”,突出了鸟的安静闲适;以“新”饰“阳”,写出了太阳的鲜洁明亮。
B.次句的“每”字,写出了诗人遇到让人愉悦的阴凉就饮酒的习惯,这是以行为表明对自然的喜爱。
C.“竹烟消酒去”是说美景能够把酒意驱走,“莺语入帘长”是说长长的帘子外面莺声悦耳。
D.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自然、闲适快乐的诗人形象。这一鲜明的个性体现在日常举止中,也融入了景物描写中。
16.这首诗运用多种感官写景,试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2022-02-26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易错点32 诗歌鉴赏之手法辨识不清-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新高考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