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云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17-07-19 3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只能微信,不能全信
1我们身边的那些朋友,仿佛是一夜之间,几乎都微信了。而且年龄跨度极大,老的譬如笔者老妈,手把手教了她几次后,现在兴致来了,偶尔也要跟笔者微上几句,探讨下今天晚上的菜单明天的天气;小的像笔者家念小学的小外甥,心血来潮微了笔者一下,笔者一点开,哇啦啦几声怪笑,吓你一跳没商量!
2当然,微信用户的分布也像橄榄球,中段最饱满的那一部分人群还是当属80后、90后那一拨,笔者还发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人过中年的大叔们远比人过中年的阿姨们喜欢玩微信。
3微信的用户越来越庞大,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了,聊天发图、做导航查景点什么都弱爆了,像南航连值机都能微信了!微信功能虽多,但发现周围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摇一摇,公交地铁、餐厅酒吧、电影院KTV、甚至在洗手间,都能听到隔壁的小格子间里,传来那“摇一摇”的声音。是的,从交际积极层面说,手机摇一摇是移动社交的新鲜方式,它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际关系平台;从爱情搭讪学角度理解,“摇一摇”几乎是最低成本爱情运作。
4微信摇一摇是微信推出的微信内一个随机交友应用,通过摇手机或点击按钮模拟摇一摇,可以匹配到同一时段触发该功能的微信用户,从而增加用户间的互动和微信粘度,有效联系距离约500米。它广泛适用于苹果和安卓两大手机操作系统,且不采用实名制注册,门槛很低。
5身边很多剩男,以前碰到了老嚷嚷着给介绍个美女,现在见上了,都沉默了,是啊,想找美女求交往,只需手机摇一摇!笔者身边就有一女友,就是通过微信认识了现在的男友。某日下午茶歇时间,女友无聊,打开微信摇一摇,定位是周边——女友公司所在的位置,周边都是林立的写字楼,摇到的果然也是附近一幢写字楼的员工,两人相隔很近,中午相约周边餐厅拼饭,晚上相约打球看电影,一来二往,修成正果。所以仔细想来,两人交往微信不过是一个最初的媒介,而之后的约会还是传统方式。
6但也看过一个很狗血的微信段子:一名叫“大叔”的男人与“性感小喵”的对话,大意是大叔通过微信百般“勾引”,表示“刚玩微信,不知道附近还有这么靓的美女,请出来喝一杯”。还表示“我绝对是好人。”美女一直支支吾吾,直到最后才说了一句:“爸,玩微信别用自己的头像好不好,丢死人了!”
7是啊,虽然不能说每个热衷摇一摇的人都有什么目的企图,但很多女生,总是会心存幻想,也许真的能摇出个高富帅;而很多男人,秉承着不主动、不负责、不拒绝的原则——不过是摇一摇,就有妹子主动跳进网,叫他们又如何舍得放弃这无限可能呢!
8所以微信时代,只能微信,不能全信——微信有风险,摇摇需谨慎。
1.对“摇一摇”的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   
A.“摇一摇”是手机软件微信的功能之一,门槛低,有效距离内可沟通,当摇到同一时段触发该功能的微信用户时,能看到对方的头像,听到对方声音。
B.微信无需注册,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两大手机操作智能系统。文中出现的父女在“摇一摇”相见的尴尬,与注册门槛低有关。
C.手机摇一摇是移动社交的新鲜方式,它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际关系平台,随时随地摇到自己心仪的朋友且不乏成功的例子。
D.“摇一摇”是最低成本爱情运作。笔者身边的女友,就是通过微信认识了现在的男友的。
2.2.对微信流行的原因,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     
A.容易学会,操作简单,老人孩子几乎一学就会。微信分布人群广,但年青人是主力军。
B.它功能强大,用途多多。聊天发图、做导航查景点、交友,甚至机场连值机都能微信了!
C.人过中年的大叔们远比人过中年的阿姨们喜欢玩微信,这种现象是很耐人寻味的。
D.有人通过微信,用简单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理想的目的,于是乎其功能被无限放大了。
3.3.对“只能微信,不能全信”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微信不过是一个最初的媒介,而最终确认的方式还是传统的,因为眼见为实嘛。
B.选文中很狗血的段子说明确实有人利用微信平台另有所图,结果身处尴尬,虽然是个例。
C.生活中有人对爱情心存侥幸;有人心存企图,来者不拒;有人利用一切可能“捕获猎物”。
D.许多公共场所,都能听到“摇一摇”的声音,可见微信的用户越来越庞大。
2016-11-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为变徵之声”指发出变徵的声音。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5.5.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6.6.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群臣侍殿上者
C.夫晋,何厌之有?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016-11-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2)第三联写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
2015-02-06更新 | 135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石狮石光华侨联中2010高三5月份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 ,为变徵之声, 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2016-11-1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乌拉圭]比亚纳①

这是给牲口烙印的日子。早晨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人们头昏眼花。

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急得团团打转。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他们手握绳索,睁大眼睛,等待小牛出栏。

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火焰冲天。

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②们发出一阵吼叫,吓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倒在地上。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

“烙!”一个人叫道。

打烙印的人从火堆那儿跑了过来。

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然后,小牛被解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套捉牲口的奖赏——畅饮那杯美酒去了。

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但是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脑袋硕大,头发蓬乱,脸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村托下,就像是乱糟糟的黑色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

“烙!这回该你了!”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

他气呼呼地回答:“来了,哼!我又不是火车!”

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这帮懒鬼!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

“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有人这样应答。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句,全是难听的字眼儿。

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榅桲一样苦酸。所以,人们都管他叫“怪人”。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那目光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间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敬畏。

他是从何处来的呢?没人知道。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但是大家都猜想:他准是一个有着不幸经历的强盗。 一个怪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一个心灵干枯、心似铁石的人。他经常冲着大家抱怨,而不对着某个人。

场地上忽然响起一阵可怕的叫喊。只见一头肢体伤残、秉性暴烈的四岁大公牛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蹄刨了刨地,接着痛苦而狂怒地向众人发起了攻击。加乌乔们大惊失色,恐惧地四处奔逃。那公牛三蹦两跳地蹿到火堆边。马乌罗还来得及躲开,他噌地一下爬到了畜栏的围墙上。

但是,当他回头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男童,一个六岁的男童,一只手提着一只吐绶鸡,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南瓜,吓得脸色铁青,呆若木鸡。马乌罗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伸手把他抓住,高高地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公牛的犄角。

在场的二十个人异口同声地发出恐怖的叫喊,冒着红色火焰的木柴四处飞溅,烟雾弥漫,尘土飞扬,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模糊不清。

当公牛被两条绳索套着犄角从烟雾中拖出来的时候,大家才看清这幅惨景,都惊呆了。       

那男童站在被公牛冲毁的火堆旁,面色如土,但是安然无恙。有着不幸经历的怪人马乌罗却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头枕着灰烬,结实的胸膛已经被公牛的凶恶犄角挑开。(朱景冬译,有删改)

[注]①比亚纳(1868~1925):著名作家,其作品多取材于加乌乔的口头传说。②加乌乔:南美潘帕斯草原牧民的统称,意思是“孤儿”、“流浪者”,性格强悍而狂放。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由于即将被拖出去烙印,那群囚禁在用横木和立柱建造的畜栏里的小牛神色愤怒,眼冒火光,无法忍受。
B.加乌乔们打心眼儿里喜爱烙牛,是因为这项粗野危险的活计既紧张又刺激,事后他们还能畅饮美酒。
C.马乌罗的强盗经历、丑陋容貌和暴戾性格,使他受到加乌乔们的歧视,他被看成一个冷酷无情、心灵干枯和心似铁石的人,这种抑扬结合的手法为后文情节展开起到了铺垫作用。
D.作者一面同情被烙的小牛,一面也以欣赏的笔触描写了加乌乔们在烙牛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悍、狂放品格。
E.大公牛狂怒地向人群进攻,马乌罗为拯救男童而殉难。作者通过这段传奇,热情讴歌了主人公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这也是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
14.“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15.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天才徐志摩

余杰

1933年11月19日,现代诗坛的夜莺徐志摩,在失事飞机的烈焰中,结束了他35岁的生命,逍遥地云游去了。

②“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如同他热烈崇拜的拜伦、雪莱、济慈一样,彻底地奉献给了远在云端的理想。我感到惊奇的是,在那被鲁迅形容为“处处是非人间的黑暗”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信仰如此单纯的诗人?我始终觉得他不像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很少像他那样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梦。中国人大都是世故的,滑头的。而在徐志摩的眼里,生命如同一注清泉,处处有飞沫,处处有闪光;生命也像一段山路,处处有鲜花,处处有芳草。

③不幸的是,错乱的时代与困苦的现实一天天浸蚀着他明朗的心房,他渴望像孩子那样哭,像孩子那样笑,但生活却强迫他长大。他的歌声越来越低沉,他的目光越来越黯淡,他的笑容越来越稀疏,他的诗作越来越晦涩。一只秃笔去,一只秃笔回,再无当年剑桥的神采飞扬。生活的牵制、政治的压迫、舆论的指责、友人的背离……团团地包围住了这位坚持浪漫理想的诗人。“你们不能更多地责备我,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好的。”是的,一辈子徐志摩没有绝望过,也没有怨恨过谁。在最悲壮的那一幕到来之前,尽管现实的黑暗一点点地吞噬着他那理想的新月所放射的清辉,他还是在痛苦中竭尽全力挣扎着,写诗作文、教书、办刊物、开书店,甚至实验农村乌托邦计划……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

④进入30年代以后,徐志摩开始感到,尽管诗歌弱小的翅膀在那里扑腾,还是没有力量带着种种的累赘往天外飞。当每个聪明的成年人都对皇帝的新衣赞不绝口的时候,那个喊出“什么也没有看见”的孩子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点上,徐志摩很像安徒生——既深味人世的苦楚,又保持不老的童心。然而,长不大的彼得·潘毕竟只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徐志摩则是一棵无法与土地告别的树。追求了一辈子的美,突然发现面前傲然开放的是一朵恶之花。我们无法揣度他当年的心态,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

⑤人世间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这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光辉。只有徐志摩肯亲自吻这团生龙活虎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朽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歌唱人生的传奇。

⑥“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在诗歌《云游》中,他写道:“脱离了这世界,飘渺的/不知到了哪儿,仿佛有/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拥着我到极远的地方去/唉,我真不希望再回来/人说解脱,或许那就是罢!”

⑦于是,他真的不回来了,真的解脱了。这是一个他早已洞悉的宿命。我不得不相信宿命的存在。否则,这个沼泽地一样的世界上,怎么会有徐志摩这样一个不湿鞋袜的人来走一遭呢?

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徐志摩受拜伦、雪莱、济慈影响很深,一生也如同他们一样热切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
B.徐志摩世故圆滑,但执著地追求理想,沉醉于自己编织的梦中,不像是纯粹的中国人。
C.徐志摩生活在一个错乱的时代,困苦的现实一天天地将他的激情消磨殆尽。
D.徐志摩后期认识到诗歌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足够的力量能肩负起世上的种种累赘。
E.徐志摩一生追求美而未成,心里非常失望和痛苦,《云游》就是为表达这种心境而写的。
17.文中第三段画线部分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18.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徐志摩的诗文,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
19.作者认为,徐志摩在沼泽似的世上走了一遭,但是鞋袜未湿。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0. 下面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颓(pǐ)青(xìng)百(gě)争流捶胸(fǔ)心
B.火(bō)游(shuì)(gòng)其乏困按剑而(jì)
C.(zhēn)目团(qí)挥斥方(qiú)人为刀(zú)
D.(rú)缕(pǐng)息目(zì)尽裂夜(zhuì)而出
2016-11-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B.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
C.云南蒙自是一个温暖的地方,这儿常让人觉得冬天还没有开始,春天就已经来了。你看,春节前南湖花棚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D.写诗需要技巧,但技巧不等于矫揉造作,扭扭捏捏,也不等于堆砌词藻。
2016-11-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了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
B.学术腐败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术资源分配体制不够合理、社会风气不佳和个人品行不良造成的。
C.广东经济建设超前,而文化素养滞后,这种物质与精神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最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D.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为了减少战争对城市的损毁和交战双方人员的伤亡,所以心理战、舆论战等更应该受到重视。
2016-11-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23.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
2019-01-30更新 | 899次组卷 | 30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4. 阅读下面一段话,本着文字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把序号填入画线处)
     深圳南方公司,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①,为了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②,以聚集人才,今年招聘大学毕业生③,不再问毕业学校。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④,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选择人才的话⑤,将很难发展。
(1)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 _________,可以简略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困难(0.15)
25. 以“那些沉甸甸的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
要求:1.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写人和事;
2.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3.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和套作。
2016-11-1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5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句名篇默写
3
作家作品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时评论述类文本
13-150.65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16-19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传记  分析篇章结构  探究内容,提出见解
二、文言文阅读
4-100.4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0.4
四、名篇名句默写
12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0.85字音选择题
21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2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230.8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240.65简明语言表达
六、作文
250.15写作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