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4-28 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叫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和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为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于梁、柱、门、窗、墙、瓦、槛、阶、栏杆、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和表现的多样性。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 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点》)

材料二: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可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但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同样的必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

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拿自己的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并加以充分地应用。

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富于特殊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

(摘编自梁思成《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法式是一代又一代的匠师们创造并严格遵守的,这也使中国建筑自成体系。
B.中国传统建筑虽遵守多种“文法”,但可以根据其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极不相同的类型。
C.艺术创造虽然可以接受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影响,但是不能够完全脱离传统基础。
D.中国建筑始终表现出我们的传统习惯和趣味,所以我们不应该追求西方的建筑审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的“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这三性各自独立,平行发展。
B.中国的古典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水榭,均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着共同的特性。
C.一个国家在建筑上若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征,则会导致国家文化的衰落,甚至消亡。
D.作者将仿制的洋式点缀与欧美纪念性建筑比较,说明西方建筑技艺高超,难以望其项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表现中国建筑特点的一项是(       
A.广州沙面红楼坐北朝南,红砖砌筑,尖顶阁楼;内部悬挂书画,种植花草,配有壁炉,极富浪漫情调。
B.南通光孝塔,每层塔檐用砖砌成迭平座,上檐用角梁,下存擎檐柱,腰檐向上反翘,绕以雕板木栏。
C.南京夫子庙飞虹桥用巨石筑成,两侧桥栏护板上雕有象征“一路连科”“青云直上”的纹饰,图案精美。
D.汉明器陶楼的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之间互不相连。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犹豫地)爸爸。

   (知道他又有新花样)嗯,你?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什么?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哦。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四凤端茶,放朴面前。

   四凤,——(向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煎好了。

   为什么不拿来?

   (看繁漪,不说话)。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药罐里还有一点。

   (低而缓地)倒了来。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那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声颤)我不想喝。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反抗地)爸!

   (怒视)去!

[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说,请母亲喝。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高声地)我要你说。

   (低头,至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爸!我——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繁漪面前。

   (求恕地)哦,爸爸!

   (高声)跪下!(周萍望着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

[萍正向下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抬头,慢慢地)什么?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节选自《雷雨》第一幕)

材料二:

偏生这日贾政回家早些,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谈。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众清客相公们都早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的手出去了。

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外面答应了两声,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贵。因向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撑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李贵忙答“是”,见贾政无话,方退出去。

此时宝玉独站在院外屏声静候,待他们出来,便忙忙的走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冲说“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时被周朴园打断,是因为周朴园非常吝啬,不想把学费给他人。
B.“(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居然敢违背我的话,私下把药倒了!
C.相公清客们说“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是觉得贾宝玉做得不对,不应该这么迟才来向贾政请安。
D.“宝玉独站在院外屏声静候”体现宝玉内心的惶恐,李贵还未出来,他担心李贵会故意在背后说他坏话。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属于舞台说明,说明了人物的心理、神态和动作方位,从而更好地展示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B.“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一连串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体现出繁漪内心的激烈斗争。
C.李贵说“呦呦鹿鸣,荷叶浮萍”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描写,听错《诗经》诗句,这既说明李贵不懂文化,又体现他尽心尽责。
D.材料二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贾政对宝玉和相公清客们的不同态度、对宝玉和李贵的不同态度,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8.周朴园和贾政都属于封建大家长,二人在性格特征和对待家人态度上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9.周萍、周冲、鲁大海人物形象各异,如果要你从中挑选一位给贾宝玉作伴读,你认为谁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嘉祐五年,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提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患在不知法度。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患在治财无其道耳。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上览而置之。英宗治平四年,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位则不可。”帝不答。王安石始至京师,诏安石越次入对。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吕诲上疏言;“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诲既斥,安石益自用,司马光由是服诲之先见,自以为不及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
B.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
C.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
D.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在北宋是户部、盐铁、度支三官署的合称,从文中可知它们主理全国财赋。
B.馆阁,指皇宫中的亭台楼阁,多是帝王后妃所居之处,文中以它显示命令的尊贵。
C.越次,指不循顺序。若皇帝不下诏,当时官次的王安石不能奏对风俗、法度之事。
D.尧舜,是上古的圣君,儒学的政治理想要求统治者效仿二者,以完美的道德治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富有实干精神,担任地方官时,在水利、粮食安全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B.王安石无意仕途进取,多次拒绝朝廷征召,这让他在士大夫中获得很高声誉。
C.王安石预得天眷,朋友在还是太子的神宗面前的推许,有助于他将来被重用。
D.王安石毁誉参半,曾公亮认为他有宰相之才,韩琦、吕诲认为不能让他执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2)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14.文中王安石上书说“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这句话强调了什么观点?他这样说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写下本诗。②耐可:愿得、怎么能够。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后两句写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其中“买酒白云边”更是想象奇妙。
B.两首诗词境界澄澈如画,然李诗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而是即景发兴,启人逸思。
C.张词称“妙处难与君说”,综观上阕,主要就是“妙”在洞庭风光之美,独一无二。
D.张孝祥挹西江、斟北斗,以万象为宾客,奇思妙想中表现出包怀天地的大胸襟。
16.试分别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中“月”的意象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