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插秧歌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3-04-30 4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薄言采之(助词,无实义)       ②薄言之(选取)       ③雨从头上湿到(肩胛)
④唤渠朝餐歇半霎(早饭)       ⑤照鹅儿与雏鸭(提防)       ⑥秧根未牢莳未(捆扎)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2020-08-11更新 | 408次组卷 | 5卷引用:同步教程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对《芣苢》《插秧歌》两首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芣苢》的结构比较特别,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其余的诗句重章复沓,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
B.《芣苢》是古代妇女在劳动中即兴口唱的民歌,明快而优美,是一首有着深厚生活气息的劳动之歌。
C.《插秧歌》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写与战争有关的“兜鍪”和“甲”,实属“游离诗外”。
D.《插秧歌》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020-10-13更新 | 647次组卷 | 4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C.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子数整齐划一。全诗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D.在古代,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还会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文氏”即文姓。
2019-12-28更新 | 594次组卷 | 5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与七言古诗相比,七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将所给四句诗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每逢佳节更情衷,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        ③寒霜不减一旗红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A.①③④②B.④②①③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