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时练习-提升版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3-04-30 1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难求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暮去朝来颜色D.凄凄不似向前
2021-08-11更新 | 1138次组卷 | 8卷引用: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 -【帮课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       年长衰(姿色)
B.予出官二年(从家里出来做官)       转徙于江湖间(辗转迁移)
C.弦弦掩抑声声(悲伤,哀愁)       如听仙乐耳明(忽然,一下子)
D.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四弦声如裂帛(同时)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闻舟中夜弹琵琶                    马之千里
B.铮铮有京都声                       沛公其计,从之
C.今漂沦憔悴,转徙江湖间       得复见将军
D.因长句,歌以赠之                 两小儿笑曰:“孰汝多知乎?”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夕始觉有迁谪意B.江州司马青衫湿
C.使快弹数曲D.妆成每被秋娘妒
2020-10-13更新 | 636次组卷 | 4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八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5. 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B.终岁不闻丝竹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代地点、时间和这一段的中心事件,环境描写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气氛。
B.三四两句写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要为朋友饯行,却连音乐也没有。
C.五六两句写饯别时诗人与朋友的内心都十分悲痛,茫茫的江面上映着月影,更增添了悲凉之感。
D.从七八两句琵琶声使人产生的情绪变化可知:前面的“无管弦”、“惨将别”等起了反衬的作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对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C.“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与“冷涩”的“涩”相对。
D.由“冷涩”到“凝绝”描绘了声音由迟缓轻细、越来越细,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在情思缅邈,意味无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