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分层系列-第四单元综合检测B卷
全国 高二 单元测试 2023-05-03 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摘编自《自然选择的证明》)

材料二:

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现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阂,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

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

(摘编自《进化论错了吗》)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在驯养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
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变异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的效果。
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
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和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
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相似的观点,但他却将进化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其淡泊胸襟。
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它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
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D.在当今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作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证明的一项是(       
A.对于可以触及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拥有修长四肢和长长的脖子,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
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
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之多。
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方法的采用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5.有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例如有人就说,不相信自然选择可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对于生物学界的很多东西达尔文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请根据材料二,对这样的论调进行反驳。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悬棺

肖江虹

十四岁那年,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棺材。

不止我,在我们燕子峡,所有的男娃到了十四岁,都会有一口属于自己的棺材。我们燕子峡管棺材叫“老家”,我的“老家”是蛊镇的王木匠做的。

太阳还未当顶,远远就看到了那口棺材,被浑浊的河水挟裹着,蹦跳着往下游来了。来辛苦大喊一声:落河咯!十多个光丝丝的汉子跃入水中,沿着绳子一字排开,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横冲直撞过来的棺材。

上得岸来,湿漉漉的男人们沿河立成一排。来辛苦一声吼:“跪咯!”

扑通,沿河的肉身全都矮了半截,齐诵:“河神松手,族人得走。”这一拜是为了感谢河神在众人接棺时的高抬贵手。我八岁还是九岁那年,也是这样一群汉子在这里接棺,下去了十个,上来了八个。河神收走了两个。依旧要跪拜,但没有人哭,也不会有人哭。我们燕子峡的男人天生就不会哭,生离死别,火烧房塌,饥寒浸体,顶天了,也就猛一跺脚,大吼一声,出出气完事!

从此刻起,我未来的人生将和我的父辈祖辈们一样,大多数光阴会在燕王宫那面高耸入云的岩壁上度过。

在我的记忆中,燕王宫似乎一直都这样高,那些幼时觉得高不可攀的沟沟坎坎、尖山峭壁,随着自己年岁和攀爬本领的增长,它们都在一天天矮下去。只有燕王宫,一直都觉得它还是那样高。

太阳急痨痨下到山的那一面,一行人才到了燕王宫崖下。两扇峭壁,左面是天梯道,右面是悬棺崖。天梯道直通燕王宫,抬眼看去,崖壁上那些巴掌大小的红布条在风里左右摇晃。燕子峡的攀岩人每攀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系上一块小小的红布,做个标记,下一次爬过这里,解下来,然后把它系在更高的地方。那些飘在风中的红布,有些簇新,有些已然泛白。簇新的,是比我年纪稍长的新手;泛白的,这一生都没法再继续攀爬了。立在壁间,一个恍惚,一次错误的转身,甚至一闪念的走神,人就成了断线的风筝。十之十死,归宿地就在对面的悬棺崖,那里有他们十四岁时就已经置放好了的黑漆老家。

从上往下细数,悬棺一共十一层,代表了十一代,每层都密密麻麻一字排开。最上的几层,已经枯朽残破,还有散了架的,隔上几年,燕子峡的攀爬好手们会上去收拾一回。选个好日子,腰上别着篾条,噔噔上去,把那些散架的棺木并拢,捆牢。先人是见不得光的,那会散了魂灵。

把棺木放下,我的父亲来辛苦对着悬棺崖点上香蜡纸烛,把昨夜母亲煮熟的刀头和一升山谷端出来放好。然后把我唤过去,并排跪在崖前。

来辛苦高喊:

“列祖列宗,来畏难十四岁,成人了,根据燕子峡的规矩,他从今天开始就算是真正的攀岩人了。从今往后,他就要在对面的崖壁上行走了,列祖列宗要拿只龙眼观照住他。我晓得,悬崖路上无老少,运气不好,我就把他送过来。今天是来畏难老家升崖的日子,祖宗保佑,万事顺遂。”

…………

正午时分,燕子峡和曲家寨的男女老少全都聚集在了燕王宫下。每颗仰着的脑袋上都布满了阴霾,随着头顶鹰燕鸣叫声的逐渐凄厉和宏大,悲伤在人群中波澜起伏。

乌云般围着燕王宫盘旋的鹰燕群,在撕心裂肺的鸣叫声中逐渐分成了两股,一股开始上升,继续盘旋;一股逐渐下降,笔直飞向对面的悬棺崖,在崖间掉了一个头后徐徐升高,一直升到崖顶。突然,突前的头燕一声尖啸,燕群对着天梯道急速俯冲过来,它们越飞越快,越飞越快,仿佛离弦之箭,在人群头顶拉出一道黑色的轨迹后,天梯道的崖壁上就响起了接连不断的砰砰声响。瞬时鲜血迸射,炸裂的鹰燕顺着岩壁往下掉,仿佛一道宽大的黑色瀑布。

崖下的人群,没一个作声。鹰燕撞崖时飞溅的鲜血雨点一样打在人们的脸上,手上,衣服上。长久满含哀伤的静默,任凭血雨漫天。

漫长得令人窒息的沉闷声响后,崖前的地面上堆积了厚厚一层鹰燕的尸身。

空中的燕群还在鸣叫,声音越发凄厉,它们一直在盘旋。

天地瞬时安静了,只剩下人群粗重的喘息声。

送咯!忽然有人高喊。

送咯!所有人高喊。

就是这样,鹰燕三年一次的殉崖。燕群中那些老弱,失去了觅食护崽的能力,就会选取一个日子,拼尽最后的残力,集体撞崖死去,把燕王宫更多的空间腾出来,留给那些可以继续繁衍生息的后代。

殉崖燕群的后事,处理过程总是沉闷的。

一群壮汉在崖壁下架起了七八个柴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死去的鹰燕一个一个捧上柴堆。一个细娃抓起一只鹰燕的腿,倒提着摇晃着过去,远远把死去的扔上柴堆。很快他就为自己的轻佻付出了代价,啪的一声脆响,脸上多了五道暗红。捂着脸待在原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乡人肃穆的神情,没敢哭出来。

点燃火堆,噼里啪啦的大火烧了起来。

足足燃了一个上午,最后剩下一堆堆黑灰。把黑灰装进袋子,十多个汉子把袋子绑在腰间,噔噔上了燕王宫。汉子们在宫门的崖壁上站成一排,从袋子里抓出黑灰,往半空一扬,高喊:回去咯!

崖下的跟着高喊:回去咯!

风卷着黑灰,在半空中纷纷扬扬,很快就消失无踪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接棺”的描述无比动人心魄,艰辛的生活重担已提前落在少年稚嫩的肩上。
B.故事背景所在地燕子峡,表面是鹰燕的家,实际寓意着像鹰燕一样的当地百姓。
C.小说中描写了一派原始蛮荒的自然景象、严酷的生存环境和奇异的民风民俗。
D.小说展示了边远地带不为人知的陋习,构建了悬棺这种神秘的地方文化奇观。
7.关于文中鹰燕殉崖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弱鹰燕通过殉崖的方式让生命得以传承,让我们读到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也看到了希望。
B.当地人对鹰燕的集体殉崖有着某种崇拜,埋葬鸟尸也有成套的规矩和禁忌,仪式感很强。
C.该部分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反映了万物有灵、万物平等的朴素自然观念。
D.文中对殉崖燕群后事处理的过程描写得非常细腻,场面很沉闷,人们心中充满了悲观。
8.“重死轻生”观念看似与尊重生命的现代价值观大相背离,然而在本篇小说中却体现得那么自然。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对此简要分析。
9.有学者认为,作者肖江虹以家乡贵州修文县为地域、文化背景的民俗小说,《悬棺》在题材与主题、语言、手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色。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吾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注】①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②拏,通“孥”,儿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B.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C.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D.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中国古代官职兼任的一种说法,多为以高等职位兼任低等职位,如知州兼任观察使。
B.谢,在本文的意思为“感谢”,与《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中的“谢”意思不同。
C.申,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时至七时,亦称哺时。
D.曹,在文中的意思与“尔曹身与名俱灭”中的“曹”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出身将门,满门忠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且都亡于阵中,他也在与契丹的作战中阵亡。
B.康保裔作战勇猛,不畏牺牲。在被契丹军队围困后,部下将领劝他更换甲衣,骑快马突围,但被他拒绝了,最后英勇战死。
C.康保裔曾经抓着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踌躇满志搭弓射箭,那些箭的箭头追着箭尾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
D.康保裔以身赴难,感人至深。他战死后,皇上非常痛心,给他的儿子封了官。李重贵虽有战功,也不忍向皇上请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2)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14.康保裔的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2022-11-13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注]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指北宋灭亡已三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B.诗的颔联描写了静态舒缓的景物,日暮时分,诗人徘徊在山水之间,其主体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C.诗人在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
D.本诗风格雄阔沉郁,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诗人心系家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16.本诗尾联情景相生,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