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期中 2023-05-18 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是从《诗经》的许多具体作品中,后人归纳出了所谓“赋、比、兴”的美学原则,影响达两千余年之久。最著名、流行最广的是朱熹对这一原则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古人和今人对此又有颇为繁多的说明。因为“赋”比较单纯和清楚,便大都集中在比兴问题的讨论上。因为所谓“比兴”与如何表现情感才能成为诗歌艺术这一根本问题有关。

中国文学(包括诗与散文)以抒情胜,然而并非情感的任何抒发表现都能成为艺术。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统一,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必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所谓“比兴”正是这种使情感与想象、理解相结合而得到客观化的具体途径。

《文心雕龙》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锺嵘《诗品》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实际上,“比”“兴”经常连在一起,很难绝对区分。

“比兴”都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感和观念,这样才能使主观情感与想象、理解结合联系在一起,而得到客观化、对象化,构成既有理智不自觉地干预而又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使外物景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染上一层情感色彩;情感也不再是个人主观的情绪自身,而成为融合了一定理解、想象后的客观形象。这样,也就使文学形象既不是外界事物的直接模拟,也不是主观情感的任意发泄,更不是只诉诸概念的理性认识;相反,它成为非概念所能穷尽,非认识所能囊括,具有情感感染力量的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王夫之说:“《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姜斋诗话》)所谓“不道破一句”,一直是中国诗歌美学的重要标准之一。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沧浪诗话》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等,都是指的这种非概念所能穷尽、非认识所能囊括的艺术审美特征。这种特征正是通过“比兴”途径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合而为一的产物。《诗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最早的范例,从而成为百代不祧之祖。明代李东阳说:“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此诗之所以贵情思而轻事实也(《怀麓堂诗话》)。”

这比较集中而清楚地说明了“比兴”对诗(艺术)的重要性所在,正在于它如上所述是情感、想象、理解的综合统一体。“托物寓情”“神爽飞动”胜于“正言直述”,因为后者易流于概念性认识而言尽意尽。即使是对情感的“正言直述”,也常常可以成为一种概念认识而并不起感染作用,“啊,我多么悲哀哟”,并不称其为诗,反而只是概念。直接表达情感也需要在“比兴”中才能有审美效果。所以后代有所谓“以景结情”、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等等理论,就都是沿着这条线索而来的。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材料二:

中国古人讨论诗歌时常提及的“比兴”不仅是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对审美思维方式的一种表述,比兴思维在审美想象的作用下实现物我交互,四时万物在激发人的情感的同时,又成为情感的寄托,物我相照,贯通交融。比兴思维不同于理性判断,它遵循“类”的规律和原则,实现物与物、情与物的联结。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物象都可起兴,任何一物都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联系到他物,起兴之物象和所咏之物象两者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但这样的联系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必须遵循“类”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比兴思维中有两方面的体现。

其一,主体基于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征的感知,将此物与彼物联系在一起,此为以物喻物的基础。其二,两个事物虽然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巨大,但是都具有能够与主体的某种情意产生共鸣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将物与情联系起来的关键,也是“取譬引类”与以类比逻辑为特征的理性思维之间的重要区别。如作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在形貌上相去甚远,并没有相似性特征。但是,由于松树岁寒不凋、翠竹经冬不衰、梅花凌寒独放,三者共同拥有的耐寒属性与主体高洁坚韧的情志产生共鸣,因此使其成为人们联类讴歌、表情达意的对象。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基于比兴思维展开的类比联想,是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一种表现。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体的认识传统,在这个浑然为一的系统之中,物与物、物与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强调彼此间的互相感应、转换与影响。

(节选自何琪琦《论审美意象生成的心理过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经》中归纳出的“比兴”原则与诗歌抒情的根本问题密切相关,历来讨论颇多。
B.只要运用“比兴”就能使情感的抒发表现成为艺术,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C.“岁寒三友”形貌上并不相类,却因耐寒的共同属性与主体情志产生共鸣而被联类赞美。
D.在诗歌创作中遵循“类”的原则不是做简单的类比,而是有情感共鸣的“取譬引类”。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作品中,具有情感感染力量的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都具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艺术特征。
B.对情感的“正言直述”是一种概念性的认知,言尽意尽,所以直接表达情感也需要在“比兴”中才有审美效果。
C.“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体现了“比兴”的理论,通过想象和反面理解使情感客观化,这体现了古诗贵情思而轻事实的特点。
D.如果具有能与主体情感产生共鸣的某一属性,任何一物都能突破时空限制和与之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联结。
3.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C.“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4.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5.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理解“‘不道破一句’,一直是中国诗歌美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2023-05-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夺枪

张一弓

一九三八年那个遥远的夏季,齐楚能够进入我这个四岁幼童的记忆,仅仅因为他手中“噼里啪啦”地摇着一把破芭蕉扇。堂舅告诉我,在他摇着芭蕉扇的时候,他和大舅已经盯住了国民党一个排的溃兵,准确地说,是盯住了溃兵的四十多条“捷克式”步枪,再加上两挺特别诱人的重机枪。这群溃兵从徐州战场上惶惶地跑过来,到了杞地就把一个村庄里的祠堂当成了老巢,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土匪头子大老李给这群溃兵的麻排长捎话,让他把溃兵拉过去,许给他一个副司令。麻排长正跟大老李讨价还价,眼看就要随大老李落草了。

晚上,齐楚与我大舅相对而坐,芭蕉扇“噼啪”作响。我三姥爷来了,问他:“小殿章,你的扇子扇得急,你是有事瞒着我了!”齐楚说:“我和诚弟盯上了一群溃兵的武器。”大舅说:“愁的是没有那么大的荷叶,包不了那么大的粽子!”三姥爷坐下来,说:“我这里有荷叶,先礼而后兵么!”

次日下午,大舅和齐楚陪着麻排长和一个排的士兵来到了客房院。兵们用枪托赶来了一头一蹿一跳的黄牛,枪刺上挂着鸡,山羊一声不吭地拴在那棵拴过骆驼的牲口槽上。大舅脸色阴沉,齐楚却忽闪着芭蕉扇,向麻排长赔着笑脸。

三姥爷在这时走进了我的记忆。但我想不起三姥爷身上有高等法政学堂留下的任何痕迹,只记得他长得像杞地农民一样墩实健壮,一张棱角分明的四方脸庞,两鬓霜雪而红光满面,只是他那双圆环眼里的内容与农民不同,有黑沉沉的智慧,也有闪亮的锋芒。我望见他走出客厅,向满院子士兵打着招呼。

周奶就连忙把我抱走了。

周奶的老伴——当年在客房院当差的老人告诉我,三姥爷迎上前说:“辛苦了,麻排长!”兵们轰然大笑,说:“我们排长脸皮麻姓氏不麻,他姓孙,是孙排长。”孙排长骂骂咧咧说:“这里的野百姓耍贫嘴,张口闭口叫我麻排长,把我的军威也叫跑了!”三姥爷说:“对不起,误会了,请孙排长原谅!听说孙排长要带着弟兄参加游击队,留在杞地抗日,这是杞地的幸事!请贵部在这里安营扎寨,我为弟兄们接风洗尘。”麻排长说:“那好,弟兄们的给养就全靠你老庄主了!”三姥爷说:“一言为定,只要你们留下来抗日,给养我包了。”

那一天,三姥爷陪了三杯酒,说:“你们年轻人吃着喝着说着热闹着,我老了,不胜酒力,就不坐在这里碍事了。”齐楚忙着给孙排长斟酒夹菜,三姥爷丢下一个眼色出了客厅。

院子里也摆了几桌酒席,兵们把枪支架在树下,等不及当差的倒酒,已经在自斟自酌,猜拳行令。客房窗口里,三姥爷始终用悲悯的目光望着窗外的士兵,自言自语说:“不要流血啊!”

堂舅从屋后通向花园的暗道里匆匆走来,“爹,大老李回话说,三老师给我打招呼是看得起我,麻排长那四十多条枪我就让给游击队了,算我大老李也爱国一回。”

三姥爷感叹说:“这个土匪也懂得民族大义!”

堂舅说:“他还说,他不敢忘了,他小时候吃过三老师的‘舍饭’”。

三姥爷说:“算我没糟蹋粮食!”

堂舅盯着客厅说:“爹,动手吧!”

三姥爷又叹了一口气,说:“叫他们再说会儿话,不能不教而诛。”

天色渐暗,士兵们都已喝得嘴歪眼斜,却还在划拳行令。堂舅又从屋后的暗道里走过来,说:“爹,上菜的伙计捎话,谈崩了!”三姥爷掀开竹帘,站在廊檐下拍了三下巴掌。墙头、屋脊上,客房窗口里,忽拉一下露出了一排排黑洞洞的枪口。士兵们浑然不觉,只是醉眼惺忪地看着三姥爷。三姥爷大声问:“弟兄们吃好喝足了吗?”孙排长从窗口里探出脑袋说:“庄主,你是撵我们走哇?”

三姥爷说:“孙排长,你不要走了,大老李托我捎话,他不来跟你接头了。你们只有参加游击队……。”

三姥爷话没落地,孙排长就倏地拔出手枪,“啪”的一声枪响,三姥爷纹丝未动,孙排长却一头栽倒在窗台上。

“真格的!”杞地农民说,“三老师伸手接住一颗热呼呼的子弹,吹了口气,叫它在手掌上翻了个跟头,那子弹就‘日’地飞回去,麻排长胸脯上就‘噗’地冒出一朵血红的大花。三老师是天上星宿下凡,玉皇大帝时刻保佑着他的!”当差的老人却说,不对,是齐楚拿起芭蕉扇,啪地向酒桌上拍了一下,向屋里递菜的虎子就从怀里掏出“小八音”,“啪”地一枪,把麻排长撂翻在窗台上。士兵们都吓傻了,正在发懵的岗哨也早被假扮成跑堂伙计的枪手缴了械。齐楚望着孙排长的尸首说:“可惜了,可惜了,怪你不愿意死在抗日战场上。”

我在周奶的里屋一觉醒来时,大家正在院子里高举枪支,欢呼胜利。一群农民向缩成一团的士兵们吐着唾沫,领走了鸡和牛羊。

客房院的“鸿门宴”已经成了一个传奇故事,并在流传中继续增添着新的细节。《地方志》上却准确无误地记载着这次难得的缴获:重机枪两挺、“捷克式”步枪四十一支、左轮手枪一支、子弹五千余发。三姥爷又卖了二百多亩地,为游击队购买了一批枪支弹药,这也作为一个爱国士绅的重大贡献被载入了杞地史册。

(节选自张一弓《远去的驿站》)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次写了齐楚手摇扇,暗示了齐楚的心理状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三姥爷所谓的先礼后兵,就是请溃兵赴宴喝酒再趁他们酒醉缴获他们的武器。
C.面对孙排长的拔枪,三姥爷依然纹丝不动,是因为他早就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D.三姥爷他们“夺枪”,大老李最终的“让枪”,一夺一让都彰显了民族大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兵赶着抢来牛羊去赴宴,喝得嘴歪眼斜还在划拳行令,这些细节写出这批败兵素质低下,为双方谈崩做了铺垫。
B.孙排长拔枪,枪响,三老师接住子弹,吹口气,子弹就飞回去……作者通过曲折变化的情节,表现了三姥爷的神勇。
C.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特征明显,如“安营扎寨”“接风洗尘”“不能不教而诛”等用词,表现了三姥爷的文化涵养。
D.小说叙述详略得当,详写客房院内“鸿门宴”的夺枪过程,而对堂舅与大老李的沟通过程则一笔带过,主次分明。
8.在齐楚忙着给孙排长斟酒夹菜时,三姥爷为什么丢下一个眼色出了客厅?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英国文学评论家洛奇说:“确定从何种视点叙述故事是小说家创作中最重要的抉择了”,《夺枪》中叙述故事的视点是四岁孩童的“我”,通过“我”的叙述和他人对“我”的转述完成了“夺枪”故事的叙述。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叙述方式的效果。
2023-05-18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列各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             故择先王之成法     伏清白以死直兮
B.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摧藏马悲哀            遽契其舟
C.芳菲菲其弥章             箱帘六七十            又减价粜常平米
D.来吾道夫先路             口惽之命不愉        汩余若将不及兮
2023-05-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列各句中不完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本自无教训             偭规矩而改错       叶叶相交通
B.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可怜体无比          长余佩之陆离
C.大人故嫌迟             固时俗之工巧兮   共事二三年
D.怨灵修之浩荡兮       枝枝相覆盖       宁溘死以流亡兮
2023-05-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贵以知远   ②以此心意     ③千万不复④不抚而弃秽兮 ⑤使人先澭水
⑥其而陨     余曰正则兮   手巾掩口啼 ⑨朕车以复路兮 ⑩鸷鸟之不
伏清白以直兮 心而抑志兮 卿当胜贵 又非君所
A.①④/②⑤⑨/③⑥/⑦⑧⑩/⑫⑭/
B.①④/②⑨/③⑥/⑤⑦⑩/⑧/
C.①④/⑥②⑨②/③⑩/⑤⑦/⑧/
D.①④⑥/②⑤⑨/③⑩/⑦⑧/⑫⑭/
2023-05-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       二三其德             不吾知其亦已兮
B.府吏见丁宁             恐年岁之不吾与   秋以为期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渐见愁煎迫          又申之以揽茝
D.有过于江上者          高余冠之岌岌兮   楚人有涉江者
2023-05-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钱三百万(携带)②有于时也(合乎,适应)③乃裒羡得二千(成串的铜钱)④未尝以岁乞迁(工作,功绩)⑤忍尤而诟(排斥,排除)⑥余独好以为常(修洁美好)⑦家来贵门(辞别)⑧便言多才(聪慧的)⑨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契其舟(迅速,急忙)⑩女也不(差错)彼垝垣(登上)还家门(恰好)堂下之阴(仔细观察)可广问讯(幸运地)莫令事不(成功)
A.①③④⑦⑨⑫⑬B.①④⑤⑥⑧①C.②⑥⑨⑩⑪⑬⑮D.②③⑥⑧⑩⑫⑭
2023-05-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