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6-02 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 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天蝎座旁。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次爆发。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 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7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

《宋史·天文志》

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4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宋史·仁宗本纪》

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 个月。1731 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 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 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 1054 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1968 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因此,1054 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

材料二:

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现代天文学是一门对天体进行观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其二,现代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对象大都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要更精确地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或者提出一种理论往往要在长时段的观测积累的基础上,而理论之正确与否也有赖于观测资料来加以验证。人类的观测能力是有限的,而对古代天象记录进行现代天文学意义下的研究,则尽可能地化解这一矛盾。

中国古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天象记录,这构成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由于天象的重要星占价值,历代官修史书均有专门的部分(天文志”“五行志”“灾异志等)来记载象征着天命转移的天象,尤其是特殊天象更是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客星记录也不例外。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的缺失,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古代记录具有唯一性。对此,英国天文学家克拉克与斯梯芬森曾专门讨论过。正像中国古代拥有大量丰富的天象记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文化的原因,其他文明天象记录的缺失之原因也大抵如是。

上述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使得古代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天象记录在现代天文学视野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也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作为观测数据而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一部分。

(摘编自吴燕《中国的古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

材料三:

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能被用为现今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现代的。我国汉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古希腊逻辑演绎体系的算法,这种算法比较机械,却正符合计算机的程序化。吴文俊先生利用增乘开方法与正负开方法在HP25型袖珍计算器上编制程序,竟可以解高达5次的方程,而且可以达到任意预定的精度他说:继续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特色,建立机械化的数学,是本世纪以至绵亘整个21世纪才能大体趋于完善的事。

科学史研究还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1955年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看到我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超新星纪录和射电源关系的论证之后,兴奋地说:建立在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的‘超时代’的最新科学——无线电天文学——的成就,和伟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纪录联系起来了。王元等3位院士指出:通过我国古天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现代所得的一些天文现象的研究得以大幅度‘向后’延伸。这种‘古为今用’的方法应受到广泛重视。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来研究超新星遗迹、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的热门课题。

除以思想方法和资料运用与现代科学相交叉外,科学史还以本身的研究工作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有很具体的应用,科学史是20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门现代学科,与数理化地生相比,只是一个后生小辈,但它发展很快,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充,研究方法在不断地现代化,如计算机手段、量化分析等。只要我们思想清楚,方向正确,不懈努力,相信我国的科学史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

(摘编自席泽宗《科学史与现代科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史中关于“天关客星”的记载,因罕见而引起中外学者关注,对现代天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尽管中国古人对“天关客星”的观测目的与现代天文学家并不相同,但古今观测的结果大体相同。
C.古代天象记录是现代天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验证相关理论。
D.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之所以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因素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述“天关客星”的史料时,在古代纪年日期后标注公元纪年日期,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写作态度。
B.材料一附上关于客星记录的甲骨文图片,既佐证了文本相关内容,又让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C.在阐述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应用价值时,材料一具有从古到今的纵向视野,材料二则进行了中西方的横向比较。
D.我国古代天文、算术等诸多领域有丰富成果,但在现代仍未得到充分发掘利用,说明我国科学史研究大有可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是(     
A.李约瑟认为,不能轻视中国从汉到元、明制作星图的传统,欧洲文艺复兴以前没有能与中国星图传统相提并论的东西。
B.中国保留了世界上最悠久完整的地震记录,既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也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C.中国古代丰富的太阳黑子记录,填补了世界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现代天文学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规律的有力佐证。
D.《左传》中对月食有系统的记载始于公元前 720 年,这一时间与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首次记录月食的时间相一致。
4.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学校开展“学史增信”系列活动,若以“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为题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要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裕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崇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已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袭人提到薛蟠时,宝玉忙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此话可见宝玉细心体贴,生怕宝钗多心。
B.薛宝钗退场时,宝玉正欲说话,宝钗主动告辞;林黛玉退场时,宝玉话语未了,黛玉被迫离开。这一细节反映了钗黛二人对宝玉的用情之差异。
C.“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也可看出他在宝钗、黛玉之问感情无法选择而无奈。
D.宝玉挨打这节内容,突出表现了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正统思想的冲突,也以生动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青年男女纯洁美好的爱情,是《红楼梦》的高潮之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节选内容主写宝玉被其父暴打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的表现,作者对这三人均运用了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宝钗、黛玉二人还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人物形象鲜明。
B.文章通过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蒋玉菡、金钏儿等人,既写出了贾宝玉挨打后伤情之重,也暗示了贾宝玉挨打的原因,看似不起眼的闲笔,实则是很高明的设计。
C.黛玉见宝玉,作者着力写了宝玉的心态、动作和体贴对方的话。采用反客为主的写法从侧面表现黛玉对宝玉的爱情。
D.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毫不避讳别人在场,并对被打的伤痕累累的贾宝玉感到“心疼”,作者通过宝钗的言行来衬托黛玉对宝玉的纯真的爱情。
8.在黛玉探望宝玉的过程中,作者对黛玉的描写如何反映出她对宝玉的深切感情?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宝钗探宝玉时,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寥寥数语,但包含了许多言外之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3-06-0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文本一: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高祖始受隋,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注】桃茢:桃杖与扫帚。古代用以毕邪除秽,

(选自《论佛骨表》韩愈(唐代),有删改)

文本二:

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刑部侍郎韩愈上表切谏,上得表,大怒,出示宰相,将加愈极刑。裴度、崔群为言: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癸巳,贬愈为潮州刺史。

自战国之世,老、庄与儒者争衡,更相是非。至汉末,益之以佛,然好者尚寡。晋、宋以来,日益繁炽,自帝王至于士民,莫不尊信。下者畏慕罪福,高者论难空有。独愈恶其蠹财惑众,力排之,其言多矫激太过。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
B.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
C.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
D.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即禅让,文中指统治者让位给更有才华、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的做法。
B.行吊,即吊唁,多指祭奠死者或慰问迎遇丧事的人家,文中指举行祭祀仪式。
C.御史,古代泛指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官员,约自秦朝起一直延用到了清朝。
D.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文体,《文心雕龙》里称“表以陈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先引高祖“除佛”之志表明立场,再联系现实指出迎佛骨的危害性,又引孔圣之言与先王礼法,提出“永绝根本”的做法,层层深入,情理兼备。
B.韩愈有意以“不惑于佛”为宪宗开脱,并指测其迎佛骨只是“祈福祥”“徇人心”,表现出韩愈为达到劝谏目的而屈意虚美、小心翼翼的奉承之状。
C.宪宗下令迎佛骨后,王公贵族黎民百姓争相供奉,甚至做出了极端行为。韩愈上表忠谏,招致宪宗盛怒,险遭处死,在众人的劝谏下,最终被贬潮州。
D.佛教兴起于汉末,但一开始时喜好者较少,而到了晋、宋,佛教盛行,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尊崇信佛家,独韩愈与众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2)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
14.《资治通鉴》中如何评价韩愈上谏的行为?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解说。
2023-06-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邵尧夫年老逢春

司马光

年老逢春春莫咍,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意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懒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


【注】①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力请守郡。次年四月,改判西京御史台,来到洛阳,始与邵雍相识并很快成了莫逆之交;邵尧夫,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北宋理学家,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定居洛阳, 以教授生徒为业。②咍(hāi):嗤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运用拟人手法,看似轻松幽默,实则饱含“岁不我与”的辛酸与无奈。
B.颔联写诗人满腹忧愁,无心赏花。全联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郁的惜春之意。
C.尾联格调稍显明朗,“坐待”二字尤能写出诗人盼望朋友前来与自己畅谈的急切心情。
D.全诗语言质朴,亲切自然,句无虚设,看似平常的话语蕴含着诗人内心复杂的感情。
16.前人论此诗,认为诗人“身在野而心在朝”。请结合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