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0-10 2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 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天蝎座旁。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次爆发。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 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7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

《宋史·天文志》

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4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宋史·仁宗本纪》

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 个月。1731 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 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 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 1054 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1968 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因此,1054 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

材料二:

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现代天文学是一门对天体进行观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其二,现代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对象大都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要更精确地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或者提出一种理论往往要在长时段的观测积累的基础上,而理论之正确与否也有赖于观测资料来加以验证。人类的观测能力是有限的,而对古代天象记录进行现代天文学意义下的研究,则尽可能地化解这一矛盾。

中国古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天象记录,这构成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由于天象的重要星占价值,历代官修史书均有专门的部分(天文志”“五行志”“灾异志等)来记载象征着天命转移的天象,尤其是特殊天象更是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客星记录也不例外。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的缺失,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古代记录具有唯一性。对此,英国天文学家克拉克与斯梯芬森曾专门讨论过。正像中国古代拥有大量丰富的天象记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文化的原因,其他文明天象记录的缺失之原因也大抵如是。

上述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使得古代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天象记录在现代天文学视野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也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作为观测数据而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一部分。

(摘编自吴燕《中国的古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

材料三:

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能被用为现今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现代的。我国汉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古希腊逻辑演绎体系的算法,这种算法比较机械,却正符合计算机的程序化。吴文俊先生利用增乘开方法与正负开方法在HP25型袖珍计算器上编制程序,竟可以解高达5次的方程,而且可以达到任意预定的精度他说:继续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特色,建立机械化的数学,是本世纪以至绵亘整个21世纪才能大体趋于完善的事。

科学史研究还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1955年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看到我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超新星纪录和射电源关系的论证之后,兴奋地说:建立在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的‘超时代’的最新科学——无线电天文学——的成就,和伟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纪录联系起来了。王元等3位院士指出:通过我国古天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现代所得的一些天文现象的研究得以大幅度‘向后’延伸。这种‘古为今用’的方法应受到广泛重视。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来研究超新星遗迹、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的热门课题。

除以思想方法和资料运用与现代科学相交叉外,科学史还以本身的研究工作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有很具体的应用,科学史是20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门现代学科,与数理化地生相比,只是一个后生小辈,但它发展很快,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充,研究方法在不断地现代化,如计算机手段、量化分析等。只要我们思想清楚,方向正确,不懈努力,相信我国的科学史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

(摘编自席泽宗《科学史与现代科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史中关于“天关客星”的记载,因罕见而引起中外学者关注,对现代天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尽管中国古人对“天关客星”的观测目的与现代天文学家并不相同,但古今观测的结果大体相同。
C.古代天象记录是现代天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验证相关理论。
D.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之所以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因素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述“天关客星”的史料时,在古代纪年日期后标注公元纪年日期,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写作态度。
B.材料一附上关于客星记录的甲骨文图片,既佐证了文本相关内容,又让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C.在阐述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应用价值时,材料一具有从古到今的纵向视野,材料二则进行了中西方的横向比较。
D.我国古代天文、算术等诸多领域有丰富成果,但在现代仍未得到充分发掘利用,说明我国科学史研究大有可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是(     
A.李约瑟认为,不能轻视中国从汉到元、明制作星图的传统,欧洲文艺复兴以前没有能与中国星图传统相提并论的东西。
B.中国保留了世界上最悠久完整的地震记录,既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也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C.中国古代丰富的太阳黑子记录,填补了世界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现代天文学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规律的有力佐证。
D.《左传》中对月食有系统的记载始于公元前 720 年,这一时间与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首次记录月食的时间相一致。
4.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学校开展“学史增信”系列活动,若以“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为题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要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歪毛儿

老舍

①小的时候,我们俩——我和白仁禄——下了学总到小茶馆去听评书。其实,我俩真不够听书的派儿:我那时脑后梳着个小坠根,结着红绳儿;仁禄梳俩大歪毛。仁禄的脸像年画上的白娃娃,虽然没有那么胖。单眼皮,小圆鼻子,清秀好看。

②他不淘气,可是也有背不上书来的时候。歪毛仁禄背不过书来本可以不挨打,师娘不准老师打他,他是师娘的歪毛宝贝。可是他自己找打。每逢背不上书来,他比老师的脾气还大。他把小脸憋红,鼻子皱起一块儿,对先生说,“不背!不背!”不等老师发作,他又添上:“就是不背,看你怎样!”老师磨不开脸了,只好拿板子吧。

③奇怪,这么清秀的小孩,脾气这么硬。

④一直有十几年的工夫,我们俩没见面。听说,他在大学毕了业,到外边去做事。

⑤去年旧历年前的末一次集,天很冷。我想到集上看看。极南边有个地摊,摆着几本书,引起我的注意,这个摊子离别的买卖有两三丈远,而且地点是游人不大来到的。看书的时候,我看见卖书人的脚,一双极旧的棉鞋,可是缎子的,袜子还是夏季的单线袜。别人都踩跺着脚,天是真冷;这双脚好像冻在地上,不动。他穿着件旧灰色棉袍,很单薄,头上戴着顶没人要的老式帽头。身上有那么一股高傲劲儿,像破庙似的

⑥我认得那两只眼,单眼皮儿。“是不是仁禄哥?”我大着胆问。他没说一个字,无声地笑了笑。

⑦“走吧,我住得离这儿不远。”我一手拉着他,一手拾起那几本书。

⑧他叫了我一声。然后待了一会儿,“我不去!”

⑨我抬起头来,他的泪在眼内转呢。我松开他的手,把几本书夹起来,假装笑着,“你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⑩我拉着他,一路上,我直怕他和我转了影壁。他坐在屋中了,问他什么呢?我开始告诉他我这些年的经过,费了许多周折,我才用上了这个公式——“我说完了,该听你的了。”

⑪“从哪里说起呢?你记得咱们小的时候,我也不短挨打?那时候咱俩还都是小孩子,后来我才明白了,是我这两只眼睛作怪。我能看见些——我叫不出名儿来。是一股神气。你记得咱们小时候那位老师吗?很好的一个人,是不是?我一犯病,他就非常的可恶,我所以跟他横着来了。小的时候,看见那股神气只闹一阵气就完了;后来,一旦看出谁可恶来,就是不打架,也不能再和他交往,连一句话也不肯过。现在,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幼年的一切是甜蜜的,因为那时病还不深。过了二十,凡是可恶的都记在心里!我的记忆是一堆丑恶的相片!”他愣起来了。

⑫“人人都可恶?”我问。

⑬“在我犯病的时节,没有例外。父母兄弟全可恶。慢慢地,我成了个无家无小没有一个朋友的人。干吗再交朋友呢? 怎能交朋友呢?明知有朝一日便看出他可恶!其实不用我这对眼也能看出点来,你不信这么试试,你也能看出一些,不过不如我的眼那么强就是了。你不用看人脸的全部,而单看他的眼、鼻子,或是嘴,你就看出点可恶来。特别是眼与嘴,有时一个人正和你讲道德说仁义,你能看见他的眼中有张活的春画正在动。那嘴,露着牙喷粪的时节单要笑一笑! 越是上等人越可恶。上等人会遮掩。假如我没有这么一对眼,生命岂不是个大骗局?有一回我去看戏,旁边来了个三十多岁的人,很体面,穿得也讲究。我的眼一斜,看出来,他可恶。我的心中冒了火。正在这么个当儿,查票了。这位先生没有票,瞪圆了眼向查票员说:“我姓王,没买过票,就是日本人查票,我姓王的还是不买!’我没法管束自己了。我要把他的原形真面目打出来。我给了他一个顶有力的嘴巴。你猜他怎样?他嘴里嚷着,走了。要不怎说他可恶呢。他的原形是追着叫花子乱咬的母狗

⑭“那么你很愿意犯病?”我故意地问。

⑮“不犯病的时候更难堪——明知人们可恶而看不出,明知是梦而醒不了。病来了,你看,说打就打,多少有点意思。最有趣的是打完了人,人们还不敢当面说我什么,只在背后低声地说。我没遇上一个可恶而硬正的人,都是些虚伪的软蛋。久而久之,我怕不犯病了。有一回,半年多没犯病。好了,我心里说,既然不愿放火,烟还是由烟筒出去好。我回了家,老老实实去做孝子贤孙。既然看不见人中的狗脸,我假装看见狗中的人脸,我与世界复合了。人家世界本是热热闹闹地混,咱干吗非硬拐硬碰不可呢。可有一天,在路上我又犯了病。我看见车夫的脸,非常的可恶。在事实上他停住了车,心里很愿意把那个小女孩轧死,轧,来回地轧,轧碎了。我的世界是个丑恶的。我忽然地觉到,焉知我自己不可恶呢,不更可恶呢?这一疑虑,把硬气都跑了。以前,我见着可恶的便打,至少是瞪他那么一眼,使他哆嗦半天。我虽不因此得意,可是非常的自信——信我比别人强。及至一与世界共同敷衍,坏了,我原来不比别人强,不过只多着双病眼罢了。我再没有勇气去打人了,只能消极地看谁可恶就躲开他。很希望别人指着脸子说我可恶,可是没人肯那么办。普通人只能软,不能硬,所以世界没有骨气。我只能硬,不能软,现在没法安置我自己。人生真不是个好玩意。”

⑯他把酒喝净,立起来。

⑰空中飞着些雪片,天已遮满了黑云。我送他出去,谁也没说什么,一个阴惨的世界,好像只有我们俩的脚步声儿。到了门口,他连头也没回,探着点身在雪花中走去。

1933.10.1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写仁禄梳俩大“歪毛”和我梳着个“小坠根”,既符合人物的身份,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小时候仁禄背不上书时脾气比老师还大,后来他明白是因为那时自己已能看到老师身上那股可恶的神气。
C.十几年后儿时的伙伴偶遇,我非常热情,而歪毛仁禄却有些闪躲,就是因为他自觉混得不好内心有些惭愧。
D.仁禄因看到可恶的现象而把自己置于困境之中,找不到合适的出路;无论是敷衍还是反抗,他都是孤独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北京方言的使用也颇具韵味,例如“派儿”“转了影壁”“这么个当儿”等。
B.“既然不愿放火,烟还是由烟筒出去好”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既然不去抗争,不如敷衍一切与世界复合的心理。
C.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隐喻着当时的社会现实,主人公将何去何从,他的命运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均引人深思。
D.小说取材于市民的平常生活,多用人物对话的形式,以歪毛仁禄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情节集中紧凑,不蔓不枝。
8.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刻画仁禄的“硬气”,请分析画线的两处是如何刻画这一特点的。
9.当阿Q因摩着小尼姑新剃的头皮、拧了伊的脸颊而十分得意的笑时,酒店里的人也在九分得意的笑,若仁禄正好看到这一场景,他可能会有什么反应?请根据文本评析其举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

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 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节选自《韩非子 ·难一》)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 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 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注】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桓公A下匹夫之士B将欲忧C齐国D而小E臣不行F见小G臣之忘H民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
C.瓮牖,用瓮做窗户,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瓮牖”词义相同。
D.三至中的“三”,在古文中通常虚指多数,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B.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惩处。
C.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和贤明君主的态度截然不同,而贤主的做法能招揽士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
D.材料二用尧见善绻,周公旦朝见住在穷巷陋室中的人以及齐桓公多次去见小臣稷的例子,阐明了“礼贤”的原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
(2)士之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14.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3-10-10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王维曾在此隐居三十余年。裴迪,王维诗友。②接舆: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装狂遁世。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字化静为动形象写出山色因季节而变的动态;“日”字让流动的水带给人始终如一的守恒之感。
B.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柴门表现田园隐居生活;倚杖临风,则表现了诗人安闲、潇洒的意态。
C.尾联用典,诗人自比楚狂接舆,塑造出完全不同于颔联的狂士形象,以此表现自己与裴迪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
D.本诗是一首兼具诗、画、乐的五律。风光、人物、歌声,接替呈现,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6.阅读以下链接文字,回答问题。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选自《红楼梦》“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有改动)

化用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将他人作品语言,根据表达的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虽然黛玉认为前人的句子更“淡而现成”,但本诗的化用仍有其精妙之处,请你结合前人诗句分析本诗化用之妙。

2023-10-10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