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0-06 1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清人赵翼赞誉崔颢的《黄鹤楼》楼真千尺迥,地以一诗传,这一看法已见于南宋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凤凰台著名,以李翰林一诗也。凤凰台和黄鹤楼各自凭借李白和崔颢的一首诗而名传后世,这就是宇文所安所说的好文章创造一个地点的现象。这个地点可以大到名山和城市,小至一处胜迹,从一座楼台亭阁到一块墓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有关金陵凤凰台的记载始见于唐代,如《法苑珠林》记述东晋升平年间,有凤凰集此地,因名其处为凤凰台。南宋马光祖的《重建凤凰台》以淳熙时期保宁寺的壁记为据,也得出了晋升平已有台的结论。将金陵凤凰台当作名胜来题写是自李白开始的。不过,从唐诗可知,金陵凤凰台此时即便存在,也还没有形成一处名胜地标。李白以《登金陵凤凰台》向崔颢的《黄鹤楼》致敬并与之竞争,对他来说,凤凰台不过是一个方便的借口或话题而已。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至宋代影响渐著,题写凤凰台自此蔚为风气。但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建炎中遭兵火荼毒,1170年陆游所见凤凰台已废为大军甲仗库。两宋时期地方官曾多次重建凤凰台,祥符年间尝著亭于斯,斯楼斯亭,咸以凤字;淳熙八年,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白凤凰台。历史上的重建重修往往意味着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因为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

既然如此,为什么反而是在入宋之后,出现了题写凤凰台的盛况并绵延不绝呢?在胜迹业已消逝或难以确认之际如何继续书写胜迹?书写胜迹又意味着什么?周宝供的《亭台类序》或许道出了其中奥秘:

凡山川佳丽处,须起亭台楼阁乃足供游人之玩赏。然古迹多堙,倾颓殆半。其间可登览者固在所必纪,即有空名而无遗址可问者,亦必存焉,以俟考古者之穷探,更以期后贤之重建云尔。

这再次证实,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后世的诗人来到此地,不只是为了看到凤凰台当下的模样,更是为了将它从记忆中召唤回来。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消失的胜迹转化为文本,形成文本化的胜迹,并在文本中得以存活,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

(摘编自商伟《地以一诗传:题写胜地的》)

材料二

就广义的书写而言,胜迹所关联的历史、文学、宗教甚至神话、民俗都至关重要,但最终既体现而又显现为的,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

对于胜迹而言,题刻不仅具有指认的作用,对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山东境内那些以摩崖石刻著名的山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与云峰山刻石。泰山上有2500多处题刻,在巫鸿先生看来,它如同一座历史堆积起来的纪念碑,山脚的碑铭年代相对较晚,越往上年代则越为久远,沿着这些题铭攀登而上,游客们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寻岁月的痕迹,深入历史。而岱顶的无字碑,则是沉寂的历史源头

明代文士往往通过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出游,来将自己与普通游人区别开来;而乾嘉以后,随着金石成为时尚,寻访碑刻亦成为文人旅游的重点,其时踵出的登岱图及其题诗之中常见碑刻的内容,就是一个显见的例证。黄易《铁桥先生登岱观摩崖碑》所描绘的是济宁金石收藏家李东琪观摩《纪泰山铭》的场景,两位游客对着唐玄宗书丹的摩崖指指点点,整个登岱活动,黄易只选取了这一场景作为定格,可知观碑已然成为文人登岱的重头戏。

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虽说没有《金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但这丝毫不妨碍泰山仍是四海闻名的胜迹;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周边所汇集的种种题刻,相当于山水画中的题跋,比如宋人陈国瑞题刻、明人所刻《大学》一章、万恭所题写的《高山流水石壁记》、李邦珍题写的经正、汪坦所刻《周颂》中的《般》等,这些后起的题刻不惟讨论《金刚经》的字体与年代,也涉及儒、佛二教在这片摩崖上所展开的某种竞争。但即便如此,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

(摘编自薛龙春《点缀山林:摩崖石刻与胜迹的塑造》)

[注]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体现了“地以一诗传”的观念,这和宇文所安对文学与名胜关系的认识有相通之处。
B.材料一指出,到了宋代,题写凤凰台蔚然成风,但此时凤凰台经历多次重建,遗迹所剩无几,早已不是它最初的面貌了。
C.材料二指出,题写在胜迹上的碑刻也在塑造着胜迹,往往能给胜迹带来一定的文化底蕴,受到文人喜爱。
D.材料二指出,经石峪上的《金刚经》及周围的其他石刻共同形成了经石峪景点,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对现实的影响力在题写名胜这一文化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山水能借文人之手得以扬名。
B.从周宝供的《亭台类序》可以看出,胜迹书写不一定反映了胜迹的历史原貌,但这种书写仍然有价值。
C.从材料二可知,物质性的题刻较之胜迹所关联的文学、历史等书写方式,更能显示“文”与“迹”的双重内涵。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胜迹的流传方式,启发我们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的首联化用沈佺期的“龙池跃龙龙已飞”的句式,来向沈佺期的《龙池篇》致敬。
B.《题凤台山亭子陈献司空》一诗题刻在金陵凤凰台上近两个世纪,它给人们留下了关于凤凰台的深刻记忆。
C.晚明时期,因崔颢的《黄鹤楼》命名的鹦鹉洲沉入长江,江边泥沙淤积,形成了一个新的洲屿,仍被命名为“鹦鹉洲”。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关“兰亭”的语句留给读者关于“兰亭”的历史记忆。
4.两则材料分别论述了“题写”“题刻”和名胜古迹的关系,其关系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5.为什么说题写名胜古迹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请以苏轼《赤壁赋》为例,谈谈你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歪毛儿

老舍

①小的时候,我们俩——我和白仁禄——下了学总到小茶馆去听评书。其实,我俩真不够听书的派儿:我那时脑后梳着个小坠根,结着红绳儿;仁禄梳俩大歪毛。仁禄的脸像年画上的白娃娃,虽然没有那么胖。单眼皮,小圆鼻子,清秀好看。

②他不淘气,可是也有背不上书来的时候。歪毛仁禄背不过书来本可以不挨打,师娘不准老师打他,他是师娘的歪毛宝贝。可是他自己找打。每逢背不上书来,他比老师的脾气还大。他把小脸憋红,鼻子皱起一块儿,对先生说,“不背!不背!”不等老师发作,他又添上:“就是不背,看你怎样!”老师磨不开脸了,只好拿板子吧。

③奇怪,这么清秀的小孩,脾气这么硬。

④一直有十几年的工夫,我们俩没见面。听说,他在大学毕了业,到外边去做事。

⑤去年旧历年前的末一次集,天很冷。我想到集上看看。极南边有个地摊,摆着几本书,引起我的注意,这个摊子离别的买卖有两三丈远,而且地点是游人不大来到的。看书的时候,我看见卖书人的脚,一双极旧的棉鞋,可是缎子的,袜子还是夏季的单线袜。别人都踩跺着脚,天是真冷;这双脚好像冻在地上,不动。他穿着件旧灰色棉袍,很单薄,头上戴着顶没人要的老式帽头。身上有那么一股高傲劲儿,像破庙似的

⑥我认得那两只眼,单眼皮儿。“是不是仁禄哥?”我大着胆问。他没说一个字,无声地笑了笑。

⑦“走吧,我住得离这儿不远。”我一手拉着他,一手拾起那几本书。

⑧他叫了我一声。然后待了一会儿,“我不去!”

⑨我抬起头来,他的泪在眼内转呢。我松开他的手,把几本书夹起来,假装笑着,“你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⑩我拉着他,一路上,我直怕他和我转了影壁。他坐在屋中了,问他什么呢?我开始告诉他我这些年的经过,费了许多周折,我才用上了这个公式——“我说完了,该听你的了。”

⑪“从哪里说起呢?你记得咱们小的时候,我也不短挨打?那时候咱俩还都是小孩子,后来我才明白了,是我这两只眼睛作怪。我能看见些——我叫不出名儿来。是一股神气。你记得咱们小时候那位老师吗?很好的一个人,是不是?我一犯病,他就非常的可恶,我所以跟他横着来了。小的时候,看见那股神气只闹一阵气就完了;后来,一旦看出谁可恶来,就是不打架,也不能再和他交往,连一句话也不肯过。现在,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幼年的一切是甜蜜的,因为那时病还不深。过了二十,凡是可恶的都记在心里!我的记忆是一堆丑恶的相片!”他愣起来了。

⑫“人人都可恶?”我问。

⑬“在我犯病的时节,没有例外。父母兄弟全可恶。慢慢地,我成了个无家无小没有一个朋友的人。干吗再交朋友呢? 怎能交朋友呢?明知有朝一日便看出他可恶!其实不用我这对眼也能看出点来,你不信这么试试,你也能看出一些,不过不如我的眼那么强就是了。你不用看人脸的全部,而单看他的眼、鼻子,或是嘴,你就看出点可恶来。特别是眼与嘴,有时一个人正和你讲道德说仁义,你能看见他的眼中有张活的春画正在动。那嘴,露着牙喷粪的时节单要笑一笑! 越是上等人越可恶。上等人会遮掩。假如我没有这么一对眼,生命岂不是个大骗局?有一回我去看戏,旁边来了个三十多岁的人,很体面,穿得也讲究。我的眼一斜,看出来,他可恶。我的心中冒了火。正在这么个当儿,查票了。这位先生没有票,瞪圆了眼向查票员说:“我姓王,没买过票,就是日本人查票,我姓王的还是不买!’我没法管束自己了。我要把他的原形真面目打出来。我给了他一个顶有力的嘴巴。你猜他怎样?他嘴里嚷着,走了。要不怎说他可恶呢。他的原形是追着叫花子乱咬的母狗

⑭“那么你很愿意犯病?”我故意地问。

⑮“不犯病的时候更难堪——明知人们可恶而看不出,明知是梦而醒不了。病来了,你看,说打就打,多少有点意思。最有趣的是打完了人,人们还不敢当面说我什么,只在背后低声地说。我没遇上一个可恶而硬正的人,都是些虚伪的软蛋。久而久之,我怕不犯病了。有一回,半年多没犯病。好了,我心里说,既然不愿放火,烟还是由烟筒出去好。我回了家,老老实实去做孝子贤孙。既然看不见人中的狗脸,我假装看见狗中的人脸,我与世界复合了。人家世界本是热热闹闹地混,咱干吗非硬拐硬碰不可呢。可有一天,在路上我又犯了病。我看见车夫的脸,非常的可恶。在事实上他停住了车,心里很愿意把那个小女孩轧死,轧,来回地轧,轧碎了。我的世界是个丑恶的。我忽然地觉到,焉知我自己不可恶呢,不更可恶呢?这一疑虑,把硬气都跑了。以前,我见着可恶的便打,至少是瞪他那么一眼,使他哆嗦半天。我虽不因此得意,可是非常的自信——信我比别人强。及至一与世界共同敷衍,坏了,我原来不比别人强,不过只多着双病眼罢了。我再没有勇气去打人了,只能消极地看谁可恶就躲开他。很希望别人指着脸子说我可恶,可是没人肯那么办。普通人只能软,不能硬,所以世界没有骨气。我只能硬,不能软,现在没法安置我自己。人生真不是个好玩意。”

⑯他把酒喝净,立起来。

⑰空中飞着些雪片,天已遮满了黑云。我送他出去,谁也没说什么,一个阴惨的世界,好像只有我们俩的脚步声儿。到了门口,他连头也没回,探着点身在雪花中走去。

1933.10.1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写仁禄梳俩大“歪毛”和我梳着个“小坠根”,既符合人物的身份,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小时候仁禄背不上书时脾气比老师还大,后来他明白是因为那时自己已能看到老师身上那股可恶的神气。
C.十几年后儿时的伙伴偶遇,我非常热情,而歪毛仁禄却有些闪躲,就是因为他自觉混得不好内心有些惭愧。
D.仁禄因看到可恶的现象而把自己置于困境之中,找不到合适的出路;无论是敷衍还是反抗,他都是孤独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北京方言的使用也颇具韵味,例如“派儿”“转了影壁”“这么个当儿”等。
B.“既然不愿放火,烟还是由烟筒出去好”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既然不去抗争,不如敷衍一切与世界复合的心理。
C.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隐喻着当时的社会现实,主人公将何去何从,他的命运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均引人深思。
D.小说取材于市民的平常生活,多用人物对话的形式,以歪毛仁禄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情节集中紧凑,不蔓不枝。
8.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刻画仁禄的“硬气”,请分析画线的两处是如何刻画这一特点的。
9.当阿Q因摩着小尼姑新剃的头皮、拧了伊的脸颊而十分得意的笑时,酒店里的人也在九分得意的笑,若仁禄正好看到这一场景,他可能会有什么反应?请根据文本评析其举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问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夷吾保乂齐国,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冀州,吴越受令,荆楚惛忧,莫不宾服,勤于周室,天子加德。先君昭功,管子之力也。今寡人亦存齐国之政于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晏子对曰:“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举事不私,听狱不阿,鳏寡无饥色。不以饮食之辟害民之财,不以宫室之侈劳人之力,节取于民而普施之。府无藏,仓无粟。上无骄行,下无谄德,是以管子能以齐国免于难,而以吾先君参乎天子。今君疏远贤人而任馋谀,使民若不胜,藉敛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府藏朽蠹而礼悖于诸侯,菽粟藏深而怨积于百姓,君臣交恶而政刑无常,臣恐国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又恶能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乎?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节)

材料二:

臣闻帝王之治,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唯是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然后夷狄盗贼乘之而起。盖安民可以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其势然也。独昨岁以元年,蠲赋一半,国用不足,又边费重大,内帑空乏,不得已差四御史分道督赋,三督御史清理屯监,皆一时权宜以佐国用之急。而人遂有苦其搜刮者,臣近日访之外论,皆称不便,缘各御史差出,目见百姓穷苦亦无别法,清查止将官库所储,尽行催解。以致各省库藏空虚水旱灾伤视民之死而不能赈两广用兵供饷百出而不能支是国用未充而元气已耗矣。昔汉昭帝承武帝多事之后,海内虚耗,霍光佐之节俭省用,与民休息,行之数年,百姓阜安,国用遂足。然则与其设法征求,索之于有限之数以民,孰若加意省俭,取之于自足之中以厚下乎。仰惟皇上即位以来,凡诸斋醮土木淫侈之费悉行停革,虽大禹之勤克俭不是过矣,然臣窃以为,矫枉必须过正,当民穷财尽之时,若不痛加省节,恐不能救也。伏望皇上轸念民穷,加惠邦本,于凡不急工程,无益征办,一切停免,敦尚俭素以为天下先。

(节选自张居正《陈六事疏》,有删节)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以致各省库藏空A虚B水旱灾伤视C民之死而不能赈D两广用兵供饷百E出而不能支F是国G用未充而元气已H耗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夷吾,即后文所说的管子,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后来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B.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叫“府”,贮藏财物的仓库叫“藏”,文中泛指仓库。
C.病,文中是“劳苦,困苦”的意思,与《种树郭橐驼传》“故病且怠”中的“病”的用法相同。
D.克,是“能够”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认为先君桓公的显赫功业有赖于管仲的辅佐,他希望晏子辅佐自己成就同等功业。
B.晏子打破了景公的美梦,劝谏景公想要“彰先君之功烈”,就要像先君一样选贤任能、勤政爱民。
C.张居正认为目前国用不足,与皇帝即位的第一年国家减税一半,边防开支大,百姓穷苦无力缴税有关。
D.晏子和张居正都很会把控对话的节奏,先理性分析国情,再赞扬当今国君好的行为,最后提出具体的建议。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恐国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又恶能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乎?
(2)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
14.晏子和张居正在劝谏君主时都表达了民安则国强的主张,他们的对民政策分别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杂兴八首(其三)

[清]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被贬江陵,写了五首《放言》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②钻龟、祝蓍(shī):古人占卜的两种方式。③周公:周成王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等人造作流言,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外出逃难。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④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首联设置悬念,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白诗充满了对朋友的劝慰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情,并坚信自己与友人的冤情终会昭明。
C.顾诗用语浅近,如话家常,却表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与缜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思辨性和开放性。
D.两首诗都以议论说理为主,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两诗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思而得之。
16.古诗中蕴含的人才观往往丰富而深刻,请分别概括以上两首诗的人才观,并简要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人才观的。
2023-10-0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六王毕,四海一”都描述了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与鸟两个自然形象贴切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
(3)古人常通过“吟”或“啸”的方式吐露心曲,抒发情怀,古代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描述,如“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06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18.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B.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D.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19.文中有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火山爆发时喷射出大量炽热岩浆,为什么会导致气温变低呢?A原来火山爆发时就像地球打了一个饱嗝儿,①矿物粒子及颗粒物会裹挟着烟尘形成庞大的蘑菇云,②如果爆发的强度足够大,③便会瞬间穿透对流层,④进入相对稳定的平流层。⑤其中一部分颗粒物很快会随风雨降落到地面,⑥且另一部分以硫化物为主的物质在平流层中长期无法沉降,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硫酸盐气溶胶会迅速扩散,像遮阳伞一样反射太阳光,也被称为阳伞效应

这些气溶胶颗粒又是形成云层冰晶的凝结核,这也导致火山灰波及之处多为阴雨天气。而水汽在向液态、固态水转化的过程中也会吸收大量太阳辐射。正是因为太阳辐射被大量反射或吸收,在强烈火山喷发活动后,地表会出现明显的降温现象,有时这一效应会持续数年,B便会形成火山冬天,进而引发所谓的无夏之年

这种阳伞效应的降温作用能否帮助我们抵消全球变暖呢?火山爆发带来的危害远大于积极效益,靠火山爆发去解决全球变暖,不仅不靠谱,反而会适得其反。

20.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文中有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引号的作用。
A.原来火山爆发时就像地球打了一个“饱嗝儿”。
B.便会形成“火山冬天”。
22.上小学六年级的弟弟对火山爆发可能引发“无夏之年”的说法颇为不解,请你用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向他解释主要原因,表达清晰流畅,不超过80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费孝通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选择矛盾最直接、最集中的地区展开研究,他深入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挖掘出中国农村生活的真谛;屠呦呦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灵感,转换研究思路,最终取得突破: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青年人的必备素养,也是时代的生产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老舍(1899-1966)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杂记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白居易(772-846)  哲理类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修辞手法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20-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任务驱动型作文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