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0-27 3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连续11年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呈现蓬勃向上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地位更加凸显。

②的确,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开始思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数实融合议题就此展开。其中,二者最根本的逻辑关系即: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也需要数字经济的技术和平台。

③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产生了海量数据资源,各种数字应用渗透率位于世界前列,推进数实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数字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必修课

④简单理解数实融合,就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向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使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引领和支撑我国数字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引擎和主战场。

⑤数实融合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数实融合以技术、数据、产业融合为核心,促进产业要素重组、业务环节重构、商业模式重塑、价值链条延伸,日益催生融合性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⑥数实融合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途径。数实融合通过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提升产品+服务价值链水平,深化实体经济质量变革。数实融合全方位重塑传统产业化发展优势,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先进制造业新方向,加速实体经济发展动力变革。

⑦数实融合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深化数字技术、数据流通,以需求定制指导柔性生产,促进实现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通过网络化、平台化组织方式,推动个人系,助力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同时,数实融合发挥数字平台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优势,推动国内产业链向全球范围延伸,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⑧在数实融合过程中,实体经济是核心,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平台,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⑨当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数字化生产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在零售业领域,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主流,线上线下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在金融业领域,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已成常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⑩如今,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拓展市场和服务范围,实现转型升级;一些数字平台也在积极探索实体经济的应用场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

⑪新形势下,数实融合不只是锦上添花,更关系到产业的基本盘和增长盘。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推动数实融合,成为它们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确定选择。数字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可以带来效率变革和体系重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重构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体系,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⑫未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更广泛深入。例如,在制造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会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智能制造将会成为制造业的新趋势;在零售业领域,无人零售和智能零售将会成为新的商业模式,线上线下的融合将会更紧密;在金融业领域,区块链技术将会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数字货币将会成为新的支付方式。

⑬总之,数实融合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双向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基础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必将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摘编自《中国科技信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的驱动力也越来越强,这是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探讨“数实融合”的背景。
B.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为数字经济的壮大夯实基础,它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C.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融人实体经济各领域,实体经济将在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等方面不断发生深刻的变革。
D.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新趋势、智能零售成为新商业模式、数字货币成为新支付方式是我们展望“数实融合”广阔前景的依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有关“数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庞大,增速快,各种数字应用渗透率位于世界前列,这意味着我国“数实融合”的发展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
B.“在数实融合过程中,实体经济是核心”,可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检验“数实融合”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准。
C.“以需求定制指导柔性生产”,说明传统产业如不借助数字技术,将很可能出现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局面。
D.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双向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环节运行安全性,一定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保障。
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八段观点的一项是(     
A.深圳市依托智慧燃气物联网及智能终端等项目,推动了燃气管网全方位感知,实现了燃气运营风险主动预警。
B.中国一拖借助5G高速网络和AI算法,实现了发动机产品检测全程“无人化'作业,产品检测时间降低30%。
C.特斯拉汽车通过FSD全自动驾驶技术,自动上传大量行车数据信息,将汽车变成数据信息自动收集系统的终端。
D.阿里云“汽车云”在国内已服务超过70%的汽车企业,通过云网端协同在出行领域的应用,实现了数据驱动汽车研发、制造、流通全环节。
4.本文在论述时使用了“必修课”“双向奔赴”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5.我国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数实融合”?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在敦煌

季羡林

果然是敦煌到了。我对敦煌真可以说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了。我在书里读到过敦煌,我听人谈到过敦煌,我也看过不知多少敦煌的绘画和照片。几十年梦寐以求的东西如今一下子看在眼里,印在心中,“乍见翻疑梦”,我似乎有点怀疑,这是否是事实了。

敦煌毕竟是真实的。它的样子同我过去看过的照片差不多,这些我都是很熟悉的。此处并没有崇山峻岭,幽篁修竹,有的只不过是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千岁老榆,高高耸入云天的白杨,金碧辉煌的牌楼,开着黄花、红花的花丛。放在别的地方,这一切也许毫无动人之处;然而放在这里,给人的印象却是沙漠中的一个绿洲,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一片淡黄中的一点浓绿,一个不折不扣的世外桃源。

至于千佛洞本身,那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五光十色,云蒸霞蔚。无论用多么繁缛华丽的语言文字,不管这样的语言文字有多少,也是无法描绘、无法形容的。这里用得上一句老话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洞子共有四百多个,大的大到像一座宫殿,小的小到像一个佛龛。几乎每一个洞子里都画着千佛的像。洞子不论大小,音壁不论宽窄,无不满满地画上了壁画。我从前看到过唐代大画阎立本的帝王图,李思训的金碧山水,宋朝朱衰阳的朱点山水,明朝陈老莲的人物画,大涤子的山水画,曾经大大地惊诧于这些作品技巧之完美,意境之深邃。但在敦煌壁画上,这些都似乎是司空见惯,到处可见。而且敦煌壁画还要胜它们一筹:在这里,浪漫主义的气氛是非常浓的。有的画家竟敢画一个乐队,而不画一个人,所有的乐器都系在飘带上,飘带在空中随风飘拂,乐器也就自己奏出声音,汇成一个气象万千的音乐会。这样的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甚至在别的国家的绘画史上能够找得到吗?

薄暮时分,带着那些印象,那些幻想,怀着那些感触,一个人走出了招待所去散步。我走在林荫道上,此时薄霭已降,暮色四垂。远处沙碛没入一片迷茫中,少时月出于东山之上,清光洒遍了山头、树丛,一片银灰色。我周围是一片寂静。白天里在古榆的下面还零零落落地坐着一些游人,现在却空无一人。只有小溪中潺潺的流水间或把这寂静打破。我的心蓦地静了下来,仿佛宇宙间只有我一个人。我的幻想又在另一个方面活跃起来。我想到洞子里的佛爷,白天在闭着眼睛睡觉,现在大概睁开了眼睛,连涅槃了的如来也会站了起来。那许多商人、官人、菩萨、壮汉,白天一动不动地站在墙壁上,任人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现在大概也走下墙壁,在洞子里活动起来了。那许多奏乐的乐工吹奏起乐器,舞蹈者、演杂技者,也都摆开了场地,表演起来。天上的飞天当然更会翩翩起舞,洞子里乐声悠扬,花雨缤纷。可惜我此时无法走进洞子,参加他们的大合唱。只有站在黑暗中望眼欲穿,倾耳聆听而已。

在敦煌,在千佛洞,我就是看一千遍一万遍也不会餍足的。有那样桃源仙境似的风光,有那样奇妙的壁画,有那样可敬的人,又有这样可爱的影子。从内心深处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然而这样做能行得通吗?事实上却是办不到的,我必须离开这里。在人生中,我的旅途远远不到结束的时候,我还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在我前面,可能还有深林、大泽、崇山、幽谷,有阳关大道,有独木小桥。我必须走上前去,穿越这一切。现在就让我把自己的身躯带走,把心留在敦煌吧。

(选自《在敦煌》,有删改)

文本二:

季先生举手投足,朴素的衣装、朴素的语言,一派学者风度。这时,我已经看过先生的散文,并对先生散文中所流溢出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神往,对先生展现出来的高昂的生命意志所敬佩。

一九八九年,正走在街上散步的我,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步履稳健地从北大走出来,我第一时间就得出判断,这就是季先生。雕塑家吴为山曾经说过,季羡林具有典型的东方面孔。原来燕园的第一盏灯,就是眼前的季先生点亮的,没有来得及问候先生,先生已经走过去了。难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次“跨世纪学术讨论会”上,有着又浓又密长寿眉的季先生曾坚定地说:“我肯定可以跨世纪。”

季先生在生活中,并不轻易宣泄自己的情感,性格内向,感情内敛。“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季先生胸怀之宽广,堂庑之大,平常心之发达,难以尽数。给新生看行李,给家乡的小学捐款捐书,相识不相识的朋友来拜访,必迎送,生活小事,可以见出季先生的大爱大德。

张中行先生作为燕园老人之一,待人接物,是非常讲究的,通过仔细的观察,得出结论,季羡林有三样为人所不及:一是学问精神,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季羡林的朴厚,在张中行所见到的知名学者中,难于找到第二位。

(摘编自谢志浩《季羡林先生是纯正的学问家》,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乍见翻疑梦”,既表现作者到敦煌后“似乎有点怀疑”的心理,更借此表达内心的惊喜。
B.文章写系在飘带上的乐器随其飘拂、自动奏乐、汇成气象万千的音乐会的画面,突出敦煌壁画的独特性。
C.作者在文章结尾处传达出了从内心深处想永远留在敦煌,但又必须离开的无奈,体现了他的身不由己。
D.文章通过季羡林先生在敦煌的所见所思所想,表达了他对敦煌艺术的极高评价和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
7.下列对文本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部分,既写眼前的敦煌又写印象中的敦煌,虚实相生,展现了敦煌美妙神奇的特点。
B.文本一第二段中运用博喻的手法写出了对敦煌的总体评价,认为它是沙漠戈壁滩上的一个奇迹。
C.文本二中作者描述季羡林先生为燕园点亮第一盏灯、给新生看行李等事件,彰显了其高尚人格。
D.文本二是关于季羡林先生的评论性文章,作者引用张中行先生的话语极大地增强评论的可信度。
8.作者是如何写千佛洞画像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9.文本二中,作者认为季羡林先生具有高昂的生命意志。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平王即位,使伍奢为太子建之师,费无极为少师。费无极无宠焉,欲谮诸王,曰: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从之。故太子建居于城父。

费无极言于王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太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大夫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奸也。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才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王皆杀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九年、二十年》,有删改)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注】①城父:楚国一个靠近边境的城邑。②棠君尚:伍尚时为棠邑大夫,所以称为“棠君”。员:伍员,字子胥。伍尚、伍员都是伍奢的儿子。③旰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闻A免父B之命C不可以D莫之E奔也F亲戚G为戮H不可以I莫之J报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通“悦”,高兴,与《石钟山记》“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中的“说”词义不同。
B.再,指第二次,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词义相同。
C.阙,指宫殿门前两边的大型建筑物,又可用来指代宫殿、朝廷、京城等;文中指京城。
D.善,认为……正确,意动用法,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无极没有受到太子建的宠信,于是就在楚王面前诬陷太子建,先是进言让太子建离开京城去驻守边邑,后又说太子建将要反叛。
B.奋扬受楚王之命杀太子建,但他有感于太子建对他的恩德,通知太子建逃跑;楚王问罪于他,他直言相告,最终楚王没有治他的罪。
C.魏征认为,唐、虞治理天下能够兼听四方,而秦二世偏信赵高、梁武帝偏信朱异、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导致他们对国家的情况茫然无知。
D.楚平王属于魏征所说的“暗君”,他偏听偏信于费无极,冤杀了伍奢和伍尚。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偏听偏信,而应该兼听各方意见。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适吴,我将归死。吾才不逮,我能死,尔能报。
(2)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
14.伍奢听说伍员没有前来,说:“楚国君王和大夫恐怕不能按时吃饭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师厚接花

黄庭坚

妙手从心得,接花如有神。

根株穰下土,颜色洛阳春。

也本犁子,仲由元鄙人。

升堂与入室,只在一挥斤

[注]①《庄子》记载“轮扁斫轮”事:“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②雍:孔子的学生冉雍。③仲由:孔子的学生子路。④《庄子》记载“挥斤”事:“郢人垩……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承接题目,咏师厚接花,“妙手”“有神”写出了师厚嫁接花艺的水平高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从生于穰县土壤的植株到美丽绽放、名闻天下的洛阳牡丹花,可见嫁接培育技艺的精妙,给人画面感。
C.孔子的弟子雍、仲由本来出身低微,后都“升堂”“入室”,关键在于“挥斤”妙手,强调了学习贵有心得。
D.整首诗笔调轻快,前四句、后四句的内容衔接过渡自然,结尾处的“挥斤”又与开头的“妙手”巧妙地呼应。
16.宋诗尚理,这首诗在说理时形象而不枯涩,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