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0-11 26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设计。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一直到马车使用大限来临之际,它的轮子正常转过最末一圈之后,车轮、车辕、底盘、弹簧、车轴……一下子全都同时崩坏,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它部分设计得更为牢靠耐用。

②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

③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衡量咱们人类自身机体的构成,就可以发现,在总体设计绝妙完美之余,尚存几例明显的不足之处。我们的身体虽然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电子时代,但我们的牙齿依旧停留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我们人类到现在还只有一套恒齿,对应于石器时代的人均寿命,这一套恒齿的使用期该是足够了。由于医疗的发达,现代人的寿命延长了,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才能符合“霍姆斯马车”的设计原则。人类大脑开发很超前,而牙齿的进化滞后。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有一些伟大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善本的图书馆。诚如老子所言——“大成若缺”,一些真正伟大的作品常常因为人类身体与头脑的不匹配而来不及完成。超越了“霍姆斯马车”原则的先进大脑让人类损失了多少比钻石还要宝贵的智慧啊!

④人体器官不谐之责在人类自身,人类文明进化真的必须以人体机能退化为代价吗?食物变得越来越好嚼,让咱们的牙齿越来越省力,这难道不会让人类的牙齿出现退化倾向?我们又怎能再奢望人类牙齿与躯体寿命的延长而同步进化?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人类自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些人工制品才能生存。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扩展,人类对自己文明产品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我们人类的某些机能是否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相应的退化呢?

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已经能够读写的各民族中,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而收音机和电视机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被应用后,读和写的能力似乎又有衰退的趋势。”人类各民族确实都有过一段超强记忆时期。许多民族都拥有过大部头口头传说的史诗性巨作,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国藏族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在文字尚未流行年代,一些来自民间的“荷马”,全凭记忆就能胸藏二十几万行史诗,连续传唱几个月不竭!享受现代文明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得到?

⑥早期,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赫尔佐格说:“电影是文盲的艺术。”现如今,不是文盲的人也乐于花两三个小时观赏一部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快餐,而不愿去啃长篇原著。长此以往,读的功能又怎能不退化?人类文化由原始的岩画、图形文字发展到现代文字,而今天的现代人却又躲避文字,回归画面,总不能说这也算是“返璞归真”吧。倘若今后电脑准确高效地实现了“人-机对话”,由人口授,“电脑小姐”就能自动将声音变成文字,哪一个作家还肯用笔?到那时候说不定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有小说集问世,

⑦每一种人工制品的出现都会引起我们机体功能的部分退化。除了上述牙齿,记忆的例证外,每一类机器的发明都会带来人体相应部分的机能衰退。人类用自己创造的人工制品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甲壳”——人类只能生活在这个“甲壳”中,我们的子孙也许永远离不开这个“壳”了。

⑧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多少有点像传说中的“狗熊捌棒子”,新穗不停的更替腋下的旧穗。问题在于,我们所丢弃的旧物有没有某些独特优点是新物难以取代的?汤因比对此作了清醒回答:“新的能力恐怕不可能全面地代替旧能力的作用。”事实上,人类取得每一项新进展都要面对一次“熊掌”与“鱼”的选择。“得到”的同时就意味着必须做出某种放弃。用惯了电脑打字的子孙后代,他们之中很难再出怀素、王表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了.电脑合成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天衣无缝地制作自己火箭登月或是与总统亲切握手的“历史镜头”,这个越来越虚幻的世界还有什么东西具备值得你充分信任的可靠依据?尚“真”的科学却为做“假”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

⑨变革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完全不触动自然就不成其为人类,但我们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则”。人类文明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扰动大自然的固有和谐,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心中有架“霍姆斯马车”也许会使我们主动的顺应自然,有意识地从另一面做些补偿,尽量减免人类由于自己的浅薄任性、短视愚昧而带来大自然的鞭笞。

(摘编自詹克明《“霍姆斯马车”随想》)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姆斯马车”的设计讲求每一个构成部分的质量,力求完美极致,因而成为最理想的设计。
B.第⑤⑥段都用了“哪一个”的反问句式,体现了作者对人体机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退化的担忧。
C.“狗熊掰棒子”在文中指的是人类获得一项新的能力的同时,就可能会丢弃另一项旧的能力。
D.作者认为,人类必须反思文明进程中的得与失,一味地创造便利于自身的人工制品,定会引起人体机能的衰退。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类能够进化出第二套恒齿,人类的寿命将符合“霍姆斯马车”的理想设计,从而更加长寿。
B.文章用大火毁灭图书馆这一论据,主要用来论证杰出人物的去世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一观点。
C.材料中汤因比与赫尔佐格的观点态度是一致的,两人都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会带来身体机能的衰退。
D.文章借对“霍姆斯马车”理念的认识来谈人体机能的变化,并指出人类应尽量保持大自然固有的和谐。
3.下列选项,最符合“霍姆斯马车”设计理念的一项是(     
A.达尔文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观点,强调环境会导致生物器官的使用或不使用,从而引起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被遗传给下一代,继而导致物种的后续进化。
B.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分成一个个小部分,然后每次能把每个小部分都提升百分之一的效率,那么你要做的这件事整体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C.火药枪械的出现,像李广那样能拉硬弓射穿巨石,像关羽那样凭臂力能挥舞82公斤大刀,像斯巴达克斯那种具有高超角斗能力的人均不见了。
D.一个富有效率的团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是最有能力的,而在于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和发挥。
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5.人类应如何对待在文明进程中制造的人工制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在敦煌

季羡林

果然是敦煌到了。我对敦煌真可以说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了。我在书里读到过敦煌,我听人谈到过敦煌,我也看过不知多少敦煌的绘画和照片。几十年梦寐以求的东西如今一下子看在眼里,印在心中,“乍见翻疑梦”,我似乎有点怀疑,这是否是事实了。

敦煌毕竟是真实的。它的样子同我过去看过的照片差不多,这些我都是很熟悉的。此处并没有崇山峻岭,幽篁修竹,有的只不过是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千岁老榆,高高耸入云天的白杨,金碧辉煌的牌楼,开着黄花、红花的花丛。放在别的地方,这一切也许毫无动人之处;然而放在这里,给人的印象却是沙漠中的一个绿洲,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一片淡黄中的一点浓绿,一个不折不扣的世外桃源。

至于千佛洞本身,那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五光十色,云蒸霞蔚。无论用多么繁缛华丽的语言文字,不管这样的语言文字有多少,也是无法描绘、无法形容的。这里用得上一句老话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洞子共有四百多个,大的大到像一座宫殿,小的小到像一个佛龛。几乎每一个洞子里都画着千佛的像。洞子不论大小,音壁不论宽窄,无不满满地画上了壁画。我从前看到过唐代大画阎立本的帝王图,李思训的金碧山水,宋朝朱衰阳的朱点山水,明朝陈老莲的人物画,大涤子的山水画,曾经大大地惊诧于这些作品技巧之完美,意境之深邃。但在敦煌壁画上,这些都似乎是司空见惯,到处可见。而且敦煌壁画还要胜它们一筹:在这里,浪漫主义的气氛是非常浓的。有的画家竟敢画一个乐队,而不画一个人,所有的乐器都系在飘带上,飘带在空中随风飘拂,乐器也就自己奏出声音,汇成一个气象万千的音乐会。这样的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甚至在别的国家的绘画史上能够找得到吗?

薄暮时分,带着那些印象,那些幻想,怀着那些感触,一个人走出了招待所去散步。我走在林荫道上,此时薄霭已降,暮色四垂。远处沙碛没入一片迷茫中,少时月出于东山之上,清光洒遍了山头、树丛,一片银灰色。我周围是一片寂静。白天里在古榆的下面还零零落落地坐着一些游人,现在却空无一人。只有小溪中潺潺的流水间或把这寂静打破。我的心蓦地静了下来,仿佛宇宙间只有我一个人。我的幻想又在另一个方面活跃起来。我想到洞子里的佛爷,白天在闭着眼睛睡觉,现在大概睁开了眼睛,连涅槃了的如来也会站了起来。那许多商人、官人、菩萨、壮汉,白天一动不动地站在墙壁上,任人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现在大概也走下墙壁,在洞子里活动起来了。那许多奏乐的乐工吹奏起乐器,舞蹈者、演杂技者,也都摆开了场地,表演起来。天上的飞天当然更会翩翩起舞,洞子里乐声悠扬,花雨缤纷。可惜我此时无法走进洞子,参加他们的大合唱。只有站在黑暗中望眼欲穿,倾耳聆听而已。

在敦煌,在千佛洞,我就是看一千遍一万遍也不会餍足的。有那样桃源仙境似的风光,有那样奇妙的壁画,有那样可敬的人,又有这样可爱的影子。从内心深处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然而这样做能行得通吗?事实上却是办不到的,我必须离开这里。在人生中,我的旅途远远不到结束的时候,我还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在我前面,可能还有深林、大泽、崇山、幽谷,有阳关大道,有独木小桥。我必须走上前去,穿越这一切。现在就让我把自己的身躯带走,把心留在敦煌吧。

(选自《在敦煌》,有删改)

文本二:

季先生举手投足,朴素的衣装、朴素的语言,一派学者风度。这时,我已经看过先生的散文,并对先生散文中所流溢出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神往,对先生展现出来的高昂的生命意志所敬佩。

一九八九年,正走在街上散步的我,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步履稳健地从北大走出来,我第一时间就得出判断,这就是季先生。雕塑家吴为山曾经说过,季羡林具有典型的东方面孔。原来燕园的第一盏灯,就是眼前的季先生点亮的,没有来得及问候先生,先生已经走过去了。难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次“跨世纪学术讨论会”上,有着又浓又密长寿眉的季先生曾坚定地说:“我肯定可以跨世纪。”

季先生在生活中,并不轻易宣泄自己的情感,性格内向,感情内敛。“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季先生胸怀之宽广,堂庑之大,平常心之发达,难以尽数。给新生看行李,给家乡的小学捐款捐书,相识不相识的朋友来拜访,必迎送,生活小事,可以见出季先生的大爱大德。

张中行先生作为燕园老人之一,待人接物,是非常讲究的,通过仔细的观察,得出结论,季羡林有三样为人所不及:一是学问精神,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季羡林的朴厚,在张中行所见到的知名学者中,难于找到第二位。

(摘编自谢志浩《季羡林先生是纯正的学问家》,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乍见翻疑梦”,既表现作者到敦煌后“似乎有点怀疑”的心理,更借此表达内心的惊喜。
B.文章写系在飘带上的乐器随其飘拂、自动奏乐、汇成气象万千的音乐会的画面,突出敦煌壁画的独特性。
C.作者在文章结尾处传达出了从内心深处想永远留在敦煌,但又必须离开的无奈,体现了他的身不由己。
D.文章通过季羡林先生在敦煌的所见所思所想,表达了他对敦煌艺术的极高评价和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
7.下列对文本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部分,既写眼前的敦煌又写印象中的敦煌,虚实相生,展现了敦煌美妙神奇的特点。
B.文本一第二段中运用博喻的手法写出了对敦煌的总体评价,认为它是沙漠戈壁滩上的一个奇迹。
C.文本二中作者描述季羡林先生为燕园点亮第一盏灯、给新生看行李等事件,彰显了其高尚人格。
D.文本二是关于季羡林先生的评论性文章,作者引用张中行先生的话语极大地增强评论的可信度。
8.作者是如何写千佛洞画像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9.文本二中,作者认为季羡林先生具有高昂的生命意志。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或曰:雍季之对,不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文公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轨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选自《韩非子·难一》)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城濮A之事B舅犯C谋也D夫E用其言F而G后H其身I可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打败,《六国论》“二败而三胜”中的“败”表示失败,二者词义不同。
B.文公之霸,指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被封为诸侯之长,自此称霸。
C.当,抵挡,与《项脊轩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中的“当”词义相同。
D.因,依照、根据,与成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中的“因”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认为舅犯的主张是权宜之计,雍季的主张符合长远利益,所以在行赏时,将雍季排在舅犯前面。
B.孔子对晋文公行赏的做法很赞同,他认为晋文公既懂得权宜之计,又懂得长远利益,称霸是完全应该的。
C.韩非认为雍季的回答未针对晋文公的提问,其主张不切实际,在城濮之战中没有任何功劳,不应给予赏赐。
D.韩非认为舅犯采用欺诈手段既是战争的需要,也符合晋国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理应优先得到赏赐。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2)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答司马谏议书》)
14.韩非对孔子观点的批驳,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请简要概括。
2023-10-1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注]①水芝,荷花异名。②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既写荷花颜色之美,也写荷花开放之盛;“袅袅”写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表现出其体态之轻盈。
B.“西风”“淡烟”“疏雨”等既交代荷花生长的自然环境,又衬托出荷花“袅袅”“盈盈”的生动情态。
C.“展杯觞”“盈盈女”两句表现了词人面对美丽的景色和多情的女子,急不可耐地举杯畅饮的勃勃兴致。
D.词的上片写荷花,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下片写人物的活动,同时将写荷花和写饮酒结合了起来。
16.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叠词运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玉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两句所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古人常用“浊酒”这一意象来抒发情感。在含有“浊酒”一词的古典诗词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有:“______,______ 。”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不慎发生溺水,一定要保持镇定,可采用仰泳方式,头尽量往后仰,让口鼻露出水面,及时呼救。发现有人溺水时,应立即呼救,获得他人帮助,并拨打急救电话120。

___A___,可以用树枝、竹竿等把溺水者拉到岸边;①如果距离较远,可以把木板、救生圈和水桶等抛向溺水者,让溺水者借助这些物品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②溺水者被打捞上岸后,“控水”是普通民众长此以往的做法,③认为“控水”能够排出溺水者肺中的水,促进呼吸恢复。④其实控水没有科学依据,对溺水者进行控水,可能会延误心肺复苏功能,还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误吸;⑤因此,积极控水不仅效果甚微,反而有害。

溺水者被打捞上岸后,如果意识清醒,可把溺水者放置于侧卧位,防止误吸,做好保温,在旁边做好看护,___B___。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2023-10-10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河南,来了客人,觅一处青苔小巷,寻一舍静谧小馆,看一窗中原景致,听一口“中、中”乡音,闻一街辣香四溢,叫几碗胡辣汤、几根油条、几碟小菜,氤氲袅袅,(     A     )。临走,客人吃得满头大汗,主人感到满心欢喜。

上好的胡辣汤,香味浓郁酸辣适中。喝上一碗,(     B       ),醇厚芬馥。若问做法,店铺的老板一般都还大方,还是要说一些的,特别是女店主,会带着自豪的口气跟你讲一通:原料大体有熟牛肉、木耳丝、海带丝、黄花菜、黑胡椒粉、五香粉、芝麻油、鸡精、盐之类。好吃一点的,叫“面筋胡辣汤”。做面筋是有讲究的:将面粉拌成稠糊状,以筷子能搅动为宜,隔20分钟顺一个方向搅两三分钟,放入有净水的盆中,用手轻轻地攥挤面,待有黏粘状,放在碗中加水,“醒”个把小时就成了洗过面筋的水也别丢,作为原汤,加入原料搅匀煮开,将面筋拉成薄饼,徐徐倒入锅内,待其稀稠均匀,再加入食盐、味精、姜末、香油和老抽;最后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胡椒粉。正品的胡辣汤,粉条也要上等的,晶莹透亮,软硬适中撒上一撮香菜,点缀其间,绿得可爱,让人(     C     );若再放几粒炒焦的花生瓣,便更有嚼头。

20.请在文章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A
B
C
D
A.AB.BC.CD.D
22.简要分析第一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2023-10-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说:“在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在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摩擦出来的!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在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纵览所有太阳神的神话你会发现,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

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民族的精神烙印;同样,中国神话故事也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10-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韩非子(前280-前233)  《韩非子》  诸子散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20-220.65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引语式材料  中国精神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