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6-15 6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雨江南,秋风蓟北。这短短两句分明道出了江南与北国景色的不同。当然喽,谈园林南北的不同,不可能离开自然的差异。我曾经说过,从人类开始有居室,北方是属于窝的系统,原始于穴居,发展到后来的民居,是单面开窗为主,而园林建筑物亦少空透。南方是巢居,其原始建筑为棚,故多敞口,园林建筑物亦然。产生这些有别的情况,还是先就自然环境言之,华丽的北方园林,雅秀的江南园林,有其果,必有其因。园林与其他文化一样,都有地方特性,这种特性形成还是多方面的。

小桥流水人家平林落日归鸦,分明是两种不同境界。当然北方的高亢,与南方的婉约,使园林在总的性格上不同了。北方园林我们从《洛阳名园记》中所见的唐宋园林,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而少叠石小泉之景。明清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园林,受南方园林影响,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自然条件却有所制约,当然也有所创新。首先对水的利用,北方艰于有水,有水方成名园,故北京西郊造园得天独厚。而市园,除引城外水外,则聚水为池,赖人力为之了。水如此,石,南方用太湖石,是石灰岩,多湿润,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多姿态,有秀韵。北方用土太湖、云片石,厚重有余,委婉不足,自然之态,终逊南方。且每年花木落叶,时间较长,因此多用长绿树为主,大量松柏遂为园林主要植物。其浓绿色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黄瓦红柱、牡丹海棠起极鲜明的对比,绚烂夺目,华丽炫人。而在江南的气候条件下,粉墙黛瓦,阶影兰香,小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地,容我周旋,所谓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落叶树的栽植,又使人们有四季的感觉。草木华滋,是它得天独厚处。北方非无小园、小景,南方亦存大园、大景。亦正如北宗山水多金碧重彩,南宗山水多水墨浅绛的情形相同,因为园林所表现的诗情画意,正与诗画相同。诗画言境界,园林同样言境界。北方皇家园林(官僚地主园林,风格亦近似),我名之为宫廷园林,其富贵气固存,而庸俗之处亦在所不免。南方的清雅平淡,多书卷气,自然亦有寒酸简陋的地方。因此,北方的好园林,能有书卷气。所谓北园南调,自然是高品。因此成功的北方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

我喜欢用昆曲来比南方园林,用京剧来比北方园林(是指同治、光绪后所造园),京剧受昆曲影响很大,多少也可以说从昆曲中演变出来,但是有些差异,使人的感觉也有些不同。然而最著名的京剧演员没有一个不在昆曲上下过功夫。而北方的著名园林,亦应有南匠参加。文化不断交流,又产生了新的事物。在造园中又有南北园林的介体——扬州园林,它既不同于江南园林,又有别于北方园林,而园的风格则两者兼有之。从造园的特点上,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条件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了。

现在,我们提倡旅游,旅游不是白相(上海方言:玩),是高尚的文化生活,我们赏景观园,要善于分析、思索、比较,在游的中间可以得到很多学问,增长我们的智慧,那才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陈从周《中国文人园林》)

材料二:

在中国的文人历史上,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人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园林的建设早就融入了文人的情思与意趣,成型后的园林又给文人们带来不曾有过的心中悸动。时间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期的文人对于园林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园林文化的不断发展造成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文化达到成熟阶段,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就是那个时期园林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因此也是最能反映文人看园林时产生的心中意境,心中审美的情怀,心中发散的思想。文人用意境造园林,园林又以实际产生的化学反应补给文人的心中世界,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段落顺序已被打乱)

①大观园的植物布置更是每个人品格的写照,爱什么植物,说明你喜欢这个植物所具有的品格,也间接说明了这个人的品格,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体会也就近乎全面展现了。

②错落有致的亭台楼榭是贾府文人们吟诗作画的场所,恰当的小建筑能够带领这些文人感受大观园最极致的美,循序渐进地体会大观园中的神秘美感,一步一步地将大观园的全貌展现给来人,这是文人园林意境的灵魂所在。

③大观园的造地选址在宁国府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彰显贾府气势,距离贾府又比较近,可以时常去大观园写生游玩,在宁国府内的建筑又贴近贾府的大山祖脉,更能让贾府文人将这种祖脉给一代一代继承下去,这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

④山和水的搭配将大观园的景色都带活了,真给游览的人带来一种深处自然的感受,在近乎真实的大观园里,文人们更容易在山水之间吐露最真实的想法和心声。园林重要的还有匾额楹联,一个题人用什么字什么词都在一字一句说着这个人的文化素养、个性特点。

摘编自《〈红楼梦>: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大观园背后的文人园林意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方园林建筑物的“少空透”与南方园林建筑物的“多敞口”,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住形式。
B.明清之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园林与唐宋时期的园林相比变化较大,这是南方园林影响的结果。
C.不同时期的文人有着不同的情思与意趣,所以时间不同,文人对园林文化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D.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也是最能反映文人意境、思想与情怀的。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方园林的“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这些都与江南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B.赏景观园的过程中也应该扩大见闻,增长智慧,如果只是“白相”,就不是高尚的文化生活了。
C.那些较为成功的北方园林,都注意到了水的应用,因此形成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
D.扬州园林兼有南北园林风格的介体特征,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环境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
3.材料二的后半部分已被打乱,根据论证的结构与逻辑,下列各项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
4.材料二提到“大观园的植物布置更是每个人品格的写照”,请在“潇湘馆”“蘅芜苑”中任选一个,对此观点简要分析。
2023-06-15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泰格特(澳大利亚)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嗅,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艳的壮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文本二:

突转式逆向构思法,简而言之,即蓄势于前,突转于后,也就是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要蓄足,转折要转陡。

以流水作比,蓄势好比提高水位,加大落差,飞流直下,更为有力,激起更大的浪花。这样的突转,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

顺逆法也是一种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澜迭起、起伏变化、曲折生姿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文似看山不喜平,创作时应当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表现出情节的顺势逆势,并使之错落相间,相辅相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顺逆法构思中,顺势和逆势的出现,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编造荒诞不经的情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顺逆法与突转法有相似之处,更有区别。二者都有逆转出现,但顺逆法是把顺势和逆势错落相间地进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转式则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蓄势于前,突转于后。

(摘编自海珠儿《谈逆向构思法》)

5.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且意蕴丰富,既可指病房的窗,也可指心灵之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两个病人不同的内心世界。
B.靠窗病人死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这一细节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
C.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却向病友描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这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体贴关心他人。
D.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并揭露人性的弱点。
6.请简要分析小说《窗》中不靠窗的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7.小说《窗》“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的情节安排产生了哪些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2023-06-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愤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署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竞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竟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B.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C.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营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D.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季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古代把农历夏季三个月依次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C.“诚不可施于百姓”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
D.“隋炀帝志在无厌”与“夫晋,何厌之有”两句中的“厌”含义不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古代帝王有所兴建,百姓对大禹和秦始皇的态度不同。太宗认为主要是因为大禹为公而秦始皇是为私。
B.太宗要求从王公以下,住宅府第、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是因为他认为如果任意骄奢可能使国家危亡。
C.帝王喜欢宫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是为了放纵逸乐,而百姓之所以不希望如此,是因为劳苦疲累。
D.太宗指出上有所好,下边必然变本加厉,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就会灭亡。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2)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2023-06-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②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上掌管山水,专管给雨支风、留云借月之事,于词人而言可谓美差。
B.上阕虚实结合,将词人随性的生活与神奇的仙境结合,呈现出一幅光怪陆离之境。
C.下阕以夸张手法起势,写词人诗思之丰富,酒量之大,个性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D.洛阳牡丹自唐就负有盛名,但词人却舍牡丹而“插梅花”,是为取其品性以自比。
13.有人说从这首词里可以读到李白。请从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023-06-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诗人更关心的是“__________”,自己的凄苦境况并未使诗人伤心落泪,可想到国家诗人却“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用“__________”,比喻自己心地光明磊落,与上片“__________”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
2023-06-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